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 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 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 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 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 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 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 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 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 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 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 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 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 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 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 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 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 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 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 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 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 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 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 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 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迁回曲折、趣味盎然,以 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 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 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 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 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 李泽厚《建筑艺术》) 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河南省许昌市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 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 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 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 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 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 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 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 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 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 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 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 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 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 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 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 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 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 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 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 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 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 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 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 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 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 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 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 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 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 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 李泽厚《建筑艺术》) 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 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 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C.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 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 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 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 B.《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中国木建筑具有 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 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 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 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 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 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D.“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 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 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A.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 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 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C.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 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 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 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B.《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中国木建筑具有 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 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 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 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 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 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D.“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 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 “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 (3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守约乡间 B.②④⑥ C.①③④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八 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无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5分)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8.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论语》)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 (3 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八 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无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5 分)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8.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5 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论语》)
(2)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海上生明月, 情人怨遥 夜 (《望月怀远》)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25分)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 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 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 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 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 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 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 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 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 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 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 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 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 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 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 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 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 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 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 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 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 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 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 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 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 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2)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海上生明月, ,情人怨遥 夜, 。(《望月怀远》)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4)题。(25 分)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 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 “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 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 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 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 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 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 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 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 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 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 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 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 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 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 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 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 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 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 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 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 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 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 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 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 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 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 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 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 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 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 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 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 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 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 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 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 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 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 啊! (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 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 脾气变得平和了。 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 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 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C.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 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 D.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 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E.“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 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 了批判。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第④段写到妻子和女儿的话的作用。(6分) (3)请作简要概括分析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骆家辉:一英里梦想 提到61岁的骆家辉,总有两个离不开的话题,一是他的华裔血统,二则是 国梦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 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 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 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 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 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 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 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 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 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 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 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 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 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 啊!” (选自 2010 年第 1 期《小说月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 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 脾气变得平和了。 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 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 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C.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 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 已。 D.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 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E.“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 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 了批判。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说第④段写到妻子和女儿的话的作用。(6 分) (3)请作简要概括分析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分) (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骆家辉:一英里梦想 提到 61 岁的骆家辉,总有两个离不开的话题,一是他的华裔血统,二则是“美 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