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 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 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 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 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 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 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 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 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 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 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 生命力 C.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 近群众。 D.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 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E.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4分)
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 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 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 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 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 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 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 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 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 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 11 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 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 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 生命力。 C.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 近群众。 D. 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 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E.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9.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4 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每小题3分.共19分)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 秋》。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 乃上疏曰: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暑湿, 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宗下其章灵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園箦难 伦以施行既久袭子无改父之道失帝所建不回是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 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 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 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 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曰:《礼》 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 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 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 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 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 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B.书奏肃宗/下其章/同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 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C.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 /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D.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 /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 B.《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每小题 3 分.共 19 分)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 秋》。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 乃上疏曰: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暑湿, 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 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 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 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 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 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曰:《礼》 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 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 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 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凤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 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 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B.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 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C.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 /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D.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 /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 B.《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