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10月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1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 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 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 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 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下,分分 合合,终于淡出历史 先从地理形势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平原、渤海湾平原三者一体,虽有山地, 却非天险。南方则河川湖泊处处有之,偶有山岭,不成障碍。南北之间彼此密接,只有四川 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长江、黄河两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与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 彼此密迩而交流频繁。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经常接触,又不断抗衡,最后同中有异、异中有 同,融合为一。 中东两大文明则不同。两河地区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难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狭窄 埃及在尼罗河谷地,两侧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磧山地。两河与埃及之间还隔了一个大 沙漠。是以两个古代文明虽有接触,却不能密集交流。此间之征服者,只能马上取天下,而 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将不同文化系统融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东地区各地方文化,各自发展了独特的文字系统。两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像文字 造字原则完全不同,始终无融合的可能。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文字系统。它在新石器时代 即已肇端,于商周时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与北方交会时,南方可能并无文字,于是接受了 北方的文字。战国列国出土的文书、虽有歧异,大体相同,属于一系。中国地区单一的书写 系统,实与其文化的融合关系密切 从思想方式而言,两河流域的文献,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观念:淡水与苦水、山雨与干风 皆难以调和。埃及古代的宇宙观,则为定于一尊的多元系统: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祗各有 职司。新王国时代,埃及向外扩张,接触异地文化,这套封闭的观念便难以圆其说
高三年级 10 月考试语文试题 说 明: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 1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公元前 16 世纪至前 3 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 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 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 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 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下,分分 合合,终于淡出历史。 先从地理形势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平原、渤海湾平原三者一体,虽有山地, 却非天险。南方则河川湖泊处处有之,偶有山岭,不成障碍。南北之间彼此密接,只有四川 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长江、黄河两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与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 彼此密迩而交流频繁。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经常接触,又不断抗衡,最后同中有异、异中有 同,融合为一。 中东两大文明则不同。两河地区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难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狭窄。 埃及在尼罗河谷地,两侧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磧山地。两河与埃及之间还隔了一个大 沙漠。是以两个古代文明虽有接触,却不能密集交流。此间之征服者,只能马上取天下,而 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将不同文化系统融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东地区各地方文化,各自发展了独特的文字系统。两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像文字, 造字原则完全不同,始终无融合的可能。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文字系统。它在新石器时代 即已肇端,于商周时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与北方交会时,南方可能并无文字,于是接受了 北方的文字。战国列国出土的文书、虽有歧异,大体相同,属于一系。中国地区单一的书写 系统,实与其文化的融合关系密切。 从思想方式而言,两河流域的文献,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观念:淡水与苦水、山雨与干风, 皆难以调和。埃及古代 的宇宙观,则为定于一尊的多元系统: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祇各有 职司。新王国时代,埃及向外扩张,接触异地文化,这套封闭的观念便难以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化则逐渐形成二元融合的观念。阴阳、动静都对立而互补。《周易》以 相对二元、彼此调和作为事物的本质,这套现念迥异于中东两文明。也许因周人秉持此想法, 被其主宰北方时,能吸纳旧商人族群,并与各地土著共存,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时孔子提出“仁”,将人性与宇宙的道,结合为以人间秩序为主轴的思想体系 此即雅斯贝尔斯所谓“文化大突破”。而亚述与埃及于轴心时代却未有足够的大突破。中国 的情形,综合言之,广大地区的古代族群,在接触的过程中,有同一文字为载具,观念包容 调和,遂能合为一系,源远流长。大突破后,人间的关怀,二元的动态及互补,成为中国文 化系统主要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许体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故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这迥异于中国。 C、当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业已形成,文化大突破便应运而生。 D、融合与分割,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论证具有宏观的视野,经由比较推出事物特点,方法得当,结论可信 B、文章选材考究,以两河、埃及古文明对比中国古文明,形成严谨的三元框架。 C、文章的论据服务于论点,如周易、周人佐证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包容调和。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便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在结尾终于交代了其具体内容使得文章首 尾呼应、内容完整。 B、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与文中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 一些特征或表现相通 C、据文章所述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倡导和谐的”和”文化或许具有更深 远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D、中东两大独特文明,是因地理、文字等具体条件的限制而式微的;其文化整合仍有相 当大的潜力与可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古代文化则逐渐形成二元融合的观念。 阴阳、动静都对立而互补。《周易》以 相对二元、彼此调和作为事物的本质,这套现念迥异于中东两文明。也许因周人秉持此想法, 被其主宰北方时,能吸纳旧商人族群,并与各地土著共存,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时孔子提出“仁”,将人性与宇宙的道,结合为以人间秩序为主轴的思想体系, 此即雅斯贝尔斯所谓“文化大突破”。而亚述与埃及于轴心时代却未有足够的大突破。中国 的情形,综合言之,广大地区的古代族群,在接触的过程中,有同一文字为载具,观念包容 调和,遂能合为一系,源远流长。大突破后,人间的关怀,二元的动态及互补,成为中国文 化系统主要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许体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故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这迥异于中国。 C、当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业已形成,文化大突破便应运而生。 D、融合与分割,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的论证具有宏观的视野,经由比较推出事物特点,方法得当,结论可信。 B、文章选材考究,以两河、埃及古文明对比中国古文明,形成严谨的三元框架。 C、文章的论据服务于论点,如周易、周人佐证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包容调和。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便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在结尾终于交代了其具体内容使得文章首 尾呼应、内容完整。 B、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与文中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 一些特征或表现相通。 C、据文章所述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倡导和谐的”和”文化或许具有更深 远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D、中东两大独特文明,是因地理、文字等具体条件的限制而式微的;其文化整合仍有相 当大的潜力与可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遇到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 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 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 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焦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坦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客观上正造成书 法社会交流功能的退化,带来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汉字 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 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 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实施,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联 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目标是用5年 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名,并以此推动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摘编自张西流《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孩子抓起》) 材料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是一 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就像当年毛笔和纸张取代了刻刀和木简一样 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 断演化,形成了’独特的象形方块字。在手写汉字被逐渐淡忘的过程中,由汉字衍生出来的 相关文史哲知识和信息,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 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知识,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哲学 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 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 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量的减少带来了识字量的下降及提笔 忘字几率的增加。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 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 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
