山东省2015年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语文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崩盘/硼砂找碴/豆腐渣黯然/三聚氰胺 B.搽粉/换茬巷道/避风港阽危/沾沾自喜 C.沔水/钙化疳积/擀面杖匡扶/吃糠咽菜 D.翎毛/绫罗妖娆/绕口令蚊蚋/木讷寡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拥戴编纂侯车室川流不息B.肇事坐标红彤彤脍灸人口 C.暴躁永诀天灵盖洁白无瑕D.奢靡诙谐条形码趋之若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论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毛泽东主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 置②动③病 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 染头发可以使人美观,但染发过多容易伤及发根_头皮,有时会诱发相关的疾 A.①时势②急剧③以致B.①时势②急遽③以至 C.①时世②急剧③以至D.①时世②急遽③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 而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B.这次中秋灯展中,我们以灯光营造出满月造型,就像是把钟灵毓秀的月亮搬 到家中一样,瞬间让家庭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C.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 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D.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艺是一位才高气清、儒雅谦和的文人,在写诗、作词、书 法、刻绘、雕塑、摄影等领域都有不凡建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 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 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 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山东省 2015 年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语 文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崩盘/硼砂 找碴/豆腐渣 黯然/三聚氰胺 B.搽粉/换茬 巷道/避风港 阽危/沾沾自喜 C.沔水/钙化 疳积/擀面杖 匡扶/吃糠咽菜 D.翎毛/绫罗 妖娆/绕口令 蚊蚋/木讷寡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拥戴 编纂 侯车室 川流不息 B.肇事 坐标 红彤彤 脍灸人口 C.暴躁 永诀 天灵盖 洁白无瑕 D.奢靡 诙谐 条形码 趋之若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无论 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毛泽东主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 置。 ② 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 动。 ③ 染头发可以使人美观,但染发过多容易伤及发根 头皮,有时会诱发相关的疾 病。 A.①时势 ②急剧 ③以致 B.①时势 ②急遽 ③以至 C.①时世 ②急剧 ③以至 D.①时世 ②急遽 ③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 而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B.这次中秋灯展中,我们以灯光营造出满月造型,就像是把钟灵毓秀的月亮搬 到家中一样,瞬间让家庭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C.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 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D.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艺是一位才高气清、儒雅谦和的文人,在写诗、作词、书 法、刻绘、雕塑、摄影等领域都有不凡建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 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 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 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 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 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 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 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 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 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 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 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 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 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 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 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在这 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 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 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卷入到城市的交易网络中,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 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 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 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 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 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 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 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政府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 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这样,乡村人口—一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 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 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对“城市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化就是让乡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 B.城市化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C.城市化就是引导人们向往现代化的生存方式。 D.城市化就是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 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 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 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 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 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 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 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 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 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 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 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 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在这 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 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 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卷入到城市的交易网络中,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 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 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 ——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 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 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 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 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政府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 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 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 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对“城市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市化就是让乡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 B.城市化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C.城市化就是引导人们向往现代化的生存方式。 D.