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 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 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 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 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 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 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 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 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 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 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 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 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 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 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 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 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 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 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 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
6 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 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 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 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 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 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 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 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 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 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 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 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 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 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 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 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 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 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 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 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
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 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 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 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 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答案:BE(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错,据第2 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E.武 断,“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 两者之间“相联系”。)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 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 化 答案:C(A.“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B.把原文的特称判 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D.因果推断不成立。) 14.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大众文化”就是“低俗”的(在第一段找 信息)。或:“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在 第四段找信息)。②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在 第五段找信息)。③把文化领域“重心下移”的趋势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 滥”(在第七段找信息)。(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15.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 分)
7 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 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 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 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 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答案:B E(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错,据第 2 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E.武 断,“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 两者之间“相联系”。) 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 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 化”。 答案:C(A.“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B.把原文的特称判 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D.因果推断不成立。) 14.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 分) 答案:①“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大众文化”就是“低俗”的(在第一段找 信息)。或:“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在 第四段找信息)。②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在 第五段找信息)。③把文化领域“重心下移”的趋势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 滥”(在第七段找信息)。(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15.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