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流转,, 前者不包括折旧,而后者包括折旧,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相应于国内生产总值,在考虑国民生产净值时也要考察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 NDP 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新创造的价值,即从国内生产总 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折旧)后的价值。可表示为 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从理论上讲,国内生产净值才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新增价值,但由于折旧是按 定的折旧方法计提的,常常与实际的设备磨损并不一致,从而造成国内生产净值的高估 或低估,因此,在实践中很少使用这一指标。 2.1.3NI、P与DI NI 国民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等国 民收入核算的各个总量指标。 狭义的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ND)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从国民生产净值(NNP)中扣除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加上政府补贴就可以得到表现所有 生产要素报酬的国民收入。之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把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扣除而加上政 府补贴,是因为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虽构成产品价格,但并不代表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 而政府补贴虽未列入产品价格,但它最终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国民收入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国民收入(N)=国民生产净值(NNP)-转移支付-间接税+政府补贴 虽然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在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对净产出的统计,只不过统 计的依据不同:国民生产净值是按市场价值统计的,而国民收入则是按要素的价值来统计 2. PI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 入的总额。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总量指标,国民收入并不等于个人收入 方面,企业本期利润中的所得税、未分配利润不会分配给个人构成个人收入;另一方面, 个人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金、养老金、扶贫补助等),这些虽不 属于国民收入,但却构成个人收入。因此,只有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或加上这些项目后才能 得到个人收入。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个人收入(P=国民收入(ND)(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35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流转 第 2 章 前者不包括折旧,而后者包括折旧,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4) 相应于国内生产总值,在考虑国民生产净值时也要考察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新创造的价值,即从国内生产总 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折旧)后的价值。可表示为 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2-5) 从理论上讲,国内生产净值才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新增价值,但由于折旧是按 一定的折旧方法计提的,常常与实际的设备磨损并不一致,从而造成国内生产净值的高估 或低估,因此,在实践中很少使用这一指标。 2.1.3 NI、PI 与 DI 1. NI 国民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等国 民收入核算的各个总量指标。 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从国民生产净值(NNP)中扣除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加上政府补贴就可以得到表现所有 生产要素报酬的国民收入。之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把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扣除而加上政 府补贴,是因为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虽构成产品价格,但并不代表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 而政府补贴虽未列入产品价格,但它最终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国民收入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转移支付-间接税+政府补贴 (2-6) 虽然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在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对净产出的统计,只不过统 计的依据不同:国民生产净值是按市场价值统计的,而国民收入则是按要素的价值来统计。 2. PI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 入的总额。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总量指标,国民收入并不等于个人收入:一 方面,企业本期利润中的所得税、未分配利润不会分配给个人构成个人收入;另一方面, 个人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金、养老金、扶贫补助等),这些虽不 属于国民收入,但却构成个人收入。因此,只有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或加上这些项目后才能 得到个人收入。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7)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个人 实际得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它是对国民生产总值做了一系列扣除之后,加上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得到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1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GNP) 减:资本消耗(折旧) 等于:国民生产净值NNP) 减:间接税 企业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加: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等于:个人收入(PI) 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出 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D) 图21国民生产总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图2.1中所列的两者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实际上不付给个 人的部分,再减去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出,加上个人得到的转移支付。也可以 表述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企业总储蓄(包括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再减去政府 的净税收(等于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还可以表述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折旧和一切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再减去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加上转移支付 实例21 与GDP不同的是,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即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 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动输出在 境外所获得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而GDP则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并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比方说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也就是说,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 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 GNP与GDP可以通过一些关系式进行换算: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 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的差 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 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出1587亿元。由此可见,GDP与GNP两者虽有差异,但差额仅占GDP的
