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 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 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 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 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 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 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 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 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 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 诗风,明确提岀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 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 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 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 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 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 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 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 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 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 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 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 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 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 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 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 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髙远的精神风貌,可能 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
广东省深圳市 2019 届高三 12 月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 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 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 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 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 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 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 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 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 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 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 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 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 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 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 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 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 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 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 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 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 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 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 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 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 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 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 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 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 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 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 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 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 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 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 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 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 的重要因素。 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 峰时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牙祭的故事 李伊平 ①阴沉沉的天,飘了三天鹅毛大雪。连绵起伏的山峰早已雪白一片。为赶这三九 天,大佬、二佬、三狗、二娃在山沟里忙活了一个星期,整出足足三窑炭。连日 的劳累与严寒,让这帮烧炭佬近乎虚脱,牙根子痒痒,只想来一两斤肥巴巴的肉, 切成巴掌大的块子,熬一锅汤,饱食一顿,过把瘾。就连晚上困在炭火边睡熟时 烤焦了脚皮子,都有人在梦中喊香。这是个十分贫穷的日子,把一年能吃上一两 回荤腥的日子,唤作“打牙祭”。 ②大佬、二佬、三狗和二娃趁这雪天,担着炭拐过十弯九坡,将黑时分赶到集上, 每人终于换得一把毛票票,大佬手中有了毛票票,脚便粘在肉摊边上,挪都挪不 动了。二佬、三狗、二娃六只眼睛齐刷刷地望着肉案上肥巴巴的猪肉,尽咽口水, 喉结都不自觉地一上一下蠕动着。“打回牙祭吧!”大佬、二佬、三狗都凑了份 子,便把眼晴望着二娃。二娃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翻出毛票票,粘了口水数了两 遍,磨蹭了半天,又咽了几包口水,还是将钱如数揣了回去,讪讪地说:“回去 再说吧 ③回到炭窑边,已是深夜。众人急不可耐,垒灶支锅,做起饭菜来。他们再一次 催促二娃凑份子,二娃沉默了半会儿,尴尬地说了句:“你们吃吧,我还是留着 毛票票给孩子们上学用!”