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 电工技术 二、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 Technology 三、课程编码: ZB0502635 四、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五、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56学时,3.5学分,第6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 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 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培养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八、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九、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李海军主编,《电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2、参考书: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六版 康华光主编,《电工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四版 孙骆生主编,《电工学基本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二版 十一、各教学环节学时的分配 内 容 课堂讲授 实 验 小 计 直流电路 10 单相交流电路 12 4 16
三相交流电路 4 2 8 电路的暂态分析 2 8 磁路与变压器 4 2 电动机 8 2 10 电气控制技术 6 4 供电与安全用电 2 2 总 计 48 8 56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直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2.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电气设备(元件)的额定值; 3.熟悉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4.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常用方法。 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物理量 1.2 电路的工作状态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5 支路电流法 1.6 结点电压法 1.7 叠加定理 1.8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 戴维宁定理。 (二)教学难点 正方向、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 第二章 单相交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及相量表示法; 2.熟悉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无功功 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经济意义; 4.理解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本章计划12学时。 二、课程内容 2.1 正弦电压与电流 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2.4 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 2.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2.6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7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2.8 功率因数的提高 2.9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相量表示法;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 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提高;电路的谐振。 (二)教学难点 正弦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功率因素的提高,电路的谐振。 第三章 三相交流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三相电源及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正确接法; 2.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3.1 三相电压 3.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3.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3.4 三相功率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难点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第四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一、学习目的 1.理解电路的暂态过程及产生原因,掌握换路定则; 2.掌握一阶电路在阶跃激励下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析方法;
3.理解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4.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4.1换路定则 4.2 RC电路的响应 4.3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4.4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换路定则;一阶电路的初始值的求取;时间常数的确定以及三要素法;RC电路的响应。 (二)教学难点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第五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了解单相变压器的结构,掌握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和绕组的同极性端; 4.了解特殊变压器;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5.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5.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5.3 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5.4 其他变压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变压器的三种变换关系:即变压、变流和变换阻抗。 (二)教学难点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第六章 交流电动机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三相异步电机的结构,熟悉三相异步电机工作原理;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本章计划8学时。 二、课程内容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距与机械特性 6.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6.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6.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6.9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6.10单相异步电动机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原理;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 三相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第七章 电气控制技术 一、学习目的 1.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 2. 理解并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法。 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 7.1 常用控制电器 7.2 基本控制线路 7.3 基本控制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线路的工作原理、时间继电器及时间控制。 第八章 供电与安全用电 一、学习目的 1.了解工厂供电基本情况。 2. 理解安全用电和经济用电常识。 本章计划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