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挫折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掌握挫折的概念、作用、心理机制等基本知识,提高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挫折的心里防御机制 教学内容 挫折的概念 (一)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定的日的。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 遇到了障碍,那么就会产生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 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从而改变行为的方向;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 达到目的。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人们才会产生挫折 由此可见,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 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这一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1、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如考 试不及格,比赛未取得理想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 2、挫折认知 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凊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 际遭遇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岀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如有 的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在心理上因此而产生与 他人关系不和睦。另外,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 尽相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会影响其对挫折情境的知觉判断。 3、挫折反应 挫折反应是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 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 便构成典型的心理挫折。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 因素,也可以以构成心理挫折,这是因为主体认知不当的缘故。所以,在挫折三 要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关 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所以,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二)挫折构成的条件 挫折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有需要、动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实际行为,有挫折情境和人们对挫折的知觉与体验等
1 课题一 挫折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掌握挫折的概念、作用、心理机制等基本知识,提高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重点:挫折的心里防御机制 教学内容: —、挫折的概念 (一)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日的。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 遇到了障碍,那么就会产生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 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从而改变行为的方向;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 达到目的。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人们才会产生挫折。 由此可见,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 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这一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1、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如考 试不及格,比赛未取得理想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 2、挫折认知 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 际遭遇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如有 的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在心理上因此而产生与 他人关系不和睦。另外,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 尽相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会影响其对挫折情境的知觉判断。 3、挫折反应 挫折反应是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 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 便构成典型的心理挫折。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 因素,也可以以构成心理挫折,这是因为主体认知不当的缘故。所以,在挫折三 要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关 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所以,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二)挫折构成的条件 挫折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有需要、动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实际行为,有挫折情境和人们对挫折的知觉与体验等
1、具有必要的需要、动机和目标 需要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需要是制定目标的前提,动机是实现目标的条 件。如果只有强烈的动机,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计划,则遇到挫折的可能性最大 但是,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必要的需要,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有强列的 动机,当然也不会有明显的挫折感。 2、要有满足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 目标再高远,动机再强烈,如果只是停留在空想上,即使有挫折感也是想 像中的。只有当满足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受到阻碍时,才会产生真实的挫 折感 3、要有挫折情境发生 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不能克服的阻碍,就发生了挫折情境,这种阻碍 一般来讲应是真实的、实际存在的,对于有的人来说,也可能是对想象中的困难 阻碍所产生的挫折情境 4、挫折必须被知觉 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即必须被认 知。如果客观上阻碍存在,但主观上并无知觉,当然也就不会有紧张情绪产生, 也就构不成挫折情境了。 5、必须有对挫折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一旦被认知,一般都有相应的反应,只是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就很难确定是否遭受挫折。 (三)常见的挫折种类 挫折的类型非常复杂,一般可做如下划分。 1、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 按照挫折是否实际存在,可将其分为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 实质性认知挫折,是指个体对实际遭遇的挫折事实和挫折情境的认知,是 实际存在的挫折。而想象性认知挫折,则是指个体对想象中末来可能岀现的挫折 情境的预测和认知。显然,实质性认知挫折有实际的情境表现,当事人可以做岀 有效处理,他人也可以给予有效的帮助;而想象性认知挫折并不存在挫折事实, 只是当事人对受挫折情境、后果想象的认知,因而比较难以做岀具体、有效的处 理,想象性认知挫折往往不被他人所理解,一般也就比较难以得到他人有效的帮 助 2、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按照挫折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一般性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常见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见到的小挫 折,如同学间偶尔争吵几句,乘车进城遇到堵车,去商店购物不巧碰上关门休息
