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专业技能概述第一节教师专业技能的界定教师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主任务的职业,而人既复杂多变又具有能动性。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服务对象还是未成年人,他们个性迥异、兴趣不同、需求多样,这就不仅要求教导者具有比一般人更为丰富和厚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般社会成员所不需要或不必系统了解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规律。如果教师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就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当前,教师专业化的呼声很高,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社会,都要求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当然,教师的工作效能还与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沟通、学生的素养和受教育条件有关。教学理论界,有关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三种观点比较流行,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艺术。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看,教学就是艺术。因为艺术是生命的表达,只有把教学看成艺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只有艺术地看待教学,才能真正摆脱因果律的狭隘束缚,步人神圣的生命殿堂。教学不仅仅要传递科学的真,更要懂得鉴赏科学的美、感悟情感的善、发现生活的美,进而最终体验到生命之美。这种观点认为教学具有不可复制性,教学的效果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能否让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技术。随着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设计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许多教师日益深切感受到教学技术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联。这种观点将教学看做一种程序化的工作,教师只需按照规定的学习程序实施教学任务一一什么时候让学生讨论,什么时候让学生表达,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怎么提问,怎么释疑,课件怎么制作,板书怎么写,板图怎么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教师严密的教学预设和控制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因此,这种观点特别强调师范生应该在职前习得相关的专业技能,第三种观点比较折中,认为教学既是科学文是艺术。教学首先是技术科学,进一步才是艺术,最高境界则是一个拥有教育灵魂的人艺术化地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灵魂是隐藏在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背后的、深深决定着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思想。技术可以习得,而艺术不可以言说到位,对个体来讲要永远追求,对旁观者而言是获得欣赏的愉悦。就日常教学来说,教学技术更多地属于教学基本技能范畴,教学艺术则是教学技能的高级阶段,艺术化的教学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而拥有教育1
1 第一章 教师专业技能概述 第一节 教师专业技能的界定 教师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主任务的职业,而人既复杂多变又具有能动性。尤其是中小学 教师的服务对象还是未成年人,他们个性迴异、兴趣不同、需求多样,这就不仅要求教导者 具有比一般人更为丰富和厚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般社会成员所不需要或不必系统了解 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规律。如果教 师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 点进行教育教学,就不能出 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当前,教师专业化的呼声很高,无论是教师 自身还是社会, 都要求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 育专 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只有这 样,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当然,教师的工作效能还与师生之间 的默契和沟通、 学生的素养和受教育条件有关。 教学理论界,有关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三种观点比较流行: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艺术。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看,教学就是艺术。因为艺 术是生命的表 达,只有把教学看成艺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只有 艺术地看待教学,才能 真正摆脱因果律的狭隘束缚,步人神圣的生命殿堂。教学 不仅仅要传递科学的真,更要懂 得鉴赏科学的美、感悟情感的善、发现生活的 美,进而最终体验到生命之美。这种观点认 为教学具有不可复制性,教学的效果 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能否让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 境界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技术。随着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设计技 术在中小学 教育中的应用,许多教师日益深切感受到教学技术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联。这种观点将教学 看做一种程序化的工作,教师只需按照规定的学习程序实施教学任务——什么时候让学生讨 论,什么时候让学生表达,需要用到哪些教 具,怎么提问,怎么释疑,课件怎么制作,板 书怎么写,板图怎么画.学生在 有限的时间里,在教师严密的教学预设和控制中获得最 大的学习效果。因此,这种观点特别强调师范生应该在职前习得相关的专业技能。 第三种观点比较折中,认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学首先是技术科学,进一步才是艺术,最高境界则是一个拥有教育灵魂的人艺术化地从 事教育工作。教育的灵魂是隐藏在教学技术与教学 艺术背后的、深深决定着教学技术和教 学艺术的思想。 技术可以习得,而艺术不可以言说到位’对个体来讲要永远追求,对旁观者 而言是获得欣 赏的愉悦。就日常教学来说,教学技术更多地属于教学基本技能范 畴,教学艺术则是教学 技能的高级阶段,艺术化的教学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而拥有教育
灵魂的教师,心里装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表现,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生命互助共享的旅程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教育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灵魂,这三个词不是独立的,更不是矛盾的,而是彼此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师范生或者欲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青年人来讲,了解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习得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是进入教师职业领域的第一步。这如同医学专业学生要学习缝合技术、法律专业学生要熟背法律词条一样自然。没有扎实丰富的教学技能,妄谈教学艺术只会成为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人,更无法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而对于在职教师而言,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向教学艺术迈进,在整理自已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过程中提升教书育人的品质。没有灵魂的教学技术,如同机械重复的流水线作业,无法让人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职责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尤其是做一名优秀教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荀子认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为师的,他对为师者的标准尺度、责任、师术提出了严格的法度:“尊严而,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一一而博习不与也。”(《苟子·致王》)尊严、耆艾、诵说、知微是衡量为师者的四条标尺。显然,荀子坚持为师者应端庄、持重、有威严,知识面不但要广博,还要精微。荀子这里所说的耆艾,大概是从年龄上讲的,古时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人到了五六十岁,老成、庄重、有信誉,可以“为师”。