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 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 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 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 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 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 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 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 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 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 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 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 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 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 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 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 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 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 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 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 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 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 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山西晋城市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 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 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 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 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 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 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 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 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 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 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 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 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 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 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 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 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 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 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 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 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 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 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 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 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 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 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 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 径。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 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 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力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 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 伦以荫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 鼓铸,督非所习,虽篓失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 减,鼓铸多矣。玄宗晚节盛营官室,吏介以为欺,伦阋实工员,省费倍 从帝入蜀,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时中人卫卒多侵暴,尤 难治,伦以清俭自将,西人赖湃。中宦疾之,以谗贬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五 琦荐伦才,擢商州刺史、荆襄道租庸使。襄州裨将康楚元乱,自称东楚义王,刺 史王政弃城遁。贼南袭江陵,绝汉、沔饷道。伧调兵屯邓州厚抚降降贼寇益怠乃 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剌史 德宗嗣位,选使绝域者,擢伦太常少卿,充和吐蕃使。伦至,谕天子威德,赞普 顺悦,乃入献。还,进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使,如旨。伦处朝,数论政得失, 宰相卢杞恶之,改太子少保。从狩奉天。及杞败,关播①罢为刑部尚书,伦在朝 堂流涕曰;“宰相无状,使天下夲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闻者惮其公。帝后 欲复用杞为刺史,伦苦谏,言恳至到,帝纳之。进太子少师、郢国公,致仕 时李楚琳以仆射兼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兼少府监,伦言:“楚琳逆节,忠诚戎 丑,不当宠以官。〃又请为义仓,以捍无年;择贤者,任帝左右。谓叶蕃豺虎野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 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 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 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 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 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 径。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 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 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力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 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 伦以荫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 鼓铸,督非所习,虽篓失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 减,鼓铸多矣。玄宗晚节盛营官室,吏介以为欺,伦阋实工员,省费倍。 从帝入蜀,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时中人卫卒多侵暴,尤 难治,伦以清俭自将,西人赖湃。中宦疾之,以谗贬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五 琦荐伦才,擢商州刺史、荆襄道租庸使。襄州裨将康楚元乱,自称东楚义王,刺 史王政弃城遁。贼南袭江陵,绝汉、沔饷道。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降贼寇益怠乃 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德宗嗣位,选使绝域者,擢伦太常少卿,充和吐蕃使。伦至,谕天子威德,赞普 顺悦,乃入献。还,进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使,如旨。伦处朝,数论政得失, 宰相卢杞恶之,改太子少保。从狩奉天。及杞败,关播①罢为刑部尚书,伦在朝 堂流涕曰;“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闻者惮其公。帝后 欲复用杞为刺史,伦苦谏,言恳至到,帝纳之。进太子少师、郢国公,致仕。 时李楚琳以仆射兼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兼少府监,伦言:“楚琳逆节,忠诚戎 丑,不当宠以官。”又请为义仓,以捍无年;择贤者,任帝左右。谓吐蕃豺虎野
