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武功县2016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郊《游子吟》中那位“游子”的情怀,其实也是今天到处漂泊的人们的心声。 为了种种原因,离开故土,走上了漂泊之路,其间的情境今古有天壤之别,但其 心理和情绪虽跨越千年,却彼此相通。孟郊时代的时空距离比今天当然小得多 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天涯咫尺的时空经验,却仍然无法消除我们“游子”的感情。 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这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精神 分析者曾经有一个命题对于人生很有说服力,这个命题是:我们不得不失掉我们 最宝贵的东西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的“游子”情怀,就是为追求人生目 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但这又总是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 恋和怀念。人们不可避免地失去,却又不可避免地怀念。于是,《游子吟》不朽。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到处“流动”的世界。全球的资本、产品、人口和信息的巨量 的流动正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的表征。资本冲破了过去阻滞它流动的一切要素, 不断地在一种逐利的冲动中跨出边界,寻找新的机会。这种进程使得人口的流动 也在一个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流动当然有不同的方向,一面是寻找机会的人从自 己贫困或缺少机会的故乡向经济发达、充满机会的地方“流”过去。这可以说是 种从低向高的流动。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 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另一面从高到低的流动也在进行着,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 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总是要向大有希望的新兴地区滑动 于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白领也在迅速地流动 着。他们身份“灵活”了,却往往被批评为数典忘祖,也会使自己漂在半空中 但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生活冲击。其间的那 份进退失据的痛苦和彷徨的确难于厘清。我发现“游子”的生涯里有投入异乡的 动力,却也深有对于过去的绵绵不尽的怀念感情 人可以四海为家,可以获得一种更灵活的身份,但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已 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情感仍然存在。游子的情怀其实是情感、 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它不仅仅是我们意识中的,而且是无意识深处的 东西。对母亲的记忆乃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人正是从最初的感情上展开自己的。 没有过去的记忆,我们根本无法构筑自己;但没有今天,过去的自己也没有任何 价值。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 迹无法擦去;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苘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 不可能没有影子,一个“游子”毕竟都有些卸不掉的东西。其实,个人和故乡、 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对于过 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回忆其实依然是现实的不可化解 的部分 其实,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这个国家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 活力和冲力都给予了她的游子一份持续的力量,这力量一面来自它的传统,一面 也来自它今天的能量。“游子”曾经分享过这个民族百年的悲情和屈辱,但今天
陕西省武功县 2016 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孟郊《游子吟》中那位“游子”的情怀,其实也是今天到处漂泊的人们的心声。 为了种种原因,离开故土,走上了漂泊之路,其间的情境今古有天壤之别,但其 心理和情绪虽跨越千年,却彼此相通。孟郊时代的时空距离比今天当然小得多, 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天涯咫尺的时空经验,却仍然无法消除我们“游子”的感情。 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这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精神 分析者曾经有一个命题对于人生很有说服力,这个命题是:我们不得不失掉我们 最宝贵的东西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的“游子”情怀,就是为追求人生目 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但这又总是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 恋和怀念。人们不可避免地失去,却又不可避免地怀念。于是,《游子吟》不朽。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到处“流动”的世界。全球的资本、产品、人口和信息的巨量 的流动正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的表征。资本冲破了过去阻滞它流动的一切要素, 不断地在一种逐利的冲动中跨出边界,寻找新的机会。这种进程使得人口的流动 也在一个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流动当然有不同的方向,一面是寻找机会的人从自 己贫困或缺少机会的故乡向经济发达、充满机会的地方“流”过去。这可以说是 一种从低向高的流动。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 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另一面从高到低的流动也在进行着,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 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总是要向大有希望的新兴地区滑动。 于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白领也在迅速地流动 着。他们身份“灵活”了,却往往被批评为数典忘祖,也会使自己漂在半空中。 但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生活冲击。其间的那 份进退失据的痛苦和彷徨的确难于厘清。我发现“游子”的生涯里有投入异乡的 动力,却也深有对于过去的绵绵不尽的怀念感情。 人可以四海为家,可以获得一种更灵活的身份,但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已 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情感仍然存在。游子的情怀其实是情感、 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它不仅仅是我们意识中的,而且是无意识深处的 东西。对母亲的记忆乃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人正是从最初的感情上展开自己的。 没有过去的记忆,我们根本无法构筑自己;但没有今天,过去的自己也没有任何 价值。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 迹无法擦去;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 不可能没有影子,一个“游子”毕竟都有些卸不掉的东西。其实,个人和故乡、 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对于过 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回忆其实依然是现实的不可化解 的部分。 其实,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这个国家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 活力和冲力都给予了她的游子一份持续的力量,这力量一面来自它的传统,一面 也来自它今天的能量。“游子”曾经分享过这个民族百年的悲情和屈辱,但今天
