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诗 经·氓》) (2)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 骚》) (3)秋风萧瑟, (曹 操《观沧海》) ,浑欲不胜簪。 (杜甫 《春望》) ,羽化而登仙。 (苏轼 《赤壁赋》) (6) ,腰白玉之环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刘大山书 [清]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 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 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 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仆古文于板。仆 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 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 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 以冠其首简°,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 十年来,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 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 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 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 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于是也。”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 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 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 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 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 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 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 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足 下方扬眉瞬目°,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 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福建三明市 2014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 (《诗 经·氓》) (2)屈心而抑志兮, 。 (屈原《离 骚》) (3)秋风萧瑟, 。 (曹 操《观沧海》) (4) ,浑欲不胜簪。 (杜甫 《春望》) (5 ,羽化而登仙。 (苏轼 《赤壁赋》) (6) ,腰白玉之环。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与刘大山书 [清]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 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 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 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②仆古文于板。仆 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 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 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 以冠其首简③,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 二十年来,蒐④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 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 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 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 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于是也。”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 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 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 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 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 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 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 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 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足 下方扬眉瞬目⑤,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 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注]①信:两。②锓:刻。③首简:篇首。④蒐:搜寻。⑤扬眉瞬目: 得意的样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俟其刊成 俟:待,等 D.摘其瑕疵 摘:摘录 C.先王之遗 遗:遗留的事业 D.琵琶成而适以速死 速:招致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流露作者“愤世嫉俗”的一组是(3分) ①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 ②恐以言语获罪 ③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 ④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 ⑤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 ⑥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 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不仅叙述了作者二十年来留心先朝文献,搜求古人遗编来撰修史 书的志向,同时还抒发了身世之感。 B.作者在首段希望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作序,并在结尾指出其中的原因是他成 为了余叟那样处境困厄的人。 C.方苞先生认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困境奇特的人文章 往往也写得奇特。 D.此文是一封私人信件,以与挚友侃侃谈心的口吻来写,意切情深,心 胸毕见,文字亲切感人。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3分) (2)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 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1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 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 衣 (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 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注]①信:两。②锓:刻。③首简:篇首。④蒐:搜寻。⑤扬眉瞬目: 得意的样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俟其刊成 俟:待,等 D.摘其瑕疵 摘:摘录 C.先王之遗 遗:遗留的事业 D.琵琶成而适以速死 速:招致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流露作者“愤世嫉俗”的一组是(3 分) ①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 ②恐以言语获罪 ③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 ④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 ⑤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 ⑥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 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不仅叙述了作者二十年来留心先朝文献,搜求古人遗编来撰修史 书的志向,同时还抒发了身世之感。 B.作者在首段希望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作序,并在结尾指出其中的原因是他成 为了余叟那样处境困厄的人。 C.方苞先生认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困境奇特的人文章 往往也写得奇特。 D.此文是一封私人信件,以与挚友侃侃谈心的口吻来写,意切情深,心 胸毕见,文字亲切感人。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3 分) (2)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 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 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 l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 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 衣。 (1)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 简要分析。(3 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梅去世的消息传来,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 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家》) B.吴荪甫认为现代年轻人不是浪漫颓废,就是过激恶化,他很快从范博文想到 屠维岳,但又不便教训范博文,只好拿刚低头看博文新诗集的林佩瑶借题发挥 (《子夜》) C.