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居家以孝慈称。卒,年八十三, 赠扬州都督,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注】①关播:由卢杞推荐担任宰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B.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C.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D.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庇荫,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才学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之为节度使。 C.赞普,在吐蕃诸王的名字中多有此词。《新唐书·吐蕃传》云:“其俗谓雄 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D.义仓,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最初仓库设在“闾 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伦治政有方,在担任铸钱内作使判官时,提出合理建议,改变了一些不当 做法,收效显著。 B.韦伦为官清廉,面对宦官禁军大肆侵夺,他坚守原则,自我约束,不与其同 流合污。 C.韦伦英勇善战,在平定楚元叛乱中,虽然刺史弃城而逃,但他毫不畏惧,采 取策略平定了叛乱。 D.韦伦公正刚直,上朝时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对皇帝的不当做法委婉劝谏, 直至皇帝采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 (2)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行香子题罗浮① 葛长庚 满洞苔钱③,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睛川。石楼髙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 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 洞,汉时仙
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居家以孝慈称。卒,年八十三, 赠扬州都督,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注】①关播:由卢杞推荐担任宰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B.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C.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D.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 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荫,庇荫,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才学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之为节度使。 C.赞普,在吐蕃诸王的名字中多有此词。《新唐书·吐蕃传》云:“其俗谓雄 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D.义仓,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最初仓库设在“闾 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伦治政有方,在担任铸钱内作使判官时,提出合理建议,改变了一些不当 做法,收效显著。 B.韦伦为官清廉,面对宦官禁军大肆侵夺,他坚守原则,自我约束,不与其同 流合污。 C.韦伦英勇善战,在平定楚元叛乱中,虽然刺史弃城而逃,但他毫不畏惧,采 取策略平定了叛乱。 D.韦伦公正刚直,上朝时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对皇帝的不当做法委婉劝谏, 直至皇帝采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 (2)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行香子 题罗浮① 葛长庚② 满洞苔钱③,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睛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 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 洞,汉时仙
【注】①罗浮:据传说,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 故称“罗浮”。②葛长庚,南宋道士,能诗赋,长于书画,晚年隐居著述。③苔 钱:因苍苔形圆如钱,故名 8,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5 分) 9.词的下阕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在夫家时早起晚睡,辛苦操劳,天天如此的句子 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联,感叹旧友凋 零、今昔异貌,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明后世的人要以秦亡为教训,不能再让后世的人 为他们哀叹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 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王 韦如辉 王姓是大姓。谦虚一点说;是大姓之一。只要是在叫公开场所的地方,最有可能 就有王姓。而且,最有可能不止一个。 王五所在的单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单位不大,人数不多,王姓却占半壁江山 这样,称呼就成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王局长有一正一副两个,王科长正副职 四个。除此之外,没有鸟纱帽的还有六七个人。王五属于无乌纱帽压顶之列,但 距离王老和老王这两个尊称,还有一定的时间、年限和威望的差距。名字里有三 个字的还好称呼一些,直接省去姓就可以了。关键是两个字的,省去姓氏有些欠 妥。比如,王五就叫五,多少有点暖昧,不严肃。 会来事的人,总是有头脑、有智慧。干脆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倒十分妥当和合 理。还拿王五做例子,这次,王五就是大王 得到这个称呼,王五十分高兴。一副扑克,大王不是最大吗?老大,名副其实的 老一。王五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受用,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王五走路轻飘飘的,仿佛总有一股风,在身体后面推着他,他想不 飘都不行。尤其是在大街上,碰到单位里的同事,在大路那边冲这边喊,大王大 王,你干吗去?王五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兴奋,高声朗气地回答,我干吗干吗去! 不光是眼神和手势,连说话的声音都轻飘飘的。 有一回,碰到了张三,王五的兴奋点更高了,非要拉张三去喝两杯 王五打心眼里想请张三喝两杯。如果不是张三有头脑、有智慧,自己还只能叫王 五,或者叫五。有了张三的发明创造,自己才有了扬眉吐气的精气神。管他们叫 王局长,还是叫王科长,能有叫大王神气?
【注】①罗浮:据传说,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 故称“罗浮”。②葛长庚,南宋道士,能诗赋,长于书画,晚年隐居著述。③苔 钱:因苍苔形圆如钱,故名。 8,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 (5 分) 9.词的下阕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在夫家时早起晚睡,辛苦操劳,天天如此的句子 是“ ,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一联,感叹旧友凋 零、今昔异貌,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明后世的人要以秦亡为教训,不能再让后世的人 为他们哀叹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 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大 王 韦如辉 王姓是大姓。谦虚一点说;是大姓之一。只要是在叫公开场所的地方,最有可能 就有王姓。而且,最有可能不止一个。 王五所在的单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单位不大,人数不多,王姓却占半壁江山。 这样,称呼就成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王局长有一正一副两个,王科长正副职 四个。除此之外,没有鸟纱帽的还有六七个人。王五属于无乌纱帽压顶之列,但 距离王老和老王这两个尊称,还有一定的时间、年限和威望的差距。名字里有三 个字的还好称呼一些,直接省去姓就可以了。关键是两个字的,省去姓氏有些欠 妥。比如,王五就叫五,多少有点暧昧,不严肃。 会来事的人,总是有头脑、有智慧。干脆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倒十分妥当和合 理。还拿王五做例子,这次,王五就是大王。 得到这个称呼,王五十分高兴。一副扑克,大王不是最大吗?老大,名副其实的 老一。王五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受用,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王五走路轻飘飘的,仿佛总有一股风,在身体后面推着他,他想不 飘都不行。尤其是在大街上,碰到单位里的同事,在大路那边冲这边喊,大王大 王,你干吗去?王五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兴奋,高声朗气地回答,我干吗干吗去! 不光是眼神和手势,连说话的声音都轻飘飘的。 有一回,碰到了张三,王五的兴奋点更高了,非要拉张三去喝两杯。 王五打心眼里想请张三喝两杯。如果不是张三有头脑、有智慧,自己还只能叫王 五,或者叫五。有了张三的发明创造,自己才有了扬眉吐气的精气神。管他们叫 王局长,还是叫王科长,能有叫大王神气?
