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 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 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无诚不行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 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 话:“言必信,行必果,砼砼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 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 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一一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 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 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 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 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 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
汉中市 2018 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 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 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人无诚不行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 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 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 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 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 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 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 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 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 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
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 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 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 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 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 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 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 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 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 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 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 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 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 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2017年2月22日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是内心自觉:信,是一种行为验证。如果心意真诚,就能很好地信守约定 B.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诚信 C.孟子关于诚信“惟义所在”的论述,强调“义”,是对孔子仁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中庸要本于诚,诚信要诚于中。因此,诚信是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 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诚”和“信”的关系,然后用孔子、孟子以及晁说之的论述加以论证
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 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 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 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 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 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 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 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 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 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 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 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 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 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 2017 年 2 月 22 日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诚,是内心自觉;信,是一种行为验证。如果心意真诚,就能很好地信守约定。 B.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诚信。 C.孟子关于诚信“惟义所在”的论述,强调“义”,是对孔子仁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中庸要本于诚,诚信要诚于中。因此,诚信是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 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诚”和“信”的关系,然后用孔子、孟子以及晁说之的论述加以论证
B.文章在论述如何践行“诚信”时引经据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中引用《大学》“意诚而后心正”等论据,论证了“意诚”都是从正义、正心开始的观 占 D.文章结尾强调诚信在固邦、安民、立世、明道方面的重要性,既强调了论点,又升华了 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家语》把诚信描述为“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因为诚信应“诚于中,信于外”。 B.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诚恳才甘愿信诺一一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C.“诚”在不同的时代被浓墨重笔加以论述,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因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所以“中庸”把“君子以诚为贵”作为出发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 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 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 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 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 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 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B.文章在论述如何践行“诚信”时引经据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中引用《大学》“意诚而后心正”等论据,论证了“意诚”都是从正义、正心开始的观 点。 D.文章结尾强调诚信在固邦、安民、立世、明道方面的重要性,既强调了论点,又升华了 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家语》把诚信描述为“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因为诚信应“诚于中,信于外”。 B.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诚恳才甘愿信诺——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C.“诚”在不同的时代被浓墨重笔加以论述,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因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所以“中庸”把“君子以诚为贵”作为出发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 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 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 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 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 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 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 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 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长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 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 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 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 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 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 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 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 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 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 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 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长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 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 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 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 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 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 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 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 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 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 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 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发动乡镇干部种树,非要逼老百姓富起来 可见乡长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李头“踢”“冲”“你是不 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5分) 6.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且每次“笑”的内涵都不同。请结合作品探究其含意及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 承学校”),我市又有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小学、洋县青年路小学3所学校入选。 至此,我市已有5所中小学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 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 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 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 类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 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 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 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发动乡镇干部种树,非要逼老百姓富起来, 可见乡长是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李头“踢”“冲”“你是不 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构思巧妙,三个扶贫故事从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故事结尾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5 分) 6.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且每次“笑”的内涵都不同。请结合作品探究其含意及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 1035 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 承学校”),我市又有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小学、洋县青年路小学 3 所学校入选。 至此,我市已有 5 所中小学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 31 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 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 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 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 类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 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 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