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出题人: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 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擾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 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 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咸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 秩序,获得超颕利涧,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 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 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表退,代之而 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远”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 貧富、祸福、苦乐遭遢。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 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 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 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 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 将结柬,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 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 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
石嘴山市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出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 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 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 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 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 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 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 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 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 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 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 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 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 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 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 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
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 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 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 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 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 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 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 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 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 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威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 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 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8年6月15日《人民 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 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 搞贸易保护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 重构的要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 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 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
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 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 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 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 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 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 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 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 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 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 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 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8 年 6 月 15 日《人民 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 国长远利益 提出的方案。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 搞贸易保护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 重构的要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 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 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
求人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 的特点以及对策。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还层 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 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 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普其身,如果荷兰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 了危机,甚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 才能变得和谱美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 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 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 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 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 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 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 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 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 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
求人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 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 的特点以及 对策。 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 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 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 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荷兰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 了危机,甚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 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8 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 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 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 才能进入校区。 从 2015 年到 2017 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 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 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 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 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 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 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
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 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 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 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 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 能制造网) 村料二: 上周公布了 iPhone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 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 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城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一“刷脸” 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暸 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紋、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 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 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 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 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 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紋、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 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 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 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 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 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 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屡级上要高于“一般 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
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 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 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 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 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 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 iPhoneX 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 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 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 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 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 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 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 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 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 “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 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 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 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 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 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 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 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
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 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 的彩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 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 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 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 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 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 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 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 件巳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 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 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 732期) 村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 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 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 背录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 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 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 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 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 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
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 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 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 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 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 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 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 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 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 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 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 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 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 732 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 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 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 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 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 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 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 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 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