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 第4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掌握进行化学教 学设计的层次和环节,能够综合运用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媒体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环节化学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王祖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2年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高中化学读本(第一、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主要内容: 4-1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4-3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4-4化学教学方法 4-5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4-6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4-1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41.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类型 441.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441.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 什么是教学设计?怎样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想的观念结构和活动 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 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1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类型 化学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在对来自于哲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习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一般理论以及化 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有关的设想和理念 制定化学教学工作的具体方案。 或者说,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有两项: 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形成具体的教学观念 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 化学教学设计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 种是从教育技术学角度研究有关的工作步骤和规范,一般并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教学理 念和内容,纯属于技术性研究。 另一种则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属于认知一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在
化学教学论 第 4 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掌握进行化学教 学设计的层次和环节,能够综合运用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媒体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环节 化学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王祖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2 年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高中化学读本(第一、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主要内容: 4-1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2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4-3 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4-4 化学教学方法 4-5 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4-6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4-1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1.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类型 4.1.2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4.1.3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 什么是教学设计?怎样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想的观念结构和活动 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 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1.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类型 化学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在对来自于哲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习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一般理论以及化 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有关的设想和理念, 制定化学教学工作的具体方案。 或者说,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有两项: 一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形成具体的教学观念; 二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 化学教学设计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从教育技术学角度研究有关的工作步骤和规范,一般并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教学理 念和内容,纯属于技术性研究。 另一种则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属于认知—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在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多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41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教学设计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分为4种: (1)直感设计—设计者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进行教学设计 (2)经验设计——设计者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 模板进行设计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 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41.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 教学设计能使化学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活 动的效率。 从认识过程看,人们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整体性构思时,总是先在头脑里形成有关的设想 和理念。根据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个完整的认识运动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 实践的过程。或者说,一个完整的认识运动过程包括从实践到理论和从理论到实践两个阶段 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分为理性认识形成之前的实践活动(实践I)和理性认识形成之后 的实践活动(实践I1);认识活动可分为理性认识形成之前的认识活动(前理性认识活动) 和理性认识形成之后的认识活动(后理性认识活动)。这个过程可表示(教材P84)为 理性认识形成之前的活动 理性认识形成之后的活动 实践1前理性认识后理性认识实践Ⅱ 第一认识主体 第二认识主体 实践Ⅰ是认识的来源,前理性认识活动依赖于实践I。后理性认识活动是使一般理论与 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具体的行动蓝图、方案、规则,即形成实践观念的活动。实践Ⅱ是 实施方案的操作性活动。检验理论、改变客观对象,是实践Ⅱ的基本功能。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既要进行后理性认识活动,又要对实践Ⅱ活动进行指导。化学课程与 教学论关于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构思、理念,是一般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而这些 构思、理念主要决定于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特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等方面。各方面的理论必 须经过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才能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应用。 可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跟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 指导化学教学实践,并且在化学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补充、发展 和完善的学科,它是决定一般理论能否跟化学教学实际全面地结合,影响化学教学实践质量 的一门重要学科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 (1)一般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论、媒体理论等如何跟化学教育教学相结合, 如何应用于化学教育教学实践 (2)如何根据现代化学的发展来调整、发展化学教育教学;如何通过化学教育教学来 实施科学教育,应用和丰富、完善科学教育理论; (3)根据系统理论,把化学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研究系统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外 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化学教育教学现象及其规律,对一般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 论等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 4-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42.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多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4.1.2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教学设计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分为 4 种: (1)直感设计——设计者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进行教学设计; (2)经验设计——设计者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 模板进行设计;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 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4.1.3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 教学设计能使化学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活 动的效率。 从认识过程看,人们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整体性构思时,总是先在头脑里形成有关的设想 和理念。根据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个完整的认识运动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 实践的过程。或者说,一个完整的认识运动过程包括从实践到理论和从理论到实践两个阶段。 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分为理性认识形成之前的实践活动(实践 I )和理性认识形成之后 的实践活动(实践 II);认识活动可分为理性认识形成之前的认识活动(前理性认识活动) 和理性认识形成之后的认识活动(后理性认识活动)。这个过程可表示(教材 P84)为: 理性认识形成之前的活动 理性认识形成之后的活动 实践 I 前理性认识 后理性认识 实践 II 第一认识主体 第二认识主体 实践 I 是认识的来源,前理性认识活动依赖于实践 I。后理性认识活动是使一般理论与 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具体的行动蓝图、方案、规则,即形成实践观念的活动。实践 II 是 实施方案的操作性活动。检验理论、改变客观对象,是实践 II 的基本功能。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既要进行后理性认识活动,又要对实践 II 活动进行指导。化学课程与 教学论关于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构思、理念,是一般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而这些 构思、理念主要决定于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特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等方面。各方面的理论必 须经过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才能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应用。 可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跟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 指导化学教学实践,并且在化学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补充、发展 和完善的学科,它是决定一般理论能否跟化学教学实际全面地结合,影响化学教学实践质量 的一门重要学科。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 (1)一般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论、媒体理论等如何跟化学教育教学相结合, 如何应用于化学教育教学实践; (2)如何根据现代化学的发展来调整、发展化学教育教学;如何通过化学教育教学来 实施科学教育,应用和丰富、完善科学教育理论; (3)根据系统理论,把化学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研究系统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外 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化学教育教学现象及其规律,对一般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课程理 论等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 4-2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4.2.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4.2.2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42.3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42.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 根据课堂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堂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考虑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跟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 针、措施以及教学评价工作 制定学段(学期、学年)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教学设计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课题)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课题)教学的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单元(课题)教学计划等。 4、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案 42.2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设计准备 设计准备的具体工作有 学习、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主张,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整合,形成自己的 教学理念 调査、研究学习主体,客观、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以便为教师制定教学 标、组织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教学措施等提供客观标准和 依据 了解、研究教学任务 研究并掌握教学内容
