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云霄立人学校2012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诗文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默写(10分) 1、名篇名句默写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 赤壁赋》)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 室铭》) (3) 老使我怨。淇则有 岸 (《诗经·卫风·氓》) (4)悔相道之不察兮, 。(屈原《离骚》)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 赋》) (6)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 塘湖春行》) (8)莲之爱 牡丹之 爱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4分) 员半千本名余庆,与何彦先师事王义方。义方甚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 足下当之矣。”改名半千。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上元初,膺六科举,授武陟尉,时属旱歉,劝告 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县令不从。俄县令上府。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刺史郑齐宗大怒,因而按之,将以上闻。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存抚使,谓齐 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 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 各何谓也?”半千越次对曰:“臣观载籍多矣。或谓:天阵星,星宿孤虚也;地 阵,山川向背也;人阵,偏伍弥缝也:以臣愚见则不然。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 则天利,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 帅和睦,此人阵也。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 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吐蕃使。引辞,则天曰 “久闻卿,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且留待制也。” 前后赐绢千余匹。累迁正谏大夫,封平凉郡公。开元初,卒。(节选自《大唐新 语·政能第八》) 【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方甚重之,尝谓曰 重:器重 B、因而按之,将以上闻 按:用手向下压或摁 C、半千越次对日 次:次序、次第 D、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意:料想 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与出众才华的一组是(3分)
福建云霄立人学校 2012 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古诗文阅读(45 分) (一) 古诗文默写(10 分) 1、名篇名句默写 (1)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 赤壁赋》) (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 室铭》) (3) ,老使我怨。淇则有 岸, 。(《诗经·卫风·氓》) (4)悔相道之不察兮, 。(屈原《离骚》) (5)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 赋》) (6)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 塘湖春行》) (8)莲之爱, ?牡丹之 爱,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14 分) 员半千本名余庆,与何彦先师事王义方。义方甚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 足下当之矣。”改名半千。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上元初,膺六科举,授武陟尉,时属旱歉,劝告 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县令不从。俄县令上府。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刺史郑齐宗大怒,因而按之,将以上闻。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存抚使,谓齐 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 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 各何谓也?”半千越次对曰:“臣观载籍多矣。或谓:天阵星,星宿孤虚也;地 阵,山川向背也;人阵,偏伍弥缝也:以臣愚见则不然。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 则天利,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 帅和睦,此人阵也。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 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吐蕃使。引辞,则天曰: “久闻卿,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且留待制也。” 前后赐绢千余匹。累迁正谏大夫,封平凉郡公。开元初,卒。 (节选自《大唐新 语·政能第八》) 【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义方甚重之,尝谓曰 重:器重 B、因而按之,将以上闻 按:用手向下压或摁 C、半千越次对曰 次:次序、次第 D、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意:料想 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与出众才华的一组是(3 分) ( )
A、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 B、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 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 C、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 D、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 地阵,山川向背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员半千得名于老师王义方对他的推崇,含有五百年出一贤人的意思。 B、员半千为了遇旱歉收的百姓不至于忍饥挨饿,趁县令不在家时打开官 仓,发放粮食,救济百姓 C、员半千对“天阵、地阵、人阵”的分析与孟子所讲的“天时、地利 人和”有所不同。 D、唐高宗与武则天都很赏识员半千的才华,但高宗仅让他充任宣慰吐番 使,武则天却想重用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3分) 译 文 (2)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2分) 文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15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养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 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 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 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 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 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 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 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A、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 B、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 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 C、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 D、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 地阵,山川向背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员半千得名于老师王义方对他的推崇,含有五百年出一贤人的意思。 B、员半千为了遇旱歉收的百姓不至于忍饥挨饿,趁县令不在家时打开官 仓,发放粮食,救济百姓。 C、员半千对“天阵、地阵、人阵”的分析与孟子所讲的“天时、地利、 人和”有所不同。 D、唐高宗与武则天都很赏识员半千的才华,但高宗仅让他充任宣慰吐番 使,武则天却想重用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⑴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3 分) 译 文: ⑵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2 分) 译 文: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15 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养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 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 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 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 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 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 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 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 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 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 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 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 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 而辱教之,又幸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溢:充满而流出来 B、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恃:依仗、 依靠 C、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发:打开、发 送 D、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治:研究 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对太尉韩琦的仰慕、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3分) 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②北顾黄河之 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③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闻一言以自 ⑤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⑥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 之,又幸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①②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苏辙以为文章是作者气的外在表现,有其气必有其文,而专学为文, 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B、苏辙十九岁时发现自己的交游甚窄,不利于文章的进步,所以决定 离家出游。 