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杭州繁华,人烟稠密、市场繁荣、家家富裕:写西湖美景,重湖叠,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日羌管吹奏,夜晚菱歌阵阵,有百姓游乐,官员醉赏。2.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赞美与歌颂之情。3.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曲尽形容,千古传颂。柳永《雨霖铃》讲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于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思想内容这首词写离愁别恨,并通过自身的漂泊无定,抒发了身世之感和对被压抑的苦闷。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艺术特色1.虚景实写。“念去去”以下是设想别后行船,漂泊无定的情景,却出以实写,虽景亦情。2.情景交融,以凄清之景来衬托自已的孤寂。3.点染结合。如“多情自古清秋节“点离别的冷落。”今宵”三句以典型场景作谊染。4.善于在转折中传情达意。如上片写分别于长亭,骤雨留人,可雨初歇却又催发,帐饮无心绪,可留恋不得,兰舟催发。整个过程是俄延、留恋、作别,主客观不断冲突转折来表现。5.运用铺叙,层层展开,全词先写帐饮时的景:次写别时的情景;后写设想的别后之景。6.语言雅俗共赏,语浅味浓,哀婉缠绵。7.名句“今宵三句是千古名句,也是婉约派的代表名句:杨柳触动别情,残月象征分离,晓风更添凄凉,以景物构成凄清的意境,传达出离人内心无限的哀愁。寓情于景,以景赋情,字字写景,字字含情。王安石《明妃曲》讲析: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翼角垂。低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写杭州繁华,人烟稠密、市场繁荣、家家富裕;写西湖美景,重湖叠 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日羌管吹奏,夜晚菱歌阵阵,有百姓 游乐,官员醉赏。 2.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赞美与歌颂之情。 3.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曲尽形容,千古传颂。 柳永《雨霖铃》讲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思想内容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并通过自身的漂泊无定,抒发了身世之感 和对被压抑的苦闷。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1.虚景实写。“念去去”以下是设想别后行船,漂泊无定的情景, 却出以实写,虽景亦情。 2.情景交融,以凄清之景来衬托自已的孤寂。 3.点染结合。如“多情自古.清秋节“点离别的冷落。”今宵” 三句以典型场景作渲染。 4.善于在转折中传情达意。如上片写分别于长亭,骤雨留人,可 雨初歇却又催发,帐饮无心绪,可留恋不得,兰舟催发。整个过程是 俄延、留恋、作别,主客观不断冲突转折来表现。 5.运用铺叙,层层展开,全词先写帐饮时的景;次写别时的情景;后 写设想的别后之景。 6.语言雅俗共赏,语浅味浓,哀婉缠绵。 7.名句“今宵三句是千古名句,也是婉约派的代表名句:杨柳触 动别情,残月象征分离,晓风更添凄凉,以景物构成凄清的意境,传 达出离人内心无限的哀愁。寓情于景,以景赋情,字字写景,字字含 情。 王安石《明妃曲》讲析: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 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文成就最高,诗词亦别具一格,颇有佳作。这首诗可分三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昭君辞别汉宫的情形,着意描写失意中的昭君之美。以下六句为第二部分,写昭君出塞后思念故国的深情,突出其爱国情怀,表现其内心之美,也暗示了汉元帝的无情。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道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材的普遍现象,曲折地表现作者有才难展的隐衷。艺术特色1.立意新颖,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见识不凡。2.人物形象鲜明,着重刻画昭君的风度、气质、神韵,既有正面刻画,也有侧面烘托,给读者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3.通过细节、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在美。4.动人的形象与精辟的议论相结合;浓郁的人情味与深刻的哲理相结合。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讲析:文体:书信体的驳论文。内容: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写作特点:1.在批驳之前先立下名实相符的立论原则,为驳倒对方奠定了基础。2.抓住对方论点逐一批驳,言简意明,短小精悍。3.行文柔中寓刚。晏几道《临江仙》讲析: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 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 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应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文成就最高,诗词亦别具一格, 颇有佳作。 这首诗可分三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昭君辞别汉宫的情形,着意描写失意中 的昭君之美。 以下六句为第二部分,写昭君出塞后思念故国的深情,突出其 爱国情怀,表现其内心之美,也暗示了汉元帝的无情。 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道出了封建社会压 抑人材的普遍现象,曲折地表现作者有才难展的隐衷。 艺术特色 1.立意新颖,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见识不凡。 2.人物形象鲜明,着重刻画昭君的风度、气质、神韵,既有正 面刻画,也有侧面烘托,给读者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3.通过细节、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在美。 4.动人的形象与精辟的议论相结合;浓郁的人情味与深刻的哲 理相结合。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讲析: 文体:书信体的驳论文。 内容: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 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写作特点: 1.在批驳之前先立下名实相符的 立论原则,为 驳倒对方奠定 了基础。 2.抓住对方论点逐一批驳斥,言简意明,短小精悍。 3.行文柔中寓刚。 晏几道《临江仙》讲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 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 彩云归
