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综合(上)教案课程类型:汉语综合课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所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初级汉语综合(上)教案 课程类型:汉语综合课 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所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本课程为《初级汉语综合》(上),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基础课,共144课时,8个学分。(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上学期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留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言知识,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满足日常学习、生活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初步具备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材料阅读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深入高一年级打下基础。此外,根据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习视野,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次是词语的用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经过半年以上正规训练,已修完《汉语教程》一、二册或其他零起点汉语课程。本课程在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词语学习。本课程在《汉语教程》一、二册的基础上,辅以初级汉语口语、初级汉语阅读与初级汉语写作的学习,为升入二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初级汉语综合(上)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10年: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本课程为《初级汉语综合》(上),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基础课,共 144 课时,8 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上学期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 标是要求留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言知识,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 满足日常学习、生活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初步具备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 材料阅读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深入高一年级打下基础。此外,根据课文涉及到 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习视野,提高 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次是词语的用 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 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经过半年以上正规训练,已修完《汉语教程》 一、二册或其他零起点汉语课程。本课程在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 的词语学习。本课程在《汉语教程》一、二册的基础上,辅以初级汉语口语、初 级汉语阅读与初级汉语写作的学习,为升入二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 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初级汉语综合(上)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 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 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325 例》,商务印书馆,2010 年; 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 年
第一课离家的时候一、教学目的1.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离家来中国留学的情景,最好能写出200字左右的作文。2.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并用“终于、一切、果然、说实话、对于、只好”造句。二、教学时间8学时三、教学重点1.重点词语:终于、果然、对于、而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对于一一对、打算一一考虑、以后一一然后、改变一一变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提问:你什么时候离开家来到了中国?快离开家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二)生词学习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2.重点生词讲解(1)终于:经过努力或长时间的等待,得到了希望得到的结果。例:他终于考上了大学。母亲的病终于好了。我终于看到了长城。(2)多半:很可能,大概。例:
第一课 离家的时候 一、教学目的 1.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离家来中国留学的情景,最好能写出 200 字左右的作文。 2.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并用“终于、一切、果然、说实话、对于、只好” 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终于、果然、对于、而 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对于——对、打算——考虑、以后——然后、改变— —变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你什么时候离开家来到了中国? 快离开家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终于:经过努力或长时间的等待,得到了希望得到的结果。 例: 他终于考上了大学。 母亲的病终于好了。 我终于看到了长城。 (2)多半:很可能,大概。 例:
我如果现在告诉父母,他们多半不会同意。她现在不来,今天多半不会来了。(3)因此:表示结果。例:我的很多同学学了汉语以后都找到了工作,因此,我也想到中国去留学。(4)果然:然,是这样。结果是这样,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预料的一样。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看,果然下起来了。(5)对于:表对象。例:对于有没有外星人的问题,科学家也说不清楚。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不同的看法。(6)而:连词。A.连接两个形容词成分,表示两种性质或情况并列。(而且)例:眼晴大而明亮。这家商店卖的东西品种多而质量好。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B.连接两个形容词、动词、小句等,“而”后边带“不”、“没有”或“却”,是“但是”的意思。(但是)例:这种水果好看而不好吃。文章不长,而内容却很感人。比赛输了,我很难过,而他没有任何反应。(7)拼命: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例:拼命记生词拼命读课文(8)恋恋不舍:成语,很留恋
我如果现在告诉父母,他们多半不会同意。 她现在不来,今天多半不会来了。 (3)因此:表示结果。 例: 我的很多同学学了汉语以后都找到了工作,因此,我也想到中国去留学。 (4)果然:然,是这样。结果是这样,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预料的一样。 例: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看,果然下起来了。 (5)对于:表对象。 例: 对于有没有外星人的问题,科学家也说不清楚。 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不同的看法。 (6)而:连词。 A.连接两个形容词成分,表示两种性质或情况并列。(而且) 例: 眼睛大而明亮。 这家商店卖的东西品种多而质量好。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 B.连接两个形容词、动词、小句等,“而”后边带“不”、 “没有”或“却”,是 “但是”的意思。(但是) 例: 这种水果好看而不好吃。 文章不长,而内容却很感人。 比赛输了,我很难过,而他没有任何反应。 (7)拼命: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 例: 拼命记生词 拼命读课文 (8)恋恋不舍:成语,很留恋
例: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父母/朋友。我离开的时候,真有点儿恋恋不舍。(9)以后&然后:A.都表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后,但意思和用法不同,一般不能互换。“然后”表示后一件事情紧接着前一件事情发生,“以后”表示某一时间或者某一时期之后。例:我们这次去桂林,然后再去云南。(先去桂林,接着就去云南。)我们这次去桂林,以后再去云南。(这次去桂林,下次去云南。)B.“然后”只能用在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前一分句常用“先、首先”等;“以后”可以用在单句中,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其他词语之后。例:今天我们先去公园玩儿,然后再去买东西,好吗?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说吧。(单句)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单用)这里晚上十点以后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其他词语之后)C.“以后”是名词,可以作定语、介词宾语;“然后”不行。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定语)你有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定语)我们现在要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了。(介词宾语)(10)改变&变:A.改变:多是人为的,可以带宾语。例:改变自己/发型B.变:强调是自然发生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人为的,可以用于自然
例: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父母/朋友。 我离开的时候,真有点儿恋恋不舍。 (9)以后 & 然后: A.都表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后,但意思和用法不同,一般不能互换。 “然后”表示后一件事情紧接着前一件事情发生,“以后”表示某一时间或者某 一时期之后。 例: 我们这次去桂林,然后再去云南。 (先去桂林,接着就去云南。) 我们这次去桂林,以后再去云南。 (这次去桂林,下次去云南。) B.“然后”只能用在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前一分句常用“先、首先”等;“以后” 可以用在单句中,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其他词语之后。 例: 今天我们先去公园玩儿,然后再去买东西,好吗? 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说吧。(单句) 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单用) 这里晚上十点以后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其他词语之后) C.“以后”是名词,可以作定语、介词宾语;“然后”不行。 例: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定语) 你有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定语) 我们现在要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了。(介词宾语) (10)改变&变: A.改变:多是人为的,可以带宾语。 例: 改变自己/发型 B.变:强调是自然发生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人为的,可以用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