材料一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遇到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 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 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 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焦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坦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客观上正造成书 法社会交流功能的退化,带来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汉字 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 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 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实施,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联 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 2015 年启动至今,目标是用 5 年 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 7000 名,并以此推动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摘编自张西流《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孩子抓起》) 材料二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是一 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就像当年毛笔和纸张取代了刻刀和木简一样。 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 断演化,形成了’独特的象形方块字。在手写汉字被逐渐淡忘的过程中,由汉字衍生出来的 相关文史哲知识和信息,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 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知识,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哲学。 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 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 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量的减少带来了识字量的下降及提笔 忘字几率的增加。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 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 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
(摘编自佚名《提笔忘字,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材料三 最近一项调査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逾八成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 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应当承认,新技术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 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 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 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 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权利”, 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俄罗斯把保 护母语纳入了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 是必修课:汉字是文化的根,是滋养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 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摘编自郭立场《不要让汉字沦落为“失落的文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培训书法教师和教研员,并以此推动中 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B.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等现象,现在已经普遍存在,在中小学生 群体中显得更为严重。 C.从技术层面来讲,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难以逆转:从文化角度来看,汉字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应该传承。 D.因为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因此电脑的输人对汉字手写有较大的冲击,这对于中国 人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个方面日本做得非常好,他 们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B.关于汉字书写危机原因的形成,人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尤其是关于电子设备的问题,有 人认为它们可以造成书写危机,而有人的观点则与之不同。 C.学习手写汉字,不是在学习语言,而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及其相关的人生哲学 因此说汉字书写方式不能改变其载体的实质 D.“学习母语是权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法国、韩国和俄罗斯对于本国语言的
(摘编自佚名《提笔忘字,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材料三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逾八成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 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应当承认,新技术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 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 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 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权利”,法 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俄罗斯把保 护母语纳入了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 是必修课:汉字是文化的根,是滋养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 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摘编自郭立场《不要让汉字沦落为“失落的文明”》)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培训书法教师和教研员,并以此推动中 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B.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等现象,现在已经普遍存在,在中小学生 群体中显得更为严重。 C. 从技术层面来讲,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难以逆转;从文化角度来看,汉字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应该传承。 D. 因为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因此电脑的输人对汉字手写有较大的冲击,这对于中国 人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个方面日本做得非常好,他 们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B. 关于汉字书写危机原因的形成,人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尤其是关于电子设备的问题,有 人认为它们可以造成书写危机,而有人的观点则与之不同。 C. 学习手写汉字,不是在学习语言,而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及其相关的人生哲学, 因此说汉字书写方式不能改变其载体的实质。 D. “学习母语是权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法国、韩国和俄罗斯对于本国语言的
使用、学习和保护也分别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 6.如何解决“汉字书写危机”的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亲的小木匣 王举芳 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 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 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 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 “咱妈能有啥宝贝?” “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妻努努嘴示意我,“喏 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 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 女儿做两个柜子。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外公虽是木匠。但外 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 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记 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少年的我对小木匣 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 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 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 别人的东西起邪心。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 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书和苹果, 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 净、擦干放进去。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
使用、学习和保护也分别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 6. 如何解决“汉字书写危机”的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母亲的小木匣 王举芳 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 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 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 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 “咱妈能有啥宝贝?” “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妻努努嘴示意我,“喏, 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 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 女儿做两个柜子。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外公虽是木匠。但外 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 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记 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少年的我对小木匣 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 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 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 别人的东西起邪心。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 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书和苹果, 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 净、擦干放进去。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