晏几道乃晏殊第七子,出身宦门,但不肯攀附权贵、趋从时俗性格孤傲耿介。小晏词多写爱情离合与人生聚散的悲欢,缠绵侧,凄婉动人。这首词发了怀念歌女小的深情。词中回忆了与小的相悦、相思,流露出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调帐。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含蓄深婉。2.借用古人诗句,点铁成金。3.反衬手法的运用。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析:十年生死两范范,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翼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词,苏轼为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十六岁与苏结婚,她聪颖贤惠,知书识理,夫妻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弗不幸去世,年仅27岁。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山县祖坟。此词作于王弗去世十年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这首词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梦前的思念;第二个层次写梦中的相逢;第三个层次写梦后的哀思。全词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天涯沦落之感。艺术特色1.全词以记梦为贯串线索,层次清晰,结构谨严。2.写景、记事、抒情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感情真挚,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而表现的情感内涵又十分丰富。苏《定风波》讲析: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装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晏几道乃晏殊第七子,出身宦门,但不肯攀附权贵、趋从时俗, 性格孤傲耿介。 小晏词多写爱情离合与人生聚散的悲欢,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这首词抒发了怀念歌女小蘋的深情。词中回忆了与小蘋的相悦、 相思,流露出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惆怅。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含蓄深婉。 2.借用古人诗句,点铁成金。 3.反衬手法的运用。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苏轼为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十六岁与苏轼结婚, 她聪颖贤惠,知书识理,夫妻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 弗不幸去世,年仅 27 岁。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山县祖坟。 此词作于王弗去世十年后的正月二十日夜。 这首词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写梦前的思念; 第二个层次写梦中的相逢; 第三个层次写梦后的哀思。 全词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仕途失意而产生 的天涯沦落之感。 艺术特色 1.全词以记梦为贯串线索,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2.写景、记事、抒情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感情真挚,形象鲜明, 语言朴素,而表现的情感内涵又十分丰富。 苏轼《定风波》讲析: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作。作者借助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来抒写他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事态度。上片写作者在崎的旅途上,冒着漫天风雨,吟啸徐行,安祥自若、任其自然的潇洒风度,抒发了词人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词的下片写词人在自然风雨的变幻中获得更深沉的领悟,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之念。仕宦沉浮、人生荣辱都已不在词人心灵之内了。超然物外到极致。全词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以具体的日常生活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小见大,以曲笔写胸臆,隐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是此词最显著的特点。苏轼《卜算子》讲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抹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以孤鸿自喻,描绘了词人在遭受政治迫害后孤寂帐惆、心有余悸的心态,表明了词人对待不幸人生的态度和身处逆境而坚持理想,决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托物言志。