便不再吱声,仿佛是在和自己赌气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 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 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 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 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 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 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 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 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 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 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 峰时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牙祭的故事 李伊平 ①阴沉沉的天,飘了三天鹅毛大雪。连绵起伏的山峰早已雪白一片。为赶这三九 天,大佬、二佬、三狗、二娃在山沟里忙活了一个星期,整出足足三窑炭。连日 的劳累与严寒,让这帮烧炭佬近乎虚脱,牙根子痒痒,只想来一两斤肥巴巴的肉, 切成巴掌大的块子,熬一锅汤,饱食一顿,过把瘾。就连晚上困在炭火边睡熟时, 烤焦了脚皮子,都有人在梦中喊香。这是个十分贫穷的日子,把一年能吃上一两 回荤腥的日子,唤作“打牙祭”。 ②大佬、二佬、三狗和二娃趁这雪天,担着炭拐过十弯九坡,将黑时分赶到集上, 每人终于换得一把毛票票,大佬手中有了毛票票,脚便粘在肉摊边上,挪都挪不 动了。二佬、三狗、二娃六只眼睛齐刷刷地望着肉案上肥巴巴的猪肉,尽咽口水, 喉结都不自觉地一上一下蠕动着。“打回牙祭吧!”大佬、二佬、三狗都凑了份 子,便把眼晴望着二娃。二娃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翻出毛票票,粘了口水数了两 遍,磨蹭了半天,又咽了几包口水,还是将钱如数揣了回去,讪讪地说:“回去 再说吧!” ③回到炭窑边,已是深夜。众人急不可耐,垒灶支锅,做起饭菜来。他们再一次 催促二娃凑份子,二娃沉默了半会儿,尴尬地说了句:“你们吃吧,我还是留着 毛票票给孩子们上学用!”便不再吱声,仿佛是在和自己赌气
④肉是肥巴巴的肉,唯有肥的肉才解馋。洗的洗,切的切,不大一会儿工夫,便 香味四溢,灌满了整个山沟,肉在锅中翻滚。他们只待汤再少点、浓点,肉再烂 点,便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牙祭”。这时二娃站了起来,拿着瓢到沟边舀了 瓢清水,忽然倒在锅中。本来锅中也要加水的,三人均没在意。肉炖得滚乱,香 气四溢。大佬、二佬、三狗便迫不及待,捞着肥肉块子便往嘴里塞。当然,没有 二娃的份,这个年头牙祭不常有,没二娃的份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会因此而 显得生分。可二娃还是拿碗来了,众人着急。二娃却讪讪地说“别急,我没入伙, 当然不会吃肉,我只是口渴,刚才搭在你们锅内一起烧了瓢水,我就喝碗水,别 的,我不要。要不,太晚了,人也困了,另外再烧开水晚了些……”三人自然没 有话说。看着二娃盛了满满一碗肉汤,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将碗沿都舔了个干 干净净,才恍然大悟,大呼上当。 ⑤那天以后,二娃打牙祭的故事便传开了,像山岗上的风一样快,迅速传到了村 野中的每个角落。童叟皆知,家喻户晓。故事情节自然都绘声绘色。说者口中带 着讽刺,众人皆把它当作笑料来传。若是有人觉得别人占了他的小便宜,又不便 直说,往往拿二娃打牙祭的故事打比方,个中讥讽味,你自己去体会吧 ⑥二娃有四个孩子,个个都上了初中,这在这个山沟里是罕见的,就像二娃打牙 祭一样罕见。二儿子还考上了中专,在城里有了工作。孩子有文化,赶上好时光 到城里打工挣的钱不少。二娃的家里逐渐富了起来,不再寒碜。当然,二娃打牙 祭的故事仍在流行,但这个故事大多数由乡村教师、老村长在讲。每当他们绘声 绘色地讲完整个故事后,总要沉默一会儿,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人们说:“吃得苦 中苦,方为人上人!”二娃有眼光,培养孩子读书才是致富的唯一出路……”全 然没有当初讲故事人的那种讥讽和嘲弄 ⑦二娃打牙祭的故事便成了村长、乡村教师的活教材,用来劝告因家境贫寒而辍 学孩子的家长,送孩子去上学。 ⑧当然,富起来的二娃自己也讲这个故事,那是多年以后,属于回忆式讲述,故 事尽管讲得平淡,看似是轻描淡写,可每次讲到喝肉汤的时候,他的眼中总是饱 含着汪汪的眼泪。当然,这大多数只在儿女回家团聚时,二娃才讲 (摘编自《精 选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对雪天环境的描写,既引出了烧炭卖炭的故事,又为写打牙祭、 娃闹笑话的故事作了铺垫,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善用细节描写和夸张的手法,前者如二娃数钱和咽口水的 动作,后者如“(香味)灌满了整个山沟”,都极具表现力。 C.小说着重记述了贫困年代的一个关于吃的笑话,通过村民们对二娃评价先贬 后褒的前后反差,讽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D.小说的后半部分写故事传开后,乡村教师、老村长在讲,二娃自己也在讲, 两种人讲的内容相同,讲时的环境、对象不一样,心情、目的、意义也不一样。 文章中的二娃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前四段和后四段,在内容、风格情调、作用这三个方面有所不同,试进 行分析鉴赏。(6分)
④肉是肥巴巴的肉,唯有肥的肉才解馋。洗的洗,切的切,不大一会儿工夫,便 香味四溢,灌满了整个山沟,肉在锅中翻滚。他们只待汤再少点、浓点,肉再烂 点,便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牙祭”。这时二娃站了起来,拿着瓢到沟边舀了一 瓢清水,忽然倒在锅中。本来锅中也要加水的,三人均没在意。肉炖得滚乱,香 气四溢。大佬、二佬、三狗便迫不及待,捞着肥肉块子便往嘴里塞。当然,没有 二娃的份,这个年头牙祭不常有,没二娃的份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会因此而 显得生分。可二娃还是拿碗来了,众人着急。二娃却讪讪地说“别急,我没入伙, 当然不会吃肉,我只是口渴,刚才搭在你们锅内一起烧了瓢水,我就喝碗水,别 的,我不要。要不,太晚了,人也困了,另外再烧开水晚了些……”三人自然没 有话说。看着二娃盛了满满一碗肉汤,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将碗沿都舔了个干 干净净,才恍然大悟,大呼上当。 ⑤那天以后,二娃打牙祭的故事便传开了,像山岗上的风一样快,迅速传到了村 野中的每个角落。童叟皆知,家喻户晓。故事情节自然都绘声绘色。说者口中带 着讽刺,众人皆把它当作笑料来传。若是有人觉得别人占了他的小便宜,又不便 直说,往往拿二娃打牙祭的故事打比方,个中讥讽味,你自己去体会吧。 ⑥二娃有四个孩子,个个都上了初中,这在这个山沟里是罕见的,就像二娃打牙 祭一样罕见。二儿子还考上了中专,在城里有了工作。孩子有文化,赶上好时光 到城里打工挣的钱不少。二娃的家里逐渐富了起来,不再寒碜。当然,二娃打牙 祭的故事仍在流行,但这个故事大多数由乡村教师、老村长在讲。每当他们绘声 绘色地讲完整个故事后,总要沉默一会儿,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人们说:“吃得苦 中苦,方为人上人!”二娃有眼光,培养孩子读书才是致富的唯一出路……”全 然没有当初讲故事人的那种讥讽和嘲弄。 ⑦二娃打牙祭的故事便成了村长、乡村教师的活教材,用来劝告因家境贫寒而辍 学孩子的家长,送孩子去上学。 ⑧当然,富起来的二娃自己也讲这个故事,那是多年以后,属于回忆式讲述,故 事尽管讲得平淡,看似是轻描淡写,可每次讲到喝肉汤的时候,他的眼中总是饱 含着汪汪的眼泪。当然,这大多数只在儿女回家团聚时,二娃才讲 的。 (摘编自《精 选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对雪天环境的描写,既引出了烧炭卖炭的故事,又为写打牙祭、二 娃闹笑话的故事作了铺垫,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善用细节描写和夸张的手法,前者如二娃数钱和咽口水的 动作,后者如“(香味)灌满了整个山沟”,都极具表现力。 C.小说着重记述了贫困年代的一个关于吃的笑话,通过村民们对二娃评价先贬 后褒的前后反差,讽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D.小说的后半部分写故事传开后,乡村教师、老村长在讲,二娃自己也在讲, 两种人讲的内容相同,讲时的环境、对象不一样,心情、目的、意义也不一样。 5.文章中的二娃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前四段和后四段,在内容、风格情调、作用这三个方面有所不同,试进 行分析鉴赏。