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与方法第一节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形成的因素分析一、高师教学计划中实践类课程不足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中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是高师技能训练实施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此外,教育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积极性不高,本身缺乏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及指导师范生从师技能训练的能力,也是高师院校技能训练实施效果差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起始学历提高很快,但对高师毕业生的大量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高师毕业生缺之必要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对广西5个市31个用人单位246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表明,这些毕业生在担任中学教学工作时,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但缺乏教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教学基本功差,尤其是做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差,不能完全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其他师范院校对其毕业生进行的追踪调查结果也表明:师范毕业生组织管理能力差,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善于口头表达,不善于板书,不会制作教具,不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专业思想不稳定,不热爱教育工作。目前在校就读的高师学生,其从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准备状况也不容乐观。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对于近年来“青年教师书写较差的状态正在影响着学生,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问题所产生的忧虑,绝不是杞人忧天。先天不足的教育专业训练,会造就低从教素质的师范生,低从教索质的师范生会成为低能力的新师资,低能力的新师资会培养出低质量的新一代,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总之,我国高师教育在师范生必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上,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课程设置,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这是高师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师范生缺之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情意在2008年对某大学师范学院14个专业三年级的480名学生进行的“关于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调查”表明,80义的师范生在观念上认为自已从教的机会“很渺范”,继而也就“没有心思习得从教技能”,这是其职业不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专业技能训练,前几年有人认为,高师本科不如高师专科,高师专科不如中专。因为很多高师本科生并不看好教师职业,他们更多的是借助本科学历的平台,毕业后到其他行业中工作。所以,即便是学校开设了师范类课程,他们也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努力。近些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而硕士生的扩招使多数师范生选择了先考研后就业的策略。“备研”1
1 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高师教学计划中实践类课程不足 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中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和教育专业课程 体系设置 的不合理,是高师技能训练实施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此外,教育专业课 程任课教师积极性不 髙,本身缺乏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及指导师范生从师技能训 练的能力,也是高师院校技能训 练实施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起始学历提髙很快,但对高师毕业生的大量追踪调査 的结果表明, 高师毕业生缺乏必要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 好地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 学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对广西 5 个市 31 个用人单位 246 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表明,这些毕 业生在担任中学教学工作时,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但缺乏教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教学基本 功差,尤其是做班主任、进行 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差,不能完全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 要求。其他师范院 校对其毕业生进行的追踪调査结果也表明:师范毕业生组织管理能力差, 难以胜 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善于口头表达,不善于板 书,不会制作教具,不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专业思想不稳定,不热爱教 育工作。目前在 校就读的高师学生,其从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准备状况也不 容乐观。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对 于近年来“青年教师书写较差的状态正在影响着学 生,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问题所产生 的忧虑,绝不是杞人忧天。先天不足的教育专业训练,会造就低从教素质的师范生,低从教 索质的师范生会成为低能力 的新师资,低能力的新师资会培养出低质量的新一代,由此形成 恶性循环。 总之,我国高师教育在师范生必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上,无论是教育观念 还是课程 设置,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这是高师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质量不高的重要原 因之一。 二、师范生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情意 在 2008 年对某大学师范学院 14 个专业三年级的 480 名学生进行的 “关于教师专业技能 训练的调査”表明,80 乂的师范生在观念上认为自己从教的 机会“很渺茫”,继而也就“没 有心思习得从教技能”,这是其职业不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专业技能训练,前几年有人认为,高师本科不如高师专科,髙师专科不 如中专。因为 很多高师本科生并不看好教师职业,他们更多的是借助本科学历的 平台,毕业后到其他行 业中工作。所以,即便是学校开设了师范类课程,他们也 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努力。近 些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而硕士生的扩招使多数师范生选择了先考研后就业的策略。“备研
