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卷页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勾当(g如u)歆羡(xin)摩肩接踵( zhong)道行高深heng) B.筵席(yan)投奔(ben)怏怏不乐(yang)大模大样(mu) C.磐石(pn)慰藉(e)暴殄天物(tion) 不着边际(zho) D.岑寂(cen)哺育(pu)下乘作品( cheng)望风披靡(mf)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糟蹋口讷竭泽而渔人才辈出 B.磋商溃乏闲情逸致融会贯通 C.追溯通牒蛛丝马迹各行其事 D.商榷能耗珠连璧合怨天尤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目睹改革开放30年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打开国门的那段历程,他以自己的亲历 娓娓而谈,通过一些小故事,映衬出喷薄欲出的对外开放景象,再现了开拓者筚路蓝缕 的伟大探索 A.举世瞩目B.娓娓而谈C.喷薄欲出D.筚路蓝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全世界已有不下4000多万非母语 汉语学习者,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已把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 系 B.公务接待看似小事,但从中可体现干部作风。当前,我们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必 须牢固树立节约的观念,尽快出台约束性规定,坚决抵制大吃大喝,着力压缩行政成 本 C.运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始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重要文物有芮城永 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 D.人大代表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否认真解决好农业 用水问题,保证农田抗旱灌溉,是直接解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效保 证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 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 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运城市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在答卷页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勾.当(gòu) 歆.羡(xīn) 摩肩接踵.(zhǒng) 道行.高深(héng) B.筵.席(yán) 投奔.(bēn) 怏.怏不乐(yàng) 大模.大样(mú) C.磐.石(pán) 慰藉.(jiè) 暴殄.天物(tiǎn) 不着.边际(zháo) D.岑.寂(cén) 哺.育(pǔ) 下乘.作品(chéng) 望风披靡.(m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糟蹋 口讷 竭泽而渔 人才辈出 B.磋商 溃乏 闲情逸致 融会贯通 C.追溯 通牒 蛛丝马迹 各行其事 D.商榷 能耗 珠连璧合 怨天尤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目睹改革开放 30 年举世瞩目 ....的成就,回顾打开国门的那段历程,他以自己的亲历 娓娓而谈 ....,通过一些小故事,映衬出喷薄欲出 ....的对外开放景象,再现了开拓者筚路蓝缕 .... 的伟大探索。 A.举世瞩目 B.娓娓而谈 C.喷薄欲出 D.筚路蓝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全世界已有不下 4000 多万非母语 汉语学习者,2500 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已把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 系。 B.公务接待看似小事,但从中可体现干部作风。当前,我们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必 须牢固树立节约的观念,尽快出台约束性规定,坚决抵制大吃大喝,着力压缩行政成 本。 C.运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始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重要文物有芮城永 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 D.人大代表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否认真解决好农业 用水问题,保证农田抗旱灌溉,是直接解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有效保 证。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 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 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 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 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i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 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 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 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 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 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晩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 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 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 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 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 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 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 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 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 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 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 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 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 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 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 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 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6.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7.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 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 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 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 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 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 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 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 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 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 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 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 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 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 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 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 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 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 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 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 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 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 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 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6.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7.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