4.2.2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4.2.3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4.2.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 根据课堂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堂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考虑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跟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 针、措施以及教学评价工作; 制定学段(学期、学年)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教学设计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课题)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课题)教学的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单元(课题)教学计划等。 4、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案 4.2.2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设计准备 设计准备的具体工作有: 学习、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主张,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整合,形成自己的 教学理念; 调查、研究学习主体,客观、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以便为教师制定教学目 标、组织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教学措施等提供客观标准和 依据; 了解、研究教学任务; 研究并掌握教学内容;
调查和研究教学条件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使教学目标有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分。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注意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 性,各教学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达到最高层次: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各类 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 标体系 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 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可分为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两大类。 产生式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 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 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称为产生式,是因为这 种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信息和以前的学习之间产生联想、建立联系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代式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4、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此外, 还应注意设计好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的活动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首先合理地设计学习主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然后再 设计施教主体如何进行教和导、如何对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起辅助作用和保证作用。 不同阶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5、设计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织、传统教学媒体的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 硬件选择、现代教学媒体软件的设计等工作。现代教学媒体由硬件、软件两部分构成,而传 统教学媒体一般没有硬件、软件之分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 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 巩固应用环节是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标志,对于强化、整合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提 供教学反馈信息和反馈信道有着重要的作用。巩固应用环节通常通过练习进行。 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指对化学教学各环节局部设计的合成和整合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着重于具体地处理好系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力求使系统协调、和谐、自然,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不是各局部设计的简单拼凑,而是在系统结构设计指导下的整体综合
调查和研究教学条件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使教学目标有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分。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注意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 性,各教学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达到最高层次;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各类 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 标体系。 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 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可分为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两大类。 产生式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 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 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称为产生式,是因为这 种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信息和以前的学习之间产生联想、建立联系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代式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4、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此外, 还应注意设计好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的活动。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首先合理地设计学习主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然后再 设计施教主体如何进行教和导、如何对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起辅助作用和保证作用。 不同阶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5、设计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织、传统教学媒体的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 硬件选择、现代教学媒体软件的设计等工作。现代教学媒体由硬件、软件两部分构成,而传 统教学媒体一般没有硬件、软件之分。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 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 巩固应用环节是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标志,对于强化、整合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提 供教学反馈信息和反馈信道有着重要的作用。巩固应用环节通常通过练习进行。 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指对化学教学各环节局部设计的合成和整合。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着重于具体地处理好系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力求使系统协调、和谐、自然,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不是各局部设计的简单拼凑,而是在系统结构设计指导下的整体综合
和协调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的具体结果是编制成化学教学方案。化学教学方案应该详尽、简明、 规范,便利于教学使用和总结、研究。 42.3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符合既定的教育、教学目的 ·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规律 适合学科特点,具备实施条件,便于使用和推广,可行性较强 (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 2、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 (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43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4.3.1化学教学理念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 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432化学教育(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目标的界定 教育目标描述的是教师预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生的变化,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结果 但不涉及过程,不涉及教师的活动和教学方法 教育目标是多义的,有层次不同的几种涵义 第一层次教育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它是统领全部教育活动的全程目标,其意义在于指明 全部教育活动的方向、远景,具有高度概括性、方向性、指导性,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目标的依据 第二层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它说明要使受教育者通过某学校教育 达到的规格和质量的具体要求,需要修业期满方能实现,是局部教育活动的长期目标。 第三层教育目标是指课程目标,即期望通过一定学段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的发展状态, 是比较具体的、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实现的中期目标 第四种涵义则是指教学目标,通常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 标,是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教育活动即可实现的近期目标。 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它主要适用于课时教学设计以及单元教学设计。从第一层次到第四 层次,教育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位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制定下位教育目标的依据,在课
和协调。 化学教学设计总成的具体结果是编制成化学教学方案。化学教学方案应该详尽、简明、 规范,便利于教学使用和总结、研究。 4.2.3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符合既定的教育、教学目的; •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规律; •适合学科特点,具备实施条件,便于使用和推广,可行性较强。 (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 2、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 (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4-3 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4.3.1 化学教学理念 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 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 能;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4.3.2 化学教育(教学)目标 1、教育(教学)目标的界定 教育目标描述的是教师预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生的变化,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结果, 但不涉及过程,不涉及教师的活动和教学方法。 教育目标是多义的,有层次不同的几种涵义: 第一层次教育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它是统领全部教育活动的全程目标,其意义在于指明 全部教育活动的方向、远景,具有高度概括性、方向性、指导性,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目标的依据。 第二层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它说明要使受教育者通过某学校教育 达到的规格和质量的具体要求,需要修业期满方能实现,是局部教育活动的长期目标。 第三层教育目标是指课程目标,即期望通过一定学段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的发展状态, 是比较具体的、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实现的中期目标。 第四种涵义则是指教学目标,通常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 标,是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教育活动即可实现的近期目标。 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它主要适用于课时教学设计以及单元教学设计。从第一层次到第四 层次,教育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位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制定下位教育目标的依据,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