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5分,时间150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 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 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 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 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 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 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 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 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 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 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 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 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 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 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
2019 年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 分,时间 150 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 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 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 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 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 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 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 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 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 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 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 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 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 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 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
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 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髙楼,望尽天涯路”(《蝶 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 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淸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 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究竞极地冰雪的融化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后果?不妨来看看《全球冰雪展望》的说法: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拥有全球98%到99%的淡水冰。如果格陵兰岛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 预计上升7米。即使格陵兰岛冰盖只融化20%,南极洲冰盖融化5%,海平面也将上升4米到 5米。而根据世界上现有的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就将有
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 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 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 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 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究竟极地冰雪的融化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后果?不妨来看看《全球冰雪展望》的说法: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拥有全球 98%到 99%的淡水冰。如果格陵兰岛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 预计上升 7 米。即使格陵兰岛冰盖只融化 20%,南极洲冰盖融化 5%,海平面也将上升 4 米到 5 米。而根据世界上现有的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如果海平面上升 1 米,全球就将有 1.45
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 在许多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是当地河流旱季的主要水源,而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自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北半球的积雪覆盖面积一直在以每十年1.3%的速度递减。如果全 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美国西海岸的喀斯喀特山脉20%的积雪就将消失,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将减小 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冻土层融化,这不仅会给寒冷地带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还将使冻 土中保存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从而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据估计,全球寒带和极地 冻土层中共有7500亿到9500亿吨有机碳,而目前地球大气层中总共只有约7500亿吨有机 碳。一旦冻土层中的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2100年,两极地区海上浮冰预计比现在减少四分之一。届时 北冰洋在夏季可能连一块冰都没有。浮冰的减少将降低这些海域对阳光的反射能力,从而使 得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加,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速度。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提供的资料,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摄氏度 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对卫星图片分 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 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 也随之变薄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较低地势的海岛及海洋沿岸城市就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按目 前状况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 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 性的 (摘编自青岛新闻网) 材料三: 是花费巨额资金修筑保护所有人类居住地的海岸线,还是从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问题?
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 在许多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是当地河流旱季的主要水源,而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自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以来,北半球的积雪覆盖面积一直在以每十年 1.3%的速度递减。如果全 球平均气温再上升 2 摄氏度,美国西海岸的喀斯喀特山脉 20%的积雪就将消失,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将减小。 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冻土层融化,这不仅会给寒冷地带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还将使冻 土中保存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从而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据估计,全球寒带和极地 冻土层中共有 7500 亿到 9500 亿吨有机碳,而目前地球大气层中总共只有约 7500 亿吨有机 碳。一旦冻土层中的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2100 年,两极地区海上浮冰预计比现在减少四分之一。届时, 北冰洋在夏季可能连一块冰都没有。浮冰的减少将降低这些海域对阳光的反射能力,从而使 得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加,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速度。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提供的资料,从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 0.75 摄氏度。 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对卫星图片分 析后发现,2006 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 5%至 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 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 也随之变薄。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较低地势的海岛及海洋沿岸城市就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按目 前状况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 7 米。更 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 60 米,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 性的。 (摘编自青岛新闻网) 材料三: 是花费巨额资金修筑保护所有人类居住地的海岸线,还是从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问题?
