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出题人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书院是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传统的重要載体,为唐宋以来千年文脉之所系, 在我国学术发展和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彩的一笔。 ②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为人文鼎盛之地,而书院之设则始自宋仁宗天圣年 间,即侯遺所创的茅山书院。南宋诗人范成大所称徂徕、金山、岳麓、石鼓“四 大书院”,其中的金山其实就是指茅山书院。 ③大抵言之,清代虽然是我国书院发展的晚期,但由于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 院,故亦是我国书院的最后辉煌期。而江苏以其经济、文化之巨大优势,书院的 创办更是盛极一时,并在学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 ④书院数量和规模空前增加。在清代,江苏境内书院的创办以江宁府、扬州 府、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今上海)五个地区最为兴盛,江宁府作为当时江 南府的省会,除了省会级书院钟山书院,著名的还有惜阴、尊经、文正等多家 因此,江宁府的书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层次,皆为其他省会所不及。扬州则有 安定、梅花、广陵三大书院,因扬州有两淮盐利,故书院办学经费十分充足,几 乎可与省会江宁府相颉颃。苏州时为江苏巡抚的驻地,加之人文兴盛,故苏州的 书院“分课制艺经古,其风气不下于江宁、扬州也”著名的书院有紫阳和正谊等。 ⑤师资雄厚。清代江苏由于经济、人文、地理等诸多优势。从而吸引了众多 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书院师资力量十分雄厚。钟山书院作为省会级书院,其主讲 者皆为当时一流的学者,如杨绳武、夏之蓉、钱大昕、卢文弨、姚鼐、朱瑃、陈 恩泽、胡培荦、李连琇等皆曾任钟山书院山长或主讲。而其他书院,如俞樾掌紫 阳书院,冯桂芬掌紫阳、惜阴、正谊等书院,俞正燮掌惜阴书院,李兆洛掌龙城, 张文虎、黄以周、缪荃孙等掌南菁,皆为学界之翘楚。 ⑥书院学风纯正,治学以考据为主,亦不乏经世之学。各大书院皆有严格的 院规,在考课、学业、学风等方面规定明确,生员践行不得稍有逾矩。杨绳武主
石嘴山市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出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书院是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为唐宋以来千年文脉之所系, 在我国学术发展和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为人文鼎盛之地,而书院之设则始自宋仁宗天圣年 间,即侯遗所创的茅山书院。南宋诗人范成大所称徂徕、金山、岳麓、石鼓“四 大书院”,其中的金山其实就是指茅山书院。 ③大抵言之,清代虽然是我国书院发展的晚期,但由于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 院,故亦是我国书院的最后辉煌期。而江苏以其经济、文化之巨大优势,书院的 创办更是盛极一时,并在学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 ④书院数量和规模空前增加。在清代,江苏境内书院的创办以江宁府、扬州 府、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今上海)五个地区最为兴盛,江宁府作为当时江 南府的省会,除了省会级书院钟山书院,著名的还有惜阴、尊经、文正等多家。 因此,江宁府的书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层次,皆为其他省会所不及。扬州则有 安定、梅花、广陵三大书院,因扬州有两淮盐利,故书院办学经费十分充足,几 乎可与省会江宁府相颉颃。苏州时为江苏巡抚的驻地,加之人文兴盛,故苏州的 书院“分课制艺经古,其风气不下于江宁、扬州也”,著名的书院有紫阳和正谊等。 ⑤师资雄厚。清代江苏由于经济、人文、地理等诸多优势。从而吸引了众多 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书院师资力量十分雄厚。钟山书院作为省会级书院,其主讲 者皆为当时一流的学者,如杨绳武、夏之蓉、钱大昕、卢文弨、姚鼐、朱珔、陈 恩泽、胡培荦、李连琇等皆曾任钟山书院山长或主讲。而其他书院,如俞樾掌紫 阳书院,冯桂芬掌紫阳、惜阴、正谊等书院,俞正燮掌惜阴书院,李兆洛掌龙城, 张文虎、黄以周、缪荃孙等掌南菁,皆为学界之翘楚。 ⑥书院学风纯正,治学以考据为主,亦不乏经世之学。各大书院皆有严格的 院规,在考课、学业、学风等方面规定明确,生员践行不得稍有逾矩。杨绳武主
钟山书院,其制度规约中即有二戒:“一戒抄袭倩带,一戒矜夸忌毁”,直指治学 不端之要害。乾嘉以降,考据之学大兴,时书院以朴学为务,亦是大势之所趟 然在此主流之下,随着清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经世致用之学渐起,而后江阴之 南菁,更是以实学为本,而以经世为务。 ⑦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当时江苏各府书院多从全国选拔生员,故能集一时之 秀,再经过书院的的培养,涌现出一大批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人才。其培养才 人之众,可谓空前,仅“陶澍扶苏时,书院肄业生达千数百人”。而所有学术人才 之优秀,亦罕见其匹。如从扬州各书院中肄业的有段玉裁、王念孙、汪中、刘台 拱、孙星衍、洪亮吉、任大等人,皆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 ⑧光绪年间,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创办书院,而径取名曰“南菁”。其历时虽短, 但在西学大潮澎湃来临之际,它一方面为传统书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亦 为新学开启了先声,实无负于“南菁”之名。进而言之,如果说在中国书院发展 史上,白麂洞、岳麓等开创了传统书院事业的先河,引领了潮头,那么清代的江 苏书院则为之圆满地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 (摘编自《清代江南书院文化成就 卓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院的设立使得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是人文鼎盛之地,侯遗所创的茅山书 院即范成大所称“四大书院”之 B清代的江苏书院之所以盛极一时,在学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 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院。 c江苏境内各府书院兴盛,其中江宁府的书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层次,皆为 扬州府、苏州府书院所远远不及。 D唐宋以来,我国书院赓续发展,白鹿洞书院等开了先河,而清代的江苏书院 则为之圆满地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总说,指出书院在我国学术发展和文化教育史上的影响,为下文对明 清书院论述的深入展开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B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江苏书院文化成就卓著,前两段为引子和张本,中间五段
