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于氮-pro换算等数 对于氮含量换算成pro含量的等数, 历来采用6.25,这个数值是以pro平均含 氮而导出的数值,但是食品中含氮的比 例,因食品种类不同,差别是很大的, 我们在测定pro时,应该是不同的食品采 用不同的换算等数,一般手册上列出了 一部分换称等数,用时可查, 第七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
第三节 关于氮-pro换算等数 对于氮含量换算成pro含量的等数, 历来采用6.25,这个数值是以pro平均含 氮而导出的数值,但是食品中含氮的比 例,因食品种类不同,差别是很大的, 我们在测定pro时,应该是不同的食品采 用不同的换算等数,一般手册上列出了 一部分换称等数,用时可查, 第七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
蛋=6.25,肉=6.25,牛乳=6.38, 稻米=5.95,大麦=5.83,玉米=6.25, 小麦=5.83,麸皮=6.31,面粉=5.70, 如果手册上查不到的样品则可用6.25, 一般在写报告时要注明采用的换算等数 以何物代替。 第三节 关于氮-pro换算等数
蛋=6.25,肉=6.25,牛乳=6.38, 稻米=5.95,大麦=5.83,玉米=6.25, 小麦=5.83,麸皮=6.31,面粉=5.70, 如果手册上查不到的样品则可用6.25, 一般在写报告时要注明采用的换算等数 以何物代替。 第三节 关于氮-pro换算等数
第四节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pro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pro的 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 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但是食品种 类很多,食品中pro含量又不同,特别是其他成 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的干扰成分 很多,因此pro的测定通常利用经典的剀氏定氮 法是由样品消化成铵盐蒸馏,用标准酸液吸收, 用标准酸或碱液滴定,由样品中含氮量计算出 pro的含量。由于食品中pro含量不同又分为凯 氏定氮常量法、半微量法和微量法,但它们的 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第七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
第四节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pro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pro的 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 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但是食品种 类很多,食品中pro含量又不同,特别是其他成 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的干扰成分 很多,因此pro的测定通常利用经典的剀氏定氮 法是由样品消化成铵盐蒸馏,用标准酸液吸收, 用标准酸或碱液滴定,由样品中含氮量计算出 pro的含量。由于食品中pro含量不同又分为凯 氏定氮常量法、半微量法和微量法,但它们的 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第七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
一、 凯氏定氮法 这种方法是1883年Kjeldahl发明,当时 凯氏只使用H2 SO4来分解试样,来定量谷物中的 pro,他只知用H2 SO4分解试样,而不能阐明 H2 SO4分解有机氮化合物生成氨的反应历程,所 以只使用H2 SO4分解试样,需要较长时间,后来 由Gunning加入改进,他改进的办法是在消化 时加入K2 SO4使沸点上升,这样加快分解速度, 因为温度由原来硫酸沸点的380上升到400℃, 提高了不到67℃所以速度也就加快了,凯氏定 氮法至今仍在使用。 第四节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一、 凯氏定氮法 这种方法是1883年Kjeldahl发明,当时 凯氏只使用H2 SO4来分解试样,来定量谷物中的 pro,他只知用H2 SO4分解试样,而不能阐明 H2 SO4分解有机氮化合物生成氨的反应历程,所 以只使用H2 SO4分解试样,需要较长时间,后来 由Gunning加入改进,他改进的办法是在消化 时加入K2 SO4使沸点上升,这样加快分解速度, 因为温度由原来硫酸沸点的380上升到400℃, 提高了不到67℃所以速度也就加快了,凯氏定 氮法至今仍在使用。 第四节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我们在检验食品中pro时,往往只限 于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以pro核算等数, 得到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 碱、含氮类脂、叶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 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pro。 第四节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一、 凯氏定氮法
我们在检验食品中pro时,往往只限 于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以pro核算等数, 得到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 碱、含氮类脂、叶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 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pro。 第四节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一、 凯氏定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