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 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 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 的脉络和痕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许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也。祖济,金绎州节度使。父日严,荣州节度判官 皆业医。国祯博通经史,尤精医术。金乱,避地嵩州永宁县。河南平,归寓太原。世 祖在潜邸,国祯以医征至翰海,留守掌医药。庄圣太后有疾,国祯治之,刻期而愈 太后时年五十三,遂以白金锭如年数赐之。伯撒王妃病目,治者针误损其明。世祖怒, 欲坐以死罪,国祯从容谏曰:“罪固当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即诛之,后谁 敢复进?”世租意解,且奖之曰:“国祯之直,可作谏官。”宗王昔班屡请国祯隶帐 下,世祖重违其请,将遺之,辞曰:“国祯蒙恩拔擢,誓尽心以报,不敢易所事 乃不果遣。世祖过饮马湩,得足疾,国祯进药味苦,却不服,国祯曰:“古人有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已而足疾再作,召国祯八视,世祖曰:“不听 汝言,果困斯疾。”对曰:“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世祖大悦, 以七宝马鞍赐之 宪宗三年癸丑,从征云南,机密皆得参与,朝夕未尝离左右。九年己未,世祖帅师 获宋人数百族,诸将欲尽坑之,国祯力请止诛其凶暴,余皆获免。及师还, 招降民数十万口,疲饿颠仆者满道,国祯白发蔡州军储粮赈之,全活甚众,世祖即位, 录前劳,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赐金符。十二年,迁礼部尚书。国祯尝上疏言: 慎财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朝仪,事多施行 凡所荐引,皆知名士,士亦归重之。帝与近臣言及勋旧大臣,因谓国祯曰:“朕昔出 征,同履艰难者,惟卿数人在尔。”遂拜集贤大学士,进阶光禄大夫。每进见,帝呼 为许光禄而不名,由是内外诸王大巨皆以许光禄呼之。升翰林集贤大学士。卒年七十 六。初,国祯母韩氏,亦以能医侍庄圣太后,又善调和食味,称旨,凡四方所献珍膳 旨酒,皆命掌之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九) [注]①马湩:马乳。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怒,欲坐以死罪坐:入罪,定罪 B.世祖过饮马湩,得足疾过:过度 C.国祯进药味苦,却不服却:但是 D.帝呼为许光禄而不名 名:称呼……名字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具体而直接地表明许国祯“精医术”和“敢谏言”的一组是() A.国祯博通经史,尤精医术/罪固当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 B.庄圣太后有疾,国祯治之,刻期而愈/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 C.宗王昔班屡请国祯隶帐下/国祯白发蔡州军储粮赈之,全活甚众 D.凡四方所献珍膳旨酒,皆命掌之/凡所荐引,皆知名士,士亦归重之
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 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 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 的脉络和痕迹。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许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也。祖济,金绎州节度使。父日严,荣州节度判官。 皆业医。国祯博通经史,尤精医术。金乱,避地嵩州永宁县。河南平,归寓太原。世 祖在潜邸,国祯以医征至翰海,留守掌医药。庄圣太后有疾,国祯治之,刻期而愈。 太后时年五十三,遂以白金锭如年数赐之。伯撒王妃病目,治者针误损其明。世祖怒, 欲坐.以死罪,国祯从容谏曰:“罪固当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即诛之,后谁 敢复进?”世租意解,且奖之曰:“国祯之直,可作谏官。”宗王昔班屡请国祯隶帐 下,世祖重违其请,将遣之,辞曰:“国祯蒙恩拔擢,誓尽心以报,不敢易所事。” 乃不果遣。世祖过.饮马湩 ① ,得足疾,国祯进药味苦,却.不服,国祯曰:“古人有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已而足疾再作,召国祯八视,世祖曰:“不听 汝言,果困斯疾。”对曰:“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世祖大悦, 以七宝马鞍赐之。 宪宗三年癸丑,从征云南,机密皆得参与,朝夕未尝离左右。九年己未,世祖帅师 围鄂州,获宋人数百族,诸将欲尽坑之,国祯力请止诛其凶暴,余皆获免。及师还, 招降民数十万口,疲饿颠仆者满道,国祯白发蔡州军储粮赈之,全活甚众,世祖即位, 录前劳,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赐金符。十二年,迁礼部尚书。国祯尝上疏言: 慎财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朝仪,事多施行。 凡所荐引,皆知名士,士亦归重之。帝与近臣言及勋旧大臣,因谓国祯曰:“朕昔出 征,同履艰难者,惟卿数人在尔。”遂拜集贤大学士,进阶光禄大夫。每进见,帝呼 为许光禄而不名.,由是内外诸王大巨皆以许光禄呼之。升翰林集贤大学士。卒年七十 六。初,国祯母韩氏,亦以能医侍庄圣太后,又善调和食味,称旨,凡四方所献珍膳 旨酒,皆命掌之。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九) [注]①马湩:马乳。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怒,欲坐.以死罪 坐:入罪,定罪 B.世祖过.饮马湩,得足疾 过:过度 C.国祯进药味苦,却.不服 却:但是 D.帝呼为许光禄而不名. 名:称呼……名字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具体而直接地表明许国祯“精医术”和“敢谏言”的一组是( ) A.国祯博通经史,尤精医术/罪固当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 B.庄圣太后有疾,国祯治之,刻期而愈/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 C.宗王昔班屡请国祯隶帐下/国祯白发蔡州军储粮赈之,全活甚众 D.凡四方所献珍膳旨酒,皆命掌之/凡所荐引,皆知名士,士亦归重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国祯的祖父是金朝绛州节度使,父亲担任荣州节度判官,都行医为业:母亲韩氏 也因能医病而侍奉庄圣太后 B.许国祯曾多次被宗王昔班请求归于帐下,世祖拒绝了,后来觉得事态严重,同意了 其请求,但许国祯不同意。 C.许国桢既精于医术,治愈过元世祖及其母亲的病;又敢于据理直言,他多次谏言 还曾向皇帝上疏,建议多被采纳 D.许国祯深得皇帝的信任。他曾经随大军出征云南,参与机要。后来累迁为礼部尚书, 拜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祯蒙恩拔擢,誓尽心以报,不敢易所事。(4分) (2)世祖帅师围鄂州,获宋人数百族,诸将欲尽坑之,国祯力请止诛其凶暴,余皆获免 (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高亭燕 张昪 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 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 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甚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夫天者 父母者, 人穷则反 本 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风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②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岁月悠悠.它 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那青石灰岩砌成的城楼、 雉堞、箭垛,隐隐唱着“沙场烽火今安在,一曲芦笙对夕阳”的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国祯的祖父是金朝绛州节度使,父亲担任荣州节度判官,都行医为业;母亲韩氏 也因能医病而侍奉庄圣太后。 B.许国祯曾多次被宗王昔班请求归于帐下,世祖拒绝了,后来觉得事态严重,同意了 其请求,但许国祯不同意。 C.许国桢既精于医术,治愈过元世祖及其母亲的病;又敢于据理直言,他多次谏言, 还曾向皇帝上疏,建议多被采纳。 D.许国祯深得皇帝的信任。他曾经随大军出征云南,参与机要。后来累迁为礼部尚书, 拜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国祯蒙恩拔擢,誓尽心以报,不敢易所事。(4 分) (2)世祖帅师围鄂州,获宋人数百族,诸将欲尽坑之,国祯力请止诛其凶暴,余皆获免。 (6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离 亭 燕 张昪 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 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 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 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甚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5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 夫天者, ;父母者, 。人穷则反 本, , ; ,未尝不呼父母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一 17 题。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②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 1500 多年,岁月悠悠.它 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那青石灰岩砌成的城楼、 雉堞、箭垛,隐隐唱着“沙场烽火今安在,一曲芦笙对夕阳”的歌