钟山书院,其制度规约中即有二戒:“一戒抄袭倩带,一戒矜夸忌毁”,直指治学 不端之要害。乾嘉以降,考据之学大兴,时书院以朴学为务,亦是大势之所趋, 然在此主流之下,随着清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经世致用之学渐起,而后江阴之 南菁,更是以实学为本,而以经世为务。 ⑦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当时江苏各府书院多从全国选拔生员,故能集一时之 秀,再经过书院的的培养,涌现出一大批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人才。其培养才 人之众,可谓空前,仅“陶澍扶苏时,书院肄业生达千数百人”。而所有学术人才 之优秀,亦罕见其匹。如从扬州各书院中肄业的有段玉裁、王念孙、汪中、刘台 拱、孙星衍、洪亮吉、任大椿等人,皆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 ⑧光绪年间,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创办书院,而径取名曰“南菁”。其历时虽短, 但在西学大潮澎湃来临之际,它一方面为传统书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亦 为新学开启了先声,实无负于“南菁”之名。进而言之,如果说在中国书院发展 史上,白鹿洞、岳麓等开创了传统书院事业的先河,引领了潮头,那么清代的江 苏书院则为之圆满地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 (摘编自《清代江南书院文化成就 卓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书院的设立使得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是人文鼎盛之地,侯遗所创的茅山书 院即范成大所称“四大书院”之一。 B.清代的江苏书院之所以盛极一时,在学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 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院。 C.江苏境内各府书院兴盛,其中江宁府的书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层次,皆为 扬州府、苏州府书院所远远不及。 D.唐宋以来,我国书院赓续发展,白鹿洞书院等开了先河,而清代的江苏书院 则为之圆满地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总说,指出书院在我国学术发展和文化教育史上的影响,为下文对明 清书院论述的深入展开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B.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江苏书院文化成就卓著,前两段为引子和张本,中间五段
为主体部分,最后一段总结其历史地位。 c文章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书院的数量规模、师资、学风 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入进行论述。 D最后以南菁书院的命名为例,是为了论证北方书院根本无法和南方书院相媲 美,江苏书院才是书院的完美休止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是我国自唐宋以来古代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一直绵延至明清, 真所谓千年文脉之所系,意义非凡 B众多著名学者前来书院讲学,有很多人并不主于一地,而是在江苏各大书院 间流动担任山长或主讲,尤可称道 c江苏各府书院人才培养成效卓著,涌现出一大批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人才, 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皆出于此 D朱熹在《平江府常熟县学吴公祠记》中曾有“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一语, 而清代江苏的书院,堪当朱子之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其 中,在数字化阅读方阵,手机阅读增速最快,已经连续8年增长,成年国民人均 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长19.6%。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手机阅读质量还不高。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 观察:从阅读的供给侧来说,很多手机文章的质量还不高。以微信文章为例,读 者的微信阅读时间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凑、虚假等问题,不仅 浪费读者的时间,也是在误导读者。不久前《新京报》调查披露,自媒体平台上 的一些文章通过抄袭、拼凑事实、巧立标题甚至夸大造谣以获取高阅读量,比如 篇正文不足300字、配有5张网络图片的文章获得了近600条网友评论。这样 的低质文章虽然提高了阅读率,但是实际阅读质量却不能恭维。从阅读的需求侧 来看,虽然读者花在手机阅读上的时间似乎不少,不过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
为主体部分,最后一段总结其历史地位。 C.文章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书院的数量规模、师资、学风 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入进行论述。 D.最后以南菁书院的命名为例,是为了论证北方书院根本无法和南方书院相媲 美,江苏书院才是书院的完美休止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书院是我国自唐宋以来古代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一直绵延至明清, 真所谓千年文脉之所系,意义非凡。 B.众多著名学者前来书院讲学,有很多人并不主于一地,而是在江苏各大书院 间流动担任山长或主讲,尤可称道。 C.江苏各府书院人才培养成效卓著,涌现出一大批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人才, 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皆出于此。 D.朱熹在《平江府常熟县学吴公祠记》中曾有“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一语, 而清代江苏的书院,堪当朱子之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其 中,在数字化阅读方阵,手机阅读增速最快,已经连续 8 年增长,成年国民人均 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 74 .4 分钟,同比增长 19. 6%。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手机阅读质量还不高。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 观察:从阅读的供给侧来说,很多手机文章的质量还不高。以微信文章为例,读 者的微信阅读时间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凑、虚假等问题,不仅 浪费读者的时间,也是在误导读者。不久前《新京报》调查披露,自媒体平台上 的一些文章通过抄袭、拼凑事实、巧立标题甚至夸大造谣以获取高阅读量,比如 一篇正文不足 300 字、配有 5 张网络图片的文章获得了近 6000 条网友评论。这样 的低质文章虽然提高了阅读率,但是实际阅读质量却不能恭维。从阅读的需求侧 来看,虽然读者花在手机阅读上的时间似乎不少,不过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
“走马观花式闼读”、“碎片化阅读”,这种“浅阅读”比不闼读显然要好,但 是阅读质量却不容乐观。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04-24《手机阅读需要重视“阅读质量”》作者 冯海宁) 材料二 2010-2016年 中国人均阅读量变化 口子书单位,本 778 7.8 总 6.74 4.98 5.77 2.35 .22 3.26 425 4.35 4.39 4.56 4.58 4.65 2010 20l1 2012 201420152016 数字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四次全民阅读调查 材料三 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是现在成人读盗墓 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柙越来越多,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 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以图代书,做在阅读,甚或以上 脸谱( 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 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经典阅读,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 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读网带 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 的降级与思想的表退。 对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尔( Nicholas carr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 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 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 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缺少环境刺激
