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把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写其它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对应题号下。写在试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 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 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 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 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 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 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 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 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土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 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 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 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 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 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
- 1 - 陕西省汉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把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写其它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对应题号下。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 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 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 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 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 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 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 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 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 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 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 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 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 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
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 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 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 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 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C.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D.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不讨生活的隐土说起,再写生活清贫、需谋生计的隐士,从而论述隐士也要“讨 生活”。 B.文章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土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这属于举例论证。 C.文章重点论述了农夫、渔樵两种职业,因为二者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选材更全面,论证也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自身响应着自然的韵律,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他们会选择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等 D.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安于贫穷,才绝少欲望,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 2 - 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 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 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 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 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C.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D.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再写生活清贫、需谋生计的隐士,从而论述隐士也要“讨 生活”。 B.文章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这属于举例论证。 C.文章重点论述了农夫、渔樵两种职业,因为二者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选材更全面,论证也更 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自身响应着自然的韵律,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他们会选择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等。 D.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安于贫穷,才绝少欲望,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 娟
(1)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 去看望木心先生 (2)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 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 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 声和杜鹃鸣。 (3)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 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 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4)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 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5)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 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6)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 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 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7)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二弯晓月 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 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 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8)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 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 査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9)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 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 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10)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 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 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11)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 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 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一—《星空》
- 3 - (1)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 去看望木心先生。 (2)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 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 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 声和杜鹃鸣。 (3)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 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 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4)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 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5)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 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6)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 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 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7)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 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 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 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8)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 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 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9)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 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 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10)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 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 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11)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 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 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12)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 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 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13)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 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一一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 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14)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风趣。他说:艺 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15)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 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16)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 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 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17)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 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18)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 它时,醒了。” (19)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20)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乌镇江南水乡迷蒙、凄 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情感基调 B.“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写出木心的画具有空灵缥缈的 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详写木心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面对黑暗困境进行抗争的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抒发 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 掷地有声”,这句话句式整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量”的 特点 5.请赏析第(7)段画线句。(6分)
- 4 - (12)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 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 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13)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 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 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14)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风趣。他说:艺 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15)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 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16)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 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 19 岁第一次在 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17)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 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18)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 它时,醒了。” (19)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20)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 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乌镇江南水乡迷蒙、凄 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情感基调。 B.“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写出木心的画具有空灵缥缈的 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详写木心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面对黑暗困境进行抗争的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抒发 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 掷地有声”,这句话句式整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量”的 特点。 5.请赏析第(7)段画线句。(6 分)
6.文章第(11)段、第(16)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 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 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 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 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 材料二: 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2017年7月应邀出访 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 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 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 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 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 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 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 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 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有改动) 材料三: 2017年8月2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 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 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 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
- 5 - 6.文章第(11)段、第(16)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 张扬了理 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 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 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 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 年 8 月 27 日《扬子晚报》) 材料二: 2017 年是中国新诗发展 100 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 2017 年 7 月应邀出访 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 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 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 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 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 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 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 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 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 年 8 月 29 日“凤凰网”,有改动) 材料三: 2017 年 8 月 2 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 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 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 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