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 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 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 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 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 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 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 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 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 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 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 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 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 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 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 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 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 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 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 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 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 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 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 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 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 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 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 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 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 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 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 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 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 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 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 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 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 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 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 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 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
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 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 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 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 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 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 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 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 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 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铜茶壶 黄孝纪
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 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 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 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 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 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 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 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 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 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铜茶壶 黄孝纪
母亲身边最值钱,并且陪伴她度过大半辈子的用具,要数那把铜茶壶 铜荼壶的造型十分漂亮:平底,鼓腹,环状提手,壶嘴呈流线型,圆圆的壶盖上正中央 镶嵌一粒金瓜,全用黄铜手工打造而成,并且在壶的颈部刻有父亲的名字。母亲非常满意这 把铜茶壶,据说除招待匠人酒饭外,还花了几担谷子的代价。 饮茶的习惯已经融入母亲的血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泡 茶。母亲泡茶也很讲究,隔夜的剩茶,无论多少,她都要倒掉。在用铁鼎罐烧水的同时,母 亲要先后用清水和沸水把铜荼壶涮洗两遍,然后放入自制的茶叶,再用竹筒勺子舀沸水灌满 茶壶,盖上壶盖。为防止茶水变凉,母亲还要把一壶滚荼放在灶台的火边烤着,或者放在灶 膛口的火子上煨着。 当母亲梳头洗漱完毕,我们也洗漱停当,母亲已在灶台前的案桌上插上吃饭喝茶用的接 手板,端上刚从瓮里掏出来的腌菜,比如酱大头萝卜、辣酱蕊头、腌豆角之类。若是冬天, 当然还免不了焖熟的红薯。奢侈的日子,还有炒花生、煨烫皮,甚至过年剩下的兰花梗。此 时,一家人围灶台而坐,每个人的碗里都筛满金黄透亮的热茶,饮茶嚼物,其乐融融。一天 的生计,自兹而始 母亲喝茶的量大,而且必定滚烫,即便三伏的酷暑。每次喝茶,她必定一碗一碗地喝个 痛快,喝得茶水“呼呼”作响。如果哪天母亲喝茶少了,不香了,必定是母亲病了。母亲病 了,也从不吃药打针,按她的话说是“阴阴糊糊几天就好了”,其实是母亲怕花钱。她治疗 自己的病一般是自己在颈脖上夹痧,或者叫我们给她背上刮痧,然后泡一铜茶壶滚烫的热茶 喝。每餐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正是母亲或坐或站喝茶的时候。有时看甑里饭少,母亲会跟我 们打招呼:“我已经喝茶饱了,你们把饭都吃了。”然后,继续一碗一碗“呼呼”地喝她的 浓茶 家里的茶叶,也全部是母亲亲自采摘和制作。母亲的茶叶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正茶,她 要去五六里路远的西冲茶山去采摘茶叶,然后自己杀青揉搓,晒成干茶:其二是枫树叶茶, 每年初春,村后的山上枫树长出粉红的嫩叶,母亲要提竹箩筐采来不少。枫树叶茶还是止泻 的良药,尤其是生了虫屎的老枫树叶茶,效果更好:再一种就是混合叶茶,是母亲在春夏之 交从田间地头割来的各种草木的叶子,混在一起晒干就成,盛夏泡茶是解暑的良方:还有野 菊花茶,每年秋冬,村里村外,原野山间,到处开满黄色的野菊花,采来晒干即可,泡成茶 水,金黄透亮,芳香四溢,虽有点苦味,母亲说就是靠它来清肝明目。 客人来了,或者乡邻相访,母亲多是以正茶相待。母亲是个好茶的人,又讲待客的礼数, 她必定把铜茶壶重新涮洗,从篾茶篓里掏出正茶泡一壶新茶。佐茶的东西,母亲或者煨三五
母亲身边最值钱,并且陪伴她度过大半辈子的用具,要数那把铜茶壶。 铜茶壶的造型十分漂亮:平底,鼓腹,环状提手,壶嘴呈流线型,圆圆的壶盖上正中央 镶嵌一粒金瓜,全用黄铜手工打造而成,并且在壶的颈部刻有父亲的名字。母亲非常满意这 把铜茶壶,据说除招待匠人酒饭外,还花了几担谷子的代价。 饮茶的习惯已经融入母亲的血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泡 茶。母亲泡茶也很讲究,隔夜的剩茶,无论多少,她都要倒掉。在用铁鼎罐烧水的同时,母 亲要先后用清水和沸水把铜茶壶涮洗两遍,然后放入自制的茶叶,再用竹筒勺子舀沸水灌满 茶壶,盖上壶盖。为防止茶水变凉,母亲还要把一壶滚荼放在灶台的火边烤着,或者放在灶 膛口的火子上煨着。 当母亲梳头洗漱完毕,我们也洗漱停当,母亲已在灶台前的案桌上插上吃饭喝茶用的接 手板,端上刚从瓮里掏出来的腌菜,比如酱大头萝卜、辣酱蕊头、腌豆角之类。若是冬天, 当然还免不了焖熟的红薯。奢侈的日子,还有炒花生、煨烫皮,甚至过年剩下的兰花梗。此 时,一家人围灶台而坐,每个人的碗里都筛满金黄透亮的热茶,饮茶嚼物,其乐融融。一天 的生计,自兹而始。 母亲喝茶的量大,而且必定滚烫,即便三伏的酷暑。每次喝茶,她必定一碗一碗地喝个 痛快,喝得茶水“呼呼”作响。如果哪天母亲喝茶少了,不香了,必定是母亲病了。母亲病 了,也从不吃药打针,按她的话说是“阴阴糊糊几天就好了”,其实是母亲怕花钱。她治疗 自己的病一般是自己在颈脖上夹痧,或者叫我们给她背上刮痧,然后泡一铜茶壶滚烫的热茶 喝。每餐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正是母亲或坐或站喝茶的时候。有时看甑里饭少,母亲会跟我 们打招呼:“我已经喝茶饱了,你们把饭都吃了。”然后,继续一碗一碗“呼呼”地喝她的 浓茶。 家里的茶叶,也全部是母亲亲自采摘和制作。母亲的茶叶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正茶,她 要去五六里路远的西冲茶山去采摘茶叶,然后自己杀青揉搓,晒成干茶;其二是枫树叶茶, 每年初春,村后的山上枫树长出粉红的嫩叶,母亲要提竹箩筐采来不少。枫树叶茶还是止泻 的良药,尤其是生了虫屎的老枫树叶茶,效果更好;再一种就是混合叶茶,是母亲在春夏之 交从田间地头割来的各种草木的叶子,混在一起晒干就成,盛夏泡茶是解暑的良方;还有野 菊花茶,每年秋冬,村里村外,原野山间,到处开满黄色的野菊花,采来晒干即可,泡成茶 水,金黄透亮,芳香四溢,虽有点苦味,母亲说就是靠它来清肝明目。 客人来了,或者乡邻相访,母亲多是以正茶相待。母亲是个好茶的人,又讲待客的礼数, 她必定把铜茶壶重新涮洗,从篾茶篓里掏出正茶泡一壶新茶。佐茶的东西,母亲或者煨三五