李四病了,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仍不见效。同事们凑份子,买了许多补品,去看 李四 李四人缘不错,在单位里口碑很好,领导也很信任,离上位就差那么一点点。如 果不是李四家庭出现变故,应该叫他李科长了。半年前,李四老婆患乳腺癌,英 年早逝。不过,大伙儿预测,他当科长是早晚的事儿。就是当副局长、局长,也 是说不定的事 在去李四家的路上,王五还想着一件事儿。王五有个表妹,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当 会计,前年离的婚。离婚时,没带孩子,条件很不错。况且,表妹人长得耐看, 有气质,会打扮,回头率高。如果从中撮合,跟李四很般配,王五想,说不定, 跟有潜力的李四,还能搭上亲戚哩, 到了李四的家,大伙儿一一落座,嘘寒问暖,跟李四说这说那,体现着无微不至 的关心。王五面带笑容,不时插话,心里还想着那桩美事 只小狗,突然从关着的玻璃门缝里,哼哼唧唧地挤进来,摇着长长的狐狸一样 的尾巴,直往客人身上蹭。小狗超可爱,一身白的绒毛,没有一些杂质。两只小 眼睛,瞪得像两个核桃似的,充满着天真纯洁。小狗从左边开始,用自己洁白的 身体和无邪的动作,向右边一一蹭去。眼看就要到王五脚下,王五打算用双手迎 接它 李四却突然喊,大王,走开。 王五心里咯噔一下子。 那只正在撒欢的可爱的小狗,嘴里呜咽着,一副委屈的样子,摇着尾巴又挤出了 玻璃门 晚上,王五失眠了。床上好像着了火,让王五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王五叫大王, 他李四家的狗也叫大王,此大王非彼大王,难道我王五只配跟一条狗同呼吸共命 运?王五狠狠地想,好个李四,小人一个,我王五也算是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 爱有恨的男人,岂能受此奇耻大辱! 之后,再有同事叫他大王,王五心里就像刀扎的一样难受。 在李四提拔科长公示期间,组织上接到群众的多次举报。李四的好事自然泡汤。 张三欠王五一顿酒,便请王五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三醉眼蒙昽地说,李四这次有点可惜,大王才走半年多, 真是祸不行啊。 王五不解。 张三说,李四的亡妻也姓王,在她们单位,同事们也叫她大王 王五的脑袋瓜嗡嗡响,仿佛一万只蜜蜂在舞蹈。酒量很大的王五,很快就醉得不 省人事了。 (摘自《小说月刊》2015年12期,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从介绍“王姓是大姓”入题,不着痕迹地引出王五单位里王姓人员的称 呼问题,同时也为下文因称呼相同而造成误会埋下了伏笔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王五对“大王”这一称呼感到受用时的描写 走路轻飘飘、声音轻飘飘、莫名的兴奋,描绘了他得意忘形的情态。 C.王五和张三两次喝酒:王五请张三喝酒是感谢张三给自己起“大王”的雅号; 张三请王五喝酒是还人情,两次喝酒前后呼应,都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李四病了,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仍不见效。同事们凑份子,买了许多补品,去看 李四。 李四人缘不错,在单位里口碑很好,领导也很信任,离上位就差那么一点点。如 果不是李四家庭出现变故,应该叫他李科长了。半年前,李四老婆患乳腺癌,英 年早逝。不过,大伙儿预测,他当科长是早晚的事儿。就是当副局长、局长,也 是说不定的事。 在去李四家的路上,王五还想着一件事儿。王五有个表妹,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当 会计,前年离的婚。离婚时,没带孩子,条件很不错。况且,表妹人长得耐看, 有气质,会打扮,回头率高。如果从中撮合,跟李四很般配,王五想,说不定, 跟有潜力的李四,还能搭上亲戚哩。 到了李四的家,大伙儿一一落座,嘘寒问暖,跟李四说这说那,体现着无微不至 的关心。王五面带笑容,不时插话,心里还想着那桩美事。 一只小狗,突然从关着的玻璃门缝里,哼哼唧唧地挤进来,摇着长长的狐狸一样 的尾巴,直往客人身上蹭。小狗超可爱,一身白的绒毛,没有一些杂质。两只小 眼睛,瞪得像两个核桃似的,充满着天真纯洁。小狗从左边开始,用自己洁白的 身体和无邪的动作,向右边一一蹭去。眼看就要到王五脚下,王五打算用双手迎 接它。 李四却突然喊,大王,走开。 王五心里咯噔一下子。 那只正在撒欢的可爱的小狗,嘴里呜咽着,一副委屈的样子,摇着尾巴又挤出了 玻璃门。 晚上,王五失眠了。床上好像着了火,让王五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王五叫大王, 他李四家的狗也叫大王,此大王非彼大王,难道我王五只配跟一条狗同呼吸共命 运?王五狠狠地想,好个李四,小人一个,我王五也算是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 爱有恨的男人,岂能受此奇耻大辱! 之后,再有同事叫他大王,王五心里就像刀扎的一样难受。 在李四提拔科长公示期间,组织上接到群众的多次举报。李四的好事自然泡汤。 张三欠王五一顿酒,便请王五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三醉眼蒙眬地说,李四这次有点可惜,大王才走半年多, 真是祸不行啊。 王五不解。 张三说,李四的亡妻也姓王,在她们单位,同事们也叫她大王。 王五的脑袋瓜嗡嗡响,仿佛一万只蜜蜂在舞蹈。酒量很大的王五,很快就醉得不 省人事了。 (摘自《小说月刊》2015 年 12 期,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从介绍“王姓是大姓”入题,不着痕迹地引出王五单位里王姓人员的称 呼问题,同时也为下文因称呼相同而造成误会埋下了伏笔。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王五对“大王”这一称呼感到受用时的描写—— 走路轻飘飘、声音轻飘飘、莫名的兴奋,描绘了他得意忘形的情态。 C.王五和张三两次喝酒:王五请张三喝酒是感谢张三给自己起“大王”的雅号; 张三请王五喝酒是还人情,两次喝酒前后呼应,都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