的气氛使学生更不愿把精力投人到专业技能的自我训练中。当没有考上研究生,又没有其他合适的就业岗位,再回来找教师的岗位时,这些师范生已经失去了最核心的专业竞争力。现在,中小学教师虽然缺岗,但不缺编,各地教育部门不断提高入职教师的学历门槛,发达地区的小学教师都是在本科的平台上优中选优,而且更偏重综合大学或者名牌大学。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高校教师要从师范类学生人学起,就引导其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大学四年的发展目标。只有专业素质相对较高时,师范生才能赢得竞争的优势。三、在职教师的个体因素影响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知识与技术有机整合的复杂统一体。技能的提高不仅要靠刻苦的自我训练,而且还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个性特征。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认识、观念和行为方式。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以及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个性特征对专业技能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掌握专业技能的愿望、速度和对一些专业技能特殊的害好与着意追求等方面。一般而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自已的学科有较浓厚兴趣的教师,会主动利用条件或者创造条件来提高自已的专业技能水平,而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积极乐观、开放豁达、坦诚随和、平实谦逊的人总是愿意去突破自己,对新技能的学习更敏感,兴趣也会更持久。第二节教师专业技能形成的阶段一、一般技能形成的阶段技能总是在人们从事某种操作或者动作、进行思考判断等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操作、动作以及许多思维活动具有可以观察的外显形式,其运行速度、精确度、力量、连贯性等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测量。心理学根据这些表现将动作技能以及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几个阶段。技能形成的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有关技能形成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指导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技能习得的成效。(一)动作技能获得的阶段动作技能是由认知因素、知觉因素、协调能力、学习者的个性和气质特征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1.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2
2 | 与实务 2 的气氛使学生更不愿把精力投人到 专业技能的自我训练中。当没有考上研究生,又没有其 他合适的就业岗位,再回 来找教师的岗位时,这些师范生已经失去了最核心的专业竞争力。 现在,中小学教师虽然缺岗,但不缺编,各地教育部门不断提高入职教师的学历门槛,发达 地 区的小学教师都是在本科的平台上优中选优,而且更偏重综合大学或者名牌大学。 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高校教师要从师范类学生人学起,就引导其 做好职业规划, 明确大学四年的发展目标。只有专业素质相对较高时,师范生才 能赢得竞争的优势。 三、在职教师的个体因素影响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知识与技术有机整合的复杂统一体。技能的提高不仅要靠 刻苦的自我 训练,而且还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个性特征。知识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认 识、观念和行为方式。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 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以及理解的 广度和深度。个性特征对专业技能的影响体现在 人们掌握专业技能的愿望、速度和对一些专 业技能特殊的軎好与着意追求等方面。 一般而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自己的学科有较浓厚兴趣的教师, 会主动利用条 件或者创造条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而具有良好的个性品 质,如积极乐观、开放 豁达、坦诚随和、平实谦逊的人总是愿意去突破自己,对 新技能的学习更敏感,兴趣也会 更持久。 第二节 教师专业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般技能形成的阶段 技能总是在人们从事某种操作或者动作、进行思考判断等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操作、 动作以及许多思维活动具有可以观察的外显形式,其运行速度、精确 度、力量、连贯性等可 以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測量。心理学根据这些表现将动作技 能以及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划分 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几个阶段。技能形成的过程 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 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有关 技能形成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指导的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技能习得的成效。 (一)动作技能获得的阶段 动作技能是由认知因素、知觉因素、协调能力、学习者的个性和气质特征四个方面的因素 构成的。 1.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在于注意应予以反应的线索。例如刚开始学习临帖时,要想将大字写好,首先要仔细观察字帖上的字,如某一个字由哪几笔构成,每一笔如何起笔、如何收笔;还要知道笔顺,知道字的间架结构,各笔画之间的距离和倾斜度等。任何技能的学习都必须经过认知阶段,但有的认知阶段是在非正式的形式下进行的。不同动作技能的学习,认知阶段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家里有汽车的儿童,父母开车时常把孩子放在身边。孩子耳潘目染,之后再学开车时,早已经获得了关于开车的一些基本常识,知道哪里是控制装置、哪里是挡位等。飞行员在正式上飞机前,更是要经过长期的认知学习,了解各种装置的性能、作用,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等。(2)联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即建立动作连锁。在这一阶段必须排除过去习惯经验的干扰。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会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刺激一反应。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代表学习。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构成固定的感应结。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一经应用或练习则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联结力愈强,反之亦然。比如,刚开始学开汽车的时候,挂挡、启动、踩离合器、打方向盘等,新手总要手忙脚乱一阵子,但拿到驾照后继续练习半个月,这些在初始阶段忙乱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的习惯动作。(3)自动化阶段。技能学习进入这一阶段时,一长串的动作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须特别注意和纠正。这时技能已经逐步由脑的低级中枢来控制。比如,有经验的教师在板书时,可以很清楚地辅助以语言的提示,或者捕捉学生在座位上的动静,及时调控学生的行为。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板书这个技能已经进入自动化阶段。研究表明,任何动作技能的掌握都是相对的。如有人对生产雪茄烟的工人进行过研究,发现生产一支烟第一年需要用7.2秒,第二年用6秒,第三年用5.4秒,第四年的时间会更短一些。这说明动作技能的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一个运动员要想达到或者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也需要加大日常训练量,并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一点我们在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时也应当借鉴。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从活动结构的改变来看,许多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多余的动作逐步减少,甚至消失。3
