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县2016届高三年级3月份一模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 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 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 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 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 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 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 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 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 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 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一一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 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 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 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 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 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 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 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 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 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 写,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 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 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 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 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南许昌县 2016 届高三年级 3 月份一模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 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 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 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 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 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 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 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 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 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 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 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 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 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 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 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 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 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 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 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 写,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 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 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 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 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 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 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 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 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1A(前后两者之间强加因果关系,另外不会改变人的命运"表述有误,原文说 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 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 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 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 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2D("不需要时空概念"错误,原文说"不受时空的阻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 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考诗歌照亮。 B.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 属。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 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 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3A("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的应该是"好诗","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 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夸大其词) 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 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 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 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 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 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 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 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 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 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
A. 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 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 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 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 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 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1.A(前后两者之间强加因果关系,另外"不会改变人的命运"表述有误,原文说" 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 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 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 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 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 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 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2.D("不需要时空概念"错误,原文说"不受时空的阻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 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考诗歌照亮。 B. 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 属。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 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 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 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 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3.A("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的应该是"好诗","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 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夸大其词)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 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 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 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 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 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 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 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 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 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
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 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 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 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 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 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 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 宁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4.A【名师点睛】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 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 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 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 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 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 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 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 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 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 践位、践国、践帝等等。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谓天子死为“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 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 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 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 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 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 20 年,其子建北 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 宁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 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4.A【名师点睛】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 体的了解。(1)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 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 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 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 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 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 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 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 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 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 践位、践国、践帝等等。