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 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 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 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 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 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 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 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 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 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 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 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 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 “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 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 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 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 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 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 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 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 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己形成的强大 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 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 2019 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 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 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 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 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 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 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 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 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 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 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 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 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 “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 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 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 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 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 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 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 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 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己形成的强大 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 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
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 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 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 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 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 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 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 权 (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 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 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C.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 认同和文化认同 D.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 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 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 生的历史过程 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 根开花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 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 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 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 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 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 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 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 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 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 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 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 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 权。 (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 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 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C.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 认同和文化认同。 D.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 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 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 生的历史过程。 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 根开花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 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 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 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 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 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 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 14 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 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 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 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 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 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 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一一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 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 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 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 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 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 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 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 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 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 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 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 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 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 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 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 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 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 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 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 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 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 浪地球》上映 5 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 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 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 1.1 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 全国电影票房超过 50 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 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 年 2 月 11 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 30 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 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 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 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 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 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 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 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 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 年 2 月 17 日《光 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 2 月 10 日 18 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 55 亿元, 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 10 亿元:《流浪地球》票房 19.24 亿元,《疯狂的外 星人》票房 14.10 亿元,《飞驰人生》票房 10.13 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 6 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 现营业收入 89257 亿元,占我国 2018 年 GDP 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 量庞大;同时从 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 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 34454 亿元,增长 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 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 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 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当 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 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 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
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 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冋发展。外媒评《流浪地 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 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年2月11 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 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猪年春节档的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 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 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冋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 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 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 年GDP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D.《流浪地球》横空岀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 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6.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 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流浪的弦音 安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每走一个 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 子说:“俺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 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蹲在 跟前的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愿认 吗?”瞎子这次听准了。“娘。”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 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 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 IP 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 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 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 55 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 年 2 月 11 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 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猪年春节档的 8 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 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 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 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 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 年营业收入占当 年 GDP 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 GDP 增速的两倍多。 D.《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 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6.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 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流浪的弦音 安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每走一个 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 子说:“俺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 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蹲在 跟前的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愿认 吗?”瞎子这次听准了。“娘。”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 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干娘去扶他。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 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 了人。 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 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 手里的那根棍子。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瞎 子说:“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 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家房 檐下的鸽子。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干娘打着 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一条 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 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下的 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 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娘好 啊,干娘让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接连 失去了爹和娘。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那 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 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儿的命苦 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透院子时,一群鸽子往 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 有笑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子说 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 过
干娘去扶他。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 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 了人。 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 “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 手里的那根棍子。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瞎 子说:“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 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家房 檐下的鸽子。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干娘打着 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一条 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 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下的 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 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娘好 啊,干娘让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接连 失去了爹和娘。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那 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 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儿的命苦。” 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透院子时,一群鸽子往 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 有笑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子说 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 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