同时,他还提出了教师应有“师术”的观点。综上,成为教师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有尊严而使学生起敬,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掌握广博的知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教育观念日益更新、教育对象日趋广泛的现代社会里,不经过严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不具备一定的技能,更加难以胜任教师工作。教师素质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其中的文化素质和智能素质合称为业务素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技能作为教师业务素质的行为表现,是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训练、练习而形成的,而训练需要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为基础,受到教师个人学识水平、思想觉悟、个性特征及生理状态等方面的制约。一、技能的一般概念技能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表述:《辞海》的解释为:运用知识的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技能”,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叫“熟练”,也叫“技巧”。2
2 灵魂的教师,心里装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仅 仅是个人的表现,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生命 互助共享的旅程是其追求的最高境 界。教育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灵魂,这三个词不是独 立的,更不是矛盾的,而是彼此相关、密不可分的。 对于师范生或者欲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青年人来讲,了解教师专业技能的 重要性,习得 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是进入教师职业领域的第一步。这如同医学专业学生要学习缝合技 术、法律专业学生要熟背法律词条一样自然。没有扎实丰富的 教学技能,妄谈教学艺术, 只会成为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人,更无法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而对于在职教师而言,必 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向教学艺术迈进,在 整理自己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过程中提 升教书育人的品质。没有灵魂的教学技 术,如同机械重复的流水线作业,无法让人感受到 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职责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尤其 是做一名优 秀教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荀子认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为师的,他 对为师者的标准尺度、 责任、师术提出了严格的法度:“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 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也。”(《荀子·致 士》)尊严、耆艾、诵说、知微是衡量为师者的四条标尺。显然,荀子坚持为师者应端庄、 持重、有威严,知识面不但要广博,还要精微。荀子这里所说的耆艾,大概是从年龄上讲的, 古时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人到了五六十岁,老成、庄重、有信誉,可以“为师”。同 时,他还提 出了教师应有“师术”的观点。综上,成为教师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有尊严 而使 学生起敬,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掌握广博的知识。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教育 观念日益更新、 教育对象日趋广泛的现代社会里,不经过严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不具备一定的技能,更加 难以胜任教师工作。教师素质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 人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具体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 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其中的文化素 质和智能素质合称为业务素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 程度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技能作为教师业务素质的行为表现,是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 训练、练习而形成的,而训练需要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为基础,受到教师个人 学识水平、思想觉悟、个性特征及生理状态等方面的制约。 一、技能的一般概念 技能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表述: 《辞海》的解释为:运用知识的 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技能”,通过反 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叫“熟 练”,也叫“技巧
英文版的《教育词典》的解释为:技能是通过练习、重复和反省而习得的体能、心能或社会能力。1999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二、教学技能的一般定义教学技能通常被认为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运用。湖南师范大学的胡淑珍老师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具体地说,教学技能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教学技能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技能与不同的目标相联系。如教学设计的技能与学生的阶段发展目标、学科课程目标以及课时学习目标相联系,教学组织技能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目标相联系。教师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2.教学技能受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制约教师教学技能的获得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技能习得之前,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专门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3.教学技能可以后关习得技能不是先天就有而是经过后天练习获得的。每一种技能都包含特定的规则或者运行程序,因而可以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加以模仿和练习。三、教师职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的定义教师职业技能不同的定义,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练习训练形成和巩面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以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行为方式。教师职业技能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技能是指所有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得以表现的具有共性的技能,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师职业通用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信息处理技能等。特殊技能是不同学科教师所特有的,只有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才得以运用的具有个性的学科专业技能,如音乐教师的节奏感、美术教师的色彩辨别感、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技能等。3
