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在培训的时候,需要模拟工作环境中对完成任务很关键的那些因素,在所设计的培训 环境下是否有可能这么做?要改变什么?要增加什么? 对教学传递方式的适应性教学目的陈述中所列举的工具说明了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应 具有的条件,在分析的这个阶段还要注意其他的限制或需求。这些与组织对教学的管理有关, 比如组织可能已经决定教学要在公司遍及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培训中心进行,或者教学是在常 规四年级教室举行,因此要决定可用于指定教学点的教学传递方式 影响教学设计和传递的教学点限制有时候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就决定了教学是基于 计算机的自学,这个决定并不是建立在对计算机系统传递教学的分析之上的。对于这类情形 学习环境的分析就变得更为重要,设计师可能会发现不同培训点的计算机与雇员办公室的计 算机不兼容,而要提供兼容的计算机,项目费用要翻番。或许该组织正是意识到兼容传递系 统的好处,借此机会想完成统一?重要的一点是在没有搞清这类事情之前就不能做教学开 发。大多数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有这么一、两次经历,后悔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分析限制条件。 在理想的情况下,培训地点和传递手段应该建立在对教学目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极 端的情况,有人还提出培训只有在个体对其有需求时才能进行,只能在工作场合,适时地进 行,不能发生在教室群体授课环境 我们据此理想相距甚远,几乎所有公司的培训都是一个教师教20到24个学习者,而学 校教学更是一个老师教20到40个学生。不过,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学方法和设施,越 来越多的教学开始在有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计算机工作站上传送。随着这些系统越来越复 杂,越来越多地用于培训,系统化设计原则将更多地运用到这类系统高效教学的开发 在学习环境下收集环境分析数据 对学习环境的分析在很多方面与对工作场合的分析类似,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可用设 施以及环境的限制。 分析学习环境的过程包括安排对一个或多个培训点的访问,如果可能,还要安排与教师、 培训点管理人员和学习者的访谈等。同应用环境分析一样,要事先准备好访谈问题。如果访 谈的学习者与你的教学所针对的目标学习者类似,他们还会为你提供他们是如何使用该教学 点的有价值的信息。观察教学点的使用情况,想象你的教学在此实施的情形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你还要确定使用该教学点时可能受到的限制,以及对你的项目会产生的影响 输出:学习环境分析的主要结果是:1)说明教学点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用来培训要迁移到 工作场合的技能,2)列举对项目有重要影响的限制 学校环境 在对这节内容进行总结之前,需要从为学校开发教学的设计师角度谈谈学习者分析和环 境分析。这些支持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的设计师可能认为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学校环境 和学习者,没有必要再做分析。我们建议你通过对学习者、教师和典型的教室环境进行上述 分析来重新认识这一切,我们还建议你超越现行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学校系统采用教材和课 程大纲进行教学已经受到指责,认为学校的很多教育是事实记忆而不是对教材概念的理解
程度。在培训的时候,需要模拟工作环境中对完成任务很关键的那些因素,在所设计的培训 环境下是否有可能这么做?要改变什么?要增加什么? 对教学传递方式的适应性 教学目的陈述中所列举的工具说明了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应 具有的条件,在分析的这个阶段还要注意其他的限制或需求。这些与组织对教学的管理有关, 比如组织可能已经决定教学要在公司遍及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培训中心进行,或者教学是在常 规四年级教室举行,因此要决定可用于指定教学点的教学传递方式。 影响教学设计和传递的教学点限制 有时候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就决定了教学是基于 计算机的自学,这个决定并不是建立在对计算机系统传递教学的分析之上的。对于这类情形, 学习环境的分析就变得更为重要,设计师可能会发现不同培训点的计算机与雇员办公室的计 算机不兼容,而要提供兼容的计算机,项目费用要翻番。或许该组织正是意识到兼容传递系 统的好处,借此机会想完成统一?重要的一点是在没有搞清这类事情之前就不能做教学开 发。大多数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有这么一、两次经历,后悔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分析限制条件。 