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20162017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选择题(24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中国人讲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推己及人,体现出强烈的和合色彩。 现代人逢年过节往来走动,互赠些礼物,也是美好情意的表达。 ②他为官清廉,痛恨贪腐,绝不受贿:他痛斥贪官,义正词严,冠冕堂皇,振聋 发聩;他为民办事,再苦再累,从不抱怨,再难再险,从不退缩 ③2017年6月14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格伦费尔公寓楼火灾,震惊世界,罹难人 数已上升至79人,一些地方的现场惨状难以表述,令人怒发冲冠 ④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 认为自己就是一位真理拥有者,其实这种人十个之中就有十个要失败 ⑤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去图书馆,不巧,在等车时突逢大雨,正当我怨天尤 人之时,萍水相逢的他却递过来一把伞! ⑥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晨光里、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 是骑车锻炼都令人踌躇满志、心旷神怡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项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之时广泛地征询社会各界 人士,在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B.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 失,但会直接损伤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坏党的威信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 等方面难免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 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法导致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慢声长调 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①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②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③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④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⑤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⑥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A.①⑤③⑥④②B.①④②⑤③⑥C.④②⑤①③⑥D.④②③⑤⑥①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B.足下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妥,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今天承蒙您器重,扈随左右,即令肝脑涂地,也无遗憾。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南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今君与廉颇同列(位次,爵位)
安徽省六安 2016~2017 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选择题(24 分,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中国人讲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推己及人,体现出强烈的和合色彩。 现代人逢年过节往来走动,互赠些礼物,也是美好情意的表达。 ②他为官清廉,痛恨贪腐,绝不受贿;他痛斥贪官,义正词严,冠冕堂皇,振聋 发聩;他为民办事,再苦再累,从不抱怨,再难再险,从不退缩。 ③2017 年 6 月 14 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格伦费尔公寓楼火灾,震惊世界,罹难人 数已上升至 79 人,一些地方的现场惨状难以表述,令人怒发冲冠。 ④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 认为自己就是一位真理拥有者,其实这种人十个之中就有十个要失败。 ⑤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去图书馆,不巧,在等车时突逢大雨,正当我怨天尤 人之时,萍水相逢的他却递过来一把伞! ⑥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晨光里、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 是骑车锻炼都令人踌躇满志、心旷神怡。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项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之时广泛地征询社会各界 人士,在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B.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 失,但会直接损伤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坏党的威信。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 等方面难免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 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法导致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慢声长调 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①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②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③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④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⑤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⑥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A.①⑤③⑥④②B.①④②⑤③⑥C.④②⑤①③⑥D.④②③⑤⑥①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 分) A.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B.足下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妥,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今天承蒙您器重,扈随左右,即令肝脑涂地,也无遗憾。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东南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今君与廉颇同列(位次,爵位)
B.料峭春风吹酒醒(温暖的)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恕) C.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如惠语以让单于(辞让 D.瑞脑销金兽(香炉名) 帝引在帷幄(拉)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 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 “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 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 的人称为“孝廉”。)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大王必欲急臣 ③左右欲刃相 如 ④毕礼而归之 ⑤宜皆降之 ⑥天雨雪, 武卧啮雪 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⑧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⑨间至赵矣 A.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B.①⑦/②③⑤/④/⑥⑨/⑧ C.①②③⑦/④⑤间⑥/⑧⑨D.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 8.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C.①何以汝为见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①拜送书于庭 ②使不辱于诸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①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 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 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 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 谷稼以登 ②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 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 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耻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 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 为神明
B.料峭春风吹酒醒(温暖的)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恕) C.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如惠语以让单于(辞让) D.瑞脑销金兽(香炉名) 帝引在帷幄(拉)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 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 “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 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 的人称为“孝廉”。)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大王必欲急臣 ③左右欲刃相 如 ④毕礼而归之 ⑤宜皆降之 ⑥天雨雪, 武卧啮雪 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⑧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⑨间至赵矣 A.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 B.①⑦/②③⑤/④/⑥⑨/⑧ C.①②③⑦/④⑤/⑥/⑧⑨ D.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 8.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C.①何以汝为见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①拜送书于庭 ②使不辱于诸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①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 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 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 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 谷稼以登。 ②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 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 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耻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 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 为神明
③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 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④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 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 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 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 被接受,自杀而死。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B.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C.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D.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祷请,向神灵祈求。古人遇到自然灾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神灵祈求,寻 求帮助。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生员 的通称。 C.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有两种,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 召称“辟”。 D.尚书,官职名称。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 的首脑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 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 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 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 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4分) 译文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3分) 译文: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分)