C、苏辙在书信中表达了欲拜谒韩太尉的深挚愿望和优游四方以有益于 治文为政的打算 D、文章援引司马迁言论和例举孟子游历天下、广为结交的事实,从外 在阅历和内在修养两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3分) 译 文: (2)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分) 译 文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 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 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 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 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 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 而辱教之,又幸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溢:充满而流出来 B、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恃:依仗、 依靠 C、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发:打开、发 送 D、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治:研究 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对太尉韩琦的仰慕、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3 分) 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②北顾黄河之 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③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闻一言以自 ⑤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⑥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 之,又幸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①②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辙以为文章是作者气的外在表现,有其气必有其文,而专学为文, 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B、苏辙十九岁时发现自己的交游甚窄,不利于文章的进步,所以决定 离家出游。 C、苏辙在书信中表达了欲拜谒韩太尉的深挚愿望和优游四方以有益于 治文为政的打算。 D、文章援引司马迁言论和例举孟子游历天下、广为结交的事实,从外 在阅历和内在修养两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3 分) 译 文: ⑵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 分) 译 文:
四)古诗鉴赏(6分) 10、阅读以下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春晚 【北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紧扣“晚”字描绘了几幅画面?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3分) 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分) 11、填空题(4分) (1)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 ”之路,宝玉听得逆耳, 随口说:“林妺妺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2)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 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 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得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他 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 响 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漩涡中,使他形 成温良懦弱的性格。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 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4)接手后,她当即做了裁决:按惯例拨付舅舅赵国基的丧葬费二十两;减免 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禁止破例冒领;将大观园里的田 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不但免了鸟食、插花等开销,还可收受租金 请回答:以上所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哪件事? 答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由湘云做东道。之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 云还席,大家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和 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取乐,刘姥姥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 下的欢心。(《红楼梦》) B、宝玉闲逛到潇湘馆找黛玉,拿《西厢记》中的词曲与黛玉玩笑,黛 玉变脸生气。宝玉正道歉着,袭人来告知王夫人有事叫他,原来是薛蟠借王夫人
(四)古诗鉴赏(6 分) 10、阅读以下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 春 晚 【北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紧扣“晚”字描绘了几幅画面?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 分) 答: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0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4 分) 11、填空题(4 分) (1)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 ”之路,宝玉听得逆耳, 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2)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 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 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得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他 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 响。 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漩涡中,使他形 成温良懦弱的性格。作品通过这—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 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4)接手后,她当即做了裁决:按惯例拨付舅舅赵国基的丧葬费二十两;减免 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禁止破例冒领;将大观园里的田 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不但免了鸟食、插花等开销,还可收受租金。 请回答:以上所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哪件事? 答: 。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 分) A、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由湘云做东道。之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 云还席,大家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和 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取乐,刘姥姥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 下的欢心。(《红楼梦》) B、宝玉闲逛到潇湘馆找黛玉,拿《西厢记》中的词曲与黛玉玩笑,黛 玉变脸生气。宝玉正道歉着,袭人来告知王夫人有事叫他,原来是薛蟠借王夫人
之名将宝玉骗出门。不知底细的黛玉为他担心了一天,晚上到怡红院去探望,却 被袭人拒之门外。(《红楼梦》) C、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花突然开了。贾赦、探春都觉得这不是一个 好兆头,贾母却执意认为这是好事。风姐见花开得奇怪,叫平儿私下让袭人铰块 红绸子挂上避邪,并叮嘱不必当作奇事混说。宝玉却在此时将通灵宝玉丢了。(《红 楼梦》) D、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 发的文章,在女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许倩如的鼓励下,几个较有胆量的同 学也剪掉了头发。在好朋友的鼓励下,说服母亲张太太,琴把头发也剪掉了。 (《家》)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一个晩上她去找觉慧。但觉慧正忙着 写稿,要鸣凤过两天再说,鸣凤含泪离开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 了事情的真相,觉慧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已投湖自杀了。(《家》) 13、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睛雯之死”的相关情节。(《红楼梦》) (2)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 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 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红楼梦》) 选做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 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 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 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 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 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 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 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 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 分)
之名将宝玉骗出门。不知底细的黛玉为他担心了一天,晚上到怡红院去探望,却 被袭人拒之门外。(《红楼梦》) C、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花突然开了。贾赦、探春都觉得这不是一个 好兆头,贾母却执意认为这是好事。凤姐见花开得奇怪,叫平儿私下让袭人铰块 红绸子挂上避邪,并叮嘱不必当作奇事混说。宝玉却在此时将通灵宝玉丢了。(《红 楼梦》) D、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 发的文章,在女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许倩如的鼓励下,几个较有胆量的同 学也剪掉了头发。在好朋友的鼓励下,说服母亲张太太,琴把头发也剪掉了。 (《家》)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但觉慧正忙着 写稿,要鸣凤过两天再说,鸣凤含泪离开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 了事情的真相,觉慧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已投湖自杀了。(《家》) 13、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请简述“晴雯之死”的相关情节。(《红楼梦》) (2)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 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 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红楼梦》) 选做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 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 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 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 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 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 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 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 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