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电路理论(二)(CircuitPrinciple)实验学时:4总学时/总学分:48理论学时:44开课单位: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2、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借助电路逻辑性强,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假设、论证、推理、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重点掌握:用去耦等效法分析含有耦和电感的电路:实验:交流电路中的互感(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伏安关系及同名端和反映阻抗的概念;(2)熟练应用去耦等效法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3)掌握理想变压器伏安关系和三个重要特性,熟练分析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4)了解耦合电感、全耦合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6学时)教学内容: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谐振电路,波特图重点掌握:网络函数的理解,谐振电路的特点试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2学时)教学要求:(1)网络函数(2)RLC串联电路的谐振(3)RLC并联电路的谐振第十二章:三相电路(8学时)教学内容: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电路理论(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理论(二)(Circuit Principle ) 课程编码: 总学时/总学分:48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4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开课单位: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 要的电路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想象、 创新能力。借助电路逻辑性强,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假设、论证、推理、归纳得出结论,使学 生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6 学时) 教学内容: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重点掌握:用去耦等效法分析含有耦和电感的电路; 实验:交流电路中的互感(2 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伏安关系及同名端和反映阻抗的概念; (2)熟练应用去耦等效法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3)掌握理想变压器伏安关系和三个重要特性,熟练分析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 (4)了解耦合电感、全耦合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6 学时) 教学内容:网络函数,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 并联谐振电路,波特图 重点掌握:网络函数的理解,谐振电路的特点 试验: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2 学时) 教学要求: (1)网络函数 (2)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 (3)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8 学时) 教学内容: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重点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压(流)计算:实验:三相电路功率测量(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连接,理解中性线的作用:(2)掌握相电压(相电流)与线电压(线电流)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的相互关系:(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4)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4学时)教学内容: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分解,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重点掌握:谐波分析法;教学要求:(1)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一一谐波分析法:(2)掌握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3)了解用傅里叶级数分解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方法。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0学时)教学内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运算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零极点与冲激响应重点掌握:运算法,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教学要求:(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元件VCR的运算形式:(2)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时间函数的原函数与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3)掌握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4)掌握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和步骤。第十五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8学时)教学内容: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电路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重点掌握:各种方程的矩阵形式,单树支割集的确定。教学要求:了解割集、基本割集、单树支割集、独立割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4学时)教学内容: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重点掌握:二端口网络Z参数,负阻抗变换器和回转器元件特性。教学要求:(1)了解二端口网络Z、Y、A、H四种参数方程的定义和相应参数的计算方法:(2)了解负阻抗变换器和回转器元件特性第十七章:非线性电路简介(2学时)教学内容: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容和非线性电感,非线性电路的方程,小信号分析法
重点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压(流)计算; 实验:三相电路功率测量(2 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连接,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2)掌握相电压(相电流)与线电压(线电流)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的相互关系; (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4)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4 学时) 教学内容:非正弦周期信号,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分解,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重点掌握: 谐波分析法; 教学要求: (1)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谐波分析法; (2)掌握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3)了解用傅里叶级数分解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方法。 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0 学时) 教学内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运算 电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零极点与冲激响应 重点掌握:运算法,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教学要求: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元件 VCR 的运算形式; (2)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时间函数的原函数与象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4)掌握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第十五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8 学时) 教学内容: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电路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重点掌握:各种方程的矩阵形式,单树支割集的确定。 教学要求:了解割集、基本割集、单树支割集、独立割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4 学时) 教学内容: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 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重点掌握:二端口网络 Z 参数,负阻抗变换器和回转器元件特性。 教学要求: (1)了解二端口网络 Z、Y、A、H 四种参数方程的定义和相应参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负阻抗变换器和回转器元件特性。 第十七章:非线性电路简介(2 学时) 教学内容: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容和非线性电感,非线性电路的方程,小信号分析法
重点掌握:非线性电路的概念,小信号分析法。教学要求:(1)了解非线性的概念:(2)了解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与小信号分析方法。三、参考教材教材:《电路》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电路学习指导与典型题解》,公茂法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翰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基础》钟建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电路基础》黄学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电路基础》陈洪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基础教程》台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电路基础》杨利军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电路基础》李元庆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电路理论》实验指导书鲁敏主编,石河子大学自编教材四、学习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理论分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合理使用网上教学资源,达到课程教学目的。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40%,包括作业、实验、考勤、笔试60%~70%。附:实验大纲(指理论含实验课中的实验部分内容)每组学时「实验主要仪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分配类型人数/设备1R、L、C串联谐振电1、学会用实验方法测试R,L,设计2函数信号路的研究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发生器线。电流表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2综合三相电路功率的测试掌握用一瓦特表法,二瓦特法测三相功率212量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及无功模块功率的方法。三相负载模块实验类型包括: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其它类型实验。大纲制定者:鲁敏
重点掌握:非线性电路的概念,小信号分析法。 教学要求: (1)了解非线性的概念; (2)了解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与小信号分析方法。 三、参考教材 教 材:《电路》 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电路学习指导与典型题解》,公茂法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简明电路分析基础》, 李翰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基础》 钟建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路基础》 黄学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路基础》 陈洪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基础教程》 台 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路基础》 杨利军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电路基础》 李元庆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电路理论》实验指导书 鲁 敏主编,石河子大学自编教材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理论分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合理使用网上 教学资源,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30%~40% ,包括作业、实验、考勤、笔试 60%~70%。 附:实验大纲(指理论含实验课中的实验部分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 /设备 每组 人数 1 R、L、C 串联谐振电 路的研究 1、学会用实验方法测试 R,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 线。 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 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 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2 设计 函数信号 发生器 电流表 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试 掌握用一瓦特表法,二瓦特法测 量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及无功 功率的方法。 2 综合 三相功率 模块 三相负载 模块 2 实验类型包括: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其它类 型实验。 大纲制定者:鲁敏
大纲审定者:2010年4月制定时间: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 2010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