2 1、具有必要的需要、动机和目标 需要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需要是制定目标的前提,动机是实现目标的条 件。如果只有强烈的动机,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计划,则遇到挫折的可能性最大。 但是,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必要的需要,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有强列的 动机,当然也不会有明显的挫折感。 2、要有满足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 目标再高远,动机再强烈,如果只是停留在空想上,即使有挫折感也是想 像中的。只有当满足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受到阻碍时,才会产生真实的挫 折感。 3、要有挫折情境发生 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不能克服的阻碍,就发生了挫折情境,这种阻碍 一般来讲应是真实的、实际存在的,对于有的人来说,也可能是对想象中的困难、 阻碍所产生的挫折情境。 4、挫折必须被知觉 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即必须被认 知。如果客观上阻碍存在,但主观上并无知觉,当然也就不会有紧张情绪产生, 也就构不成挫折情境了。 5、必须有对挫折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一旦被认知,一般都有相应的反应,只是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就很难确定是否遭受挫折。 (三)常见的挫折种类 挫折的类型非常复杂,一般可做如下划分。 1、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 按照挫折是否实际存在,可将其分为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 实质性认知挫折,是指个体对实际遭遇的挫折事实和挫折情境的认知,是 实际存在的挫折。而想象性认知挫折,则是指个体对想象中未来可能出现的挫折 情境的预测和认知。显然,实质性认知挫折有实际的情境表现,当事人可以做出 有效处理,他人也可以给予有效的帮助;而想象性认知挫折并不存在挫折事实, 只是当事人对受挫折情境、后果想象的认知,因而比较难以做出具体、有效的处 理,想象性认知挫折往往不被他人所理解,一般也就比较难以得到他人有效的帮 助。 2、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按照挫折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一般性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常见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见到的小挫 折,如同学间偶尔争吵几句,乘车进城遇到堵车,去商店购物不巧碰上关门休息
等。这些日常琐事虽然也会引起心情不快,但很快就能过去,对人的影响一般比 较小。严重性挫折是指在某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或意义重大的问题上遭受的挫折, 如高考落榜、亲人亡故、触犯刑律等。这些事件对人的内心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 的,有时挫折虽不严重,但接踵而至或同时出现,也会构成严重性挫折。 3、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按照对挫折是否有心理准备可将其分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意料中的挫折是指当事人已有察觉或已有了一定戒备后遇到的挫折,如亲 人久病而亡,夫妻长期“冷战”后离异等。意料外的挫折是指当事人在毫无心理 准备的状态下突然遭受的挫折,如遭遇车祸等。一般而言,意料外的挫折比意料 内的挫折对人的打击要大 4、事业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 按照挫折的性质和内容可将其分为事业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 事业性挫折可以具体分成工作挫折、学习挫折、理想挫折等。工作挫折 主要是指工作环境中或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挫折,如工作环境的突然恶化,工作 条件的突然改变,工作成绩的不被承认,晋升、提薪方面受压制等。学习挫折, 是指在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遭遇的挫折,如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记忆力衰退 考试失败等。理想挫折,是指当事人自己原来确定的奋斗目标虽经努力仍未达到 而的挫折,如考研究生失败等。 生活性挫折可以具体分成家庭挫折、婚恋挫折、交往挫折等。家庭挫折 主要是指家庭遭遇了变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邻里纠纷、父母离异等 婚恋挫折,主要是指在婚烟恋爱方面产生了变故,使正常婚恋生活产生障碍,如 失恋、离婚、第三者插足、婚恋受到家庭干涉等。交往挫折,主要是指在人际交 往中当事人交往的需要和动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挫折如好朋友因误解而分手, 遭人诽谤、妒忌、猜疑等 5、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按照挫折持续的时间可将其分为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短暂性挫折,是指挫折持续时间较短,是暂时性的,这种挫折即使是比较 严重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如一次考试没有取得好名次、高龄老 人的自然死亡等。 持续性挫折,是·种长期的挫折状态,既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是接二连 三的。由于导致挫折的条件和情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往往使人长时期、持续地 处于紧张状态和挫折感之中。持续性挫折使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改变人的 性格,而且多为焦虑不安、压抑、回避、萎靡不振,有时也会有攻击、粗暴等表