人类是时候考虑早晚要面临的共同命运大课题了 芬兰罗瓦涅米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气候变化教授约翰·摩尔在《自然》杂志的官网文章 中提到,中国人正在为下一个十年准备30亿美元的极地研究计划,其中就包括研究一些地 球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如此看来,遥远的冰川,并非与我们无关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每年因气温上升而被海水淹没的人口数量将是全球人口的 0.5%~5%。比如,我国广州地区海平面如上升0.5米,就会影响100多万人的家园安全;上 升2米,将影响超过200万人。全球因此造成的损失将达到50亿美元,建造和维护海堤的 费用以及防洪费用,每年将需要数百亿美元 资料显示,中国香港国际机场的建造成本约200亿美元,它通过人造岛屿増加了1%的 城市土地面积;中国三峡大坝横跨长江,控制洪水的同时还完成了水力发电,其成本约为 330亿美元。对比而言,如真能按摩尔的预算建造保护冰川的地球工程,再考虑到工程带来 的巨大效益,这种性价比似乎还算有竞争力。然而,要真正实施冰川保护的地球工程,应是 一个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社会选择,需要相关各方的认真态度。 (摘编自房琳琳《拯救海平面应举全球之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列举了冰雪融化带来的四种后果:海平面上升,水源枯竭,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 层,极地海上浮冰减少导致全球变暖加速。每一种后果都将是全球性灾难 B.材料二侧重强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增高,导致冰川融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海平面 上升的灾难性后果,而对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更多后果则没有提及。 C.材料三认为与其花费巨额资金修筑海岸线来保护人类居住地,不如从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 海平面上升问题,因为建造和维护海堤等费用,每年将需要数百亿美元 D.三则材料都认同全球气温上升使极地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材料一、二主要是 罗列问题,材料三则主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侧重点各有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就将有1.45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由此可见如果格 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受影响人口将超过10亿 B.全球寒带和极地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或许超过目前地球大气层中有机碳的量,一旦冻土层 中的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C.材料一谈及的冰川融化的后果来自假设,还没有成为现实,人类如果及早着手应对全球气 候变暖,这些后果或许可以避免
人类是时候考虑早晚要面临的共同命运大课题了。 芬兰罗瓦涅米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气候变化教授约翰·摩尔在《自然》杂志的官网文章 中提到,中国人正在为下一个十年准备 30 亿美元的极地研究计划,其中就包括研究一些地 球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如此看来,遥远的冰川,并非与我们无关。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每年因气温上升而被海水淹没的人口数量将是全球人口的 0.5%~5%。比如,我国广州地区海平面如上升 0.5 米,就会影响 100 多万人的家园安全;上 升 2 米,将影响超过 200 万人。全球因此造成的损失将达到 50 亿美元,建造和维护海堤的 费用以及防洪费用,每年将需要数百亿美元。 资料显示,中国香港国际机场的建造成本约 200 亿美元,它通过人造岛屿增加了 1%的 城市土地面积;中国三峡大坝横跨长江,控制洪水的同时还完成了水力发电,其成本约为 330 亿美元。对比而言,如真能按摩尔的预算建造保护冰川的地球工程,再考虑到工程带来 的巨大效益,这种性价比似乎还算有竞争力。然而,要真正实施冰川保护的地球工程,应是 一个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社会选择,需要相关各方的认真态度。 (摘编自房琳琳《拯救海平面应举全球之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列举了冰雪融化带来的四种后果:海平面上升,水源枯竭,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 层,极地海上浮冰减少导致全球变暖加速。每一种后果都将是全球性灾难。 B.材料二侧重强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温增高,导致冰川融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海平面 上升的灾难性后果,而对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更多后果则没有提及。 C.材料三认为与其花费巨额资金修筑海岸线来保护人类居住地,不如从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 海平面上升问题,因为建造和维护海堤等费用,每年将需要数百亿美元。 D.三则材料都认同全球气温上升使极地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材料一、二主要是 罗列问题,材料三则主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侧重点各有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认为海平面上升 1 米,全球就将有 1.45 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由此可见如果格 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受影响人口将超过 10 亿。 B.全球寒带和极地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或许超过目前地球大气层中有机碳的量,一旦冻土层 中的温室气体大量进入大气层,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C.材料一谈及的冰川融化的后果来自假设,还没有成为现实,人类如果及早着手应对全球气 候变暖,这些后果或许可以避免
D.材料三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只是修建 海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应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相关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 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 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 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 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 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 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 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 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 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 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 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 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 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 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 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 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 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 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D.材料三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只是修建 海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应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相关措施。(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 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 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 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 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 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 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 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 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 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 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 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 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 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 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 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 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 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 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