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3)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归园田居》) (4)逮奉圣朝, (李密《陈情表》) (5)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知识点】名句默写 【试题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岀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 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羨”“裳”“沐浴”“寄”等字, 定要书写准确 【答案】(1)羡长江之无穷(2)集芙蓉以为裳(3)性本爱丘山(4)沐浴清化(5)我寄 愁心与明月(6)最是一年春好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 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 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 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 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 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 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 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 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 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
云霄县 2016 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文 (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2)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3)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归园田居》) (4)逮奉圣朝, 。(李密《陈情表》) (5)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知识点】名句默写 【试题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 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羡”“裳”“沐浴”“寄”等字,一 定要书写准确。 【答案】(1)羡长江之无穷(2)集芙蓉以为裳 (3)性本爱丘山(4)沐浴清化(5) 我寄 愁心与明月 (6)最是一年春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 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 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 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 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 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 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 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 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 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 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
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 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 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 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 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 辜”,辜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呜呼,可谓穷矣穷:穷困B、必有深虫其欲中:合乎 C、而变其所业哉业:从事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②贫不自谋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3分) (2)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3分 译 【知识点】公文类 【试题解析】1.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的判断方法有:(1)语境分析法(2)联想迁移法(3) 结构分析法(5)字形分析法(4)语法分析法(6)成语词语印证法(8)通假代入法(7) 邻词推断法等。A项“穷”应是“穷困”的意思。 2.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①是说他有志于学诗:④是朱君对家人非议的态度:⑥是作者的 慨叹。将这几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为B。 3.D项“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主要原因是知府的父亲与朱君 的父亲是故旧之交。 4.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 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1)句状语后置句,“稍稍”(2) 句“固”“所以”。 【参考译文】
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 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 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 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 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 “辜”,辜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呜呼,可谓穷矣 穷:穷困 B、必有深中其欲 中:合乎 C、而变其所业哉 业:从事 D、不病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②贫不自谋 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 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3 分) 译: (2)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3 分) 译: 【知识点】公文类 【试题解析】1.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的判断方法有:(1)语境分析法(2)联想迁移法(3) 结构分析法(5)字形分析法(4)语法分析法(6)成语词语印证法(8)通假代入法(7) 邻词推断法等。A 项“穷”应是“穷困”的意思。 2.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①是说他有志于学诗;④是朱君对家人非议的态度;⑥是作者的 慨叹。将这几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为 B。 3.D 项“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主要原因是知府的父亲与朱君 的父亲是故旧之交。 4.文言文句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 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1)句状语后置句,“稍稍”;(2) 句“固”“所以”。 【参考译文】
诗人朱碧潭君,名汶,出身名门,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 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认为是壮举。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 古圣贤隐居遁世吟啸咏唱的遺迹,志气有所触发,于是学习做诗,嗜酒放浪。每当酒醉高兴, 呼叫欢笑,便做以自娱自乐,还说他人不了解自己。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 他的诗不能在当时流传,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 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 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 让他别再做诗,有所作为。他也不生气,照旧做诗。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叫朱碧潭的诗人。差人拿着告示在集市中喊问,没有人 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 长下摆,大摇大摆地去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 就坐上了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知 府只身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里揭不开锅, 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煮茶,给知府喝。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 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从此朱诗人的名字,在州府里引起轰动,他的诗作也渐渐 地在人们口里传诵着。但是凭借一个布衣的身份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 忌全来了。