3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3. DI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I)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个人 实际得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它是对国民生产总值做了一系列扣除之后,加上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得到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 2.1 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GNP) 减:资本消耗(折旧) 等于:国民生产净值(NNP) 减:间接税 企业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加: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等于:个人收入(PI) 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出 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I) 图 2.1 国民生产总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图 2.1 中所列的两者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实际上不付给个 人的部分,再减去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出,加上个人得到的转移支付。也可以 表述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企业总储蓄(包括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再减去政府 的净税收(等于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还可以表述为: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折旧和一切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再减去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加上转移支付。 实例 2-1 与 GDP 不同的是,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即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 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动输出在 境外所获得收入就应该计算在 GNP 中。而 GDP 则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并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比方说,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 GDP 中。也就是说,GDP 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 品价值,而 GNP 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 GNP 与 GDP 可以通过一些关系式进行换算: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 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以 2001 年为例,当年我国 GDP 为 95 933 亿元,GNP 为 94 346 亿元,两者的差 额为 1 587 亿元。也就是说,2001 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 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出 1 587 亿元。由此可见,GDP 与 GNP 两者虽有差异,但差额仅占 GDP 的
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流转,, 0.16%,在其整体水平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GNP及其增长率也可用作比较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成就和发展状况指标,从表2-2中可看出 发达国家GNP总量高而增值率低、发展中国家GNP总量低而增值率高的状况,中国和印度两国的GNP 增速都较高,大体上保持为5%~7% 表2-2部分国家1988-1994年间的GNP比较 1988 1989 1990 1992 1993 16910 18850 21620 26640 34630 美国5204500548960056564005937301625989966480136952020 加拿大 488206 544892568072582528 63690546350 42954 德国1193461118318715014881719512196945519107612045991 法国962758965441195439119883113220912516891330381 英国84140097551210115361044658 4142410143061105822 本2898339287174229320553350211365685941904714590971 韩国18200222152253671594175307938330831376505 273385274152298356251258242300250721 注:表中的单位,中国为亿元人民币,其他国家为百万美元 与GDP一样,GNP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反映非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福利水平,资源及环 境所导致的潜在、长期和隐蔽的经济损失得不到体现等。总体上来看,凡GDP核算体系的不足之处,往 往也是GNP的缺陷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考察一国经济成就的核算指标已不再重 视国民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在考察经济总量时一般采用的是GDP指标,我国也不例外 (资料来源:金雪军.西方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136页) 2.2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所以,本节以核算GDP 为例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 2.21支出法 1.支出法 支出法是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总支出是指在一定 时期内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支出总额。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被当期售出 或未被售出,未被售出的最终产品总额作为存货计入投资支出,所以,总支出等于国内生 产总值
