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半期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起源于基督教会,早期的编年史家大多是生活在修道院的修 圣奧尔本斯修道院的编年史被认为代表了中世纪教会修史的最髙水平,由多位修道士接 力完成,最初的开创者是温德欧弗的罗杰 罗杰编年史以上帝创造世间万物开篇,结柬于1235年的记事。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里,罗杰记录了三代国王统治的历史。在罗杰的笔下,理查一世“勇武善战”,承载着“骑 士风范的尊严与荣耀”。而国王约翰在历史上留下的贪婪、无能、刚愎自用的负面形象,在 很大程度上出于罗杰编年史的塑造。 罗杰编年史关注的重点是“人”,出于“教化后人并且向勤奋之人提供帮助”的目的, 罗杰关于人生事务的记载堪称丰富多彩。罗杰将记事的目光聚焦于英格兰,详细记載国王与 贵族的交往、王国的演变等,行文之间也论及欧洲大陆的事务,诸如罗马教宗写给坎特伯雷 大主教以及圣奧尔本斯修道院的书信等。罗杰撰写的编年史以史实丰富著称,他也因此被誉 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 后世研究者对罗杰编年史做出分析考订,辨认出全书各个部分的内容447年以前的历史 叙述,除了《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的文字之外,抄录或者改写了罗马时期的作品,包 括尤西比乌与杰罗姆的编年史文本。447年至1189年的历史叙述中,大量内容借鉴各地修 道士编纂的史书,其中包括伯里·圣埃德蒙编年史、比德撰写的编年史。关于1189年至1235 年将近50年历史事件的记载,出自罗杰本人的耳闻目睹,堪称全书最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抄录前人的文字内容,以此为起点续写编年史,在中世纪早期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书写方式, 各地修道院的编年史大多以这种方式成书。这样的书写方式并非全无益处,对于那些原件业 已散佚失传的著述,罗杰的抄录与改写也起到了保存文献典籍的作用。 在罗杰之后,修史的传统在圣奧尔本斯又延续了200余年。这在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十分 罕见。研究者推测,罗杰及其后续者从事的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这样的推测合情合理,但 是并未获得文献史料的支持
2019—2020 学年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半期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4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起源于基督教会,早期的编年史家大多是生活在修道院的修 士。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编年史被认为代表了中世纪教会修史的最高水平,由多位修道士接 力完成,最初的开创者是温德欧弗的罗杰。 罗杰编年史以上帝创造世间万物开篇,结束于 1235 年的记事。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里,罗杰记录了三代国王统治的历史。在罗杰的笔下,理查一世“勇武善战”,承载着“骑 士风范的尊严与荣耀”。而国王约翰在历史上留下的贪婪、无能、刚愎自用的负面形象,在 很大程度上出于罗杰编年史的塑造。 罗杰编年史关注的重点是“人”,出于“教化后人并且向勤奋之人提供帮助”的目的, 罗杰关于人生事务的记载堪称丰富多彩。罗杰将记事的目光聚焦于英格兰,详细记载国王与 贵族的交往、王国的演变等,行文之间也论及欧洲大陆的事务,诸如罗马教宗写给坎特伯雷 大主教以及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书信等。罗杰撰写的编年史以史实丰富著称,他也因此被誉 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 后世研究者对罗杰编年史做出分析考订,辨认出全书各个部分的内容 447 年以前的历史 叙述,除了《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的文字之外,抄录或者改写了罗马时期的作品,包 括尤西比乌与杰罗姆的编年史文本。447 年至 1189 年的历史叙述中,大量内容借鉴各地修 道士编纂的史书,其中包括伯里·圣埃德蒙编年史、比德撰写的编年史。关于 1189 年至 1235 年将近 50 年历史事件的记载,出自罗杰本人的耳闻目睹,堪称全书最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抄录前人的文字内容,以此为起点续写编年史,在中世纪早期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书写方式, 各地修道院的编年史大多以这种方式成书。这样的书写方式并非全无益处,对于那些原件业 已散佚失传的著述,罗杰的抄录与改写也起到了保存文献典籍的作用。 在罗杰之后,修史的传统在圣奥尔本斯又延续了 200 余年。这在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十分 罕见。研究者推测,罗杰及其后续者从事的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这样的推测合情合理,但 是并未获得文献史料的支持
圣奧尔本斯编年史堪称一部鸿篇巨制,其中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献史料。然而,修道士 们何以获取如此广泛而丰富的信息用于历史著述呢?圣奧尔本斯修道院素有修史的传统,不 仅珍藏有文献典籍用于修史,而且有机会与其他修道院分享传抄著史成果。圣奧尔本斯是英 格兰最为显要的修道院之一,在英格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 这里生活的修道士经常被国王委以重任,有机会进入政治生活的中心地带参与机要,直接 政府获取档案文献。 (摘编自刘城《西方中世纪编年史的代表作一 历史之花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杰编年史详细记载了包括罗马教宗书信交往等发生在英格兰的重大事件。 B.罗杰编年史中记载其耳闻目睹的历史事件,是这部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C.修道院修史行为,客观上对原件已经散佚的文献典籍起到了保存的作用。 D.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显要地位决定了在那里的修道士可以直接从政府获取档案文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用编年史中的“骑士风范的尊严与荣耀”,意在表明罗杰褒奖理査一世,和国王 约翰形成鲜明对比 B.罗杰被称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因为他是圣奧尔本斯修道院编年史的第一 位撰写者。 C.作者运用引证法,引入伯里·圣埃德蒙、比德的实例,证明罗杰编年史借鉴了各地修道 士的编纂的史书 D.文章论及后世研究者对罗杰编年史的分析考订,主要列举了三个时段的材料进行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大多是由生活在修道院的多位修士接力完成的 B.罗杰对约翰统治期间臣民反叛行动的详细记录是造成约翰在历史上留下负面形象的主要 原因 C.从罗杰撰写编年史的目的,可以看出他的编年史关注的重点在“人” D.从目前的研究看,圣奥尔本斯的修史传统,应该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但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
圣奥尔本斯编年史堪称一部鸿篇巨制,其中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献史料。然而,修道士 们何以获取如此广泛而丰富的信息用于历史著述呢?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素有修史的传统,不 仅珍藏有文献典籍用于修史,而且有机会与其他修道院分享传抄著史成果。圣奥尔本斯是英 格兰最为显要的修道院之一,在英格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 这里生活的修道士经常被国王委以重任,有机会进入政治生活的中心地带参与机要,直接从 政府获取档案文献。 (摘编自刘城《西方中世纪编年史的代表作——< 历史之花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罗杰编年史详细记载了包括罗马教宗书信交往等发生在英格兰的重大事件。 B.罗杰编年史中记载其耳闻目睹的历史事件,是这部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C.修道院修史行为,客观上对原件已经散佚的文献典籍起到了保存的作用。 D.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显要地位决定了在那里的修道士可以直接从政府获取档案文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中引用编年史中的“骑士风范的尊严与荣耀”,意在表明罗杰褒奖理查一世,和国王 约翰形成鲜明对比。 B.罗杰被称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因为他是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编年史的第一 位撰写者。 C.作者运用引证法,引入伯里·圣埃德蒙、比德的实例,证明罗杰编年史借鉴了各地修道 士的编纂的史书。 D.文章论及后世研究者对罗杰编年史的分析考订,主要列举了三个时段的材料进行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大多是由生活在修道院的多位修士接力完成的。 B.罗杰对约翰统治期间臣民反叛行动的详细记录是造成约翰在历史上留下负面形象的主要 原因。 C.从罗杰撰写编年史的目的,可以看出他的编年史关注的重点在“人”。 D.从目前的研究看,圣奥尔本斯的修史传统,应该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但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
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増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緣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 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虛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 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虛拟主体 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虛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柬缚,增 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岀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 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 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虛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 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 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虛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 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 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 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 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 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 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 之问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旋涡,无情地将人类拋入一个机 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 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变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 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 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 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 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 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 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 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 