③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民相抗、汉苗 对峙的悲剧见证。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 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④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 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柱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 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回廊,有象征吉祥的木雕图案, 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爱的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 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岀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 盈的步子,挽着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未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 组成的“桥板”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上跳着独特的舞蹈 ⑤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从文曾对风凰 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 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 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 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 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 大家沈从文 ⑥我始识凤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 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爱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 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 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即使 是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但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 “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 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有的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 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 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 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 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 ⑦他被“冷藏”,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从病态和刀光剑影中 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他对社会并不麻木,他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说:“一个伟大纯粹 艺术家或思想家的手和心,既比现实政治家更深刻并无偏见和成见的接触一切,因此它的产 生和存在,有时若与某种思潮表面或相异,或游离,都极其自然。它的伟大的存在,即于政 治、宗教以外更形成一种进步意义和永久性。”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 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和光照人间。 ⑧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 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 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⑨啊,沱江,我读了你有20多年了。20多年后我才有幸触摸着你,那是一个冬天的黄 昏,天上看样子要下雪,却还没有下,天空似乎又要“冷藏”着凤凰,“冷藏”着沱江。我 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 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楼,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透凤凰 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着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 明镜。 ⑩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映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人影,全都倒映在
③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民相抗、汉苗 对峙的悲剧见证。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 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④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 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柱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 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回廊,有象征吉祥的木雕图案, 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爱的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 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 盈的步子,挽着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未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 组成的“桥板”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上跳着独特的舞蹈。 ⑤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从文曾对风凰 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 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 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 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 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 大家沈从文。 ⑥我始识凤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 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爱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 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 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即使 是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但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 “冷藏”达 30 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 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有的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 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 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 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 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 ⑦他被“冷藏”,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从病态和刀光剑影中 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他对社会并不麻木,他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说:“一个伟大纯粹 艺术家或思想家的手和心,既比现实政治家更深刻并无偏见和成见的接触一切,因此它的产 生和存在,有时若与某种思潮表面或相异,或游离,都极其自然。它的伟大的存在,即于政 治、宗教以外更形成一种进步意义和永久性。”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 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和光照人间。 ⑧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 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 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⑨啊,沱江,我读了你有 20 多年了。20 多年后我才有幸触摸着你,那是一个冬天的黄 昏,天上看样子要下雪,却还没有下,天空似乎又要“冷藏”着凤凰,“冷藏”着沱江。我 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 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楼,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透凤凰 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着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 明镜。 ⑩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映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人影,全都倒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