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唐代文学全面繁荣 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 件。而墓志文体发展至初唐,逐渐固定为单一、程式化的叙述范式,内容多 歌功颂德,浮泛空洞,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不足。体式既定,难出 新意,因而招致追求个性张扬、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激发出他们 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 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抒发哀悼之情,但侧重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而哀祭文 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但偏重于述哀,抒情色彩更为浓厚。唐代墓志文体多方 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叙述墓主生 平事功为主,逐渐转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实用文体的 情感张力。此外,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以宣泄沉 痛的悼亡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无 怪乎储欣盛赞韩愈《李元宾墓志铭》“铭词与《祭十二郎》相埒(等同) 皆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虽然储欣此言仅是说明二文因采用同一修辞手法,而 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艺术感染力,但这可作为唐代墓志借鉴哀祭文的有力证据。 唐代墓志作家在墓志撰写过程中,有意纠正六朝以来墓志创作逐渐千人一面、 缺乏人物个性的弊端,往往借鉴史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唐传奇事实性虚构之法。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传记,并非单纯的史实记录,它还需要表现传主的个 性特征,彰显传主的精神风貌。也就是说,除史实的真实之外,传记还可以带 有某种程度的虚构的真实,亦即叙述的真实。例如杜牧的《唐故进士龚轺墓 志》,二鬼诱使龚轺坠马而亡的叙写,奇幻而多姿,极具戏剧效果 墓志作为一种应用于丧葬活动的实用文体,不仅有记载墓主家世及生平经历的 序文,而且也有颂扬墓主功业德行的铭文。墓志的铭文部分一般采用四言韵语的 形式对序文内容进行综括,以抒发伤悼之情。但墓志发展至唐代,富于创新精 神的墓志作家们丰富了铭文部分的变化,四言之外,三言、五言、七言、杂 言、骚体均有,如《王氏殇女墓志》等,这无疑是对诗歌艺术体式的吸纳。 〔选自李秀敏《唐代墓志铭:风流难掩社稷功》),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个性、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促进了墓志文体的创新和变革,助推 墓志创作走向 鼎盛时期 B、为了增强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唐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擅长用议论宣泄情 感的手法。 C、唐代墓志借鉴虚构之法,不再以史实记录的方式进行创作,力求凸显人物 个性风貌。 D、唐代墓志作家敢于创新,丰富了墓志的语言变化,铭文出现了三、五言 和杂言等形式
永安一中、 德化一中、 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唐代文学全面繁荣, 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 件。 而墓志文体发展至初唐, 逐渐固定为单一、 程式化的叙述范式, 内容多 歌功颂德,浮泛空洞, 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不足。 体式既定, 难出 新意, 因而招致追求个性张扬、 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激发出他们 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 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 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 抒发哀悼之情, 但侧重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 而哀祭文 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 但偏重于述哀, 抒情色彩更为浓厚。唐代墓志文体多方 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 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叙述墓主生 平事功为主, 逐渐转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实用文体的 情感张力。 此外, 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 以宣泄沉 痛的悼亡情感, 激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 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 无 怪乎储欣盛赞韩愈《 李元宾墓志铭》 “ 铭词与《 祭十二郎》 相埒( 等同) , 皆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虽然储欣此言仅是说明二文因采用同一修辞手法, 而 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艺术感染力,但这可作为唐代墓志借鉴哀祭文的有力证据。 唐代墓志作家在墓志撰写过程中, 有意纠正六朝以来墓志创作逐渐千人一面、 缺乏人物个性的弊端, 往往借鉴史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唐传奇事实性虚构之法。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传记, 并非单纯的史实记录, 它还需要表现传主的个 性特征, 彰显传主的精神风貌。也就是说,除史实的真实之外, 传记还可以带 有某种程度的虚构的真实, 亦即叙述的真实。 例如杜牧的《 唐故进士龚轺墓 志》 ,二鬼诱使龚轺坠马而亡的叙写, 奇幻而多姿, 极具戏剧效果。 墓志作为一种应用于丧葬活动的实用文体, 不仅有记载墓主家世及生平经历的 序文,而且也有颂扬墓主功业德行的铭文。墓志的铭文部分一般采用四言韵语的 形式对序文内容进行综括,以抒发伤悼之情。 但墓志发展至唐代,富于创新精 神的墓志作家们丰富了铭文部分的变化, 四言之外, 三言、 五言、 七言、 杂 言、 骚体均有, 如《 王氏殇女墓志》 等,这无疑是对诗歌艺术体式的吸纳。 ( 选自李秀敏《 唐代墓志铭: 风流难掩社稷功》 ) , 略有删改)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追求个性、 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 促进了墓志文体的创新和变革,助推 墓志创作走向 鼎盛时期。 B、为了增强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唐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擅长用议论宣泄情 感的手法。 C、唐代墓志借鉴虚构之法, 不再以史实记录的方式进行创作,力求凸显人物 个性风貌。 D、唐代墓志作家敢于创新, 丰富了墓志的语言变化, 铭文出现了三、五言 和杂言等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唐代墓志与其他文体互渗为视角,分析唐代墓志演变,为墓志发展 提供证据。 B、文章第一段从外部条件和作者素养方面,分析了唐代墓志文体发展更新的 重要原因。 C、文章从哀祭文、史传文、传奇和诗歌方面,论述了不同文体之长对唐代 墓志的影响。 D、文章提出问题后,横向展开论述,并在每个论述部分后提供了实例作为 议论的支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唐代墓志文体或许还将长期缓慢发展或者 停滞不前。 B、墓志文体范式逐渐僵化、内容逐渐趋同,唐代文人出于创新意识而有意 做出了纠正。 C、唐代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方式,从传统的歌功颂德,转变为叙述 抒情并重。 D、从唐代墓志的发展来看,抒情方式、叙述方式以及语言形式对墓志文学 的发展都有 定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3分)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河口是红 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 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 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 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 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 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 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不知 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 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髙铁,在一处叫孝 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 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 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 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 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 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 的安宁。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 法输出的屏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以唐代墓志与其他文体互渗为视角, 分析唐代墓志演变,为墓志发展 提供证据。 B、文章第一段从外部条件和作者素养方面, 分析了唐代墓志文体发展更新的 重要原因。 C、文章从哀祭文、 史传文、 传奇和诗歌方面, 论述了不同文体之长对唐代 墓志的影响。 D、文章提出问题后, 横向展开论述, 并在每个论述部分后提供了实例作为 议论的支撑。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唐代墓志文体或许还将长期缓慢发展或者 停滞不前。 B、墓志文体范式逐渐僵化、 内容逐渐趋同, 唐代文人出于创新意识而有意 做出了纠正。 C、唐代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方式, 从传统的歌功颂德,转变为叙述 抒情并重。 D、从唐代墓志的发展来看, 抒情方式、 叙述方式以及语言形式对墓志文学 的发展都有一 定影响。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6 题。 (13 分)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 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 河口是红 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 没有战 败, 也没有打赢, 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 大别山。 