③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 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④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 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 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 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 被接受,自杀而死。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B.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C.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D.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 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祷请,向神灵祈求。古人遇到自然灾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神灵祈求,寻 求帮助。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生员 的通称。 C.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有两种,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 召称“辟”。 D.尚书,官职名称。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 的首脑。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 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 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 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 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 分)
文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阅读下列的宋词,完成13-14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 种景色,杂乱、衰萎。 B.上片三四两句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 着力描绘白鸟、红蕖 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 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 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E.最后两句说天公想得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 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14.有人说,“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两句是点睛之笔,说说你 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传说柳永的《望海潮》传到金国,金主完颜亮对词中描写的杭州山、湖两 美景的诗句非常欣赏,“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是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 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 ,通过 对主人公动作的描绘,抒发主人公不被人理解、苦无知音的悲愤之情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像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只怕会有 的结局。 (5)李清照《醉花阴》的“ ,运用比 喻,借用西风、黄花意象,抒发自己销魂伤感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列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18题 幸存者
译 文: (二)古代诗词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的宋词,完成 13-14 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 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 种景色,杂乱、衰萎。 B.上片三四两句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 着力描绘白鸟、红蕖。 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 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 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E.最后两句说天公想得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 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14.有人说,“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两句是点睛之笔,说说你 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传说柳永的《望海潮》传到金国,金主完颜亮对词中描写的杭州山、湖两 美景的诗句非常欣赏,“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是 “ , ”。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 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 , ”,通过 对主人公动作的描绘,抒发主人公不被人理解、苦无知音的悲愤之情。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像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 ”之雄心,只怕会有 “ ”的结局。 (5)李清照《醉花阴》的“ , , ”,运用比 喻,借用西风、黄花意象,抒发自己销魂伤感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文学列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6-18 题 幸存者
【美国】休·B卡夫 (1)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钉在那条狗上面。在这座漂流的冰岛 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2)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 救起了心爱的猎犬一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维持着一定的距离, 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3)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是绝对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 蚀寒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 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4)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得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 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5)他无法徒手扑杀那只狗。尼奴克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要一件 武器。脱下手套,他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而用 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 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在上面摩擦。 (6)尼奴克聚精地看着他。诺尼仿佛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并发出愈发炽烈的 光芒。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 刃了,并且愈磨愈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⑦)诺尼将那把新磨的尖刀从冰地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的光芒 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8)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 (9)“这里,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狗疑惑地看着他。 (10)“过来,快!”诺尼唤着。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 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 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11)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 看出它那二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12)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13)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他唾骂着那把尖刀, 把它疯狂地往远处掷去。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14)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15)掷出那把刀子以后,他变成毫无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反抗的力气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饥饿的眼神, (16)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听到那饥饿的喉头发出咕 噜咕噜的唾液声音。 (17)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 腿,尼奴克温热的喘息逼近他的颈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18)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轻轻地舔着他。 (19)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它。他伸出一只手臂把狗和自己紧紧地抱在 起,悲伤地开始呜呜哭泣 (20)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 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水,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
【美国】 休•B•卡夫 (1)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钉在那条狗上面。在这座漂流的冰岛 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2)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 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维持着一定的距离, 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3)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是绝对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 蚀寒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 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4)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得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 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5)他无法徒手扑杀那只狗。尼奴克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要一件 武器。脱下手套,他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而用 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 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在上面摩擦。 (6)尼奴克聚精地看着他。诺尼仿佛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并发出愈发炽烈的 光芒。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 刃了,并且愈磨愈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7)诺尼将那把新磨的尖刀从冰地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的光芒, 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8)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 (9)“这里,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狗疑惑地看着他。 (10)“过来,快!”诺尼唤着。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 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 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11)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 看出它那二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12)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13)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他唾骂着那把尖刀, 把它疯狂地往远处掷去。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14)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15)掷出那把刀子以后,他变成毫无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反抗的力气。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饥饿的眼神。 (16)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听到那饥饿的喉头发出咕 噜咕噜的唾液声音。 (17)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 腿,尼奴克温热的喘息逼近他的颈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18)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轻轻地舔着他。 (19)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它。他伸出一只手臂把狗和自己紧紧地抱在 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呜哭泣—— (20)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 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水,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