城市化就是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 )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 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政府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才能解决因经济衰退导致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煕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 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 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 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 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叶谷浑 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 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 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 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 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 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 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 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 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 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 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 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杜: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政府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才能解决因经济衰退导致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 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 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 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 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 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 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 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 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 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 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 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 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 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 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 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 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 )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狐煕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 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煕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 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煕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 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 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醵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醵(tm):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醵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2),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 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 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 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 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 和碾轧 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 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 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 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 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 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 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 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五、(12 分)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 分) ①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 的厚重 ②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 运动 ③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 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 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 和碾轧 ⑥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17.按照不同的要求,把下面两句话组成不同的句子。(4分) 艺术家须有开放的世界观。 艺术家须有精湛的技术。 (1)表示两者缺一不可 2)强调世界观的重要 18.假如你是某公司的秘书,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 理出一份电话留言。要求语言简明扼要,不超过50个字。(4分) 王总,您好!我是宏图文化公司张总的秘书小陈。我们张总今天临时有急事,下 午必须赶去外地处理。他和您约好的今晚在君悦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 消,张总让我代他向您道歉。另外,张总想邀请您下周二晚上7点在龙韵茶馆会 面,张总想确认您下周二晚上是否有空。您可以回电张总12345678。谢谢!打 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宋凡平死后的第四天,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来到了李兰的 家门口。他穿着满是补丁的裤子和汗衫站在门外,不说一句话,老泪纵横地看着 屋里的棺材。他就是宋凡平的父亲,来接他的儿子回家了 这一天的上午,他们的手臂戴上了黑纱,腰间系上了白布条,宋凡平的薄板棺材 放在那辆破旧的板车上,老人低垂着白发苍苍的头,拉着板车走在前面,李兰拉 着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孩子走在后面。 他们走出了南门,走过了一座嘎吱嘎吱响着的木桥以后,听到了知了的鸣叫,他 们知道已经走上了乡间的泥路。中午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升起了缕缕炊烟,夏 天的田野里空空荡荡,仿佛天空下面只有他们四个人,还有躺在棺材里的宋凡平。 宋凡平的老父亲终于发出了他的哭声,他弯着腰像一头耕地的老牛那样拉着他死 去的儿子,浑身颤抖地往前走着,他的哭声也在颤抖。他的哭声引爆了孩子们的 哭声,他们虽然双手捂住了嘴巴,可是哭声从鼻子里一阵阵地喷发出来,两个孩 子害怕地抬起头来,偷偷看一眼李兰,李兰对他们说: “哭吧。 说完后李兰的哭声首先响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她尖利凄楚的哭声,她尽情 地哭着,仿佛要把自己全部的声音哭出来。他们四个人放声大哭地向前走,田野 是那么的广阔,天空是那么的高远,他们一起哭着,他们是一家人。李兰像是在 看着天空似的,仰起了自己的脸放声痛哭;宋凡平的老父亲弯腰低头地哭,仿佛 要把他的眼泪一滴一滴种到地里去;孩子的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甩到了宋凡平 的棺材上。他们痛快响亮地哭着,他们的哭声像是在一阵阵地爆炸声,惊得路边 树上的麻雀纷纷飞起,像是溅起的水花那样飞走了 他们哭着走了很久,后来宋凡平的老父亲哭得实在走不动了,他放下了板车,跪 在地上,他把自己的腰都哭疼了,哭得不能动了。他们站住了脚,直到哭声渐渐 平息下来。李兰擦干了眼泪,说她来拉板车,宋凡平的老父亲不答应,他说儿子 的最后一程让他来送。 后来的路上他们不再哭泣,他们无声地走着,只有板车在嘎吱地响着。他们走进 了宋凡平出生的村庄,宋凡平就埋葬在村口的一棵榆树下。几个衣着破烂的亲戚 等在村口,他们已经挖好了坟墓,拄着铁锹站在那里 这是一个无声的下午,那几个吃完饭的穷亲戚走了以后,他们四个人在茅屋里还 是无声无息。李光头看到了屋外的树木和池塘,看到了麻雀在树上跳跃,看到了
17.按照不同的要求,把下面两句话组成不同的句子。(4 分) 艺术家须有开放的世界观。 艺术家须有精湛的技术。 (1)表示两者缺一不可: (2)强调世界观的重要: 18.假如你是某公司的秘书,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 理出一份电话留言。要求语言简明扼要,不超过 50 个字。(4 分) 王总,您好!我是宏图文化公司张总的秘书小陈。我们张总今天临时有急事,下 午必须赶去外地处理。他和您约好的今晚在君悦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 消,张总让我代他向您道歉。另外,张总想邀请您下周二晚上 7 点在龙韵茶馆会 面,张总想确认您下周二晚上是否有空。您可以回电张总 12345678。谢谢!打 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宋凡平死后的第四天,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来到了李兰的 家门口。他穿着满是补丁的裤子和汗衫站在门外,不说一句话,老泪纵横地看着 屋里的棺材。他就是宋凡平的父亲,来接他的儿子回家了。 这一天的上午,他们的手臂戴上了黑纱,腰间系上了白布条,宋凡平的薄板棺材 放在那辆破旧的板车上,老人低垂着白发苍苍的头,拉着板车走在前面,李兰拉 着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孩子走在后面。 他们走出了南门,走过了一座嘎吱嘎吱响着的木桥以后,听到了知了的鸣叫,他 们知道已经走上了乡间的泥路。中午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升起了缕缕炊烟,夏 天的田野里空空荡荡,仿佛天空下面只有他们四个人,还有躺在棺材里的宋凡平。 宋凡平的老父亲终于发出了他的哭声,他弯着腰像一头耕地的老牛那样拉着他死 去的儿子,浑身颤抖地往前走着,他的哭声也在颤抖。他的哭声引爆了孩子们的 哭声,他们虽然双手捂住了嘴巴,可是哭声从鼻子里一阵阵地喷发出来,两个孩 子害怕地抬起头来,偷偷看一眼李兰,李兰对他们说: “哭吧。” 说完后李兰的哭声首先响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她尖利凄楚的哭声,她尽情 地哭着,仿佛要把自己全部的声音哭出来。他们四个人放声大哭地向前走,田野 是那么的广阔,天空是那么的高远,他们一起哭着,他们是一家人。李兰像是在 看着天空似的,仰起了自己的脸放声痛哭;宋凡平的老父亲弯腰低头地哭,仿佛 要把他的眼泪一滴一滴种到地里去;孩子的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甩到了宋凡平 的棺材上。他们痛快响亮地哭着,他们的哭声像是在一阵阵地爆炸声,惊得路边 树上的麻雀纷纷飞起,像是溅起的水花那样飞走了。 他们哭着走了很久,后来宋凡平的老父亲哭得实在走不动了,他放下了板车,跪 在地上,他把自己的腰都哭疼了,哭得不能动了。他们站住了脚,直到哭声渐渐 平息下来。李兰擦干了眼泪,说她来拉板车,宋凡平的老父亲不答应,他说儿子 的最后一程让他来送。 后来的路上他们不再哭泣,他们无声地走着,只有板车在嘎吱地响着。他们走进 了宋凡平出生的村庄,宋凡平就埋葬在村口的一棵榆树下。几个衣着破烂的亲戚 等在村口,他们已经挖好了坟墓,拄着铁锹站在那里。 这是一个无声的下午,那几个吃完饭的穷亲戚走了以后,他们四个人在茅屋里还 是无声无息。李光头看到了屋外的树木和池塘,看到了麻雀在树上跳跃,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