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2015.9 说明: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 至第5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签字笔 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 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 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 钥匙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 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犀利/锋利) 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而“浅 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 造力为根本宗旨,以(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 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 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 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 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 果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强劲(jin)逻辑演绎B.悄然老去(qio)暗然凋落 C.箴(zhen)言相辅相成D.针砭(bian)严谨思辩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锋利叫醒B.质疑犀利唤醒 C.置疑犀利唤醒D.置疑锋利叫醒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 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B.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难言及格。奥巴马顾内 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C.这虽是一套知识点极为密集的大型专业图书,但并非大而无当,我们还是从 繁杂的知识网络体系里找到每个疑难问题的答案。 D.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 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 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伩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 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 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山东省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2015.9 说明:试题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为第 1 页 至第 5 页。第 II 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试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或 0.5mm 签字笔 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 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 “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 钥匙’—____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 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_____(犀利/锋利) 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而“浅 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 造力为根本宗旨,以 ____(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 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 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 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 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 果。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强劲(jìn) 逻辑演绎 B.悄然老去(qiǎo) 暗然凋落 C.箴(zhēn)言 相辅相成 D.针砭(biǎn) 严谨思辩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 锋利 叫醒 B.质疑 犀利 唤醒 C.置疑 犀利 唤醒 D.置疑 锋利 叫醒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 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 相,开始了前后 12 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B.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难言及格。奥巴马顾内 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C.这虽是一套知识点极为密集的大型专业图书,但并非大而无当,我们还是从 繁杂的知识网络体系里找到每个疑难问题的答案。 D.2015 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 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 A320 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 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 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未来12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3700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 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 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 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 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⑥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B.②③⑥①⑤④C.③⑥①⑤②④D.②⑤③④①⑥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 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 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 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 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 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 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 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 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 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 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 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 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 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 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 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 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 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 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 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 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 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 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 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 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
D.未来 12 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 3700 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 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 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 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 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⑥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③⑥①⑤④ C.③⑥①⑤②④ D.②⑤③④①⑥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 6 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 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 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 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 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 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 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 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 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 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 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 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 岁之前要明白的 50 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 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 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 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 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 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 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 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 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 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 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 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 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
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一一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 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髙远 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 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阅读方式。 B.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 舒服的阅读。 C.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 读者的阅读偏好。 D.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 的轨道上来 7.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 享受是肤浅的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 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 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D.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 精神营养不良症。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 的产品不多。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 有新的发现。 C.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 读趣味的表现。 D.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 获得真正的幸福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 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 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 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 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 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 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 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 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 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 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 革, 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阅读方式。 B.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 舒服的阅读。 C.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 读者的阅读偏好。 D.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 的轨道上来。 7.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 享受是肤浅的。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 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 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D.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 精神营养不良症。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 的产品不多。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 有新的发现。 C.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 读趣味的表现。 D.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 获得真正的幸福。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 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 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 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 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 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 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 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 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 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 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 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 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 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 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 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 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 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 几,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靡: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离:遭遇 D.德厚侔天地侔:比得上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专务以德化民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 /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 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 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 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 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 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 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 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 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 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 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 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 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 几,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先: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靡: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 离:遭遇 D.德厚侔天地 侔:比得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专务以德化民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 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 /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 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 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 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 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第Ⅰ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B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5分) (2)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 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 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 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 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这首词的的上片表达情感极有层次,请加以分析。(4分) (2)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中,以“ 两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 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 两句否定了生死 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自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开始之 前的准备过程 五、(12分) 16.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4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则下列五个条件之中,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 才行: ①他必须多产。 ②他的诗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必须范围广阔 ③他在洞察和提炼风格上,必须显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④在诗体的技巧上,他必须是一个行家。 ⑤就一切诗人而言,我们分得出他们的早期作品和成熟之作,可是就大诗人而言, 成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老死,所以读者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相等,写作 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一首写作年代较早。相反地,换了次要诗人,尽 管两首诗都很优异,读者却无法从诗的本身判别它们年代的先后。 (奥登《十九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序》) 说得简单些,这五个条件用双音节词概括,分别是 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4分)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 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5 分) (2)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 分)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 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 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 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 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 《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这首词的的上片表达情感极有层次,请加以分析。 (4 分) (2)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孔子在《论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 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生死 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自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开始之 前的准备过程。 五、(12 分) 16.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4 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则下列五个条件之中,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 才行: ①他必须多产。 ②他的诗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必须范围广阔。 ③他在洞察和提炼风格上,必须显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④在诗体的技巧上,他必须是一个行家。 ⑤就一切诗人而言,我们分得出他们的早期作品和成熟之作,可是就大诗人而言, 成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老死,所以读者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相等,写作 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一首写作年代较早。相反地,换了次要诗人,尽 管两首诗都很优异,读者却无法从诗的本身判别它们年代的先后。 (奥登《十九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序》) 说得简单些,这五个条件用双音节词概括,分别是: 1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