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三第八次统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戴成廷审题人 第丨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彩。它作 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 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可以使人的感情沸 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荀子早就指出音乐有“人也深,化人 情感特征。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 让保尔 因为有了你,幽闭的心儿相互呼应起来,因为有了你,在荒 遥相隔 的声音连接了起来。”同时,因为声波的谐振片能调节生物内部的平衡机制和促进新陈代 谢。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慢乐章,它毎分钟六十拍的节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 此,常作为“维生素M( musIc音乐)”来维系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和谐。美国在1934 成立了一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各种场合所用的背景音乐和特种音乐的公司,叫“穆扎克 它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十七个国家的几十万用户中去。听了这些音乐,秘书的打字 错误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于超级市场的音乐可以挽留顾客在店内多留三分钟 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特别是青年人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所以我们 得用一只“招风耳朵”来听它。有时,它以高度刺激(嘶裂的吼声、震耳欲聋的电声、重低 音)与高度单调(单一强拍的重复)相结合的高度自由、高度宣泄的摇滚乐岀现;有时则沉醉 于轻声唏噓,低语回荡的“'情调音乐″。这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 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在这里找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我 现代音乐由于它的实验性与超前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未来的。一方面, 它表现了被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孤独、无助的精神境界,同时反映了音源无限扩大后的光怪 陆离、斑斓多彩的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与“多功能 乐输出 就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多元文化的“交叉感染 音乐之间的鸿沟已非泾渭分明,势不两立,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了。“超级天才指 挥”普列文一面身兼三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一面却在洛杉矶的夜总会里组织了一个爵士乐 队。他说:“我唯一的原则是不论演员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不亵渎音乐就行。”美国作曲 家格什温将爵士乐融入交响乐之中,创作了轰动乐坛的《蓝色狂想曲》,使他成为“爵士 阵营和正统音乐之间的一个纽带”。法国作曲家米约的创作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创 作的芭蓄舞曲《世界的创造》中只用了一个十七件乐器的爵士乐队;至于美国“现代音乐 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干脆被称作“法国的—爵士的”,在他的《剧场音乐》《钢 琴协奏曲》《维特勃斯克》和《交响颂歌》中,爵士乐几乎成了他的“母语 世界真奇妙,音乐有多好。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来听音乐吧 (摘自陈钢《三只耳朵听音乐》)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始终在历史的长 河中恒久不衰,闪烁异彩 高三语文试题(共8页,第1页)
高三语文试题(共 8 页,第 1 页 ) 固原二中 2012—2013 学年高三第八次统测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 命题人:戴成廷 审题人: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彩。它作 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不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可以使人的感情沸 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荀子早就指出音乐有“入人也深,化人 也速”的强烈情感特征。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就像 让·保尔说的:“因为有了你,幽闭的心儿相互呼应起来,因为有了你,在荒漠中遥遥相隔 的声音连接了起来。”同时,因为声波的谐振片能调节生物内部的平衡机制和促进新陈代 谢。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慢乐章,它每分钟六十拍的节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 此,常作为“维生素 M(music 音乐)”来维系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和谐。美国在 1934 年成立了一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各种场合所用的背景音乐和特种音乐的公司,叫“穆扎克”, 它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十七个国家的几十万用户中去。听了这些音乐,秘书的打字 错误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于超级市场的音乐可以挽留顾客在店内多留三分钟…… 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特别是青年人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所以我们 得用一只“招风耳朵”来听它。有时,它以高度刺激(嘶裂的吼声、震耳欲聋的电声、重低 音)与高度单调(单一强拍的重复)相结合的高度自由、高度宣泄的摇滚乐出现;有时则沉醉 于轻声唏嘘,低语回荡的“情调音乐”。这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 “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在这里找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我。 现代音乐由于它的实验性与超前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未来的。一方面, 它表现了被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孤独、无助的精神境界,同时反映了音源无限扩大后的光怪 陆离、斑斓多彩的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 就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多元文化的“交叉感染”,“轻”“重” 音乐之间的鸿沟已非泾渭分明,势不两立,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了。“超级天才指 挥”普列文一面身兼三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一面却在洛杉矶的夜总会里组织了一个爵士乐 队。他说:“我唯一的原则是不论演员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不亵渎音乐就行。”美国作曲 家格什温将爵士乐融入交响乐之中,创作了轰动乐坛的《蓝色狂想曲》,使他成为“爵士 阵营和正统音乐之间的一个纽带”。法国作曲家米约的创作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创 作的芭蕾舞曲《世界的创造》中只用了一个十七件乐器的爵士乐队;至于美国“现代音乐 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干脆被称作“法国的——爵士的”,在他的《剧场音乐》《钢 琴协奏曲》《维特勃斯克》和《交响颂歌》中,爵士乐几乎成了他的“母语” …… 世界真奇妙,音乐有多好。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来听音乐吧! (摘自陈钢《三只耳朵听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始终在历史的长 河中恒久不衰,闪烁异彩
B.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时而震耳欲聋,时而低 语回荡,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C.现代音乐是属于未来的音乐,这种说法如从其实验性与超前性而言,是可以的 它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D.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听音乐,就是要从古典、流行、现代音乐中感受世界的奇妙 和音乐的美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这一点,得到了让·保 尔很形象的解释 B.“穆扎克”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用户听了这些音乐 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C.摇滚乐与“情调音乐”风格迥异,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 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 D.现代音乐“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要求我们应该有同样“立体声 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斯洛所谓古典音乐能使人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与荀子所谓音乐“入人也 深”的特征相契合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听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听听巴洛克时期的慢节 奏音乐将大有益处 C.爵士乐在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成了“母语”,说明 爵士乐是其最擅长的表现手段。 D.普列文、格什温、米约与科普兰等音乐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了不同音乐之间可以 走向相互渗透与补充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 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 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母忧,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 部辁。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 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 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 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貝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 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闫其清介,遺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 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 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煕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 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令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 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 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旋复本官 旋:不久B.前驺者潜知之 潜:秘密地 C.命吏辇归邸 辇:乘车D.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比:同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3分) 高三语文试题(共8页,第2页)