何况知府所以如此降低身份給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 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罢了。朱君的诗虽 然由此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不得志 了! 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非常合乎他的心愿,并且让他的心情很愉 快。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用生命也不能交换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 外的事情呢?做诗不能像货物那样出卖,得到钱财,取悦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 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人们不懂得 看重他的诗,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 朱君曾经来拜会我,怀揣着几十首诗作为见面礼。他的态度很谦虛,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 思是对做诗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作为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如 此刻苦专心,爱好作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 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爱姸作诗的原因了。朱君已经死了,所以我特地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 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希望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诗被后世看重。 【答案】1.A2.B3.D4.(1)从此朱诗人的名字,在州府里引起轰动,他的诗作也渐渐地 在人们口里传诵着。(2)这确实就是朱君爱好作诗的原因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金陵冬夜 【清】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注】林古度由明入清,家财散尽,孤苦伶仃,就连被子蚊帐也没有,这首诗,就 为此窘状而写。 (1)“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写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回答。(3分)
诗人朱碧潭君,名汶,出身名门,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 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认为是壮举。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 古圣贤隐居遁世吟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触发,于是学习做诗,嗜酒放浪。每当酒醉高兴, 呼叫欢笑,便做以自娱自乐,还说他人不了解自己。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 他的诗不能在当时流传,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 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 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 让他别再做诗,有所作为。他也不生气,照旧做诗。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叫朱碧潭的诗人。差人拿着告示在集市中喊问,没有人 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 长下摆,大摇大摆地去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 就坐上了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知 府只身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里揭不开锅, 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煮茶,给知府喝。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 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从此朱诗人的名字,在州府里引起轰动,他的诗作也渐渐 地在人们口里传诵着。但是凭借一个布衣的身份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 忌全来了。何况知府所以如此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 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罢了。朱君的诗虽 然由此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不得志 了! 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非常合乎他的心愿,并且让他的心情很愉 快。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用生命也不能交换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 外的事情呢?做诗不能像货物那样出卖,得到钱财,取悦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 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人们不懂得 看重他的诗,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 朱君曾经来拜会我,怀揣着几十首诗作为见面礼。他的态度很谦虚,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 思是对做诗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作为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如 此刻苦专心,爱好作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 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爱好作诗的原因了。朱君已经死了,所以我特地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 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希望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诗被后世看重。 【答案】1.A2.B3.D4.(1)从此朱诗人的名字,在州府里引起轰动,他的诗作也渐渐地 在人们口里传诵着。(2)这确实就是朱君爱好作诗的原因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金陵冬夜 【清】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注】林古度由明入清,家财散尽,孤苦伶仃,就连被子蚊帐也没有,这首诗,就 为此窘状而写。 (1)“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写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 分) 答: (2)这首诗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回答。(3 分)
答 【知识点】诗 【试题解析】(1)本题侧重考查诗歌的语言,分析时首先要理解该诗句,这两句是说自己家 贫,在寒冷的夜晩,只有一床破棉絮,觉得自己是飞入芦花中的一只孤鹤;然后可以考虑该 诗句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浑如”二字告诉我们应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样写出了诗人落 魄的晩景:最后可以分析作者的情感,“孤”字展现了他的孤苦无依。意思对即可。也可从 炼字角度賞析“牵”,从意象的角度赏析“孤鹤”等,言之成理亦可。 (2〕解答此题就是要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所以也要抓住诗歌描写到的内容来分析,“老来 贫困实堪磋”展现的是作者老来贫困的悲苦:“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破絮”等展现的 是作者晩景凄凉的忧愁;“孤鹤”等展现的是孤苦无依的哀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1)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牵破絮”比作“入芦花”,借以比喻自己贫困落 魄的凄凉晚景,表达了作者孤苦无依的悲伤。(2)①老来贫困的悲苦:②晚景凄凉的忧愁 ③孤苦无依的哀伤。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 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 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家》) B、齐卢战争时,几个积年老“乡绅”都躲到上海租界里了,孙传芳的军队过境,几 乎没有“人”招待,是吴荪甫挺身而出,伺候得异常周到,于是他就挤上了家乡的“政治舞 台”。他的盘剥农民的“高利贷网”于是更快地发展。(《子夜》) C、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 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 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D、金钏儿因王夫人认为她与宝玉调笑,被赶出贾府,含羞赌气投井自尽。她死后,王 夫人心里不安,给了银子让她家处理后事: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是自己失足落井而死。 (《红楼梦》) E、查理给葛朗台带来了自己父亲给伯父葛朗台的一封遗书,信的内容是:查理的父亲 因病过世。临死前打发査理来投奔伯父,让葛朗台照顾査理的前程。