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填写在答 题卡的相关栏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煽动/潸然咯血/炮烙蹊跷/独辟蹊径 B.游弋/颐养侪辈/跻身轴承/垂直轴线 C.纰漏/癖好缧绁/泄密薄荷/薄利多销 D.颈联/径自会晤/梧桐散落/散兵游勇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关媒体认为刘翔、李娜落选2012年劳伦斯奖的主要原因是二人的成绩、实力和 影响还未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对中国人来说,刘翔的复出风生水起,应该举世瞩目 李娜的法网夺冠更是惊天动地的突破,但刘翔毕竟与世锦冠军失之交臂:李娜下半年的 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因此,对世界来说,他们并非众望所归。 A.风生水起B.失之交臂C.差强人意D.众望所归
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1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填写在答 题卡的相关栏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煽.动/潸.然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 B.游弋./颐.养 侪.辈/跻.身 轴.承/垂直轴.线 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 D.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落/散.兵游勇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有关媒体认为刘翔、李娜落选 2012 年劳伦斯奖的主要原因是二人的成绩、实力和 影响还未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对中国人来说,刘翔的复出风生水起,应该举世瞩目, 李娜的法网夺冠更是惊天动地的突破,但刘翔毕竟与世锦冠军失之交臂;李娜下半年的 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因此,对世界来说,他们并非众望所归。 A. 风生水起 B. 失之交臂 C. 差强人意 D. 众望所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莫言的第一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1年发表在河北保定文学刊物《莲池》上, 可以说是保定这块文学厚土造就了今天的莫言。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出席这次党代会的代 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C.“闯黄灯罚6分"的“史上最严交规”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是因为公安部有关部门 在制定这一规则时,没有广泛听取民意,没有科学决策等原因造成的 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 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什么样状态呢? ①在这个时候,我的实用的意志和科学的思考都完全失其作用,我没有心思去分别 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 ②因为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 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 ③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 ④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 无所有 ⑤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 老劲拔的姿态 ⑥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心中便隐约觉到清风亮节所常伴着的情 感 A①④②⑥⑤③B①④⑥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①②⑥③⑤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 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 所向②。”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 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 分) A.莫言的第一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1 年发表在河北保定文学刊物《莲池》上, 可以说是保定这块文学厚土造就了今天的莫言。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召开,出席这次党代会的代 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C.“闯黄灯罚 6 分”的“史上最严交规”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是因为公安部有关部门 在制定这一规则时,没有广泛听取民意,没有科学决策等原因造成的。 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 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什么样状态呢? 。 。 。 。 。 。 ①在这个时候,我的实用的意志和科学的思考都完全失其作用,我没有心思去分别 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 ②因为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 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 ③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 ④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 一无所有。 ⑤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 老劲拔的姿态。 ⑥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心中便隐约觉到清风亮节所常伴着的情 感。 A ①④②⑥⑤③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①②⑥③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 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 所向②。”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 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 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
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 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 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 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 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 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 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 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 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③太宗 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 微行:帝王或尊者隐藏自己的身份换装出行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谕: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启箧取一书而读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 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 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 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 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 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 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 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 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 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 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③太宗, 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 微行:帝王或尊者隐藏自己的身份换装出行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谕: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启箧取一书而.读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 体现这一点的是(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⑨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 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足古今公理,事实 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 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3分) (2)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压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 分。)(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氓》)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3)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 体现这一点的是(3 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⑨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 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足古今公理,事实 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 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3 分) (2)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 分) (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4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3 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氓》)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李白《行路难》)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 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 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兀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 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 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 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 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 没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 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 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 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 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 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华民族的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 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 必须首先抓汉语。为了增强中外文化交流,为了加强中外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我们首先必抓 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 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 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 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选自《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 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从西方国家拿来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糟粕,是因为盲目赞同鲁迅先
(4)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 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 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兀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 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 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 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 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 没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 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 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 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 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 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华民族的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 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 必须首先抓汉语。为了增强中外文化交流,为了加强中外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我们首先必抓 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 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 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 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选自《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 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从西方国家拿来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糟粕,是因为盲目赞同鲁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