高三语文试题(共 8 页,第 2 页 ) B.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时而震耳欲聋,时而低 语回荡,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C.现代音乐是属于未来的音乐,这种说法如从其实验性与超前性而言,是可以的, 它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D.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听音乐,就是要从古典、流行、现代音乐中感受世界的奇妙 和音乐的美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这一点,得到了让·保 尔很形象的解释。 B.“穆扎克”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用户听了这些音乐, 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C.摇滚乐与“情调音乐”风格迥异,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 “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 D.现代音乐“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要求我们应该有同样“立体声” “多声道”的耳朵来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斯洛所谓古典音乐能使人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与荀子所谓音乐“入人也 深”的特征相契合。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听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听听巴洛克时期的慢节 奏音乐将大有益处, C.爵士乐在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成了“母语”,说明 爵士乐是其最擅长的表现手段。… D.普列文、格什温、米约与科普兰等音乐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了不同音乐之间可以 走向相互渗透与补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 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 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母忧,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 部辁。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 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 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 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 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 “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 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 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令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 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 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旋复本官 旋:不久 B.前驺者潜知之 潜:秘密地 C.命吏辇归邸 辇:乘车 D.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比:同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3 分)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A.①②⑥ B.②③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 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 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 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朝 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 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 残。 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③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③寒。烽火平安夜,归 梦到家山 【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 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8.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5分) 9.请结合词句赏析“怪我旧盟寒”中“怪”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 居易《琵琶行》) (2)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渔家傲》)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 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俄〕索洛杜布 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 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 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 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 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 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 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高三语文试题(共8页,第3页)
高三语文试题(共 8 页,第 3 页 )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 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 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 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朝 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 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 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③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④寒。烽火平安夜,归 梦到家山。 【注】 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 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8.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5 分) 9.请结合词句赏析“怪我旧盟寒”中“怪”字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 居易《琵琶行》)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渔家傲》)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 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 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 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 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 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 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 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 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 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 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生都是在艰辛困 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 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 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 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 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 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位贵妇人,他也有 泆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 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 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 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 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 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 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 加真实了 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乌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 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岀了城 他—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 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 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 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 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 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 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 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面滚圈,一面警惕 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 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 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 还是堆着宁静的微。 高三语文试题(共8页,第4页)
