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情绪、情感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功能 教学内容 、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它是最 基本的感情现象。情绪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它有正面 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正面情绪是爱与温情、感恩、好奇心、振昋、热情、毅力、 信心、快乐、活力、奉献、服务等;负面情绪是嫉妒、愤怒、抑郁、紧张、狂躁、 怀疑、自卑、内疚等。正面情绪对人生的成功发挥着积极作用,负面情绪对人生 的成功起消极作用。 2、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较高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凊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的持久、内 隐储蓄的特点,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比如个体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较少受教育影响的依恋、交往等需要,还有与之相关的爱、恨、依恋 感、孤独感等。 3、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和情感有一定区别。首先,情绪是指那些与某种机体需要是否满 足想联系的体验,是低级、简单的体验,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情感则是指在人 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想联系的体验,是高级、复杂的体验,是人 类所特有的。其次,情绪是带有情境性的,一般不太稳定;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 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再次,一般情绪在强度上比情感要强-些,且常伴 随机体生理上的变化;情感则不太明显。 2)情绪和情感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 开情绪。这是因为情感是在情绪不断稳定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又是通过情绪 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如“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等说的就是人们相互 之间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感情的过程。另一方面,情绪离不开情感。情 绪是情感的具体体现。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情感的性质决定 了情绪在一定情境下的表现形式。在情绪的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 所谓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爱之深恨之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情 绪情感的不可分割性,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1 第三章 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 情绪与情感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情绪、情感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重点: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功能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它是最 基本的感情现象。情绪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它有正面 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正面情绪是爱与温情、感恩、好奇心、振奋、热情、毅力、 信心、快乐、活力、奉献、服务等;负面情绪是嫉妒、愤怒、抑郁、紧张、狂躁、 怀疑、自卑、内疚等。正面情绪对人生的成功发挥着积极作用,负面情绪对人生 的成功起消极作用。 2、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较高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的持久、内 隐储蓄的特点,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比如个体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较少受教育影响的依恋、交往等需要,还有与之相关的爱、恨、依恋 感、孤独感等。 3、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和情感有一定区别。首先,情绪是指那些与某种机体需要是否满 足想联系的体验,是低级、简单的体验,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情感则是指在人 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想联系的体验,是高级、复杂的体验,是人 类所特有的。其次,情绪是带有情境性的,一般不太稳定;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 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再次,一般情绪在强度上比情感要强一些,且常伴 随机体生理上的变化;情感则不太明显。 (2)情绪和情感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 开情绪。这是因为情感是在情绪不断稳定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又是通过情绪 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如“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等说的就是人们相互 之间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进而产生感情的过程。另一方面,情绪离不开情感。情 绪是情感的具体体现。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情感的性质决定 了情绪在一定情境下的表现形式。在情绪的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 所谓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爱之深恨之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情 绪情感的不可分割性,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两极性。这是达尔文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时,提出的 个对立性的原则。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和情感不论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可分为冋、 背两个方面,如肯定、否定,满意、不满意,强、弱,紧张、轻松,快乐、不快 乐的两极状态。这和需要的满足与否的两种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二)情绪和情感两极性的具体表现 1、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例如,满意不 满意、快乐和悲哀、热爱和憎恨、兴奋和烦闷、轻快和沉重等等,在毎-对相反 的情绪中间存在许多程度上的差别,表现为多样化的情绪形式。构成肯定或否定 这种两极的情绪。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客观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一件事物 对人的意义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因此,处于这种两极对立的情绪,可以在同一事 件中同时出现。例如,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既有百思不解的烦闷感,又有锐身 自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兴奋感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増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性 质。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快乐、热爱、兴奋,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 极地行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由于悲伤而引起的郁闷,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在有些情况下,同情感,既可能具有积极的性质,又可能具有消极的性质。例 如,恐惧可能抑制人的行动,减弱人的活动精力,但也可能驱使人动员他的全部 精力向危险情景作斗争。 3、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的性质。 这样的两极性质常常在人的活动的紧要关头或人所处的情境是最有意义的 关键时刻表现出来。例如,在高校的招生考试,或一次重要的体育兢技性比赛前 夕,当事人一般有紧张的情绪体验。但在关键的考试或比赛过后,往往出现紧张 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这也是种两极性的表现。这个紧张的程度,决定于受环 境、情景影响的行动、任务的性质,如客观情景所赋予的对人的需要的急迫性、 重要性等;也决定于人的心理状态,如活动的准备状态,注意的集中,脑力活动 的紧张性等。一般来说,紧张与活动的积极状态相联系,它引起人的应缴活动; 有时候过渡的紧张也可能引起抑制,引起行动的瓦解和精神的疲备。 4、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激动和平静的性质 激动的情绪和情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体验,如激愤、忿怒、狂喜 等。这样情绪的产生往往与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起重要作用的事件的出现 有关,这样事件的出现常常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它违反了本来的愿望和意向, 超出了意志控制