的游子却有了分享这个国家和人民力量的欣慰。正是中国今天的力量才使得游子 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选自张颐武《全球化时代与“游子”情怀》有删改) 1.“游子的情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此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子的情怀”既是我们为追求人生目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 也是我们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 B.“游子的情怀”是人若身份“灵活”常被批评为数典忘祖,太不“灵活”又 会产生生存危机的那种进退失据、难于厘清的痛苦和彷徨。 C.“游子的情怀”是我们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是既存在于我 们意识中,也存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东西。 D.“游子的情怀”在今天也包括了人们对这个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出活 力和冲力的国家给予他们持续力量的欣慰之情 2.下列各项中,对“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这 句话的依据,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 情感仍然存在。 B.因为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 能没有影子。 C.由于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 命痕迹无法擦去。 D.因为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 理还乱的扣连。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游子”情怀是 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这正是《游子吟》不朽的缘由所在。 B.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 迹无法擦去,这些东西毕竟是一个“游子”卸不掉的。 C.全球化时代各种流动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 即有从低向高的人口的流动和从高向低的资本的流动 D.正是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活力和冲力,给予了她的游子 份持续的力量,这才使得游子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 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 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 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 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 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 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 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相中。魏将蒲
的游子却有了分享这个国家和人民力量的欣慰。正是中国今天的力量才使得游子 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选自张颐武《全球化时代与“游子”情怀》有删改) 1.“游子的情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此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游子的情怀”既是我们为追求人生目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 也是我们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 B.“游子的情怀”是人若身份“灵活”常被批评为数典忘祖,太不“灵活”又 会产生生存危机的那种进退失据、难于厘清的痛苦和彷徨。 C.“游子的情怀”是我们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是既存在于我 们意识中,也存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东西。 D. “游子的情怀”在今天也包括了人们对这个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出活 力和冲力的国家给予他们持续力量的欣慰之情。 2.下列各项中,对“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这 句话的依据,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 情感仍然存在。 B.因为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 能没有影子。 C.由于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 命痕迹无法擦去。 D.因为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 理还乱的扣连。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游子”情怀是 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这正是《游子吟》不朽的缘由所在。 B.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 迹无法擦去,这些东西毕竟是一个“游子”卸不掉的。 C.全球化时代各种流动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 即有从低向高的人口的流动和从高向低的资本的流动。 D.正是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活力和冲力,给予了她的游子一 份持续的力量,这才使得游子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 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 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 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 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 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 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 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