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 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 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 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 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 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 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 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 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 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 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 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 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 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 之问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旋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 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 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变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 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 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 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 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 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 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 与全面发展》)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 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 群体将不复存在 C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 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 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娘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3段引用写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 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 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 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 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 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贲人苟利军说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 与全面发展》)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 ) A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 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 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 群体将不复存在。 C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 产生了负面作用。 D 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 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娘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 3 段引用写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 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 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 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 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 2014 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 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个黑洞。如今,一个名为“视界面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 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学家,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 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来观測黑洞的视界面。经过历时两年的观测 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点公布:人类首次利用一个 口径如地球大 小的虛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 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捕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中国新闻周刊》2019 年4月11日) 材料 首张黑洞照片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吸引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 的全民P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1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照片发布, 激发了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友:如何将非常高冷 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多国科学家通过位于世界多地的8个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 可以说黑洞照的拍摄、冲洗等所有环节都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结果。袁强认为,未来包括天 文在内的科学研究很可能越来越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8个天文望远镜观 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 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8个望远镜的毎对可能的数据排成 行。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泂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 为输入数椐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 编自环球网《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2019年4月12日) 材料」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日报道,英国埃默里大学黑洞研究专家艾琳·邦宁说,黑洞的 故事远没有结東,狂欢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有几个与黑洞有关的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 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如何产生?邦宁说,要想弄清楚这些细节,需要将覆盖相当 小范围的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结果与更大的相对论性喷射图像结合在一起考虑。随着位于银 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少答案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一个黑洞。如今,一个名为“视界面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 自全球 30 多个研究所的 100 多名科学家,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 8 个射电望远镜,组 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来观测黑洞的视界面。经过历时两年的观测、 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 9 点公布:人类首次利用一个 口径如地球大 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 M87 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 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捕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中国新闻周刊》2019 年 4 月 11 日) 材料二: 首张黑洞照片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吸引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 的全民 P 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 11 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照片发布, 激发了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友:如何将非常高冷 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多国科学家通过位于世界多地的 8 个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 可以说黑洞照的拍摄、冲洗等所有环节都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结果。袁强认为,未来包括天 文在内的科学研究很可能越来越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 8 个天文望远镜观 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 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 8 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 行。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 为输入数椐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 (摘 编自环球网《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2019 年 4 月 12 日) 材料三: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 10 日报道,英国埃默里大学黑洞研究专家艾琳·邦宁说,黑洞的 故事远没有结束,狂欢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有几个与黑洞有关的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 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如何产生?邦宁说,要想弄清楚这些细节,需要将覆盖相当 小范围的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结果与更大的相对论性喷射图像结合在一起考虑。随着位于银 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