2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两极性。这是达尔文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时,提出的 一个对立性的原则。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和情感不论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可分为向、 背两个方面,如肯定、否定,满意、不满意,强、弱,紧张、轻松,快乐、不快 乐的两极状态。这和需要的满足与否的两种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二)情绪和情感两极性的具体表现: 1、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例如,满意不 满意、快乐和悲哀、热爱和憎恨、兴奋和烦闷、轻快和沉重等等,在每一对相反 的情绪中间存在许多程度上的差别,表现为多样化的情绪形式。构成肯定或否定 这种两极的情绪。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客观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一件事物 对人的意义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因此,处于这种两极对立的情绪,可以在同一事 件中同时出现。例如,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既有百思不解的烦闷感,又有锐身 自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兴奋感。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性 质。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快乐、热爱、兴奋,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 极地行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由于悲伤而引起的郁闷,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在有些情况下,同一情感,既可能具有积极的性质,又可能具有消极的性质。例 如,恐惧可能抑制人的行动,减弱人的活动精力,但也可能驱使人动员他的全部 精力向危险情景作斗争。 3、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的性质。 这样的两极性质常常在人的活动的紧要关头,或人所处的情境是最有意义的 关键时刻表现出来。例如,在高校的招生考试,或一次重要的体育兢技性比赛前 夕,当事人一般有紧张的情绪体验。但在关键的考试或比赛过后,往往出现紧张 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这也是一种两极性的表现。这个紧张的程度,决定于受环 境、情景影响的行动、任务的性质,如客观情景所赋予的对人的需要的急迫性、 重要性等;也决定于人的心理状态,如活动的准备状态,注意的集中,脑力活动 的紧张性等。一般来说,紧张与活动的积极状态相联系,它引起人的应缴活动; 有时候过渡的紧张也可能引起抑制,引起行动的瓦解和精神的疲备。 4、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激动和平静的性质。 激动的情绪和情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体验,如激愤、忿怒、狂喜 等。这样情绪的产生往往与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起重要作用的事件的出现 有关,这样事件的出现常常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它违反了本来的愿望和意向, 超出了意志控制
平静的情绪是与短暂而强烈的激情相对立的情绪体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情景是处在安静情绪状态下的,只有如此,人才能正常生活,从事持续的 努力活动。 5、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在其强度不同方面,即情绪可以从弱到强的 两极状态 一般讲,人的任何情绪都有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如,从微弱的不安,到强 烈的激动;从愉快、微笑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等等。 情绪的强度越大,人的全部精神状态被卷入的趋冋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 引起情绪的事物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人的情绪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中国古代就有“五情”说、“七情 说、“九情”说等多种情绪分类法。 有学者按照情绪的发展将其分为原始情绪、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一般认为, 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 也有学者对情绪发展的硏究按面部表情区分岀十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 愉快、痛苦、惊奇、厌恶、惧怕、悲哀、害羞和自罪感。 较权威的是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种形 态。 心境是指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如舒畅、 忧郁、沉闷、松弛等。心境往往不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但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 态的一般背景,来影响人的情绪体验。如当—个人心情舒畅时,看什么都会乐观 积极,而一个人心境低落时,则会对许多事物都没有兴趣,甚至看不到色彩和希 望。生活中,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处在一定心境之中,而其对生活的感受往 往受心境左右。心境有愉快、不愉快之分 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表现为暴怒、狂喜、绝望等 通常由突然发生的对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如许多大学生会因一场足球赛 而欣喜若狂,或垂头丧气。激情的特点是强烈的冲动性和爆发性。激情也可表现 为积极的或消极的。积极的激情能増强人的敢为性的魄力,激励人们克服困难, 攻克难关;消极的激情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生活中的 激情犯罪多由消极激情引起。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即当人处于巨 大压力或威胁的情境下,而又要迅速做出重要决定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 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处于充分的调动状态,心律、血压、呼吸和肌 肉紧张度等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应激往往有两种极端的
3 平静的情绪是与短暂而强烈的激情相对立的情绪体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情景是处在安静情绪状态下的,只有如此,人才能正常生活,从事持续的 努力活动。 5、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在其强度不同方面,即情绪可以从弱到强的 两极状态。 一般讲,人的任何情绪都有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如,从微弱的不安,到强 烈的激动;从愉快、微笑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等等。 情绪的强度越大,人的全部精神状态被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 引起情绪的事物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人的情绪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中国古代就有“五情”说、“七情” 说、“九情”说等多种情绪分类法。 有学者按照情绪的发展将其分为原始情绪、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一般认为, 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 也有学者对情绪发展的研究按面部表情区分出十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 愉快、痛苦、惊奇、厌恶、惧怕、悲哀、害羞和自罪感。 较权威的是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种形 态。 心境是指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如舒畅、 忧郁、沉闷、松弛等。心境往往不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但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 态的一般背景,来影响人的情绪体验。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看什么都会乐观 积极,而一个人心境低落时,则会对许多事物都没有兴趣,甚至看不到色彩和希 望。生活中,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处在一定心境之中,而其对生活的感受往 往受心境左右。心境有愉快、不愉快之分。 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表现为暴怒、狂喜、绝望等, 通常由突然发生的对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如许多大学生会因一场足球赛 而欣喜若狂,或垂头丧气。激情的特点是强烈的冲动性和爆发性。激情也可表现 为积极的或消极的。积极的激情能增强人的敢为性的魄力,激励人们克服困难, 攻克难关;消极的激情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生活中的 激情犯罪多由消极激情引起。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即当人处于巨 大压力或威胁的情境下,而又要迅速做出重要决定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 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处于充分的调动状态,心律、血压、呼吸和肌 肉紧张度等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应激往往有两种极端的
表现:一种是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力量剧增。在应激状态 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转危为安。但是,应激也有很 大的消极作用,有些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出现知觉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被局限 等现象。过于强烈的应激情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 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 (二)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与人的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倾向,它 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具有明显的历史性。情感的种类很多,根据 情感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一般情感和高级情感。 1、一般情感。一般情感分为爱、恨、惧、乐、疏五种,是个人内心的—种 较强烈的情感体验,它以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依赖度和联结度为标准。对他人 或物的情感产生依恋并与之联结紧密的情感可称为之“爱”,反之,则为“恨。 惧”是一种害怕的心理体验,排斥与他人或事物建立情感依赖和联结,或对已 有的情感依赖和联结产生恐惧。反之,内心对他人或物之间建立的情感依赖和联 结有一种愉快感和兴奋感并趋附之,则为“乐"。“疏”是指未与他人或物产生 情感依赖和联结的情感状态,表现为不认识、不了解、陌生、心存芥蒂等 2、高级情感。