“走马观花式阅读”、“碎片化阅读”,这种“浅阅读”比不阅读显然要好,但 是阅读质量却不容乐观。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 2017-04-24《手机阅读需要重视“阅读质量”》作者: 冯海宁) 材料二 材料三 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是现在成人读盗墓、 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 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 脸谱( 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 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经典阅读,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 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读网带 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 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尔( Nicholas Carr)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 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 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 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缺少环境刺激
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却在一味的读图和读网的便捷 中容忍偷懒。 在这种偷懒中,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 渐渐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逕。而这些,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 最显著的徽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602-14《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作者: 汪涌豪) 4.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6年,我国成人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我国人均 纸质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B.2016年,我国成人更多采用数字化阅读,微信阅读占了不少时间,但我国 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增加。 C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所知,作者认为,再一次论述经典 阅读的意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D.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求,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这些是经典里最 多的,却是电子书里所没有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手机阅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手 机阅读方式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B材料三论述了当前在以图代书、在线浏览、上脸谱、刷微博等“浅阅读” 风气存在的背景下,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 C.由于手机阅读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走马观花式阅读”、“碎片 化阅读”,作者认为手机阅读并不值得提倡。 D在一味读图和读网的便捷中容忍偷懒,一些人抛弃了篇幅很长的《战争与 和平》和晦涩的《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前中国人阅读的特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配角
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却在一味的读图和读网的便捷 中容忍偷懒。 在这种偷懒中,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 渐渐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而这些,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 最显著的徽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016-02-14《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作者: 汪涌豪) 4.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2016 年,我国成人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我国人均 纸质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B.2016 年,我国成人更多采用数字化阅读,微信阅读占了不少时间,但我国 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增加。 C.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所知,作者认为,再一次论述经典 阅读的意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D.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求,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这些是经典里最 多的,却是电子书里所没有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从手机阅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手 机阅读方式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B.材料三论述了当前在以图代书、在线浏览、上脸谱、刷微博等“浅阅读” 风气存在的背景下,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 C.由于手机阅读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走马观花式阅读”、“碎片 化阅读”,作者认为手机阅读并不值得提倡。 D.在一味读图和读网的便捷中容忍偷懒,一些人抛弃了篇幅很长的《战争与 和平》和晦涩的《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前中国人阅读的特点。(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配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