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差(ci) 天堑(jian) 珠玑(j) 罗绮(qi) B.玉簪(zhan) 故垒(10i) 凝噎(ye) 纶巾(guan) C.叱咤(zha 料峭(qiao 酹酒(16i)楼榭(xie) D.洗涮( shuan)羌笛( qiang)螺髻(j)掘泪(we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墙橹冒然唱双簧源远流长 B.九洲暮霭水蒸气大材小用 C.潇瑟膨胀杀手锏自负赢亏 D.诙谐仓皇下马威断章取义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土豪”一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近日有消息称,《牛 津词典》编委会关注到了“土豪”这一中国热词,并有望明年将其收入《牛津词 典》,此事大快人心,网友觉得这种“土话”受关注才显得接地气,但贬低国人 的“土豪”收入《牛津词典》,是不是人家处心积虑丑化中国人的恶意炒作?这 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当然,“土豪”一词风行网络本身也值得我们深思:少数 富人道德失范、文化虚无、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等 A.大快人心 B.接地气 C.处心积 虑 D.失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 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 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疏导”措施,从 转变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入手,引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 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梁思成建筑奖是为了激励我国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 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而设立的,是中国建筑师的成就奖。 (2)由于价格一泻千里,多年来习惯了轻松赚钱的经销商们,感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危机 (3)评论认为,在领导人换届后,新华社首次如此详细领导人的出身经 历与家庭,是新一届领导人新作风的再次展现。 A.终身营利披 露 B.终生盈利披露 C.终身盈利透 露 D.终生营利透露 、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广东省汕头市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参差(cī) 天堑(jiàn) 珠玑(jī) 罗绮(qǐ) B.玉簪(zhān) 故垒(lěi) 凝噎(yē) 纶巾(guān) C.叱咤(zhà) 料峭(qiào) 酹酒(léi) 楼榭(xiè) D.洗涮(shuàn) 羌笛(qiāng) 螺髻(jì) 揾泪(w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墙橹 冒然 唱双簧 源远流长 B.九洲 暮霭 水蒸气 大材小用 C.潇瑟 膨胀 杀手锏 自负赢亏 D.诙谐 仓皇 下马威 断章取义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土豪”一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近日有消息称,《牛 津词典》编委会关注到了“土豪”这一中国热词,并有望明年将其收入《牛津词 典》,此事大快人心,网友觉得这种“土话”受关注才显得接地气,但贬低国人 的“土豪”收入《牛津词典》,是不是人家处心积虑丑化中国人的恶意炒作?这 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当然,“土豪”一词风行网络本身也值得我们深思:少数 富人道德失范、文化虚无、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等。 A.大快人心 B.接地气 C.处心积 虑 D.失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 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 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疏导”措施,从 转变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入手,引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 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梁思成建筑奖是为了激励我国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 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而设立的,是中国建筑师的______成就奖。 (2)由于价格一泻千里,多年来习惯了轻松赚钱的经销商们,感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______危机。 (3)评论认为,在领导人换届后,新华社首次如此详细______领导人的出身经 历与家庭,是新一届领导人新作风的再次展现。 A.终身 营利 披 露 B.终生 盈利 披露 C.终身 盈利 透 露 D.终生 营利 透露 二、古诗文阅读(共 38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 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 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 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 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 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土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 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 “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 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 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 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 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 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 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 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 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君不可以不戚。(戚:忧愁) B.事君,能致其身。(致:给予,献出)(《论语·言而有信》) C.太傅殆不得不尔。(殆:危险) D.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竟:终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魏其不昌乎 ②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言而有信》) B.①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 ②因利乘便(《过秦论》) C.①宜戚而喜 ②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论语·言而有信》) D.①于王室不忠 ②耻学于师(《师 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毗以告宪英 不谋于姊 B.①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②异乎吾所闻(《论语·交 友之道》) C.①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交 友之道》) D.①琇固请于文帝 ②身死 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 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 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 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 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 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 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 “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 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 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 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 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 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 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 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 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代君不可以不戚。(戚:忧愁) B.事君,能致其身。(致:给予,献出)(《论语·言而有信》) C.太傅殆不得不尔。(殆:危险) D.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竟:终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魏其不昌乎 ②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言而有信》) B.①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 ②因利乘便(《过秦论》) C.①宜戚而喜 ②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论语·言而有信》) D.①于王室不忠 ②耻学于师(《师 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毗以告宪英 ②吾 不谋于姊 B.①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②异乎吾所闻(《论语·交 友之道》) C.①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交 友之道》) D.①琇固请于文帝 ②身死 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 识,国运难以长久。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 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文帝不允,只 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地看了之后,表示不喜欢 它的花纹。 10.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3分)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题。(6分)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0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 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1.(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 流派?(3分)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2.(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2)这首诗的情感很有层次,请简要写出这首诗的情感变化。(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 识,国运难以长久。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 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文帝不允,只 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地看了之后,表示不喜欢 它的花纹。 10.翻译下列句子。(共 6 分) (1)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3 分)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1 题。(6 分) 西江月• 黄陵庙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 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1.(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 流派?(3 分)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 (3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6 分)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2.(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分) (2)这首诗的情感很有层次,请简要写出这首诗的情感变化。(3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8 分)
(1)子曰: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论语》) (2)子曰:“知者不惑, 。”(《论语》) (3)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念去去、千里烟波, 。多情自古伤离别, 永《雨霖铃》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6题。(11分) 智慧之书 余光中 ①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 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 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 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 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 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 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 吧 ②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 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 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 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 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 “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 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 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 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 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 诗最耐读。 ③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 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 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 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 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 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 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 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 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 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 颇有道理 ④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 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 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 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论语》) (2)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柳 永《雨霖铃》)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4—16 题。(11 分) 智慧之书 余光中 ①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 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 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 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 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 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 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 吧。 ②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 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 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 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 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 “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 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 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 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 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 诗最耐读。 ③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 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 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 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 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 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 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 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 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 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 颇有道理。 ④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 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 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 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
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 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 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 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 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 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4-15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4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 B.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 必准确。 C.诗歌情节最少,这是诗歌最耐读的根本原因。 D.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一定意味着写 作的人思想混乱。 E.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 者更强 15.对作者所说的“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 B.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 C.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杀。 D.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 16.从全文看,一本书是否为智慧之书,它的试金石是什么?(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19题。(14分)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 更是心旷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 得最多,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 让爷高兴就成。 林雄出道10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10年前他从一个小泥 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 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 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 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 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M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M局还欠着他15 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 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 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 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 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 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4-15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4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 ,多选不给分) 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 高。 B.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 必准确。 C.诗歌情节最少,这是诗歌最耐读的根本原因。 D.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一定意味着写 作的人思想混乱。 E.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 者更强。 15.对作者所说的“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 B.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 C.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杀。 D.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 16.从全文看,一本书是否为智慧之书,它的试金石是什么?(3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7—19 题。(14 分)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 更是心旷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 得最多,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 让爷高兴就成。 林雄出道 10 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10 年前他从一个小泥 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实, 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 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 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 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 M 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 M 局还欠着他 15 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