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4分) 1.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敕(chi)造 炮烙(lao) 雕粱画栋 杜撰 B.饿殍(piao) 睥(bi)睨 知人论事 谪戍 C.罪愆(yan) 凝噎(ye) 穿流不息 畏葸 D.汗涔涔(cen)纶(guan)巾礼尚往来 蹒跚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 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 B.我曾在幼稚中渴望少不更事的气质,将来的我也会老,或许有一天又 会在皱纹与霜鬓中寻找一颗未泯的童心。 C.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写文 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D.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 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永《雨霖铃》)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 (8)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与翻译(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6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福建省三明市 2012-2013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4 分) 1.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敕(chì)造 炮烙(lào) 雕粱画栋 杜撰 B.饿殍(piǎo) 睥(bì)睨 知人论事 谪戍 C.罪愆(yān) 凝噎(yē) 穿流不息 畏葸 D.汗涔涔(cén) 纶(guān)巾 礼尚往来 蹒跚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 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 统。 B.我曾在幼稚中渴望少不更事的气质,将来的我也会老,或许有一天又 会在皱纹与霜鬓中寻找一颗未泯的童心。 C.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写文 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D.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 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22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 分)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永《雨霖铃》) (6)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 (8)君子生非异也, 。 (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与翻译(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共 6 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道:学习道理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其皆出于此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 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 B.文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 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文中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 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论证。 D.为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选文的第②段用 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阐述了“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 7.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 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纳兰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 赌书泼茶:为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 (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2分)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妃省亲回宫,为了大观园美丽的景致不寥落,下谕叫贾府中能诗会 赋的姐妺及宝玉等住入园中:林黛玉住潇湘馆,薛宝钗住蘅芜苑,迎春住缀锦楼, 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风轩,李纨住稻香村,宝玉住怡红院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道:学习道理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其皆出于此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 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 B.文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 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文中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 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论证。 D.为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选文的第②段用 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阐述了“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 7.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 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4 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 分) 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 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纳兰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 赌书泼茶:为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 分) (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2 分)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0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 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元妃省亲回宫,为了大观园美丽的景致不寥落,下谕叫贾府中能诗会 赋的姐妹及宝玉等住入园中:林黛玉住潇湘馆,薛宝钗住蘅芜苑,迎春住缀锦楼, 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风轩,李纨住稻香村,宝玉住怡红院
B.宝钗生日会上,众人吃酒看戏,凤姐说贾母喜爱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 大家猜到了,都不说,只湘云说出这个人就是黛玉,宝玉忙使眼色叫湘云别说却 来不及了,惹得湘云和黛玉都不痛快。 葛朗台活到82岁,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加管理田产的事情 他不能走动,坐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将贮藏室钥匙也交给欧也 妮保管。临死前,神甫来做临终法事,葛朗台想抓住神父的手,这一下的努力最 终使他送了命。 D.査理发财以后为了追求侯爵小姐,拒绝为父亲还债,并且写信给欧也 妮,要和她分手。在这种情况下,欧也妮一方面伤透了心,一方面拿出了150 万法郎交给蓬风先生,委托他还清叔叔生前欠下的债务,以便让査理能恢复名誉。 10.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林黛玉因何事而说 的?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 ②)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永别了,哥哥。愿你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 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 这封信是查理的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老葛朗台的,请简述老葛朗台是 怎样对待这个委托的 选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4分)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夏荡舟①,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 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 语·宪问》)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论语·颜渊》) 【注】①夏荡舟: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夏力大,善于水战,后来为 夏少康所杀。②禹稷: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传 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1)孔子为何称赞南宫适?(2分) (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观。(2分)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5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 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 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 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③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 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
B.宝钗生日会上,众人吃酒看戏,凤姐说贾母喜爱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 大家猜到了,都不说,只湘云说出这个人就是黛玉,宝玉忙使眼色叫湘云别说却 来不及了,惹得湘云和黛玉都不痛快。 C.葛朗台活到 82 岁,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加管理田产的事情, 他不能走动,坐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将贮藏室钥匙也交给欧也 妮保管。临死前,神甫来做临终法事,葛朗台想抓住神父的手,这一下的努力最 终使他送了命。 D.查理发财以后为了追求侯爵小姐,拒绝为父亲还债,并且写信给欧也 妮,要和她分手。在这种情况下,欧也妮一方面伤透了心,一方面拿出了 150 万法郎交给蓬风先生,委托他还清叔叔生前欠下的债务,以便让查理能恢复名誉。 10.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林黛玉因何事而说 的?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永别了,哥哥。愿你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 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 这封信是查理的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老葛朗台的,请简述老葛朗台是 怎样对待这个委托的。 选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4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 分)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夏荡舟①,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 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 语·宪问》)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论语·颜渊》) 【注】①夏荡舟: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夏力大,善于水战,后来为 夏少康所杀。②禹稷: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传 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1)孔子为何称赞南宫适?(2 分) (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观。(2 分) 四、现代文阅读(1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3 题。(5 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②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 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 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 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③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 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