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 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相 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 归义马茂怀奷,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 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 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 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 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 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 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 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 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 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臣”也是谦称。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 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 “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 官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相中,尤其 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相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 然袭击:第二次征讨相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 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 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董五县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11分)
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 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 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 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 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 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 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 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 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 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 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 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 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 “臣”也是谦称。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 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 “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 官。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 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 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 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 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2)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8-9 题。(11 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8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 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 (3)“ 道出了《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 白居易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乙选做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朵朵白云 刘国星 老牧人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古铜色脸庞,皱纹堆叠,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 仙风道骨。老牧人一年四季放牧一群羊,行走于草原的坡坡岭岭间。无论春夏秋 冬,老牧人的长调都伴着他的羊群 老牧人父母辞世早,他终身未娶。也有人说,是老牧人穷怕了,怕花钱。老牧人 不置可否 塞北草原的五六月份,雨水丰沛,草长花开,调皮变幻的云成团了。老牧人就赶 着羊群,向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云朵走去 有人礼貌地打招呼,喂,牧羊哩 老牧人笑笑,说,做神仙哩 老牧人也常向牧人讲牧羊经:要春放沟膛,冬夏放山梁,秋季草丰满地跑。春季 沟膛里地势低,水分足,草先出来,羊就容易吃到草;冬天要放阴坡,天冷,羊 一停,就冷,要运动着,肉就长得瓷实;当然,夏季放阳坡,太阳毒,热,羊也 待不住;秋季呢,满世界都是草,还结了籽实,香哩!运动着吃,身条就会长得 美!这叫抓“肉膘 牧人们听着,啧啧称赞。也有不以为然的,哎,那你咋没发财哩?老牧人脸色 灰,就赶着羊群走远了 大家也都知道,老牧人的羊群永远都是58只。每年羊出栏,来了羊贩子,他的 羊出完栏,都是这个数。而别家的羊群却挤挤搡搡,哪群也有几百只,他们都发 了“羊”财。他们看见老牧人省吃俭用的样,就有点不屑 再要求养羊的嘎查达也不理解。 老牧人也曾奔走呼号,别超牧,草场扛不住。嘎査达说,要做跨越式发展,你懂 啥!老牧人却管住自己,他说,我这片草场58只羊日子过得很好;若多了,就 成了遭罪啦!羊贩子们也爱收老牧人的羊,数九寒冬,别家的羊瘦骨嶙峋,老牧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8.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_____, _____”。 (2)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_____”, 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____”。 (3) “______,_____”道出了《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 白居易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乙 选做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朵朵白云 刘国星 老牧人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古铜色脸庞,皱纹堆叠,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 仙风道骨。老牧人一年四季放牧一群羊,行走于草原的坡坡岭岭间。无论春夏秋 冬,老牧人的长调都伴着他的羊群。 老牧人父母辞世早,他终身未娶。也有人说,是老牧人穷怕了,怕花钱。老牧人 不置可否。 塞北草原的五六月份,雨水丰沛,草长花开,调皮变幻的云成团了。老牧人就赶 着羊群,向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云朵走去。 有人礼貌地打招呼,喂,牧羊哩! 老牧人笑笑,说,做神仙哩! 老牧人也常向牧人讲牧羊经:要春放沟膛,冬夏放山梁,秋季草丰满地跑。春季 沟膛里地势低,水分足,草先出来,羊就容易吃到草;冬天要放阴坡,天冷,羊 一停,就冷,要运动着,肉就长得瓷实;当然,夏季放阳坡,太阳毒,热,羊也 待不住;秋季呢,满世界都是草,还结了籽实,香哩!运动着吃,身条就会长得 美!这叫抓“肉膘”。 牧人们听着,啧啧称赞。也有不以为然的,哎,那你咋没发财哩?老牧人脸色一 灰,就赶着羊群走远了。 大家也都知道,老牧人的羊群永远都是 58 只。每年羊出栏,来了羊贩子,他的 羊出完栏,都是这个数。而别家的羊群却挤挤搡搡,哪群也有几百只,他们都发 了“羊”财。他们看见老牧人省吃俭用的样,就有点不屑。 一再要求养羊的嘎查达也不理解。 老牧人也曾奔走呼号,别超牧,草场扛不住。嘎查达说,要做跨越式发展,你懂 啥!老牧人却管住自己,他说,我这片草场 58 只羊日子过得很好;若多了,就 成了遭罪啦!羊贩子们也爱收老牧人的羊,数九寒冬,别家的羊瘦骨嶙峋,老牧
人的羊,却还是滚瓜溜圆!羊羔是在腊月生的,牧人们就都慌了神,羊瘦没奶, 母羊见着羊羔就躲;不躲的,乳房就被吃出了血……老牧人家的母羊和羊羔,却 很和谐——母羊亲羊羔,羊羔跪乳。 那天,嘎查达领众牧户参观,却见一只母羊躲开欲吃奶的羔子,跑到远处吃草。 人群里就有七髙八低的笑声。老牧人不慌不忙地走进蒙古包,拿出马头琴,边拉 边唱: 柴格,柴格,柴格/你的白羔饿得慌呀/你快发发软心肠吧 反复地唱,那母羊竟停住吃草的嘴,慢慢向羊羔走来。 嘎查达和牧人们很惊奇。老牧人说,这羊生的是头胎,不是没奶,是还没有做母 亲的经验!就在那个早晨,嘎查达大手一挥,再不能过度放牧啦! 还是一个早晨,老牧人赶着羊群穿梭于云朵之间。 可太阳升起来了,云朵不和羊群玩耍了!羊群出来了,老牧人却倒在高高的山梁 上 三天之后,牧人们才发现了这群没人牧放的羊。找老牧人,却见他的尸身已被野 狼和神鹰带走了。 于是,就有人带着哈达、奶酒来山梁祭拜。忽一日,竟来了一辆车,下来许多孩 子,一数,竟是58个——是城里的孤儿,老牧人养活他们五六年了 于是,哭声一片 有牧人说,最近半年,老人身上常带着黄油和奶食品。他可能知道自己身体不行 了,倘若迷糊过去,黄油和奶的香味就会引来野狼和神鹰,带走他!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8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人,说老牧人“仙风道骨”,颇能引人入胜。开头二段主要交代 了老牧人的外貌、职业、身世以及他人对老牧人的看法,为小说奠定了感情基调。 B.小说中三次提到“58”这个数字,既与老牧人奔走呼号不要超量放牧的情节 相呼应,又与文末老牧人资助的58个城市孤儿相扣合 C.小说篇末点睛,运用插叙手法,借其他牧人之口,交代了老牧人从容逝去, 融入自然的情形。 D.小说先抑后扬,当老牧人飘然而逝后,58个城市孤儿前来祭奠时,老牧人每 年都养58只羊的悬念才全部解开。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老牧人大善大美的 形象至此也逐渐丰满起来。 E.小说大量使用对比手法,使老牧人善于牧羊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表达了 作者对圈地养羊这种急功近利现象的批判和痛心 (2)文章以“一朵朵白云”为题,文中也多次出现“云”或“云朵”,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老牧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季羡林说:“人生于世,主要要解决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 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本文围绕老牧人叙述了牧羊、资 助城市孤儿等故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意蕴丰富,启示深刻。请结合全文 探究本文对人与自然关系有哪些丰富的思考?(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人的羊,却还是滚瓜溜圆!羊羔是在腊月生的,牧人们就都慌了神,羊瘦没奶, 母羊见着羊羔就躲;不躲的,乳房就被吃出了血……老牧人家的母羊和羊羔,却 很和谐——母羊亲羊羔,羊羔跪乳。 那天,嘎查达领众牧户参观,却见一只母羊躲开欲吃奶的羔子,跑到远处吃草。 人群里就有七高八低的笑声。老牧人不慌不忙地走进蒙古包,拿出马头琴,边拉 边唱: 柴格,柴格,柴格/你的白羔饿得慌呀/你快发发软心肠吧 反复地唱,那母羊竟停住吃草的嘴,慢慢向羊羔走来。 嘎查达和牧人们很惊奇。老牧人说,这羊生的是头胎,不是没奶,是还没有做母 亲的经验!就在那个早晨,嘎查达大手一挥,再不能过度放牧啦! 还是一个早晨,老牧人赶着羊群穿梭于云朵之间。 可太阳升起来了,云朵不和羊群玩耍了!羊群出来了,老牧人却倒在高高的山梁 上。 三天之后,牧人们才发现了这群没人牧放的羊。找老牧人,却见他的尸身已被野 狼和神鹰带走了。 于是,就有人带着哈达、奶酒来山梁祭拜。忽一日,竟来了一辆车,下来许多孩 子,一数,竟是 58 个——是城里的孤儿,老牧人养活他们五六年了! 于是,哭声一片。 有牧人说,最近半年,老人身上常带着黄油和奶食品。他可能知道自己身体不行 了,倘若迷糊过去,黄油和奶的香味就会引来野狼和神鹰,带走他!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 年第 18 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开篇写人,说老牧人“仙风道骨”,颇能引人入胜。开头二段主要交代 了老牧人的外貌、职业、身世以及他人对老牧人的看法,为小说奠定了感情基调。 B. 小说中三次提到“58”这个数字,既与老牧人奔走呼号不要超量放牧的情节 相呼应,又与文末老牧人资助的 58 个城市孤儿相扣合。 C. 小说篇末点睛,运用插叙手法,借其他牧人之口,交代了老牧人从容逝去, 融入自然的情形。 D. 小说先抑后扬,当老牧人飘然而逝后,58 个城市孤儿前来祭奠时,老牧人每 年都养 58 只羊的悬念才全部解开。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老牧人大善大美的 形象至此也逐渐丰满起来。 E. 小说大量使用对比手法,使老牧人善于牧羊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表达了 作者对圈地养羊这种急功近利现象的批判和痛心。 (2)文章以“一朵朵白云”为题,文中也多次出现“云”或“云朵”,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 分) (3)小说中的老牧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季羡林说:“人生于世,主要要解决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 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本文围绕老牧人叙述了牧羊、资 助城市孤儿等故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意蕴丰富,启示深刻。请结合全文, 探究本文对人与自然关系有哪些丰富的思考?(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