3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在于注意应予以反应的线 索。例如刚开 始学习临帖时,要想将大字写好,首先要仔细观察字帖上的字,如某一个字由哪几笔构成, 每一笔如何起笔、如何收笔;还要知道笔顺,知道字的 间架结构,各笔画之间的距离和倾 斜度等。任何技能的学习都必须经过认知阶 段,但有的认知阶段是在非正式的形式下进行 的。不同动作技能的学习,认知阶 段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家里有汽车的儿童,父母开车时 常把孩子放在身边。孩子 耳潘目染,之后再学开车时,早已经获得了关于开车的一些基本 常识,知道哪里 是控制装置、哪里是挡位等。飞行员在正式上飞机前,更是要经过长期的 认知学 习,了解各种装置的性能、作用,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2)联系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即建立动作连锁。在这一阶段必须排除 过去习惯经验的干扰。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 的、反复尝试的过程。 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会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刺激一反应。刺激与反应 的联结就代表学习。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容易 构成固定的感应结。任何剌激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一经应用或练习则可使之加 强,练习越多则联结力愈强,反之亦然。比如,刚开始 学开汽车的时候,挂挡、启 动、踩离合器、打方向盘等,新手总要手忙脚乱一阵子,但拿 到驾照后继续练习半 个月,这些在初始阶段忙乱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的习 惯动作。 (3)自动化阶段。 技能学习进入这一阶段时,一长串的动作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须特别注意和纠正。这 时技能已经逐步由脑的低级中枢来控制。比如,有经验的教师在板书时,可以很清楚地辅助 以语言的提示,或者捕捉学生在座位上的动静,及时调控学生的行为。能做到这一点,说明 板书这个技能已经进入自动化阶段。 研究表明,任何动作技能的掌握都是相对的。如有人对生产雪茄烟的工人进 行过研究,发 现生产一支烟第一年需要用 7.2 秒,第二年用 6 秒,第三年用 5.4 秒,第四年的时间会更短 一些。这说明动作技能的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 一个运动员要想达到或者保持较高 的运动水平也需要加大日常训练量,并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一点我们在教育专业技能训 练时也应当借鉴。 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从活动结构的改变来看,许多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之间的相互干 扰以及多余的动作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从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来看,动作速度的加快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灵活性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从活动的调节来看,视觉的控制逐步减少,动觉的控制逐步增强。比如,音乐老师弹琴的时候可以不谱子,也能准确地弹奏。此时他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学生是否在积极参与、唱的声音怎么样等方面,自己弹琴的基本动作就处于自动化状态。(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1.心智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表现为预先熟悉任务,以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为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定向。(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表现为心智活动借助于想象、实物和图表等进行。(3)有声语言阶段:表现为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实物而依靠语言进行。(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表现为以声音表象、动作表象为支柱的活动。(5)内部言语阶段:表现为心智活动已简化和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有不假思索的特征,2.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从活动结构的改变来看,表现为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内部言语趋于概括化和简约化,在解决问题时由开展性推理转化为“缩短推理”。从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来看,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深度与独立性逐步提高。从活动的调节来看,心智活动趋于熟练化,神经活动的消耗逐渐减少,内部言语过程的进行较少需要意志努力。(三)技能形成的共同趋势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和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到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准确性的变化。这种共同趋势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尤其是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初期进步很快,以后会逐步减慢。其原因在于:第一,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练习者对已熟悉的一部分学习任务,可以利用过去经验中的一些方法,所以在练习的初期进步很快。后来这种可利用的成分相对减少,需要逐步建立新的联系,因此,练习的困难越来越多。这时,任何一点改进都需要改造已有的旧的习惯动作,并且要用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所以提高成绩会很慢。体育运动员就有这样的体验。第二,动作技能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动作进行练习,4
4 | 与实务 4 从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来看,动作速度的加快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灵活 性都达到一 定的程度。 从活动的调节来看,视觉的控制逐步减少,动觉的控制逐步增强。比如,音 乐老师弹琴 的时候可以不看谱子,也能准确地弹奏。此时他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 学生是否在积极参与、 唱的声音怎么样等方面,自己弹琴的基本动作就处于自动 化状态。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1.心智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表现为预先熟悉任务,以形成关于活动本身和活动结 果的表象, 为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定向。 (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表现为心智活动借助于想象、实物和图表 等进行。 (3)有声语言阶段:表现为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实物而依靠语言进行。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表现为以声音表象、动作表象为支柱的活动。 (5)内部言语阶段:表现为心智活动已简化和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有不假 思索的特征。 2.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从活动结构的改变来看,表现为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内部言语趋于概 括化和简约化,在解决问题时由开展性推理转化为“缩短推理”。 