的原则。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 禽兽。 ⑤思想一一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2.你如何理解“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中“天 使”“禽兽”的含义?(2分) 13.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 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 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这岸 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 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 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 捡干枯的枝每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 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 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 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 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髙 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 着他。 ⑤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 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 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骚 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 ⑥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 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已是中 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 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 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 ⑦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 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 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 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 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 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 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 更浓熏的霜,去了大草句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 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
的原则。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 禽兽。 ⑤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2.你如何理解“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中“天 使”“禽兽”的含义?(2 分) 13.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12 分)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 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 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这岸 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 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 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 捡干枯的枝每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 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 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 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 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高 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 着他。 ⑤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 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 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骚 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 ⑥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 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已是中 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 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 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 ⑦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 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 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 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 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 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 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 更浓熏的霜,去了大草句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 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
雷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 梦乡中了。 ⑨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 生火时,发现世界己改变了颜色。雪没有停的意思,仍然漫天飘舞着。女人们慌 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又吆喝起了孩子,他们纷纷奔到窗前,看着苍茫的大地, 个个目瞪口呆。 ⑩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 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 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 开来的温暖和欣慰6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弦,最喜爱穿这样的项 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阍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 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壤嵌。 (节选自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1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当城市商人出高价收购浆果时,正忙于秋收的金井人竟扔下农具,采摘浆果 去了。这一事件,可视为以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一种侵蚀。 B.大鲁二鲁这对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崇奉先辈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 式,对此,作者给予了应有的批评与否定。 C.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 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D.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构思也颇有特 色,悬念勾魂夺魄,情节跌宕起伏。 E.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 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15.文中⑧⑨⑩段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6.小说中采浆果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7分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惟有杜甫 人 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特别是 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 题 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④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 道有深刻的理解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18.请依照选段的思路和表达特点,填写空缺部分。要求句意连贯,句 式一致,修辞一致。(2分)
雷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 梦乡中了。 ⑨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 生火时,发现世界已改变了颜色。雪没有停的意思,仍然漫天飘舞着。女人们慌 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又吆喝起了孩子,他们纷纷奔到窗前,看着苍茫的大地, 一个个目瞪口呆。 ⑩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 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 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 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6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弦,最喜爱穿这样的项 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阍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 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壤嵌。 (节选自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1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当城市商人出高价收购浆果时,正忙于秋收的金井人竟扔下农具,采摘浆果 去了。这一事件,可视为以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一种侵蚀。 B.大鲁二鲁这对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崇奉先辈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 式,对此,作者给予了应有的批评与否定。 C.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 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D.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构思也颇有特 色,悬念勾魂夺魄,情节跌宕起伏。 E.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 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15.文中⑧⑨⑩段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6.小说中采浆果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7 分)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惟有杜甫一 人。 , 。 , , 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特别是 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 题。 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④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 道有深刻的理解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18.请依照选段的思路和表达特点,填写空缺部分。要求句意连贯,句 式一致,修辞一致。(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