3 等。这些日常琐事虽然也会引起心情不快,但很快就能过去,对人的影响一般比 较小。严重性挫折是指在某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或意义重大的问题上遭受的挫折, 如高考落榜、亲人亡故、触犯刑律等。这些事件对人的内心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 的,有时挫折虽不严重,但接踵而至或同时出现,也会构成严重性挫折。 3、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按照对挫折是否有心理准备可将其分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意料中的挫折是指当事人已有察觉或已有了一定戒备后遇到的挫折,如亲 人久病而亡,夫妻长期“冷战”后离异等。意料外的挫折是指当事人在毫无心理 准备的状态下突然遭受的挫折,如遭遇车祸等。一般而言,意料外的挫折比意料 内的挫折对人的打击要大。 4、事业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 按照挫折的性质和内容可将其分为事业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 事业性挫折可以具体分成工作挫折、学习挫折、理想挫折等。工作挫折, 主要是指工作环境中或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挫折,如工作环境的突然恶化,工作 条件的突然改变,工作成绩的不被承认,晋升、提薪方面受压制等。学习挫折, 是指在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遭遇的挫折,如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记忆力衰退, 考试失败等。理想挫折,是指当事人自己原来确定的奋斗目标虽经努力仍未达到 而的挫折,如考研究生失败等。 生活性挫折可以具体分成家庭挫折、婚恋挫折、交往挫折等。家庭挫折, 主要是指家庭遭遇了变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邻里纠纷、父母离异等。 婚恋挫折,主要是指在婚烟恋爱方面产生了变故,使正常婚恋生活产生障碍,如 失恋、离婚、第三者插足、婚恋受到家庭干涉等。交往挫折,主要是指在人际交 往中,当事人交往的需要和动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挫折,如好朋友因误解而分手, 遭人诽谤、妒忌、猜疑等。 5、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按照挫折持续的时间可将其分为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短暂性挫折,是指挫折持续时间较短,是暂时性的,这种挫折即使是比较 严重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如一次考试没有取得好名次、高龄老 人的自然死亡等。 持续性挫折,是一种长期的挫折状态,既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是接二连 三的。由于导致挫折的条件和情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往往使人长时期、持续地 处于紧张状态和挫折感之中。持续性挫折使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改变人的 性格,而且多为焦虑不安、压抑、回避、萎靡不振,有时也会有攻击、粗暴等表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挫折形成的原因岀发,把挫折分为内部挫折和外部挫 折、主机因素和客观因素挫折、自然挫折和社会因素挫折等。 挫折的作用 挫折对大学生心理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其积极的影响主要表 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磨练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挫折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 第三、它可能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 三、心理防御机制 面对挫折时,人的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感到困扰 不适应,甚至体验到一种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产生一 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消除或减轻这种状态的倾向,会有意无意地采取某种方式来 恢复心理平衡,即人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心理的自我 保护机制,通常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或心理自卫机制等。 1、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 在充满矛盾、冲突、纠纷、曲折、是非的世界里,心理防御机制已经渗透 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心理防御机制的人可以很好地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倘若一个面临严重或持久的心理冲突,而心理防御机制又不能及 时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或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了,就很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挫折会打破人的心身平衡,从而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作用。然 而,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不同程度地与歪曲现实、自我欺骗相联系。因此,如何正 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既影响到对挫折的适应,更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 况。 心理防御机制常可起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等作用,并且可为人 们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它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然而,并不是每 种心理防御机制都能在人们抵御挫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的。 心理防御机制通常有积极和消极的之分,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缓冲心理挫折的同时,常常表现岀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有助于个人 体积极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大多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欺欺人
4 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挫折形成的原因出发,把挫折分为内部挫折和外部挫 折、主机因素和客观因素挫折、自然挫折和社会因素挫折等。 二、挫折的作用 挫折对大学生心理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其积极的影响主要表 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磨练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挫折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 第三、它可能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 三、心理防御机制 面对挫折时,人的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感到困扰、 不适应,甚至体验到一种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产生一 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消除或减轻这种状态的倾向,会有意无意地采取某种方式来 恢复心理平衡,即人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心理的自我 保护机制,通常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或心理自卫机制等。 1、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 在充满矛盾、冲突、纠纷、曲折、是非的世界里,心理防御机制已经渗透 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心理防御机制的人可以很好地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倘若一个面临严重或持久的心理冲突,而心理防御机制又不能及 时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或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了,就很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挫折会打破人的心身平衡,从而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作用。