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 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 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 新四军五师的十万 官兵, 以自我牺牲的姿态, 坚守到最后一分钟, 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 代史上, 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 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 直到以胜利为 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 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 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 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 不知 何时开始的, 各种各样的自 媒体上, 标明大悟, 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 让南来北往的高铁, 在一处叫孝 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 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 兴高 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 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 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 或 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 天太洁净, 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 偏 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 真的踏上金岭土地, 就明白这种 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 注定会被大山掩藏。 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 就连 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 的安宁。 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 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 就成了连美景也无 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 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 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 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 不想透露。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 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 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哪一样颜色是命 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 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 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 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行 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 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这样 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 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 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 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 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 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相 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 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 山头。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 奔走。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 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 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 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 变一个样子。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起云的天空忽然 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雨落久了盼晴,天 晴久了盼雨。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选自201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意在突出大悟是 个革命老 区,为后文写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 乡村的忧虑和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 金岭银杏再动人, 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 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 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 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 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 总是欲说还 休, 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 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 一个字也 不想透露。 就像叫着金岭, 想着金岭, 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 是天下最奇幻的。 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 一枫 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 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 却没 有一样的摇曳风姿。 如此光怪陆离, 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 哪一样颜色是命 定, 哪一种光彩是未来, 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 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 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 农业示范板块、 旅 游乡村公路、 古民居改造、 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环境综合整治和 农家乐旅游项目, 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 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 行 万里路, 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 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 硬是在 金岭的山上山下, 田头地边, 在这几个月里, 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 这样 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 秋风来时, 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 一树 树的像玫瑰,像牡丹, 像金箔, 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 稍等些时日, 霜更浓时, 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 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 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 枫檀该黄的黄了, 该红的红了。 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 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貎的小路上, 偶尔有乌桕 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 相 同的天气, 相同的季节, 相同的雨露, 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 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年轻时, 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 山头。 老人年过九旬时, 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 奔走。 乌桕不肯黄, 不肯红,不肯玫瑰, 不肯牡丹, 不肯金箔, 就在于乌 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 夏天长一些, 多一些耕 种时光, 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 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 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 挂 着一些由衷的微笑, 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 变一个样子。 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 枫檀和乌桕更美! 起云的天空忽然 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 雨落久了盼晴, 天 晴久了盼雨。 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 选自 2016 年 10 月 26 日《 人民日报》,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 意在突出大悟是 一个革命老 区, 为后文写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 乡村的忧虑和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