黄庭坚《登快阁》讲析: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本诗为元丰五年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所作。这年苏轼贬黄州,苏门弟子亦不得意。诗人官卑事杂,心境抑郁落寞,公务之余,登上快阁,顿觉心胸开阔,遂作此诗。诗歌主旨:在登临中排遣失意无聊之情,抒发陶然忘机,屏弃尘俗的情怀。艺术特色1.全诗围绕“快”字展开,抒情层次井然。2.用典切贴,颇有点铁成金之妙。3.炼字功力深厚。4.对仗工稳,意境优美。秦观《踏莎行》讲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作。作者借助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 活小事来抒写他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事态度。 上片写作者在崎岖的旅途上,冒着漫天风雨,吟啸徐行,安祥自 若、任其自然的潇洒风度,抒发了词人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 词的下片写词人在自然风雨的变幻中获得更深沉的领悟,进入一 个更高的境界: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之念。仕宦 沉浮、人生荣辱都已不在词人心灵之内了。超然物外到极致。 全词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以具体的日常生活小事寄寓普遍意义 的生活哲理。以小见大,以曲笔写胸臆,隐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 是此词最显著的特点。 苏轼《卜算子》讲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以孤鸿自喻,描绘了词人在遭受政治迫害 后孤寂怅惘、心有余悸的心态,表明了词人对待不幸人生的态度和身 处逆境而坚持理想,决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 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托物 言志。 黄庭坚《登快阁》讲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 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 白鸥盟。 本诗为元丰五年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所作。这年苏轼贬黄州,苏 门弟子亦不得意。诗人官卑事杂,心境抑郁落寞,公务之余,登上快 阁,顿觉心胸开阔,遂作此诗。 诗歌主旨:在登临中排遣失意无聊之情,抒发陶然忘机,屏弃尘 俗的情怀。 艺术特色 1.全诗围绕“快”字展开,抒情层次井然。 2.用典切贴,颇有点铁成金之妙。 3.炼字功力深厚。 4.对仗工稳,意境优美。 秦观《踏莎行》讲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因新旧党争,遭到排斥、打击,被贬郴州。这首词抒发了暮春时节词人流寓客舍的凄苦和自已面对接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的郁闷心情。上片写景,描绘了云雾迷蒙,月色朦胧的郴州春夜景象和凄凉冷清的旅舍环境。这正是词人范然若失,感到出路难寻的心境的写照。下片抒情,抒发词人怀归思乡之情,以及对自已离乡求仕,终至遭受迫害的悔恨。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意在言外。作者将心中之情移情于外界景物,造成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词人天涯沦落之悲。2.比兴手法的运用。周邦彦《苏幕遮》讲析:燎沉香,消褥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浦。这首词言淡而意深,表现了思念故乡,倦于游宦的心情。上片写景,新荷、鸟鸣、初晴、宿雨、风举荷,均淡远清新。下片思乡与归梦,语淡而情深。名句“叶上初阳”三句,尽洗铅华,仅用素描,不仅新鲜活泼,呈现勃勃生机,而且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更传其精神风韵。贺铸《青玉案》讲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为人豪侠,喜谈世事,博学强记,长于词,兼有婉约、豪放之风。作者晚年隐居苏州横塘附近,此词当作于此。这首词写相思与闲愁,但有比兴寄托,曲折流露词人退隐横塘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 潇湘去。 秦观因新旧党争,遭到排斥、打击,被贬郴州。这首词抒发了暮 春时节词人流寓客舍的凄苦和自已面对接踵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前 途渺茫、无路可走的郁闷心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云雾迷蒙,月色朦胧的郴州春夜景象和凄凉冷 清的旅舍环境。这正是词人茫然若失,感到出路难寻的心境的写照。 下片抒情,抒发词人怀归思乡之情,以及对自己离乡求仕,终至 遭受迫害的悔恨。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意在言外。作者将心中之情移情于外界景物,造 成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词人天涯沦落之悲。 2.比兴手法的运用。 周邦彦《苏幕遮》讲析: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 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 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言淡而意深,表现了思念故乡,倦于游宦的心情。 上片写景,新荷、鸟鸣、初晴、宿雨、风举荷,均淡远清新。 下片思乡与归梦,语淡而情深。 名句“叶上初阳”三句,尽洗铅华,仅用素描,不仅新鲜活泼, 呈现勃勃生机,而且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更传其精神风韵。 贺铸《青玉案》讲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为人豪侠,喜谈世事,博学强记,长于词,兼有婉约、豪放 之风。 作者晚年隐居苏州横塘附近,此词当作于此。 这首词写相思与闲愁,但有比兴寄托,曲折流露词人退隐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