在理想的情况下,培训地点和传递手段应该建立在对教学目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极 端的情况,有人还提出培训只有在个体对其有需求时才能进行,只能在工作场合,适时地进 行,不能发生在教室群体授课环境。 我们据此理想相距甚远,几乎所有公司的培训都是一个教师教 20 到 24 个学习者,而学 校教学更是一个老师教 20 到 40 个学生。不过,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学方法和设施,越 来越多的教学开始在有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计算机工作站上传送。随着这些系统越来越复 杂,越来越多地用于培训,系统化设计原则将更多地运用到这类系统高效教学的开发。 在学习环境下收集环境分析数据 对学习环境的分析在很多方面与对工作场合的分析类似,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可用设 施以及环境的限制。 分析学习环境的过程包括安排对一个或多个培训点的访问,如果可能,还要安排与教师、 培训点管理人员和学习者的访谈等。同应用环境分析一样,要事先准备好访谈问题。如果访 谈的学习者与你的教学所针对的目标学习者类似,他们还会为你提供他们是如何使用该教学 点的有价值的信息。观察教学点的使用情况,想象你的教学在此实施的情形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你还要确定使用该教学点时可能受到的限制,以及对你的项目会产生的影响。 输出:学习环境分析的主要结果是: 1)说明教学点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用来培训要迁移到 工作场合的技能,2)列举对项目有重要影响的限制。 学校环境 在对这节内容进行总结之前,需要从为学校开发教学的设计师角度谈谈学习者分析和环 境分析。这些支持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的设计师可能认为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学校环境 和学习者,没有必要再做分析。我们建议你通过对学习者、教师和典型的教室环境进行上述 分析来重新认识这一切,我们还建议你超越现行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学校系统采用教材和课 程大纲进行教学已经受到指责,认为学校的很多教育是事实记忆而不是对教材概念的理解
教科书上的问题缺乏真实性等等。建构主义的理论家们对那些抽象的、脱离真实自然、社会 和问题环境的教学活动批判得很尖锐,认为那些教学不仅会降低学习者学习的动机,而且无 助于将所学运用到校园之外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环境中 对学校教室中所学技能的最终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过分夸大其重要 性。当然,在职业学校工作的教师会立即看到这步分析与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之间的相关性 他们要提供给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是能运用在工作场合对工作有支持的技能,但是对于象五年 级科学课程这样的教学,什么是这门课所学技能的“应用环境”?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 是确定这些技能下次会用在课程的什么地方,与老师讨论这些技能应用的情境,了解过去具 备这些技能的学习者的表现情况 对此问题的另外一种回答是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校外运用情况。学习者为什么要学这 些技能?他们在家里或社区有没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是兴趣爱好,还是出于对就 业或高等教育的追求?如果是这样,就要关注在应用环境的应用,并将它们引入教学设计的 教学策略阶段。这些应用会激发学习动机,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实例,有利于设计出与学习 者相关的实践活动。总之,我们认为教学设计模型中的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阶段,对于学 校环境的设计师来说,与那些为不同的培训环境和工作环境设计成人培训的设计师来说 样重要。 教学分析的评价和修改 大多数设计师在教学初稿产生之前就己经开始做设计分析的复审和修改。教学设计过程 中第一个需要复审的就是教学分析。之所以在这章就讨论复审,而不是在最后一章,是因为 这类复审可以与设计师进行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同时进行。这些分析会让设计师与潜在学 习者或新近的学习者接触,这些学习者可以与设计师一起来复审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流图描述了教学目的、完成目的所需要的步骤、从属技能和所需要的入门技能。 为了审查你所完成的分析的合理性,可以找几位符合目标人群特征的人,与每个人单独交谈 解释所做的分析是什么,陈述目的,说明一个人要能达到目的需要能做什么,你可以举例说 明完成这些步骤的过程,然后解释每个从属技能如何支持目的中的各个步骤,解释入门技能 的含义,了解这个人是否知道或是否能够完成你的教学中所列举的所有入门技能 这种解释的目的何在?