C、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表现 了金岭老一代 人仍然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 D、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 其是拟人、比 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5.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对句中“娇羞 含义的理解。(5分) 6.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5 分) 三校联考高三语文第4页共10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 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 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 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 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 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重 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任务。利用信息化手 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医联体内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家 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 不论哪种合作模式,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 体系整体效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2日) 材料二: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了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
C、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 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 表现 了金岭老一代 人仍然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 D、作者语言功底深厚, 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 又不乏文采, 尤 其是拟人、 比 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5. 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对句中“娇羞” 含义的理解。( 5 分) 6. 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 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 并指出其作用。( 5 分) 三校联考高三语文第 4 页 共 10 页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 (10 分) 材料一: 近日, 国办印发《 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今年 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 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 专业康复机构等, 形 成资源共享、 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 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村卫生室为基础, 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 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 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 重 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公立医院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 远程培训等任务。 利用信息化手 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医联体内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家 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 不论哪种合作模式, 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 提升医疗服务 体系整体效能,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 摘编自《 人民日报》 2017 年 5 月 2 日) 材料二: 2015 年 8 月, 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 启动了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
人力 医学检验 资源 管理五家区属医院支持 放射影像 财务 六个管 6个资 消毒供应 质控 理中心 源中心 社康管理 信息 管理23家社康中心 支持 健康管理 科教 物流配送 综合 罗湖区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基层医疗集团 罗湖医院集团,形成“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 体化”的“管理共同体”。该集团重新调整和明确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 功能定位:医院逐渐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科硏教学转 变;社康中心逐渐向提供常见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变 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因 此,罗湖医院集团不断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并建立财政补助、收费价 格激励引导机制,做强做实社康中心 为此,集团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一是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聘请外籍优 秀全科医生对集团内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组织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二是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 药品目录一致,达到1350种,针对缺药品种,集团24小时内配送到家 是改善社康中心医疗装备水平,在部分区域社康中心配置了CT、胃镜、眼底照 相等设备,并打造“社康检查、医院诊断”模式。 同时,罗湖医院集团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进行突破性改革,对签约参保人的住 院统筹基金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制度,发挥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 倒逼作用,促使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 让签约参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签约参保人越健康,集团越受益,推动医 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促进医院集团从“治病挣钱”向“防 病省钱”转变。 改革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査不 方便”“只签 约不服务”“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心能力 预防保健能力 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收入“四提升”和医院运营成本、居民就医成本“两 下降”。“强基层、 促健康”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摘编自2017年9月1日深圳新闻网)
罗湖区整合区属 5 家医院和 23 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基层医疗集团 ——罗湖医院集团, 形成“ 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 医疗服务一 体化” 的“ 管理共同体” 。该集团重新调整和明确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 功能定位:医院逐渐向提供危急重症、 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科研教学转 变; 社康中心逐渐向提供常见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变。 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 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 因 此, 罗湖医院集团不断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并建立财政补助、 收费价 格激励引导机制, 做强做实社康中心。 为此, 集团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是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 聘请外籍优 秀全科医生对集团内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组织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 二是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 药品目录一致, 达到 1350 种, 针对缺药品种,集团 24 小时内配送到家; 三 是改善社康中心医疗装备水平, 在部分区域社康中心配置了 CT、胃镜、眼底照 相等设备, 并打造“ 社康检查、 医院诊断” 模式。 同时, 罗湖医院集团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进行突破性改革, 对签约参保人的住 院统筹基金实行“ 总额管理, 结余留用” 的制度,发挥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 倒逼作用, 促使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 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 让签约参保人少得病、 少得大病。签约参保人越健康, 集团越受益, 推动医 保从“ 保疾病” 向“ 保健康” 转变, 促进医院集团从“治病挣钱”向“防 病省钱” 转变。 改革两年多来, “罗湖模式” 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 “检查不 方便” “只签 约不服务” “重医轻防” “医养分离” 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心能力、 预防保健能力、 患者满意度、 医务人员收入“四提升” 和医院运营成本、 居民就医成本“ 两 下降” 。 “ 强基层、 促健康” 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 ( 摘编自 2017 年 9 月 1 日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