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深圳市高三语文备课组2017.11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柏拉图认为“灵 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 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 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 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 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 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当 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 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处于分裂状态 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 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 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 或恶的两种形态。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 论是二元论。 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在他 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 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 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 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荀子 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 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 性并不十分在意。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 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 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所以,中 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 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 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 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 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这 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 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只 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 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 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
广东省深圳市 2018 届高三 11 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深圳市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7.1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柏拉图认为“灵 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 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 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 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 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 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当 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 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处于分裂状态 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 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 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 或恶的两种形态。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 论是二元论。 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在他 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 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 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 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荀子 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 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 性并不十分在意。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 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 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所以,中 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 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 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 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 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这 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 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只 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 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 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
(摘编自郭 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柏拉图的三元论与弗洛伊德的三元论有所不同,前者认为人性的“三 ”是理智、激 情和欲望, 后者则认为人性的“三元”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B.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二元对立。如正义 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 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 C.弗洛伊德认为,在处理不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 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 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 D.根据柏拉图的三元论,我们要努力让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 和谐协调。只要做到了这 点,灵魂就能主宰自己,它就是正义和健康的。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影响极大 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 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 B.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论”,对人性不太在意。道家美学主张善恶平等不 等齐划一,应是“齐物论” 思想的体现。这仍是人性一元论 C.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恶” 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异, 这种差异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 D.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或二元性,而 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人性一元 论,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美学的人性三元论使他们认识到人性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 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关注 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B.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 原始本性的实质,因为后天的 努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C.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可能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我 们应该追求人性的和谐、正义、 健康,重视后天教育,加强修养,完善道德。 D.本文把西方美学和中国智慧美学二者对人性论的见解进行了比较,探讨 了二者本质上的区别,指明了 使人性向善的具体可行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摘编自郭 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柏拉图的三元论与弗洛伊德的三元论有所不同,前者认为人性的“三 元”是理智、激 情和欲望, 后者则认为人性的“三元”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B.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二元对立。如正义 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 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 C.弗洛伊德认为,在处理不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 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 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 D.根据柏拉图的三元论,我们要努力让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 和谐协调。只要做到了这一 点,灵魂就能主宰自己,它就是正义和健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影响极大, 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 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 B.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论”,对人性不太在意。道家美学主张善恶平等不 二、等齐划一,应是“齐物论” 思想的体现。这仍是人性一元论。 C.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 “恶” 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异, 这种差异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 D.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或二元性,而 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人性一元 论,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美学的人性三元论使他们认识到人性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 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关注 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B.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 原始本性的实质,因为后天的 努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C.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可能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我 们应该追求人性的和谐、正义、 健康,重视后天教育,加强修养,完善道德。 D.本文把西方美学和中国智慧美学二者对人性论的见解进行了比较,探讨 了二者本质上的区别,指明了 使人性向善的具体可行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 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 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 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 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 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 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 中隐约可见,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 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 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 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 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 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 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 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 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 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 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 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 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 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 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 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 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 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 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 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 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 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 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 中隐约可见,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 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 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 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 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 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 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 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 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 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 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 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 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 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 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 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 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 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篇散文从作者观海写起,第二段文字是作者对大海、海鸥、吠犬、兵舰等的 描写和感受,主要是 为了突出海参崴的独特魅力,从而表现自己对大海的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B.作者着重从外貌特征、情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方面对垂钓的胖老人和瘦老人 进行了精心的描述,两 人一正一反,一喜静,一喜动,对比鲜明,真是相映成趣。文章最后通过妻 子和自己对两位老人垂钓 的评价,揭示出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的哲理,升华了主题。 C.这篇散文从平淡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有关人生哲理的感悟完全源于一次轻松的 旅游,一次偶然的发现 既有对环境的描写和感触,也有对人物不同心理的揭示。字里行间渗透了作 者的主观感受,如文中对 大海、垂钓老人的描写,就分别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惶恐和震惊敬佩之情 D.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沉重的笔触来书写自己关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富于深刻的 历史理性。这篇《垂 钓》笔调凝重、深沉,思想幽邃深刻,可谓见微知著,体现了作者的博学、 睿智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5.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5 分) 6.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 目“垂钓”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 出现在哪里。 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 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 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 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 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逸,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 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 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 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 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 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A.这篇散文从作者观海写起,第二段文字是作者对大海、海鸥、吠犬、兵舰等的 描写和感受,主要是 为了突出海参崴的独特魅力,从而表现自己对大海的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B.作者着重从外貌特征、情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方面对垂钓的胖老人和瘦老人 进行了精心的描述,两 人一正一反,一喜静,一喜动,对比鲜明,真是相映成趣。文章最后通过妻 子和自己对两位老人垂钓 的评价,揭示出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的哲理,升华了主题。 C.这篇散文从平淡的叙述中娓娓道来,有关人生哲理的感悟完全源于一次轻松的 旅游,一次偶然的发现, 既有对环境的描写和感触,也有对人物不同心理的揭示。字里行间渗透了作 者的主观感受,如文中对 大海、垂钓老人的描写,就分别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惶恐和震惊敬佩之情。 D.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沉重的笔触来书写自己关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富于深刻的 历史理性。这篇《垂 钓》笔调凝重、深沉,思想幽邃深刻,可谓见微知著,体现了作者的博学、 睿智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5.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 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5 分) 6.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 目“垂钓”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 30℃的严寒,还是 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 出现在哪里。 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 50 周年阅兵式上 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 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 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 U-2 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 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逸,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 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 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 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 年 11 月 1 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 击落一架美 U-2 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 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 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 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 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 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 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 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 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 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 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 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 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 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 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 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 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 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 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 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 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 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 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 完成人”的前面。(《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 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 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 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人民日报》 2015年6月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 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
1980 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 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 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 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 1982 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 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 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 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 8 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 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 年 11 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 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 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 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 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 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 年,68 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 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 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 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 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 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 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 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 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 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 年 1 月 16 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 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 完成人”的前面。(《内蒙古日报》2015 年 6 月 5 日) ②1948 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 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 9 万,帮家乡 4000 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 2 万 元,为 100 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 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人民日报》 2015 年 6 月 6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 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