高三语文试题(共 8 页,第 4 页 )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 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 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 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 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 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 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 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 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 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 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 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 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 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 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 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 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 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 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 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 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 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 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 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 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 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 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 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 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 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 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 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 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 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 文做铺垫。 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 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D.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 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 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 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分)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 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娄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雷抒雁:一个时代的激情诗人 张毅静 2013年2月14日凌晨1时31分,一个毕生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 为诗的诗人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为之讴歌了一生的世界。他,就是著名诗人雷抒雁 雷抒雁(1942-2013)陕西泾阳人,当代诗人、作家。其成名作是纪念张志新而写 的长诗《小草在歌唱》。先后岀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尘而过》《激情 编年》等。 新年伊始,雷抒雁的离世,在社会各界和诗人故乡引起强烈关注。这个真实而又富于 激情的人走了。激情是雷抒雁的标志,也是许多他的同代人的标志,正如他的朋友瞿弦和 所言,“他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激情 他的诗都与时代重大事件有关 71年的生命中,雷抒雁的诗文创作有50多年。 一切可能都来自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那时候他在陕西泾阳县读中学,初二就发 表了第一篇文章。启蒙老师告诉同学们说:“文人是干吗的?就应该像我们大儒张载那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思想深入其心,导致了 雷抒雁一生以诗文为喉舌,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关口,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变革时期都能听到 他的声音 1970年代末期,那时中国的政治刚刚开始解冻,但预示着政治春天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还没有召开。为在“反右”和“文革”中蒙冤者进行的平反也没有开始。年仅三十岁出 头的雷抒雁在无意间看到辽宁张志新烈土的事迹后,他被烈土的死难真相震撼不已:“那 时候,我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张志新的死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不同思 想、不同言论的残忍程度出乎意料。 张志新之死当年被披露后,可以说引起了朝 野上下一片震动。“那是—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地解剖自己,解剖 灵魂,解剖社会的年代。”雷抒雁以正直人的良知、以勇敢者的锐气、以诗人的敏感与才 华,一蹴而就《小草在歌唱》这首悼念张志新的诗。在诗中,他掷地有声地写道:“我敢 兑,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 地球,也会失去分量!”此诗经《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刊载,在当时引起巨大社会反 高三语文试题(共8页,第5页)
高三语文试题(共 8 页,第 5 页 )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 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 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 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 文做铺垫。 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 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D.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 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 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 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 分)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 分)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 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四、实用娄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雷抒雁:一个时代的激情诗人 张毅静 2013 年 2 月 14 日凌晨 1 时 31 分,一个毕生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 为诗的诗人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为之讴歌了一生的世界。他,就是著名诗人雷抒雁。 雷抒雁(1942—2013)陕西泾阳人,当代诗人、作家。其成名作是纪念张志新而写 的长诗《小草在歌唱》。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尘而过》《激情 编年》等。 新年伊始,雷抒雁的离世,在社会各界和诗人故乡引起强烈关注。这个真实而又富于 激情的人走了。激情是雷抒雁的标志,也是许多他的同代人的标志,正如他的朋友瞿弦和 所言,“他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激情”。 他的诗都与时代重大事件有关 71 年的生命中,雷抒雁的诗文创作有 50 多年。 一切可能都来自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那时候他在陕西泾阳县读中学,初二就发 表了第一篇文章。启蒙老师告诉同学们说:“文人是干吗的?就应该像我们大儒张载那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思想深入其心,导致了 雷抒雁一生以诗文为喉舌,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关口,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变革时期都能听到 他的声音。 1970 年代末期,那时中国的政治刚刚开始解冻,但预示着政治春天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还没有召开。为在“反右”和“文革”中蒙冤者进行的平反也没有开始。年仅三十岁出 头的雷抒雁在无意间看到辽宁张志新烈士的事迹后,他被烈士的死难真相震撼不已:“那 时候,我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张志新的死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不同思 想、不同言论的残忍程度出乎意料。”———张志新之死当年被披露后,可以说引起了朝 野上下一片震动。“那是一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地解剖自己,解剖 灵魂,解剖社会的年代。”雷抒雁以正直人的良知、以勇敢者的锐气、以诗人的敏感与才 华,一蹴而就《小草在歌唱》这首悼念张志新的诗。在诗中,他掷地有声地写道:“我敢 说,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 地球,也会失去分量!”此诗经《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一刊载,在当时引起巨大社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