欧也妮见到査理,认为他是“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克罗旭和德·蓬风两 家人为査理的到来忧心忡忡,担心欧也妮会被她堂弟夺去。(《欧也妮·葛朗台》) D.在监狱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聂赫留朵夫本以为听到他认罪的话,马斯洛娃就 会变回卡秋莎,但他发现马斯洛娃不为当妓女而感到可耻,反以为荣。(《复活》) E.愚人节晚上,爱斯梅拉达在回家的路上被两个男人劫持,幸亏卫队长弗比斯 率众赶来,逮捕了那两个人,爱斯梅拉达因此爱上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执手曰:“子远想旧交之情,望赐教诲。”攸曰:“丞相孤军而抗大敌,不求 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而自回 也……”操大悦,求计于攸。 许攸为什么来投奔曹操?“攸有一策”的“一策”指什么?(5分)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说:“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大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 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凤姐听了这话,一口气撞上来,往下一咽,眼 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 凤姐是因贾府办什么事而气得吐血?请简述具体原因。(5分)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来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 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提出主张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企业家为什么越来越重视书画文化 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中国书画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美学与历史。2000 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国书画形成了其自身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 术规律。中国书画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如果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书 画艺术也就不复存在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梅去世的消息传来,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 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家》) B.吴荪甫认为现代年轻人不是浪漫颓废,就是过激恶化,他很快从范博文想到 屠维岳,但又不便教训范博文,只好拿刚低头看博文新诗集的林佩瑶借题发挥。 (《子夜》) C.欧也妮见到查理,认为他是“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克罗旭和德·蓬风两 家人为查理的到来忧心忡忡,担心欧也妮会被她堂弟夺去。(《欧也妮·葛朗台》) D.在监狱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聂赫留朵夫本以为听到他认罪的话,马斯洛娃就 会变回卡秋莎,但他发现马斯洛娃不为当妓女而感到可耻,反以为荣。(《复活》) E.愚人节晚上,爱斯梅拉达在回家的路上被两个男人劫持,幸亏卫队长弗比斯 率众赶来,逮捕了那两个人,爱斯梅拉达因此爱上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执手曰:“子远想旧交之情,望赐教诲。”攸曰:“丞相孤军而抗大敌,不求 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而自回 也……”操大悦,求计于攸。 许攸为什么来投奔曹操? “攸有一策”的“一策”指什么? (5 分)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说:“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大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 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凤姐听了这话,一口气撞上来,往下一咽,眼 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 凤姐是因贾府办什么事而气得吐血?请简述具体原因。(5 分) 选第( )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来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 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提出主张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企业家为什么越来越重视书画文化 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中国书画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美学与历史。2000 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国书画形成了其自身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 术规律。中国书画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如果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书 画艺术也就不复存在
经营企业也是如此,特别是经营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更是要有哲学思想的底蕴。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现实呼唤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家。同时,书画艺 术还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对促进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巨大作用 用心的企业家总是能从书画艺术中汲取营养,运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建筑、园 林中讲究空间的曲折处理,“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体操 武术中的一招一式,刻意塑造刚柔之美。墨分五色的笔墨技法之理,以及中国书 画家们经常提到的“师法自然”等等,与构建什么样的企业组织、人际关系、管 理风格如出一辙,都明显地体现了中国书画、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间 存在的渊源关系 企业家学习书画,爱好书画,并非是人人都要成为书画家,而是重点在于陶冶身 心,培养开朗豁达、自信率真、高瞻远瞩的性格特征。有的企业家本身就是书画 家的当然更是求之不得。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家更能嬴得人们的尊重, 个擅长书画的企业家更容易左右逢源。可以说,在商业氛围越来越浓的时代, 企业家反而越来越重视书画文化,这正是现代企业家作为领导者在个人品味方面 的升华,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成功离不开良好公共关系的建立,以收藏、观赏或馈赠高雅艺术品作为创建 良好公共关系的栽体,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企 业收藏书画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形象,将企业的层次提高到文化层面的最髙境 界,同时超越了企业之间的行业界限,促进企业的沟通,有助于企业的实际经营 和发展。 企业收藏书画本身也是一种投资、集资、融资、增值的手段,书画艺术品是“软 黄金”。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已被国内众多的企业家所认同和接受 中国有句古话:“宅有书画家不穷。”、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收藏一段时间 待到时机成熟将手中的艺术品出手,再转而买自己更为中意、有更高回报的艺术 品。而通货膨胀肆虐,遭遇经济危机之时,书画较于货币资产更为保险。 当然,书画作品的最终价值还是决定于画家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境界、内在修为与 外在境遇。书画家应具有综合素养与创造能力,书画之外还要具备思想高度、文 学修养等等。因此,作为收藏者的企业家也应具备相应的眼光和判断力。 (有删改) 0.下列关于“中国书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画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美学与历史,且具有自身独立的艺 术体系与艺术规律。 B.中国书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经营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家可以从中汲 取哲学思想的内涵 C.中国书画中蕴含的“师法自然”等与企业家构建企业组织、人际关系、管理 风格存在渊源关系。 D.中国书画固然具有投资价值,但想收藏中国书画的企业家也应该具备相应的 眼光和判断力。 11.文章说,“书画艺术晶是‘软黄金’”。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3分) 12.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书画文化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经营企业也是如此,特别是经营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更是要有哲学思想的底蕴。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现实呼唤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家。同时,书画艺 术还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对促进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巨大作用。 用心的企业家总是能从书画艺术中汲取营养,运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建筑、园 林中讲究空间的曲折处理,“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体操、 武术中的一招一式,刻意塑造刚柔之美。墨分五色的笔墨技法之理,以及中国书 画家们经常提到的“师法自然”等等,与构建什么样的企业组织、人际关系、管 理风格如出一辙,都明显地体现了中国书画、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间 存在的渊源关系。 