37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流转 第 2 章 0.16%,在其整体水平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GNP及其增长率也可用作比较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成就和发展状况指标。从表 2-2中可看出: 发达国家 GNP 总量高而增值率低、发展中国家 GNP 总量低而增值率高的状况,中国和印度两国的 GNP 增速都较高,大体上保持为 5%~7%。 表 2-2 部分国家 1988—1994 年间的 GNP 比较 年 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中 国 14 930 16 910 18 850 21 620 26 640 34 630 46 760 美 国 5 204 500 5 489 600 5 656 400 5 937 301 6 259 899 6 648 013 6 952 020 加 拿 大 488 206 544 892 568 072 582 528 563 690 546 350 542 954 德 国 1 193 461 1 183 187 1 501 488 1 719 512 1 969 455 1 910 761 2 045 991 法 国 962 758 965 446 1 195 439 1 198 831 1 322 091 1 251 689 1 330 381 英 国 841 400 975 512 1 011 536 1 044 658 941 424 1 014 306 1 105 822 日 本 2 898 339 2 871 742 2 932 055 3 350 211 3 656 859 4 190 471 4 590 971 韩 国 182 009 222 152 253 671 594 175 307 938 330 831 376 505 印 度 273 385 274 152 298 356 251 258 242 300 250 721 291 054 注:表中的单位,中国为亿元人民币,其他国家为百万美元。 与 GDP 一样,GNP 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反映非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福利水平,资源及环 境所导致的潜在、长期和隐蔽的经济损失得不到体现等。总体上来看,凡 GDP 核算体系的不足之处,往 往也是 GNP 的缺陷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考察一国经济成就的核算指标已不再重 视国民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在考察经济总量时一般采用的是 GDP 指标,我国也不例外。 (资料来源:金雪军. 西方经济学案例.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第 136 页) 2.2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所以,本节以核算 GDP 为例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 2.2.1 支出法 1. 支出法 支出法是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总支出是指在一定 时期内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支出总额。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被当期售出, 或未被售出,未被售出的最终产品总额作为存货计入投资支出,所以,总支出等于国内生 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支出法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 出数额加总,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用Q,Q2,……,Q代表购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数 量,用P1,P2,…,Pn表示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这样就可以用下式计算国 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P1·Q1+P2·Q2+…+Pn·Q (2-8)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有四大部分,即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和净出口。 消费支出(O)是指居民个人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既包括居民用于商品的消费 支出,如衣服、食品、住房等,也包括居民消费的各种服务支出,如旅游、医疗、教育等。 个人消费支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部分,即耐用品(如汽车、洗衣机、彩电等)的支出、非 耐用品的(如衣服、食品、书报等)的支出和服务(如教育、医疗等)的支出 投资支出(D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如设备、厂房等)的支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 产投资支出和企业存货两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又包括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投资。 政府采购(G)是指为维持政府部门正常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购买厂商 生产的产品与劳务,这笔开支一般用G来表示。它主要包括:国防开支,即为保证国家安 全对武器、弹药、军火的购买、军队官兵的薪金与国防科研经费等项开支;基础设施支出, 如架桥、修路等;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医疗、失业救济、困难补助)。 净出口( net export)是指出口额(1)与进口额(M的差额,即(x-M)。用支出法计算净出口 是因为进口表示资金用于购买的是国外的产品,收入流到国外,应从总购买中减去;而出 口表示外国对本国产品的购买,收入流进国内,所以应加入总购买中。净出口可能是正 也可能是负,也可能恰好等于零 通过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用图22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费支出(C) 耐用品 非耐用品 服务 投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 住宅投资 企业存货投资 政府采购(G) 国防 基础设施 转移支付 净出口(X-M
3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支出法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 出数额加总,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用 Q1,Q2,……,Qn 代表购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数 量,用 P1,P2,……,Pn表示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这样就可以用下式计算国 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 P1·Q1 + P2·Q2 +…+Pn·Qn (2-8)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有四大部分,即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和净出口。 消费支出(C)是指居民个人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既包括居民用于商品的消费 支出,如衣服、食品、住房等,也包括居民消费的各种服务支出,如旅游、医疗、教育等。 个人消费支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部分,即耐用品(如汽车、洗衣机、彩电等)的支出、非 耐用品的(如衣服、食品、书报等)的支出和服务(如教育、医疗等)的支出。 投资支出(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如设备、厂房等)的支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 产投资支出和企业存货两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又包括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投资。 政府采购(G)是指为维持政府部门正常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购买厂商 生产的产品与劳务,这笔开支一般用 G 来表示。它主要包括:国防开支,即为保证国家安 全对武器、弹药、军火的购买、军队官兵的薪金与国防科研经费等项开支;基础设施支出, 如架桥、修路等;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医疗、失业救济、困难补助)。 净出口(net export)是指出口额(X)与进口额(M)的差额,即(X-M)。用支出法计算净出口, 是因为进口表示资金用于购买的是国外的产品,收入流到国外,应从总购买中减去;而出 口表示外国对本国产品的购买,收入流进国内,所以应加入总购买中。净出口可能是正, 也可能是负,也可能恰好等于零。 通过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用图 2.2 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费支出(C) 耐用品 非耐用品 服务 投资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 住宅投资 企业存货投资 政府采购(G) 国防 基础设施 转移支付 净出口(X- M)
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流转,, 图22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
39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流转 第 2 章 图 2.2 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