高级情感是人的种持久和强烈的社会和精神需要,它渗透 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的社会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高级情感 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 德行为标准和客观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对那些满足人的社会道德 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 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相联系。 理智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过来又推动着人的认识的进 一步深化,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动力 3)美感。美感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艺术作品、社会上的和谐现象和自然景 物等审美对象时在内心所产生的祟高、伟大、庄严、优美等的情感体验。分为审 美感和爱美感。 审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自然美使人心旷神怡,艺术美使人陶醉,积德行 善使人快乐。 爱美感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这种体验表现为审美主体內心对美好事物的肯 定、向往和迷恋,具有持久性并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在美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审美主体。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4 表现:一种是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力量剧增。在应激状态 下,人们往往能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转危为安。但是,应激也有很 大的消极作用,有些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出现知觉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被局限 等现象。过于强烈的应激情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 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地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 (二)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与人的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倾向,它 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具有明显的历史性。情感的种类很多,根据 情感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一般情感和高级情感。 1、一般情感。一般情感分为爱、恨、惧、乐、疏五种,是个人内心的一种 较强烈的情感体验,它以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依赖度和联结度为标准。对他人 或物的情感产生依恋并与之联结紧密的情感可称为之“爱”,反之,则为“恨”。 “惧”是一种害怕的心理体验,排斥与他人或事物建立情感依赖和联结,或对已 有的情感依赖和联结产生恐惧。反之,内心对他人或物之间建立的情感依赖和联 结有一种愉快感和兴奋感并趋附之,则为“乐”。 “疏”是指未与他人或物产生 情感依赖和联结的情感状态,表现为不认识、不了解、陌生、心存芥蒂等。 2、高级情感。高级情感是人的一种持久和强烈的社会和精神需要,它渗透 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的社会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高级情感 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 德行为标准和客观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对那些满足人的社会道德 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 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相联系。 理智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过来又推动着人的认识的进 一步深化,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动力。 (3)美感。美感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艺术作品、社会上的和谐现象和自然景 物等审美对象时在内心所产生的崇高、伟大、庄严、优美等的情感体验。分为审 美感和爱美感。 审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自然美使人心旷神怡,艺术美使人陶醉,积德行 善使人快乐。 爱美感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这种体验表现为审美主体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肯 定、向往和迷恋,具有持久性并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在美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审美主体。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 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情绪直接反映着人们生存的状况,是人们心理活动 的晴雨表,如通过愉快表示处境良好,通过痛苦表示处境困难;人们还通过情绪 和情感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通过移情维护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 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等。也就是说,人 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 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 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 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內内驱力( drive)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 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人们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了补充氧气的生理 需要,这种生理驱力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激励行为,但是,这时人们产生的恐 惧和急迫感就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 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 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行为上,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 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于消 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4、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情绪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 传递信息,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 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语言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或确定,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 看,表情的交流比语言交流要早得多,如在前言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 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反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5 1、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 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情绪直接反映着人们生存的状况,是人们心理活动 的晴雨表,如通过愉快表示处境良好,通过痛苦表示处境困难;人们还通过情绪 和情感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通过移情维护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 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等。也就是说,人 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 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 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 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drive)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 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人们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了补充氧气的生理 需要,这种生理驱力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激励行为,但是,这时人们产生的恐 惧和急迫感就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 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 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行为上,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 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于消 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4、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情绪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 传递信息,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 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语言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或确定,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 看,表情的交流比语言交流要早得多,如在前言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 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反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