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媒体融合发展,对主流 媒体发展意义重大,对媒体融合发展影响深远 B.在当今之中国,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 机週。如果媒体止步不前,肯定很难做强做大。 C.奥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发力 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 D.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新型主流媒体 矩阵正不断成长壮大,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6.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成功转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 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 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 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 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 水波动着,把她穿蓝祆的影子搅碎了。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 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 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 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
A.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媒体融合发展,对主流 媒体发展意义重大,对媒体融合发展影响深远。 B. 在当今之中国,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 机週。如果媒体止步不前,肯定很难做强做大。 C. 奥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发力 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 D. 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新型主流媒体 矩阵正不断成长壮大,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6. 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成功转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祖母的季节 苏 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 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 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 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 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 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 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 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 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 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
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 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 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 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 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 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 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 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 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 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 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 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 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 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瞬间我 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 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 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 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 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 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 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 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 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 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 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 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 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 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 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 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 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 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 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 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瞬间我 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 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 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 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 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 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 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 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 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 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 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箈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 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 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 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 的声音吗?”母亲的声音打着颤。“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 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 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 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 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D.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 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含义 8.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 谈自己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我父亲沉默了一 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 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 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 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 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 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 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 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 的声音吗?”母亲的声音打着颤。“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 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 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 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 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D.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 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含义。 8.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 谈自己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十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 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 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 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 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 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 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思宸濠方晨朝其群原官军奄至以小舟载 薪乘风纵火焚其舟宸濠舟胶浅食奈易舟遁天冕所部兵追热之。凡三十五日而贼 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 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 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 加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故乞骸 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 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 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 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 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 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 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 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 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 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 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 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 加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故乞骸 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 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