从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来看,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深度与独立性逐步提高。 从活动的调节来看,心智活动趋于熟练化,神经活动的消耗逐渐减少,内部 言语过程的 进行较少需要意志努力。 (三)技能形成的共同趋势 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和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 练习曲线来 表示。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到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活动速度 和准确性的变化。 这种共同趋势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是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在多数情况下,技能尤其是动作技能在练习的 初期进步很 快,以后会逐步减慢。其原因在于:第一,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练习 者对已熟悉的一部分 学习任务,可以利用过去经验中的一些方法,所以在练习的 初期进步很快。后来这种可利 用的成分相对减少,需要逐步建立新的联系,因此,练习的困难越来越多。这时,任何一点 改进都需要改造已有的旧的习惯动作,并 且要用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所以提髙成绩会很 慢。体育运动员就有这样的体 验。第二,动作技能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动作进行练习
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在练习初期成绩进步较快;但在练习后期是建立动作协调阶段,而不是若干个别动作的简单相加,所以成绩提高较慢。此外,练习者在练习初期对练习的兴趣相对较大,情绪比较饱满,练习比较认真努力一这可能是成绩先快后慢的一个原因。因此,在培养这样的技能时,应特别注意加强后期的训练。二是有时会出现高原现象。即在技能练习的中期,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滞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中所谓的“高原现象”。其表现为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成绩提高需要改变旧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方式和完成新活动的新方法,在练习者没有完成这个改造之前,成绩就会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第二,由于练习者的兴趣降低,对练习产生了厌倦等消极情绪,或者身体状况欠佳,成绩也会出现暂时停滞的现象。但是,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不是每一个人在练习某一种技能时都会产生高原现象。一个人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心智技能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不要过分夸大所谓的极限,而要敢于挖掘自己的潜力。高原现象现在文被借用到教育领域,特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某一阶段的停滞不前,即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前十年间或者十几年间的某几年,专业水平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被称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此时如果有新的挑战,有内在的发展动力,人就会缩短或者跨越这种“高原现象”,继续在专业发展之路上前进;而缺乏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动力,人可能会产生“疲惫”,形成所谓的职业倦急或者“职业枯竭”现象。二、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阶段有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阶段的研究是伴随着对教师专业成熟水平阶段的探讨而来的。从国外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种:一是美国学者费朗斯“傅乐的研究。他认为,在专业进程中,教师所关注的事物是依一定的顺序更送的,呈现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对学生关注四个阶段。二是以美国学者卡茨为代表的研究。他运用访问与调查问卷法,针对教师的训练需求与专业发展目标,把教师的发展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四个阶段。求生存时期,新教师只关心自已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这种情形可能持续一两年;巩固时期,主要是统整并巩固在前一时期所获得的经验和技巧,开始关注个别学习问题,这一阶段会持续到第三年;更新时期,教师对平日繁杂而规律刻板的工作感到倦急,想要5
5 比较容易掌握,所以 在练习初期成绩进步较快;但在练习后期是建立动作协调阶段,而不 是若干个别 动作的简单相加,所以成绩提高较慢。此外,练习者在练习初期对练习的兴趣 相 对较大,情绪比较饱满,练习比较认真努力一这可能是成绩先快后慢的一个原 因。因此, 在培养这样的技能时,应特别注意加强后期的训练。 二是有时会出现高原现象。即在技能练习的中期,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 滞现象,这 就是练习曲线中所谓的“高原现象”。其表现为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 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 些下降。但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高原 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 由于成绩提高需要改变旧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 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方式 和完成新活动的新方法,在练习者没有 完成这个改造之前,成绩就会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第二,由于练习者的兴趣降 低,对练习产生了厌倦等消极情绪,或者身体状况欠佳,成绩 也会出现暂时停滞 的现象。 但是,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不是每一个人在练习某一种技能时都会 产生高原现 象。一个人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心智技能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不要过 分夸大所谓的极限, 而要敢于挖掘自己的潜力。 高原现象现在又被借用到教育领域,特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某一阶段的停滞 不前,即在 教师职业生涯的前十年间或者十几年间的某几年,专业水平一直没有 明显的提高,这被称 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此时如果有新的挑战,有内在的 发展动力,人就会缩短或者跨 越这种“高原现象”,继续在专业发展之路上前进; 而缺乏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动力,人 可能会产生“疲惫”,形成所谓的职业倦怠 或者“职业枯竭”现象。 二、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阶段 有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阶段的研究是伴随着对教师专业成熟水平阶段的探讨 而来的。 从国外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种: 一是美国学者费朗斯“傅乐的研究。他认为,在专业进程中,教师所关注的 事物是依一 定的顺序更迭的,呈现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对学生关注四个阶 段。 二是以美国学者卡茨为代表的研究。他运用访问与调査问卷法,针对教师的 训练需求与专 业发展目标,把教师的发展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 期、成熟时期四个阶段。 求生存时期,新教师只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 下来,这种情形可能持续一两年; 巩固时期,主要是统整并巩固在前一时期所获 得的经验和技巧,开始关注个别学习问题, 这一阶段会持续到第三年;更新时 期,教师对平日繁杂而规律刻板的工作感到倦怠,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