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2010.02.22)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木欣欣以向荣, 去来兮辞》)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 声慢》) (3)师者, 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6)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 时英杰。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 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 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今缮录, 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 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 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时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 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 “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 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尝遏淮南李 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 钩?”曰:“新月。”“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 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 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一卷,今传。 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 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 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 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的蘧伯玉,人名。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 2010 届高三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2010.02.22)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 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木欣欣以向荣, 。(《归 去来兮辞》) (2)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 声慢》) (3)师者, 。(《师 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 (《蜀道难》)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6) ,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 时英杰。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 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 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今缮录, 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 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 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时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 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 “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 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尝谒淮南李 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 钩?”曰:“新月。”“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 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 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一卷,今传。 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 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 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 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的蘧伯玉,人名。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遂客淮南 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相 谒:拜见 C.李怪之曰 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毁:毁坏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 皇上奖励过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了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 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 “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遭遇表示愤愤不平和怜悯。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 个地方,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 才名冠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4.翻译下面句子。(9分) (1)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5分) (2)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 诗以赠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 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 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 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 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3分) (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遂客淮南 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相 谒:拜见 C.李怪之曰 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 毁:毁坏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 皇上奖励过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了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 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 “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遭遇表示愤愤不平和怜悯。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 个地方,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 才名冠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4.翻译下面句子。(9 分) (1)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5 分) (2)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4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① 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 诗以赠。 ② 《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 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 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 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 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3 分) (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 分)
A.宝玉从贾母那里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 玉急得直唉声跺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 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 舅舅的生日上穿上这件裘子,晴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挨着 补裘子,直到深夜了才做完。(《红楼梦》) B.周瑜设计引诱诱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其交还荆州。孔明在临行前交给赵云 三个锦囊,令其依计行事。第一个锦囊: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使刘备娶求亲 的消息人尽皆知。第二个锦囊:对刘备谎称曹操打到荆州,让沉浸在温柔乡里的 刘备及早返回。第三个锦囊:回荆州途中遇上东吴的追兵,让刘备求孙夫人解 围。 C.吃完团年饭,髙家公馆热闹非凡,这让觉慧心烦意乱。他趁着酒意,到大街 上走走,碰到一个讨饭的小孩,给了他两个半元的银币,让他去买点热的吃,找 个温暖的地方。他为此感到十分的欣慰,认为终于做了一件让自己心安的事情 D.向最高当局的上诉有了结果,马斯洛娃由苦役犯改判流刑,并在西伯利亚较 近处执行。,马斯洛娃仍然爱着涅赫留多夫,但是为了他好,拒绝了他,而决定 追随西蒙松。而她自己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斯洛娃 复活了。 E.圣诞节晚上,因贪恋爱斯梅拉达美色,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 劫持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高省呼叫救,国王的近卫队队长弗比斯闻讯赶到, 解救了爱斯梅拉达,但让卡西莫多跑了。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的英俊容貌和解救 她的恩德所感动,爱上了他。 7.填空题(5分) 接过阿斗,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 大将!” 叫道:“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最终魂 归离恨。 将刽子手打翻在地,托起爱斯梅拉达跑进圣母院,并高喊: 避难,避难 这三人分别 是 (3分 (2)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之一,他对金钱贪得无厌, 请举一个经典情节证明他这一特点 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 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 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 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A.宝玉从贾母那里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 玉急得直唉声跺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 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 舅舅的生日上穿上这件裘子,晴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挨着 补裘子,直到深夜了才做完。(《红楼梦》)。 B.周瑜设计引诱诱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其交还荆州。孔明在临行前交给赵云 三个锦囊,令其依计行事。第一个锦囊: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使刘备娶求亲 的消息人尽皆知。第二个锦囊:对刘备谎称曹操打到荆州,让沉浸在温柔乡里的 刘备及早返回。第三个锦囊:回荆州途中遇上东吴的追兵,让刘备求孙夫人解 围。 C.吃完团年饭,高家公馆热闹非凡,这让觉慧心烦意乱。他趁着酒意,到大街 上走走,碰到一个讨饭的小孩,给了他两个半元的银币,让他去买点热的吃,找 一个温暖的地方。他为此感到十分的欣慰,认为终于做了一件让自己心安的事情。 D.向最高当局的上诉有了结果,马斯洛娃由苦役犯改判流刑,并在西伯利亚较 近处执行。,马斯洛娃仍然爱着涅赫留多夫,但是为了他好,拒绝了他,而决定 追随西蒙松。而她自已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斯洛娃 复活了。 E.圣诞节晚上,因贪恋爱斯梅拉达美色,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 劫持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高省呼叫救,国王的近卫队队长弗比斯闻讯赶到, 解救了爱斯梅拉达,但让卡西莫多跑了。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的英俊容貌和解救 她的恩德所感动,爱上了他。 7.填空题(5 分) (1) 接过阿斗,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 大将!” 叫道:“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最终魂 归离恨。 将刽子手打翻在地,托起爱斯梅拉达跑进圣母院,并高喊: “避难,避难……” 这三人分别 是 、 、 (3 分) (2)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之一,他对金钱贪得无厌, 请举一个经典情节证明他这一特点。 (2 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 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 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 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释]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 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 州那里,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 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盂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出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 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 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3分) 三、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 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 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 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 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 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天”,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 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 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 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 《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 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 坞、桃花酒、桃花运.包舍“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枚胜举。我国由历史 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案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 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 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鸣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 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 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 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 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丈特别发达 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 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 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
[注释] 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 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 州那里,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 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盂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出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 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 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9 分)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 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 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 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 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 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天”.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 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 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 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 《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 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 坞、桃花酒、桃花运.包舍“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枚胜举。我国由历史 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案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 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 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鸣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 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 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 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 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丈特别发达。 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 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 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
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 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里。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 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 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 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 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 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 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 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 的思维模式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表现在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 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 认识 10.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3分) 11.说说中国桃花文化如此独特的原因。(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 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生命的消逝 刑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唯一幸存的伙伴陈小米正背对狼坐在沙地上,从脱 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 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 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 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光。①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通体发光 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 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ks5u. com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 里。出了那个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 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
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 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里。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 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 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 “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 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 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 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 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 的思维模式。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表现在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 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 认识。 10.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3 分) 11.说说中国桃花文化如此独特的原因。(3 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 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生命的消逝 刑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唯一幸存的伙伴陈小米正背对狼坐在沙地上,从脱 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 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 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 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光。①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通体发光 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 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ks5u.com]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 里。出了那个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 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