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 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 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 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 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 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 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 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 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 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 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 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 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 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 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 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 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 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 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 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 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 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 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 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 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 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 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山东省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 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 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 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 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 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 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 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 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 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 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 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 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 这些思想也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 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 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 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 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 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 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 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 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 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 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 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 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 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 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 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 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 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 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 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 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 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 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 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 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寻车 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明 人问:“你有什么要事?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 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 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 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 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怎么会丢了呢?两天后, 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 寻找。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这番 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 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 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 他一起想办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 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 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 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 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 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 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 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 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 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 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 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 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寻 车 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明 人问:“你有什么要事?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 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 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 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 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 怎么会丢了呢? 两天后, 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 寻找。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这番 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 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 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 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 这般模样?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 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那人开价不算髙,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 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 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 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 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 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 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 车铺。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 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 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 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 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可几天下 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 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 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启事提 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 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 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 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 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岀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 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此时 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 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 这般模样?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 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 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 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 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 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 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 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 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 车铺。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 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 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 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 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可几天下 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 了。 ”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 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启事提 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 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 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 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 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 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此时 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选自《小说界》2016 年第 1 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 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 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 自行车。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 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而是径直表现他丢车后 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为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篇,8小题,33分)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 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 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 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 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 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 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 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夲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 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 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 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 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 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 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 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 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 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 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 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 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D.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 有车了”的结,但是他仍然不明白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 自行车。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 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 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而是径直表现他 丢车后 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 为什么?(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2 篇,8 小题,33 分) (一)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 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 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 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 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 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 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 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 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 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 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 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 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 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 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 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 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 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 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 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D.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 /水暴至以坏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摄”均表示代理官职, C.“清泰”属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 9.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 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 B.张敬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 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 C.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被契丹军队包围,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 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 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 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二)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六年 除知南阳府。唐、邓二属州为襄阳府所夺,曾按图经、稽国制以闻,事得复旧 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十 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日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不辱使命。二十九年,召至 京师,入见内殿,有旨令曾再使安南,授吏部尚书,以礼部郎中陈孚为副。三十 年正月,至安南。其陪臣郊迎,将由左门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 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右门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中门阳明 门迎诏入。又责世子日亲出迎诏,具宣布天子威德。日大感服,令其国相陶 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 受以还诸陶 八月,还京师,帝大悦,解衣赐之。是日,有亲王至自和林, 帝命酌酒,先赐曾,复于便殿赐酒馔,留宿禁中,语安南事,至二鼓方出。明日, 陶子奇等见诏,陈其方物象、鹦鹉于庭,而命曾引所献象。曾以袖引之,象随曾 转如素驯者。帝以曾为福人。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 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 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 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明年,迁两浙都 转运盐使。又明年,拜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 集贤侍讲学士。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元史·梁曾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 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摄”均表示代理官职。 C.“清泰”属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 9.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 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 B.张敬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 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 C.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被契丹军队包围,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 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 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 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 ,要在成功,不必速也。”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二)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六年, 除知南阳府。唐、邓二属州为襄阳府所夺,曾按图经、稽国制以闻,事得复旧。 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十 七年,朝廷以安南世子陈日烜不就征,选曾使其国,不辱使命。二十九年,召至 京师,入见内殿,有旨令曾再使安南,授吏部尚书,以礼部郎中陈孚为副。三十 年正月,至安南。其陪臣郊迎,将由左门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 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右门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中门阳明 门迎诏入。又责世子日燇亲出迎诏,具宣布天子威德。日燇大感服,令其国相陶 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 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帝大悦,解衣赐之。是日,有亲王至自和林, 帝命酌酒,先赐曾,复于便殿赐酒馔,留宿禁中,语安南事,至二鼓方出。明日, 陶子奇等见诏,陈其方物象、鹦鹉于庭,而命曾引所献象。曾以袖引之,象随曾 转如素驯者。帝以曾为福人。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 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 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 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明年,迁两浙都 转运盐使。又明年,拜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 皇庆元年,仁宗以曾前朝旧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累章乞致仕,不允,复起为 集贤侍讲学士。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元史·梁曾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 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