(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 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 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 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 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 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 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 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 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 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査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 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 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 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 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 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 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 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 巨大潜力。 移动支付使用场景 线下实体商户消费 73% 网上实物类道费购物 _72 信用卡还款 62% 外卖订单支付 60% 打车、租车出行类消费 ■52% 充值缴费或购买游戏点卡 50% 电影票、火车票、飞机票、酒店等消费 37% 转账汇款 31% 挂号、买药等医疗类消费 22% 发红包 16% 购买理财产品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17 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 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 2017 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 成受访者表示使用, 较 2016 年增长 1 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 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 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 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 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 2016 年下降 25%;动态验证码的使 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 年再次下降 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 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 式的比例为 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 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 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 90 后、80 后常用场景; 买电影票、发红包是 70 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 60 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 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 6 成,而 80、90 后男性群体对 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 后、80 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 5000 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 90 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 5000 元以上的 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 巨大潜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90后 80后 70后 60后 易受骗指数 ★★ ★★★ ★★★★ 受损金颖 ④④ 采取止损措 合合岛 报比例 666666 666 购买账户安 ⊙⑥@@⑥@@ 金险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4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 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 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 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 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 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 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 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 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 众 B.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 统密码验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 C.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 如90后和80后习惯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 年 1 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摘编自“搜狐网”,2018 年 1 月 18 日,有删改) 材料四: 90 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 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 Wi-Fi 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 后、80 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 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 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 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 2016 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 12%,其中商 业 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 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 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 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 止损,该比例仅为 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 年 1 月 18 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 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 众。 B.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 统密码验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 C.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 如 90 后和 80 后习惯打车、叫外卖,70 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 后资金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