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 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 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 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 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 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 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 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 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 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 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 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 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 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 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 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 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 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 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 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 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 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 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 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 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 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 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河南省许昌市 2019 届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 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 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 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 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 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 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 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 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 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 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 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 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 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 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 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 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 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 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 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 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 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 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 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 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 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 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 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 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 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 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 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 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 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 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 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 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 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答案】1.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 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 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 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 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 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 国间的外交政策”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C 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 命运与共’的资源”。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 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 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 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 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 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 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 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 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 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 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 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 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 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 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 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 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 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只有第 2 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 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 明内部秩序问题”。B 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 国间的外交政策”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C 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 命运与共’的资源”。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 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 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 的基本途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査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 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 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 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 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 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 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 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 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杨家大院 周亚鹰 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 气派超出了我们的意料。 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岀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 布局。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 屋檐上雨水全部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 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 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 了杨家不少钱,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 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抵债。”这独轮 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 甘八都地处深山,少受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 民到此,兴建了这座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 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 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 的基本途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 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 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 项,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 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 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 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 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 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 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个 题。 杨家大院 周亚鹰 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 气派超 出了我们的意料。 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 布局。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 屋檐上雨水全部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 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 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 了杨家不少钱,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 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抵债。”这独轮 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 甘八都地处深山,少受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 民到此,兴建了这座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 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 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
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 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育后人 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髙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珍,一口气 介绍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门衣上 松鼠偷葡萄”的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平安”和“四平八稳 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 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知,我确定这 杨家大院300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 问下,杨老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 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 镇。杨家在廿八都一度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 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因这段经历,解放后他们颇受了 些委屈,文革期间更甚。我们在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片,男主人 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 且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记忆的往事,杨老却讲述得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 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 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段历史已经 有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 子在北京中关村开公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 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 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有着上百年历 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 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宝贝”。说到宝贝,老人的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 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盆、铜器、夜壶、 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量之多年月之久 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 我的眼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 揖于中堂、茶香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画面。 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 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节选自《非鱼居随笔》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有赚, 但做人做事千万不可失了信用。 B.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遭遇,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 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事感慨不已 C.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 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 D.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 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 5.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 的梦”。 6.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
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 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育后人 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珍,一口气 介绍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门衣上 “松鼠偷葡萄”的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平安”和“四平八稳 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 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知,我确定这 杨家大院 300 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 问下,杨老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 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 镇。杨家在廿八都一度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 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因这段经历,解放后他们颇受了 一些委屈,文革期间更甚。我们在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片,男主人 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 且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记忆的往事,杨老却讲述得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 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 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段历史已经 有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 子在北京中关村开公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 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 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有着上百年历 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 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宝贝”。说到宝贝,老人的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 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盆、铜器、夜壶、 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量之多年月之久 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 我的眼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 揖于中堂、茶香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画面。 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 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节选自《非鱼居随笔》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有赚, 但做人做事千万不可失了信用。 B. 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遭遇,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 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事感慨不已。 C. 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 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 D.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 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 5. 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 的梦”。 6.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
【答案】4.C 5.①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②写出杨家大院现在的衰 败、幽寂和冷落孤独,仿佛被遗弃在人们的生活之外,原先的热闹、繁华和强盛 如同梦幻已经不复返。③突出了作者的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6.①文章以游踪为序,写了大院的总体布局、摆放的物品、各处木雕和人文生 活,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文章开头写走进杨 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首尾呼应,层次清晰。③语言简洁,典雅,平易。首 尾多用短句,“廿八都古镇,浔里街”“夜色初起,山风轻袭”等句子简洁, 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査题,考査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 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项”,立足考査“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 题中,C项,“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错误,该信 息于文无据。文章在第三段指出“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 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 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第五段指出儿女在外地做生意,但并没有说是因 “选择生意,愧对先祖”,选项属于妄加猜测,错误。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 确题干的要求,看题干有无明确鉴赏的角度,看所给句子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 看所给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看所给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如本题“结合 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题干没有指出鉴赏的角度,此时一般先从修辞入手,且该句处于文末,鉴赏的时 候要与主旨相连。本题中,考生作答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找出关键词, 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句的主语是“杨家大院”,这 本是物,而作者却以“幽幽地立在那里”进行描摹,这是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像一个遗落的梦”是比喻修辞。“幽幽地”“遗落的”两个词,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杨家大院的幽寂、冷落和孤独,如同被遗弃了一般。这就与它之前的热闹 繁华形成对比,就像“一个遗落的梦”,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历史变迁的深深 感慨。考生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作答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这是针对行文构 思和语言特色设题。考生作答时先要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 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然后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从表现文章主旨的 效果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本文“形散神不散”,作者以游踪为 顺序构思全文,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中间写了在杨家大院中 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所呈现出了的传统精神、传统文明 的欣赏与折服,以及对杨家大院如今落寞的深深感触。分析散文语言特色,可以
【答案】4. C 5. ①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② 写出杨家大院现在的衰 败、幽寂和冷落孤独,仿佛被遗弃在人们的生活之外,原先的热闹、繁华和强盛 如同梦幻已经不复返。③突出了作者的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6. ① 文章以游踪为序,写了大院的总体布局、摆放的物品、各处木雕和人文生 活,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 文章开头写走进杨 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首尾呼应,层次清晰。③语言简洁,典雅,平易。首 尾多用短句,“廿八都古镇,浔里街”“夜色初起,山风轻袭” 等句子简洁, 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 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 题中,C 项,“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错误,该信 息于文无据。文章在第三段指出“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 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 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第五段指出儿女在外地做生意,但并没有说是因 “选择生意,愧对先祖”,选项属于妄加猜测,错误。故选 C 项。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 确题干的要求,看题干有无明确鉴赏的角度,看所给句子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 看所给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看所给句子的陈述对象是谁,如本题“结合 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题干没有指出鉴赏的角度,此时一般先从修辞入手,且该句处于文末,鉴赏的时 候要与主旨相连。本题中,考生作答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找出关键词, 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句的主语是“杨家大院”,这 本是物,而作者却以“幽幽地立在那里”进行描摹,这是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像一个遗落的梦”是比喻修辞。“幽幽地”“遗落的”两个词,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杨家大院的幽寂、冷落和孤独,如同被遗弃了一般。这就与它之前的热闹、 繁华形成对比,就像“一个遗落的梦”,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历史变迁的深深 感慨。考生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作答即可。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这是针对行文构 思和语言特色设题。考生作答时先要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 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然后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从表现文章主旨的 效果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本文“形散神不散”,作者以游踪为 顺序构思全文,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中间写了在杨家大院中 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所呈现出了的传统精神、传统文明 的欣赏与折服,以及对杨家大院如今落寞的深深感触。分析散文语言特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