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德国的技术哲学 (1)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普遍持悲观态度,并认为工程师 应从道义上对战争的灾难负有责任。因此,德国工程师学会(vDI,成立 于1856年)于1947年重新成立,工程师通过它来探讨他们的地位和责 任。并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 1)1950( Kassel)—关于工程师的责任 2)1951( Marburg)一人类和技术时代; 3)1953( Tubingen)—技术对人类的挑战; 4)1955( Munster)—技术领域的人类学
二、当代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历程 1.德国的技术哲学 (1)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普遍持悲观态度,并认为工程师 应从道义上对战争的灾难负有责任。因此,德国工程师学会(VDI,成立 于1856年)于1947年重新成立,工程师通过它来探讨他们的地位和责 任。并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 1)1950(Kassel)——关于工程师的责任; 2)1951(Marburg)——人类和技术时代; 3)1953(Tubingen)——技术对人类的挑战; 4)1955(Munster)——技术领域的人类学
(2)工程师学会制定了“工程师守则”, 并向每一位新会员宣读: 1)宗教价值观:工程师在从事职业时必须遵守社会价值,虔诚地信仰上帝; 2)以人为本理念:工程师应当服务于人类生活,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无论他 的出身、社会地位、世界观如何 3)自律原则:工程师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信守诚实、公正等原则,工程师 不应屈服于危害人类的邪恶势力,玷污科技,他应是人类道德、 文化的忠诚卫士; 4)共同体规范:工程师应当与他的职业同事真诚合作,尊重合作者的劳动, 就象正确评价自己的创造力活动一样; 5)职业精神:工程师应当使他的职业超越于经济意义,为造福社会和得到 各个领域的尊重和承认而工作
(2) 工程师学会制定了“工程师守则” , 并向每一位新会员宣读: 1)宗教价值观:工程师在从事职业时必须遵守社会价值,虔诚地信仰上帝; 2)以人为本理念:工程师应当服务于人类生活,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无论他 的出身、社会地位、世界观如何; 3)自律原则:工程师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信守诚实、公正等原则,工程师 不应屈服于危害人类的邪恶势力,玷污科技,他应是人类道德、 文化的忠诚卫士; 4)共同体规范:工程师应当与他的职业同事真诚合作,尊重合作者的劳动, 就象正确评价自己的创造力活动一样; 5)职业精神:工程师应当使他的职业超越于经济意义,为造福社会和得到 各个领域的尊重和承认而工作
3)二战后— 随着经济恢复和技术发展,德国工程师学会(vDI)在1956年的百年 纪念会上,建立了“人类与技术委员会”,1973年更名为“工程师与社会” 委员会,下设许多分会 教育与科技,宗教与科技,语言与科技,哲学与科技等分会。 其中哲学与科技分会主要研究技术哲学和技术道德问题 (4)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1)伦克( H Lenk):批判技术单因素论(技术是一种社会哲学,传统哲学 难以胜任,应从技术史和社会学的视阈中研究 2)罗波尔(G, Popol):技术系统论(跨学科的技术哲学,探求 社会一技术”系统的相互关系) 3)拉普( Friedrich Rapp):分析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流派、概念、 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研究等); )海德格尔( M. Heidegger):存在主义技术哲学(具有苏格拉底传统, 善于提出问题,去追问技术) 5)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 Marcuse& Habermas):社会批判理论的 技术哲学(提出单面人、单面社会理论,提倡批判性思维; 认为技术理性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3)二战后—— 随着经济恢复和技术发展,德国工程师学会(VDI)在1956年的百年 纪念会上,建立了“人类与技术委员会” ,1973年更名为“工程师与社会” 委员会,下设许多分会: 教育与科技,宗教与科技,语言与科技,哲学与科技等分会。 其中哲学与科技分会主要研究技术哲学和技术道德问题。 (4)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1) 伦克(H.Lenk):批判技术单因素论(技术是一种社会哲学,传统哲学 难以胜任,应从技术史和社会学的视阈中研究); 2)罗波尔(G . Pophol):技术系统论(跨学科的技术哲学,探求 “社会—技术”系统的相互关系); 3) 拉普(Friedrich Rapp):分析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流派、概念、 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研究等); 4) 海德格尔(M.Heidegger):存在主义技术哲学(具有苏格拉底传统, 善于提出问题,去追问技术); 5)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Mercuse & Habermas):社会批判理论的 技术哲学(提出单面人、单面社会理论,提倡批判性思维; 认为技术理性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2.美国的技术哲学 (1)美国技术哲学的孕育期(1960-1970) 1)1963—美国天主教大学(CUA)“技术文化中的哲学”讨论会:第一次 以技术为主题的哲学会议(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性) 2)1964[法]埃吕尔( Jacques Ellul)的《技术的社会》: (Technological Society, 1954) HJohn Wilkinson 翻译,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出版。 3)1966—[加]阿根廷裔哲学家邦格( M Bunge):《作为应用科学的 技术》一文,(美国技术史协会)“技术与文化”杂志(1966, 329-347),还没有提出技术哲学的概念 4)1966—美国技术哲学兴起的标志: 当年由《技术与文化》杂志主办“技术与文化”研讨会,邦格发 表 《建立一种技术哲学》,第一次出现英文的“技术哲学”词汇 (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而且会议论文集《面向技术 哲学》同年在该杂志出版)。 5)1968——斯柯列莫夫斯基( Skolimowski):在《当代哲学概览》上发表 了“技术哲学评论”,美国学术界第一次承认“技术与哲学”的 主题,并把它列入哲学研究的范畴
2.美国的技术哲学 (1)美国技术哲学的孕育期(1960—1970) 1)1963——美国天主教大学(CUA)“技术文化中的哲学”讨论会: 第一次 以技术为主题的哲学会议(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性); 2)1964—— [法]埃吕尔(Jacques Ellul)的《技术的社会》: (Technological Society,1954)由John Wilkinson 翻译,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出版。 3)1966—— [加]阿根廷裔哲学家邦格(M.Bunge):《作为应用科学的 技术》一文,(美国技术史协会)“技术与文化”杂志(1966, 329—347),还没有提出技术哲学的概念。 4)1966——美国技术哲学兴起的标志: 当年由《技术与文化》杂志主办“技术与文化”研讨会,邦格发 表 《建立一种技术哲学》,第一次出现英文的“技术哲学”词汇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而且会议论文集《面向技术 哲学》同年在该杂志出版)。 5)1968——斯柯列莫夫斯基(Skilimowski):在《当代哲学概览》上发表 了“技术哲学评论”,美国学术界第一次承认“技术与哲学”的 主题,并把它列入哲学研究的范畴
(2)美国技术哲学的发展期(1971—1980) 1)1972—米切姆和麦基(C. Mitcham&R. MacKey)主编 美国第一部技术哲学综合文献《哲学与技术—技术的 哲学问题读本》(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 of Techno logy),其中有: A.[德]德韶尔( Dessuaer)的《在适合领域中的技术》; B.[法]埃吕尔(J.E11u1)的《技术的规则》 C.[西]奧特伽(J. Ortega)的《对技术的思考》 D.[美]乔纳斯(H. Jonas)的《理论的实际用途》; E.[美]费布曼(J. Feibleman)的《纯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 F.[美]斯柯列莫夫斯基( Skolimowski)的《技术中的思维结构》 G.[美]芒福德(L. Mumford)的《技术与人的本性》等26篇论文。 (1983年再版,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2)美国技术哲学的发展期(1971——1980) 1)1972——米切姆和麦基(C. Mitcham & R .MacKey)主编 美国第一部技术哲学综合文献《哲学与技术——技术的 哲学问题读本》(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 of Technology),其中有: A.[德]德韶尔(Dessuaer)的《在适合领域中的技术》; B.[法]埃吕尔(J.Ellul)的《技术的规则》; C.[西]奥特伽(J.Ortega)的《对技术的思考》; D. [美]乔纳斯(H.Jonas)的《理论的实际用途》; E.[美]费布曼(J.Feibleman)的《纯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 F. [美] 斯柯列莫夫斯基(Skilimowski)的《技术中的思维结构》; G.[美]芒福德(L.Mumford)的《技术与人的本性》等26篇论文。 (1983年再版,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