块烫皮,或者炒点黄豆豌豆花生之类,甚至炒一点高梁麦子,南瓜子葵花籽,都是自产的物 品,尽管简单,也是上心上意。茶是一道道地劝,也是一遍遍地煨,更是一层层地浓,近了 亲情,暖了乡音。 母亲有严重的胃病,估计与饮茶的习惯也有一定关系。有时我们把菜吃完了,母亲就在 饭碗里倒入滚茶,草草吃了。即便夏日隔夜的馊饭,母亲从不舍得倒掉,也是用滚茶冲洗 番,自己吃下。母亲犯胃病的时候,脸面痛得扭曲难忍,常要用吹火的竹筒紧抵心窝,许久 才能缓过神色。之后,她又是提着铜茶壶煨茶,一碗一碗“呼呼”地喝。 铜茶壸用久了,就会形容暗淡。母亲就从灶台灰坑里掏出柴灰,掺上水,将铜茶壶里里 外外擦拭几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顿时,一把金光夺目的铜茶壶又焕然如新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铜茶壶”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形散神不散:同时也借此表现母亲的 种种美好品质。 B.文章以“铜茶壶”为题旨在告诉读者,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记叙铜茶壶的故事,从而显示 铜茶壶在母亲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C.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平易通俗、俗巾有雅,给读者一种审美感受,既感受到作品的平凡 人的平凡生活气息,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文人气息。 D.文章选材于平凡的人事,表达平凡人物的思想情怀,展示一种人性的温情,这也是文学 作品对社会对现实的功能所在。 5.根据文中内容,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铜茶壶是“母亲身边最值钱”的东两?(6分)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 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 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 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 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
块烫皮,或者炒点黄豆豌豆花生之类,甚至炒一点高梁麦子,南瓜子葵花籽,都是自产的物 品,尽管简单,也是上心上意。茶是一道道地劝,也是一遍遍地煨,更是一层层地浓,近了 亲情,暖了乡音。 母亲有严重的胃病,估计与饮茶的习惯也有一定关系。有时我们把菜吃完了,母亲就在 饭碗里倒入滚茶,草草吃了。即便夏日隔夜的馊饭,母亲从不舍得倒掉,也是用滚茶冲洗一 番,自己吃下。母亲犯胃病的时候,脸面痛得扭曲难忍,常要用吹火的竹筒紧抵心窝,许久 才能缓过神色。之后,她又是提着铜茶壶煨茶,一碗一碗“呼呼”地喝。 铜茶壶用久了,就会形容暗淡。母亲就从灶台灰坑里掏出柴灰,掺上水,将铜茶壶里里 外外擦拭几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顿时,一把金光夺目的铜茶壶又焕然如新。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铜茶壶”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形散神不散;同时也借此表现母亲的 种种美好品质。 B.文章以“铜茶壶”为题旨在告诉读者,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记叙铜茶壶的故事,从而显示 铜茶壶在母亲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C.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平易通俗、俗巾有雅,给读者一种审美感受,既感受到作品的平凡 人的平凡生活气息,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文人气息。 D.文章选材于平凡的人事,表达平凡人物的思想情怀,展示一种人性的温情,这也是文学 作品对社会对现实的功能所在。 5.根据文中内容,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铜茶壶是“母亲身边最值钱”的东两?(6 分) 6.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 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 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 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 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
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 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 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 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 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 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 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 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 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 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 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 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 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 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 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 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 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 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 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 越多一一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
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 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 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 年 03 月 07 日第 2 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 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 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 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 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 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 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 后”“00 后”的手中, 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 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 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在这些人里, 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 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 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 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 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 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 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10 日) 材料三: “我从 2014 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 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