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中地区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第1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村庄或被 遗弃,或成为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的新郊区。传说中的桃花源,祖先们所希冀的 仙境,被城市化的诱惑所取代。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这些构成乡 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在消失。 过去,中国乡村秉持了传统的美学标准。早年乡间不乏富裕的家庭,他们保持着 务农和学习并重的传统。 这些家庭往往会为后代和有亲缘关系的孩子,甚至是乡邻里的孩子设立私塾,儒 家思想的熏陶让他们有耕读传家的理念。当农村家庭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家庭成 员便被鼓励去追求学识和美学上的提升。而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 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不同于那种离群索居的文人在艺术上所持有和彰 显的精神追求,受过教育的农村精英,他们的美学价值更多体现在建筑装饰、内 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上。从房屋的外部装饰和内部装修中,人们能很容 易发现一些象征性的标志,它们表达着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渴望。 传统美学观之所以被贬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这也体现在鉴赏和 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今天,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 正在一些城市精英中得到复兴,但乡间的传统匠人却在渐渐消失。现代化虽然带 来了技术进步,却也导致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 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 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 单调乏味一—“新就是美,大就是好 过去数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学以摧枯拉朽之势被破坏,这也影响到千万户 农家的居家摆设。传统的风味不复存在,现代化边缘的痕迹比比皆是,除了便利 的塑料金属制品,城市里流行文化的符号也装点了农村居家环境。在大多数古村 镇里,甚少有任何关于改进传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并不是没有办法改进, 而是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如今,大多数古屋里居 住着孤单的老者,古宅内处处流露出他们简单的物质生活,也显示着社会转型的 面貌 如今,在许多中国乡村地区,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仍然装点着一些旧民 居,但与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典型乡村家庭内部的装修变得 大同小异:客厅里挂的是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旁边是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获奖证 书,家具是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只电视柜和一台电视机。这种布局非常实 用,却与我们先人引以为傲的审美相去甚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城市化诱惑,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村庄有的被 遗弃,有的被不断侵蚀而变成城市边缘的新郊区。 B.“桃花源”式、“仙境”式的乡村景观被取代,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等部分正在消失 C.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生存问题的影响,早年间富裕家庭保持着耕读传家的 理念,这些家庭会为后代或其他孩子设立私塾
安徽省皖中地区 2019 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第 1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村庄或被 遗弃,或成为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的新郊区。传说中的桃花源,祖先们所希冀的 仙境,被城市化的诱惑所取代。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这些构成乡 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在消失。 过去,中国乡村秉持了传统的美学标准。早年乡间不乏富裕的家庭,他们保持着 务农和学习并重的传统。 这些家庭往往会为后代和有亲缘关系的孩子,甚至是乡邻里的孩子设立私塾,儒 家思想的熏陶让他们有耕读传家的理念。当农村家庭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家庭成 员便被鼓励去追求学识和美学上的提升。而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 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不同于那种离群索居的文人在艺术上所持有和彰 显的精神追求,受过教育的农村精英,他们的美学价值更多体现在建筑装饰、内 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上。从房屋的外部装饰和内部装修中,人们能很容 易发现一些象征性的标志,它们表达着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渴望。 传统美学观之所以被贬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这也体现在鉴赏和 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今天,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 正在一些城市精英中得到复兴,但乡间的传统匠人却在渐渐消失。现代化虽然带 来了技术进步,却也导致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 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 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 单调乏味——“新就是美,大就是好”。 过去数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学以摧枯拉朽之势被破坏,这也影响到千万户 农家的居家摆设。传统的风味不复存在,现代化边缘的痕迹比比皆是,除了便利 的塑料金属制品,城市里流行文化的符号也装点了农村居家环境。在大多数古村 镇里,甚少有任何关于改进传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并不是没有办法改进, 而是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如今,大多数古屋里居 住着孤单的老者,古宅内处处流露出他们简单的物质生活,也显示着社会转型的 面貌。 如今,在许多中国乡村地区,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仍然装点着一些旧民 居,但与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典型乡村家庭内部的装修变得 大同小异:客厅里挂的是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旁边是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获奖证 书,家具是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只电视柜和一台电视机。这种布局非常实 用,却与我们先人引以为傲的审美相去甚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受城市化诱惑,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村庄有的被 遗弃,有的被不断侵蚀而变成城市边缘的新郊区。 B.“桃花源”式、“仙境”式的乡村景观被取代,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等部分正在消失。 C.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生存问题的影响,早年间富裕家庭保持着耕读传家的 理念,这些家庭会为后代或其他孩子设立私塾
D.传统中国乡村家庭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 富,其美学价值与离群索居的文人精神追求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秉持着传统美学标准的古老乡村的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 品等,更多地体现出那个时代乡间精英们独特的美学价值。 B.传统美学观被贬低的原因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同时也体现在鉴 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 C.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 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 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单调乏味。 D.在中国现在许多乡村地区,一些旧民居中的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与 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新时代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这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大众审 美趣味的扭曲及城市里流行文化符号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 B.