企业家学习书画,爱好书画,并非是人人都要成为书画家,而是重点在于陶冶身 心,培养开朗豁达、自信率真、高瞻远瞩的性格特征。有的企业家本身就是书画 家的当然更是求之不得。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家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一个擅长书画的企业家更容易左右逢源。可以说,在商业氛围越来越浓的时代, 企业家反而越来越重视书画文化,这正是现代企业家作为领导者在个人品味方面 的升华,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成功离不开良好公共关系的建立,以收藏、观赏或馈赠高雅艺术品作为创建 良好公共关系的栽体,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企 业收藏书画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形象,将企业的层次提高到文化层面的最高境 界,同时超越了企业之间的行业界限,促进企业的沟通,有助于企业的实际经营 和发展。 企业收藏书画本身也是一种投资、集资、融资、增值的手段,书画艺术品是“软 黄金”。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已被国内众多的企业家所认同和接受。 中国有句古话:“宅有书画家不穷。”、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收藏一段时间, 待到时机成熟将手中的艺术品出手,再转而买自己更为中意、有更高回报的艺术 品。而通货膨胀肆虐,遭遇经济危机之时,书画较于货币资产更为保险。 当然,书画作品的最终价值还是决定于画家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境界、内在修为与 外在境遇。书画家应具有综合素养与创造能力,书画之外还要具备思想高度、文 学修养等等。因此,作为收藏者的企业家也应具备相应的眼光和判断力。 (有删改) 10.下列关于“中国书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书画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美学与历史,且具有自身独立的艺 术体系与艺术规律。 B.中国书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经营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家可以从中汲 取哲学思想的内涵。 C.中国书画中蕴含的“师法自然”等与企业家构建企业组织、人际关系、管理 风格存在渊源关系。 D.中国书画固然具有投资价值,但想收藏中国书画的企业家也应该具备相应的 眼光和判断力。 11.文章说,“书画艺术晶是‘软黄金’”。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3 分) 12.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书画文化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秋天 李广田 ①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虽然在那早春时节,有如初恋者的心情一样 但过此以往,船便永浮在了缓流上。夏天是最平常的季候,人看了那绿得黝黑的 树林,不是就要感到了生命之饱满吗?这样饱满无异于“完结”,人不会对它默 默地凝视也不会对它有所沉思了。那好像要烤焦了大地的日光,是比冬天还更使 人讨厌。 ②而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因为我自 己太弱,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 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 狂?我爱它,也恨它,到夏天成熟了,才又对它思念起来,但是到了现在,这秋 天,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一一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比较起 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 ③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酝酿着生命之液。而 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 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④但是比较起冬天来,我却偏又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 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比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 更使我忆起了生命,一片黄叶,一朵残英,都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它们将更使人 凝视,更使人沉思,更使人怀想及希冀一些关于生活的事。这样,人曾感到了真 实的存在。过去,现在,将来,世界是真实的,人生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所有的梦境,所有的幻想,都是无用的了。 ⑤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 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这 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真正尝味 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深切地感到了这样苦难与快乐者, 是真的意味到了“实在的生存”者 ⑥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的是什么呢?让 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 片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飘下来时,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 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你也许不 到 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 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 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⑦我真不愿看见那一片叶子落下来,但又知道叶落是“必然”的事,于是对那 片黄叶就要更加珍惜,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 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头发感到珍惜吗?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 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 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秋 天 李广田 ①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虽然在那早春时节,有如初恋者的心情一样, 但过此以往,船便永浮在了缓流上。夏天是最平常的季候,人看了那绿得黝黑的 树林,不是就要感到了生命之饱满吗?这样饱满无异于“完结”,人不会对它默 默地凝视也不会对它有所沉思了。那好像要烤焦了大地的日光,是比冬天还更使 人讨厌。 ②而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因为我自 己太弱,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 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 狂?我爱它,也恨它,到夏天成熟了,才又对它思念起来,但是到了现在,这秋 天,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比较起 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 ③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酝酿着生命之液。而 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 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④但是比较起冬天来,我却偏又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 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比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 更使我忆起了生命,一片黄叶,一朵残英,都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它们将更使人 凝视,更使人沉思,更使人怀想及希冀一些关于生活的事。这样,人曾感到了真 实的存在。过去,现在,将来,世界是真实的,人生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所有的梦境,所有的幻想,都是无用的了。 ⑤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 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这 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真正尝味 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深切地感到了这样苦难与快乐者, 是真的意味到了“实在的生存”者。 ⑥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的是什么呢?让 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 一片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飘下来时,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 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你也许不 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 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 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⑦我真不愿看见那一片叶子落下来,但又知道叶落是“必然”的事,于是对那一 片黄叶就要更加珍惜,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 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头发感到珍惜吗?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 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 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