(《欧也妮·葛朗台》) 【知识点】名著导读 【试题解析】B项“吴荪甫挺身而出”错误,挺身而出招待孙传芳的军队的人是冯云卿:C 项不是“孔明”,应是“张飞”;“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 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E项“查理的父亲因病过世”错误,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 破产了,准备自杀。 【答案】AD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答: 【知识点】诗 【试题解析】(1)本题侧重考查诗歌的语言,分析时首先要理解该诗句,这两句是说自己家 贫,在寒冷的夜晚,只有一床破棉絮,觉得自己是飞入芦花中的一只孤鹤;然后可以考虑该 诗句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浑如”二字告诉我们应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样写出了诗人落 魄的晚景;最后可以分析作者的情感,“孤”字展现了他的孤苦无依。意思对即可。也可从 炼字角度赏析“牵”,从意象的角度赏析“孤鹤”等,言之成理亦可。 (2)解答此题就是要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所以也要抓住诗歌描写到的内容来分析,“老来 贫困实堪磋”展现的是作者老来贫困的悲苦;“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破絮”等展现的 是作者晚景凄凉的忧愁;“孤鹤”等展现的是孤苦无依的哀伤。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1)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牵破絮”比作“入芦花”,借以比喻自己贫困落 魄的凄凉晚景,表达了作者孤苦无依的悲伤。(2)①老来贫困的悲苦;②晚景凄凉的忧愁; ③孤苦无依的哀伤。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 分) 7、下列各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6 分)( )( ) 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 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 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家》) B、齐卢战争时,几个积年老“乡绅”都躲到上海租界里了,孙传芳的军队过境,几 乎没有“人”招待,是吴荪甫挺身而出,伺候得异常周到,于是他就挤上了家乡的“政治舞 台”。他的盘剥农民的“高利贷网”于是更快地发展。(《子夜》) C、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 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 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D、金钏儿因王夫人认为她与宝玉调笑,被赶出贾府,含羞赌气投井自尽。她死后,王 夫人心里不安,给了银子让她家处理后事;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是自己失足落井而死。 (《红楼梦》) E、查理给葛朗台带来了自己父亲给伯父葛朗台的一封遗书,信的内容是:查理的父亲 因病过世。临死前打发查理来投奔伯父,让葛朗台照顾查理的前程。((《欧也妮·葛朗台》) 【知识点】名著导读 【试题解析】B 项“吴荪甫挺身而出”错误,挺身而出招待孙传芳的军队的人是冯云卿;C 项不是“孔明”,应是“张飞”;“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 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E 项“查理的父亲因病过世”错误,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 破产了,准备自杀。 【答案】A D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 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1)孔子和孟子的相同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2分) 答 (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4分) 答 【知识点】名著导读 【试题解析】(1)解答该题,应建立在对两段文字理解的基础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是说君王任用臣子要符合礼的规范,臣子侍奉君主要用忠心。“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 之视君如腹心”是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由 此可以概括答案,意思对即可。 (2)解答该题,可以首先解释“手足”“腹心”的大致意思,应当解释淸其比喻义,然后再 根据这一句话的意思总结道理即可,“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 同自己的腹心”,其道理也就是“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 【答案】(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分。(2)“手 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 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学术与学术思想 刘梦溪 ①1911年,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学与术》,其中有一段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 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木则 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 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 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这是迄今看到的对学术一词所作的最明晰的分疏。学与 术连用,学的内涵在于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形成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 认知,在学理上有所发明: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他反对学与术相混淆或者学与 术相分离。严复对学与术的关系也有相当明确的界说,此见于严译《原富》一书的按语,其 中一则写道:“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 学主知,术主行。”用知与行的关系来解喻学与术两个概念,和任公先生的解释可谓异曲同 ②中国古代还经常讲道术。“道”标识着学问的方向。对一个学人来说,为学的目的是 最为重要的。严复在为《涵芬楼古今钞》作序时指出,做学问的目的就在学术本身,学术以 外没有也不应该有目的,因而也可以称作“为己”之学。而诗词书法一类传统文士人皆能详
①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 语·八佾》) ②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1)孔子和孟子的相同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2 分) 答: (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4 分) 答: 【知识点】名著导读 【试题解析】(1)解答该题,应建立在对两段文字理解的基础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是说君王任用臣子要符合礼的规范,臣子侍奉君主要用忠心。“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 之视君如腹心”是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由 此可以概括答案,意思对即可。 (2)解答该题,可以首先解释“手足”“腹心”的大致意思,应当解释清其比喻义,然后再 根据这一句话的意思总结道理即可,“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 同自己的腹心”,其道理也就是“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 【答案】(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分。(2)“手 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 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学术与学术思想 刘梦溪 ①1911 年,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学与术》,其中有一段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 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木则 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 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 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这是迄今看到的对学术一词所作的最明晰的分疏。学与 术连用,学的内涵在于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形成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 认知,在学理上有所发明;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他反对学与术相混淆或者学与 术相分离。严复对学与术的关系也有相当明确的界说,此见于严译《原富》一书的按语,其 中一则写道:“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 学主知,术主行。”用知与行的关系来解喻学与术两个概念,和任公先生的解释可谓异曲同 工。 ②中国古代还经常讲道术。“道”标识着学问的方向。对一个学人来说,为学的目的是 最为重要的。严复在为《涵芬楼古今钞》作序时指出,做学问的目的就在学术本身,学术以 外没有也不应该有目的,因而也可以称作“为己”之学。而诗词书法一类传统文士人皆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