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穿 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胶管钳夹了的穿刺针在局部麻醉处沿下位 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连接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或 气体。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 发生气胸。术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敷料, 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 (2)抽液抽气量每次抽液、抽气时,不宜过快、过多,防 止抽吸过多过快使胸腔内压骤然下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 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600~800m1,抽气 量不宜超过1000ml,以后每次抽吸量不宜超过1000ml。如胸腔穿 刺是为了明确诊断,抽液50~100m1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如治疗需要,抽液抽气后可注射药物。 4.术中护理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面色等变 化,以判定患者对穿刺的耐受性。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的感觉 抽吸时,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 发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吸,使患者 平卧,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 任务三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记录穿刺的时间、抽液抽气的量、胸水的颜色以及患者在 术中的状态。 2.监测患者穿刺后的反应,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状况,注 意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穿刺部位,如出现 红、肿、热、痛、体温升高或液体溢出等及时通知医生。 3.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萎缩的肺膨胀。 三.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 10分钟 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
(1)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穿 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胶管钳夹了的穿刺针在局部麻醉处沿下位 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连接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或 气体。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 发生气胸。术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敷料, 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 (2)抽液抽气量 每次抽液、抽气时,不宜过快、过多,防 止抽吸过多过快使胸腔内压骤然下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 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 600~800ml,抽气 量不宜超过 1000ml,以后每次抽吸量不宜超过 1000ml。如胸腔穿 刺是为了明确诊断,抽液 50~100ml 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如治疗需要,抽液抽气后可注射药物。 4.术中护理 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面色等变 化,以判定患者对穿刺的耐受性。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的感觉。 抽吸时,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 发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吸,使患者 平卧,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 任务三 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记录穿刺的时间、抽液抽气的量、胸水的颜色以及患者在 术中的状态。 2.监测患者穿刺后的反应,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状况,注 意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穿刺部位,如出现 红、肿、热、痛、体温升高或液体溢出等及时通知医生。 3.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萎缩的肺膨胀。 三.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 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 10 分钟
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 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主要作用 为排出积气或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 隔移位及肺萎缩: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痿、食 管胸膜痿等。 【适应证】 适应于气胸、液气胸及脓胸的引流治疗。 任务一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用物准备准备好无菌水封瓶、引流管、胸腔切开包、床 旁小桌、大弯血管钳2把、无菌手套2副、全套消毒用品。严格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水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标记液面水平。 为了确保患者的胸腔和引流装置之间为一密闭系统,并使胸膜腔 内压力保持在1~2cH20,需将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 于水面下1~2cm。引流瓶塞上的另一短玻璃管为排气管,其下端 应距离液面5cm以上。如同时引流液体时,需在水封瓶之前增加 一贮液瓶,使液体引流入贮液瓶中,确保水封瓶液面的恒定。引 流效果不佳时按医嘱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注意保持负压在-8~ -12cm20之间。为了防止负压过大造成肺损伤,确保患者的安全 需在水封与负压吸引之间增加一调压瓶。调压瓶内加入适量的无 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所需负压将调压瓶中的调节管末端保 持在水面下8~12cm处,这样,如果吸引器产生的负压过大,外 界空气可以经压力调节管进入调压瓶内,确保胸腔所承受的吸引 负压不会超过设置值。 2.患者准备向患者简要说明排气疗法的目的、意义、过程 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任务二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 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主要作用 为排出积气或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 隔移位及肺萎缩;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食 管胸膜瘘等。 【适应证】 适应于气胸、液气胸及脓胸的引流治疗。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用物准备 准备好无菌水封瓶、引流管、胸腔切开包、床 旁小桌、大弯血管钳 2 把、无菌手套 2 副、全套消毒用品。严格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水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标记液面水平。 为了确保患者的胸腔和引流装置之间为一密闭系统,并使胸膜腔 内压力保持在 1~2cmH2O,需将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 于水面下 1~2cm。引流瓶塞上的另一短玻璃管为排气管,其下端 应距离液面 5cm 以上。如同时引流液体时,需在水封瓶之前增加 一贮液瓶,使液体引流入贮液瓶中,确保水封瓶液面的恒定。引 流效果不佳时按医嘱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注意保持负压在-8~ -12cmH2O 之间。为了防止负压过大造成肺损伤,确保患者的安全, 需在水封与负压吸引之间增加一调压瓶。调压瓶内加入适量的无 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所需负压将调压瓶中的调节管末端保 持在水面下 8~12cm 处,这样,如果吸引器产生的负压过大,外 界空气可以经压力调节管进入调压瓶内,确保胸腔所承受的吸引 负压不会超过设置值。 2.患者准备 向患者简要说明排气疗法的目的、意义、过程 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任务二 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