你听见自己在解释你在分析时所做的考虑,有时候就是在解释分 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重复的信息、遗漏的信息,以及不必要的信息。经常的情况是,即使 在解释的过程中学习者一言未发,你也找出了要做的修改 除了你自己的反应外,你还需要观察目标人群的代表对你要教的技能的反应。你要做得 的是“解释”而不是“教”,你要偶尔停下来向学习者提出问题,看学习者是否明白你说的 是什么?学习者用自己的语言会怎么描述?学习者是否能完成入门技能?这些问题是关于 任务的,你还可以包含一些有关学习者分析的问题。掌握适当时机了解学习者是否理解技能 的实用性,是否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学习和使用这些技能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或满足某 种需要。 如果你是与不同的学习者做复审,尽管他们都是目标人群的一份子,但是因为背景和经 历不同,可能在某些问题上观点不一致,你可以由此收集信息,求精教学分析
教科书上的问题缺乏真实性等等。建构主义的理论家们对那些抽象的、脱离真实自然、社会 和问题环境的教学活动批判得很尖锐,认为那些教学不仅会降低学习者学习的动机,而且无 助于将所学运用到校园之外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环境中。 对学校教室中所学技能的最终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过分夸大其重要 性。当然,在职业学校工作的教师会立即看到这步分析与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之间的相关性, 他们要提供给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是能运用在工作场合对工作有支持的技能,但是对于象五年 级科学课程这样的教学,什么是这门课所学技能的“应用环境”?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 是确定这些技能下次会用在课程的什么地方,与老师讨论这些技能应用的情境,了解过去具 备这些技能的学习者的表现情况。 对此问题的另外一种回答是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校外运用情况。学习者为什么要学这 些技能?他们在家里或社区有没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是兴趣爱好,还是出于对就 业或高等教育的追求?如果是这样,就要关注在应用环境的应用,并将它们引入教学设计的 教学策略阶段。这些应用会激发学习动机,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实例,有利于设计出与学习 者相关的实践活动。总之,我们认为教学设计模型中的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阶段,对于学 校环境的设计师来说,与那些为不同的培训环境和工作环境设计成人培训的设计师来说,一 样重要。 教学分析的评价和修改 大多数设计师在教学初稿产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做设计分析的复审和修改。教学设计过程 中第一个需要复审的就是教学分析。之所以在这章就讨论复审,而不是在最后一章,是因为 这类复审可以与设计师进行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同时进行。这些分析会让设计师与潜在学 习者或新近的学习者接触,这些学习者可以与设计师一起来复审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流图描述了教学目的、完成目的所需要的步骤、从属技能和所需要的入门技能。 为了审查你所完成的分析的合理性,可以找几位符合目标人群特征的人,与每个人单独交谈, 解释所做的分析是什么,陈述目的,说明一个人要能达到目的需要能做什么,你可以举例说 明完成这些步骤的过程,然后解释每个从属技能如何支持目的中的各个步骤,解释入门技能 的含义,了解这个人是否知道或是否能够完成你的教学中所列举的所有入门技能。 这种解释的目的何在?你听见自己在解释你在分析时所做的考虑,有时候就是在解释分 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重复的信息、遗漏的信息,以及不必要的信息。经常的情况是,即使 在解释的过程中学习者一言未发,你也找出了要做的修改。 除了你自己的反应外,你还需要观察目标人群的代表对你要教的技能的反应。你要做得 的是“解释”而不是“教”,你要偶尔停下来向学习者提出问题,看学习者是否明白你说的 是什么?学习者用自己的语言会怎么描述?学习者是否能完成入门技能?这些问题是关于 任务的,你还可以包含一些有关学习者分析的问题。掌握适当时机了解学习者是否理解技能 的实用性,是否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学习和使用这些技能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或满足某 种需要。 如果你是与不同的学习者做复审,尽管他们都是目标人群的一份子,但是因为背景和经 历不同,可能在某些问题上观点不一致,你可以由此收集信息,求精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