3 英文版的《教育词典》的解释为:技能是通过练习、重复和反省而习得的体 能、心能或 社会能力。 1999 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 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二、教学技能的一般定义 教学技能通常被认为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运用。湖南师范 大学的胡淑 珍老师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 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 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 具体地说,教学技能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教学技能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技能与不同的目标相联系。如教学设 计的技能与学 生的阶段发展目标、学科课程目标以及课时学习目标相联系,教学组织技能与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目标相联系。教师只有 具备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 生的学习。 2.教学技能受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制约 教师教学技能的获得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一名合格 的教师在技 能习得之前,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专 门的教育科学理论知 识。 3.教学技能可以后天习得 技能不是先天就有而是经过后天练习获得的。每一种技能都包含特定的规则 或者运行 程序,因而可以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加以模仿和练习。 三、教师职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的定义 教师职业技能不同的定义,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练习训练形成和巩面下 来的迅 速、准确、流畅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以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 习,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行为方式。 教师职业技能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技能是指所有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在各种教育 教学活动中都得以表现的具有共性的技能,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师职业通用基本技能,如语 言表达 技能、板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信息处理技能等。特殊技能是不同学科教师 所 特有的,只有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才得以运用的具有个性的学科专业技能,如 音乐教师的 节奏感、美术教师的色彩辨别感、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技能等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必须具有的、经过较长时间练习能达到某种熟练程度的,并且能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而恰当皇现的教育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它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还包教师自身的通用基本功、育人技能以及研究技能。第二节教师专业技能的体系教育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教师专业技能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大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用教育理论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调查结果,可以对教师应具备的技能进行多种角度的界定。一、教育部关于教师教学技能内容的规定(1)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2)书面语言表达技能(书写技能和用常用文体写作技能》。(3)教学技能。(4)班主任工作技能,(5)教育科学研究技能,二、ASSURE流程三、爱伦的体系四、莫利的体系五、系统化教学设计体系六、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技能分类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技能是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操作系统的整合,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它既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外显的行为活动;它是由一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知识一动作系统。具体而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其内在的心理机制,又有其共有的活动方式。我们所要探讨的,正是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学技能,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七、新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教师应掌握的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历和从教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新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承担着发展儿童基础素质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型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对社会和自已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宽厚的综合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但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通用的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艺术修养、人文修养和科学精神,具有从事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技能,组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能力和操作现代教学仪器的技能,善于与他人沟通、承担一定的教育科研任务的能力。因此,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必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和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加以审视,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更新专业技能体系。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4
4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必须具有的、经过较长时间练习能达到某种熟练程度 的,并且能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而恰当呈现的教育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它不仅包括教师的 教学技能,还包教师自身的通用基本功、育人技能以及研究技能。 第二节 教师专业技能的体系 教育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教师专业技能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大量教育教学实践经 验的总结,用教育理论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调査结果,可以对教师应 具备的技能进行多种角度的界定。 一、教育部关于教师教学技能内容的规定 (1)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2)书面语言表达技能(书写技能和用常用文 体写作技能〉。(3)教学技能。(4)班主任工作技能,(5)教育科学研究技能。 二、ASSURE 流程 三、爱伦的体系 四、莫利的体系 五、系统化教学设计体系 六、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技能分类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技能是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 操作系统的整合, 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它既 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也包括 外显的行为活动;它是由一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 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知识一动作系统。具 体而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其内在 的心理机制,又有其共有的活动方式。