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大纲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二00七年二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二 00 七年二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820100开课学期:第六学期课内总学时:44学时。课外总学时:24学时课程设计:2周学分:2.5一、考试对象:课程适用于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二、考试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定位原理,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典型的夹紧机构和夹紧方式:导向装置,分度装置在夹具设计中的运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内容。三、考试内容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程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3.工艺路线;4.加工余量5.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方法;6.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7.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考试要求了解: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阶段的划分,工艺路线,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基准的分类。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方法。第二章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内容1.机床夹具概述:2.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4.各类机床夹具考试要求了解:夹具的组成、分类和功用,常用定位元件及其作用,对夹紧装置的要求。常用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理解:各种定位元件以及在各种定位方法下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分析。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夹紧力方向选择的原则,夹紧力作用点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课程内容1.加工精度概述:2.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考试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820100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课内总学时:44 学时。 课外总学时:24 学时 课程设计:2 周 学分:2.5 一、考试对象: 课程适用于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 二、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定位原理,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典型的夹紧机构和夹紧方式;导向装 置,分度装置在夹具设计中的运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内容。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课程内容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3.工艺路线;4.加工余量 5.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方法;6.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7.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考试要求 了解: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 阶段的划分,工艺路线,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基准的分类。 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及 解算方法。 第二章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课程内容 1.机床夹具概述;2.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4.各类机床夹具 考试要求 了解:夹具的组成、分类和功用,常用定位元件及其作用,对夹紧装置的要求。常用夹紧机构的工作 原理及特点。 理解:各种定位元件以及在各种定位方法下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分析。 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夹紧力方向选择的原则,夹紧力作用点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课程内容 1.加工精度概述;2.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 影响;4.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考试要求
了解:调整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刀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工艺系统的热源,加工误差性质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理解: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原始误差的分类,加工原理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和计算,机床部件刚度的测量,刀具、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减小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的措施。掌握:误差敏感方向,机床误差,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误差复映,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工件均匀受热与不均匀受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第四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课程内容1.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3.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进措施:4.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考试要求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理解: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残余应力。掌握:磨削烧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课程内容1.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概述:2.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3.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4.装配尺寸链考试要求了解:装配工艺系统图的概念,制定机器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及步骤,对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的基本要求。理解:装配单元的概念,装配精度。掌握: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第六章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1.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2.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3.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考试要求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概念。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掌握: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方法。四、考试方式(口试或是笔试,开卷或是闭卷)考试形式:笔试闭卷五、题型(是选择题,简答题,还是论述题等)标准化试题一一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等。主要检查基本概念。根据不同层次决定题量简答题,定位分析题,计算题(定位误差、工艺系统加工能力、废品率、工序余量和工艺尺寸链的计
了解:调整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刀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 工艺系统的热源,加工误差性质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理解: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原始误差的分类,加工原理误差,工艺系 统刚度的概念和计算,机床部件刚度的测量,刀具、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减小工艺系统的受热 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的措施。 掌握:误差敏感方向,机床误差,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误差复映,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 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工件均匀受热与不均匀受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课程内容 1.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3.影响 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进措施;4.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考试要求 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理解: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掌握:磨削烧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第五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课程内容 1.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概述;2.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3.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4.装配尺寸链 考试要求 了解:装配工艺系统图的概念,制定机器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及步骤,对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的 基本要求。 理解:装配单元的概念,装配精度。 掌握: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 第六章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课程内容 1.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2.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3.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考试要求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概 念。 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 掌握: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方法。 四、考试方式(口试或是笔试,开卷或是闭卷)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五、题型(是选择题,简答题,还是论述题等) 标准化试题——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等。主要检查基本概念。根据不同层次决定题量; 简答题,定位分析题,计算题(定位误差、工艺系统加工能力、废品率、工序余量和工艺尺寸链的计
算),综合应用题(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计算能力。六、试题数量、结构及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结束采用笔试占70%,平时上课为巩固概念不足时的小测验。加上作业成绩作平时的成绩占30%。七、答题要求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涉及面较宽,综合性较强,考试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和基本计算,同时也兼顾各种基本知识综合应用的考核。对于计算题、综合分析题要求写出详细的答题步骤
算),综合应用题(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计算能力。 六、试题数量、结构及时间安排 课堂教学结束采用笔试占 70%,平时上课为巩固概念不足时的小测验。加上作业成绩作平时的成绩占 30%。 七、答题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涉及面较宽,综合性较强,考试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 本工艺和基本计算,同时也兼顾各种基本知识综合应用的考核。对于计算题、综合分析题要求写出详细的 答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