尽管乡间的传统匠人在渐渐地消失,但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 英的建筑中得以复兴,因此传统的美学观不会消失 C.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于是大多数古村镇中传 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等传统符号不能得到改进以适应时代 D.布局实用的乡村内部装修大同小异:客厅里的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八仙桌 椅、孩子的获奖证书和电视机,其中的传统风味越来越少。 1.C2.D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诗意的横峰 徐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 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髙低各不同。”横峰本名“兴安” 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 来的。 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 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 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 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 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 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 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 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 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 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 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 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 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
D.传统中国乡村家庭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 富,其美学价值与离群索居的文人精神追求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秉持着传统美学标准的古老乡村的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 品等,更多地体现出那个时代乡间精英们独特的美学价值。 B.传统美学观被贬低的原因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同时也体现在鉴 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 C.当我们走过经济繁荣却缺乏美学吸引力的城市时,这种追求所导致的后果非 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历史建筑让位于并无特色的现代高层建筑,只剩下千篇一 律的城市景观复制,审美观也显得单调乏味。 D.在中国现在许多乡村地区,一些旧民居中的古旧艺术品、老家具和工艺品与 另一些实用主义的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新时代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这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大众审 美趣味的扭曲及城市里流行文化符号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 B.尽管乡间的传统匠人在渐渐地消失,但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 英的建筑中得以复兴,因此传统的美学观不会消失。 C.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常常把在老房子里居住视为落后,于是大多数古村镇中传 统内部装饰和家具的新想法等传统符号不能得到改进以适应时代。 D.布局实用的乡村内部装修大同小异:客厅里的全家福或者明星海报、八仙桌 椅、孩子的获奖证书和电视机,其中的传统风味越来越少。 1.C 2.D 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诗意的横峰 徐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 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峰本名“兴安”, 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 来的。 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 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 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 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 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 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 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 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 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 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 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 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 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
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 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 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 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 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 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 依然浓荫覆地。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 活着。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岀嫁时伐木制箱盛嫁 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 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 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 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 莫名的感动。 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 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 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 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秀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 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 亩荷园,石桥村的髙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来源。横峰在 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 峰而写的。(选自201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峰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引得宋代诗人王观、苏轼对她情有独钟, 留下千古名句大加赞赏。 B.横峰的地名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 鲜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C.葛源村是横峰最有文化品味的村落,那樟树下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书的年轻 女子令作者莫名地感动。 D.本文采用游记笔法,移步换景,点面结合,饱含情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横 峰美丽如诗的乡村风光。 5.第6段描写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樟树下读书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6.文中交代,横峰本地的朋友不认为横峰与古人诗词有关,但作者依然固执地 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作品 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 4.D 5.内容方面,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前文写横峰的景美,这里写人美,横峰的 美更加全面;主旨方面,突出了主旨,升华了中心,女子是横峰人的代表,这里