我们所要探讨 的,正是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学技能,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七、新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教师应掌握的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历和从教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新时期的 中小学教育承担着发展儿童基础素质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型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对社会和自 己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 就要求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是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宽厚的综合素养 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但要有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通用的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艺 术修养、人文修养 和科学精神,具有从事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技能,组织课堂教学与课外 活动的 能力和操作现代教学仪器的技能,善于与他人沟通、承担一定的教育科研任务的 能 力。因此,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必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和新时期中 小学教育的培 养目标重新加以审视,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更新专业技能体系。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通用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全面育人技能和初步的教育研究技能四大方面(见教材P9)第三节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与作用一、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正确认识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是揭示专业技能实质的必要前提。对于专业技能的特点,不同的学者、专家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达。一般认为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共性,即教师专业技能具有一般专业技能的共同特征,如功能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范围上的专业性和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具体性、训练上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第二类是个性,即教学活动是极为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所需专业技能虽然也具有一般技能的共同特征,但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如类型上的内隐性和观念性、来源上的多样性和简约性、形成上的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熟练程度上的自动化。教师专业技能与一般技能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虽然与其他职业的工作技能具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特殊专业要求。许多人在回忆小时候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时,不仅常常提到那些问不倒的老师、翻字典快的老师、不需要使用圆规就能画出标准圆形的老师,以及知道哪个字在教材中哪一课第一次出现、在整个教材一共出现几次的老师一这些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显性地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们对教师为什么能非常清楚地判断出谁是领头课堂捣乱的学生、谁在某个活动中撒谎了、谁能考取哪一类的学校等诸如此类“很神”的判断感到谊异。更有甚者,离开学校多年以后,忘记了老师讲的知识,不忘的是“老师的眼神”。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技能不再局限于通用基本功,而是在育人和科研方面愈加体现出专业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一)言传身教的示范性教师专业技能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是指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水平与发挥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力。教师专业技能的这一特点是由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常常表现为从对教师情感的依赖、对教师言行的模仿,发展到对教师产生热爱和尊敬从教师身上受到启发和影响,甚至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发进取。例如,教师讲解课文,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通过声情并茂、棚如生的描绘和分析,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教师“描绘和分析”的方式和熟练程度,影响着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程度,进而发挥出对学生后续发展的影响力。再如,教师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必须设计出一定的教学方案,并常常需要绘制图表、制作教具、利用电子仪器设备,再进行5
5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内容主要包 括通用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全面 育人技能和初步的教育研究技能四大方面 (见教材 P9) 第三节 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与作用 一、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 正确认识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是揭示专业技能实质的必要前提。对于专业技能的特点, 不同的学者、专家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达。一般认为可以归为两类: 第一类是共性,即教师专 业技能具有一般专业技能的共同特征,如功能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范围上的专业性和有限 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 样性和具体性、训练上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第 二类是个性,即教学活动是极为 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所需专业技能虽然也具有一般技 能的共同特征,但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如类型上的内隐性和观念性、来源上的多样性和简 约性、 形成上的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熟练程度上的自动化。教师专业技 能与一般技能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虽然与其他职业的工作技能具有许多一致之 处,但更主 要的是表现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特殊专业要求。许多人在回忆 小时候对自己影响最大 的老师时,不仅常常提到那些问不倒的老师、翻字典快的 老师、不需要使用圆规就能画出标 准圆形的老师,以及知道哪个字在教材中哪一课第一次出现、在整个教材一共出现几次的老 师一这些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显性地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们对教师为什么 能非常清楚地判断出 谁是领头课堂捣乱的学生、谁在某个活动中撒谎了、谁能考取哪一类的 学校等诸 如此类“很神”的判断感到诧异。更有甚者,离开学校多年以后,忘记了老师讲 的 知识,不忘的是“老师的眼神”。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技 能不再局限于 通用基本功,而是在育人和科研方面愈加体现出专业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一)言传身教的示范性 教师专业技能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是指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水平与发挥对学 生的发展、成 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力。 教师专业技能的这一特点是由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的。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表明:青 少年常常表现为从对教师情感的依赖、对教师言行的模仿,发展到 对教师产生热爱和尊敬、 从教师身上受到启发和影响,甚至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发进取。例如,教师讲解 课文,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通过声情 并茂、栩栩如生的描绘和分析,把作者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教师“描绘和分析”的方式和熟练程度,影响着学生产生身临其境 感觉的程度,进而发挥 出对学生后续发展的影响力。再如,教师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必 须设计出一定 的教学方案,并常常需要绘制图表、制作教具、利用电子仪器设备,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