然 而,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不同程度地与歪曲现实、自我欺骗相联系。因此,如何正 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既影响到对挫折的适应,更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 况。 心理防御机制常可起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等作用,并且可为人 们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它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然而,并不是每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都能在人们抵御挫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的。 心理防御机制通常有积极和消极的之分,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缓冲心理挫折的同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有助于个人 体积极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大多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欺欺人
虽然也能起到暂时缓解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但常常会阻止个体面对现实、积 极进取,过分使用还有可能引起心理疾患。因此,应准确把握、适时适度运用 2、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 状态,嬴得战胜挫折的时机。大学生中常见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有 (1)仿同。 仿同又名认同,指一个人在遇挫而痛苦时效仿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办法, 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自己获 得成功的信念 如大学生常把一些历史名人、学术权威、英雄楷模作为自己的认同对象 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吸取营养和动力,从而奋发进取。 (2)升华。 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要转变为符合社 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或遇挫后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到至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 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升华的功效常常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情感, 达到了心理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利已利人。如大学生把嫉妒升华为 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行为;把单相思转化为热爱集体、珍视友谊的高级情感; 把性冲动转移到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中,既宣泄了积储的性能量,又丰富了生 活,陶冶了情操 (3)补偿 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的目标无法实现时,设法以新的 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称之为补偿。如 恋爱失败了,而用功学习,用好成绩来补偿失恋的痛苦;相猊平平却在人品、才 能上努力,等等 补偿对缓解挫折后的损失感,防止心理压力过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目标和活动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因为目标有高尚与庸俗之分, 挫折后的选择有进取与沉沦之别如果新的目标和活动符合社会规范和人的发展 需要,这样的补偿行为是积极的、有益的;相反,如果是不符合社会规范或有害 于身心的(如,丢失钱物后以偷别人的东西的方式来补偿;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 吃了亏,就到比自己弱的人面前去出气等等),那么这种补偿行为即使暂获得了 心理平衡和心理满足,也无助于心理健康发展,有时还会导致自暴自弃,甚至堕 落犯罪,危害他人和社会。 (4)幽默。 个人在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护 自己的心理平衡,这不仅是种聪明的做法,也是心理修养较高的表现
5 虽然也能起到暂时缓解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但常常会阻止个体面对现实、积 极进取,过分使用还有可能引起心理疾患。因此,应准确把握、适时适度运用。 2、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 状态,赢得战胜挫折的时机。大学生中常见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有: (1)、仿同。 仿同又名认同,指一个人在遇挫而痛苦时效仿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办法, 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自己获 得成功的信念。 如大学生常把一些历史名人、学术权威、英雄楷模作为自己的认同对象, 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吸取营养和动力,从而奋发进取。 (2)升华。 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要转变为符合社 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或遇挫后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到至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 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升华的功效常常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情感, 达到了心理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利已利人。如大学生把嫉妒升华为 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行为;把单相思转化为热爱集体、珍视友谊的高级情感; 把性冲动转移到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中,既宣泄了积储的性能量,又丰富了生 活,陶冶了情操。 (3)补偿。 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的目标无法实现时,设法以新的 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现在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称之为补偿。如 恋爱失败了,而用功学习,用好成绩来补偿失恋的痛苦;相貌平平却在人品、才 能上努力,等等。 补偿对缓解挫折后的损失感,防止心理压力过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目标和活动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因为目标有高尚与庸俗之分, 挫折后的选择有进取与沉沦之别,如果新的目标和活动符合社会规范和人的发展 需要,这样的补偿行为是积极的、有益的;相反,如果是不符合社会规范或有害 于身心的(如,丢失钱物后以偷别人的东西的方式来补偿;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 吃了亏,就到比自己弱的人面前去出气等等),那么这种补偿行为即使暂获得了 心理平衡和心理满足,也无助于心理健康发展,有时还会导致自暴自弃,甚至堕 落犯罪,危害他人和社会。 (4)幽默。 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护 自己的心理平衡,这不仅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是心理修养较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