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 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 一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 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 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 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 依然浓荫覆地。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 活着。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 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 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 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 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 莫名的感动。 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 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 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 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秀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 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 亩荷园,石桥村的高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来源。横峰在 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 峰而写的。(选自 2017 年 11 月 13 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横峰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引得宋代诗人王观、苏轼对她情有独钟, 留下千古名句大加赞赏。 B.横峰的地名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 鲜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C.葛源村是横峰最有文化品味的村落,那樟树下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书的年轻 女子令作者莫名地感动。 D.本文采用游记笔法,移步换景,点面结合,饱含情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横 峰美丽如诗的乡村风光。 5.第 6 段描写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樟树下读书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6.文中交代,横峰本地的朋友不认为横峰与古人诗词有关,但作者依然固执地 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作品 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 分) 4.D 5.内容方面,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前文写横峰的景美,这里写人美,横峰的 美更加全面;主旨方面,突出了主旨,升华了中心,女子是横峰人的代表,这里
景美人更美;情感方面,表达作者对横峰的喜爱与赞美;结构方面,承上启下, 上文写当地淳朴而美好的风俗,下文写横峰人对美的追求,重在启下 6.认同。理由要点:亭子上,桥桐畈,莲荷乡,枫林坞,月光洲……横峰每个 古色古香的地名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徜徉 在横峰大地上,仿佛行走在一幅幅水墨画中;横峰人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走向 富庶的同时,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日前,京东数据研究院基于京东平台图书类产品的大数据,发布了《2017国民 阅读报告》,报告显示,学生和中青年用户对图书还是有明确需求的。无论是纸 质书还是电子书,内容依旧是图书市场的决胜因素。报告表示爱读书的中国人越 来越多,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的升级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也同样体现在阅读这样的精神层面上。报告显示,全国各省的图书销量及用户数 持续保持高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阅读大军。其中,北上广及其他东部发达城 市仍然是阅读主力,但增长率趋于平稳;得益于线上购书的便捷性,中西部城市 反而高歌猛进,湖南、宁夏、陕西、江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份,2016年 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这或许能够归功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一方面 提供了购买正版图书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边远地区和发达省份一样能快速 购买书籍。 (摘自《京东2017国民阅读报告》) 材料二: 日前,著名作家二月河表示,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是文化素养 和艺术素养大幅度下跌的象征。此话乍看上去说得有些狠,却提醒了我们应重新 审视经典阅读,年轻人对名著“不待见”确实是隐患极大。 经典名著读不下去,理由有很多,受不了名著中的大量诗词、语言晦涩、人物太 多等,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时下风气浮躁,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很多读者 根本没有耐心去看那些长篇作品。当年轻人的阅读取向被实用主义和快餐文学侵 蚀,就出现了《红楼梦》读不下去的现象。之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在网上搞 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根据近3000名读者意见,《红楼梦》高居榜首,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如何让年轻人重拾经典阅读,成为当下必须反思的 文化课题 (摘自2015年5月26日《南昌日报》)
景美人更美;情感方面,表达作者对横峰的喜爱与赞美;结构方面,承上启下, 上文写当地淳朴而美好的风俗,下文写横峰人对美的追求,重在启下。 6.认同。理由要点:亭子上,桥桐畈,莲荷乡,枫林坞,月光洲……横峰每个 古色古香的地名都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徜徉 在横峰大地上,仿佛行走在一幅幅水墨画中;横峰人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走向 富庶的同时,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日前,京东数据研究院基于京东平台图书类产品的大数据,发布了《2017 国民 阅读报告》,报告显示,学生和中青年用户对图书还是有明确需求的。无论是纸 质书还是电子书,内容依旧是图书市场的决胜因素。报告表示爱读书的中国人越 来越多,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已经形成。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的升级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也同样体现在阅读这样的精神层面上。报告显示,全国各省的图书销量及用户数 持续保持高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阅读大军。其中,北上广及其他东部发达城 市仍然是阅读主力,但增长率趋于平稳;得益于线上购书的便捷性,中西部城市 反而高歌猛进,湖南、宁夏、陕西、江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份,2016 年 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 70%。这或许能够归功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一方面 提供了购买正版图书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边远地区和发达省份一样能快速 购买书籍。 (摘自《京东 2017 国民阅读报告》) 材料二: 日前,著名作家二月河表示,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是文化素养 和艺术素养大幅度下跌的象征。此话乍看上去说得有些狠,却提醒了我们应重新 审视经典阅读,年轻人对名著“不待见”确实是隐患极大。 经典名著读不下去,理由有很多,受不了名著中的大量诗词、语言晦涩、人物太 多等,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时下风气浮躁,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很多读者 根本没有耐心去看那些长篇作品。当年轻人的阅读取向被实用主义和快餐文学侵 蚀,就出现了《红楼梦》读不下去的现象。之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在网上搞 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根据近 3000 名读者意见,《红楼梦》高居榜首,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如何让年轻人重拾经典阅读,成为当下必须反思的 文化课题。 (摘自 2015 年 5 月 26 日《南昌日报》)
材料三: 各媒介接触肘长对比 80.00 70.00 6221 6000大鹏语文网 50.00www.peng99.com 40.00 30002020 19 1388 88 10.00 6.61 682 551 0.00 Pad 图书报纸期刊上网手机(平板/电子阅 电脑)读器 2016年20201315661572274401388551 2015年1961701883548462211271682 700% 66.1% 600% 大鹏语文网 400% www.peng99.Com 419% 300% 312% 27.6% 200% m7149% 10.0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历年手机阅读接触率 (2008年至2016年手机阅读接触率表)
材料三: (2008 年至 2016 年手机阅读接触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