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谓天子死为“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D.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 持节、假节、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 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5.C(C项应是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 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髙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 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 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 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 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 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6.A【名师点睛】选项A对应的句子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 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 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句中“有威重”是“有威严”之意,而选项为“德 高望重”之意,“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赠大将 军,而非选项中“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选项犯了曲解词义和张 冠李戴的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7.(1)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 大将军,兼任大都督。(从、禽、复、除各1分,句意通畅1分。)【分析】主 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从一一跟随,擒一一擒拿,复一一收复,除一一授予 官职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2)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对于我 有什么区别呢?(我还挑选什么呢?)”最终把豆卢绩作为继承人,世人因此都 称赞他。(犹、择、嗣、多各1分,句意通畅1分。)吾何择焉一一宾语前置句 遂以勣嗣—一省略句,犹一一好像、如同,择一一挑选,嗣一一继承人,多- 称赞 【参考译文】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 精之后。豆卢宁的高祖父慕容胜在燕地,于皇始初年归顺北魏,授任长乐郡守, 道武帝拓跋珪赐姓豆卢,一说鲜卑人称归义为“豆卢”,故以此为姓,又一说是 因为避难而改。豆卢宁的父亲豆卢长是柔玄军镇的镇将,有威严,被当时的人所 称颂。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显著的功勋,朝廷追赠豆卢长为柱国大将军、少保 涪陵郡公。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 箭。永安年间,凭借别将的身份跟随尔朱天光入关,加任都督。又因打败万俟丑 奴的功劳,赐爵位灵寿县男。豆卢宁曾经跟梁仚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 射箭。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梁仚 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尔朱天光战败后,侯莫陈悦谋反,宇文
D.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 持节、假节、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 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5.C( C 项应是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 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 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 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 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 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 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6.A【名师点睛】选项 A 对应的句子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 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 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句中“有威重”是“有威严”之意,而选项为“德 高望重”之意,“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赠大将 军,而非选项中“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选项犯了曲解词义和张 冠李戴的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7.(1)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 大将军,兼任大都督。(从、禽、复、除各 1 分,句意通畅 1 分。)【分析】主 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从——跟随,擒——擒拿,复——收复,除——授予 官职。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2)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对于我 有什么区别呢?(我还挑选什么呢?)”最终把豆卢绩作为继承人,世人因此都 称赞他。(犹、择、嗣、多各 1 分,句意通畅 1 分。)吾何择焉——宾语前置句, 遂以勣嗣——省略句,犹——好像、如同,择——挑选,嗣——继承人,多—— 称赞。 【参考译文】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 精之后。豆卢宁的高祖父慕容胜在燕地,于皇始初年归顺北魏,授任长乐郡守, 道武帝拓跋珪赐姓豆卢,一说鲜卑人称归义为“豆卢”,故以此为姓,又一说是 因为避难而改。豆卢宁的父亲豆卢长是柔玄军镇的镇将,有威严,被当时的人所 称颂。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显著的功勋,朝廷追赠豆卢长为柱国大将军、少保、 涪陵郡公。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 箭。永安年间,凭借别将的身份跟随尔朱天光入关,加任都督。又因打败万俟丑 奴的功劳,赐爵位灵寿县男。豆卢宁曾经跟梁仚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 射箭。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梁仚 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尔朱天光战败后,侯莫陈悦谋反,宇文
泰征讨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北魏孝武帝西迁,豆卢宁 以奉迎之功,被封为河阳县伯,后来被晋封为公,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 收复弘农,攻破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大统七年,豆卢宁跟从于谨在上郡打败稽胡统帅刘平伏。到梁定谋反时,朝廷任 命豆卢宁为军司,监察陇右诸军事。贼军叛乱平定后,豆卢宁的官位提升为侍中、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九年,豆卢宁跟从宇文泰迎接高仲密, 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作战,又升任左卫将军,进爵为范阳郡公,大统十六年,豆卢 宁被任命为大将军。羌人主帅傍乞铁忽和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领众将前往 讨伐,平定叛乱。西魏恭帝二年,朝廷改封豆卢宁为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 北周孝闵帝即位,授任豆卢宁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豆卢宁出任同州刺史。 升任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 税。保定四年,豆卢宁担任岐州刺史。恰巧大军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从大军 出征。在同州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同州、鄘州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昭。当初豆卢宁还没有儿子时,就收养弟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绩。等到生下 儿子豆卢赞,亲属都来请求让豆卢赞作为继承人。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 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绩当作自己的继承 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等到豆卢宁去世,豆卢绩承袭了他的爵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定西番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鸣咽,雪漫漫 8.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8.(5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 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 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 征人梦苦,跃然纸上。”(画面概括1分,手法2分,对手法的解释2分) 9.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6分)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 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 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赏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 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 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 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 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 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 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 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 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
泰征讨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北魏孝武帝西迁,豆卢宁 以奉迎之功,被封为河阳县伯,后来被晋封为公,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 收复弘农,攻破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大统七年,豆卢宁跟从于谨在上郡打败稽胡统帅刘平伏。到梁定谋反时,朝廷任 命豆卢宁为军司,监察陇右诸军事。贼军叛乱平定后,豆卢宁的官位提升为侍中、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九年,豆卢宁跟从宇文泰迎接高仲密, 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作战,又升任左卫将军,进爵为范阳郡公,大统十六年,豆卢 宁被任命为大将军。羌人主帅傍乞铁忽和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领众将前往 讨伐,平定叛乱。西魏恭帝二年,朝廷改封豆卢宁为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 北周孝闵帝即位,授任豆卢宁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豆卢宁出任同州刺史。 升任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 税。保定四年,豆卢宁担任岐州刺史。恰巧大军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从大军 出征。在同州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同州、鄘州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昭。当初豆卢宁还没有儿子时,就收养弟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绩。等到生下 儿子豆卢赞,亲属都来请求让豆卢赞作为继承人。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 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绩当作自己的继承 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等到豆卢宁去世,豆卢绩承袭了他的爵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鸣咽,雪漫漫。 8.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8.(5 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 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 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 征人梦苦,跃然纸上。”(画面概括 1 分,手法 2 分,对手法的解释 2 分) 9.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 9.(6 分)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 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 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每点 3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赏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 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 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 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 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 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 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 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 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