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3303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mn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5学时 学 分: 3学分 适用对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12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 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 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 “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 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 同学们以识到20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 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By the course,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 1
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3303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5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 编导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 12 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 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 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 “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 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 同学们认识到 20 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 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 By the course, 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 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 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 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
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科学地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 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 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中国现 当代文学名著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等能力。并且提 高其综合人文素质,使学生对文学、社会及人生等各方面有较系统、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培养其爱国主义和热爱生活以民为本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1917-1949,10的文学概况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2.阐述文学革命与白话文的发展 3.了解三个十年现代文学的重点作家作品与各流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1917年-1927年文学思潮与运动 1.主要内容: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及思潮、代表性作家 )其木概今与知口占 五四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鲁迅、郭沫若、小说、新诗、散文、戏剧 第二节1927年-1937年文学思潮与运动 1.主要内容:了解本时期的文学思潮与运动、代表作家和流派 2基本概今与知识占 重点作家作品: 茅盾, 老舍,巴金,沈从文,华汉《地泉》三部曲及重版序 革命的浪漫蒂克、“革命+恋爱”小说、“左联”青年作家小说、东北作家群、 大河小说、京派、海派、新感觉派。 中国诗歌会、诗的“歌谣化”、后期新月派、《现代》杂志 鲁迅十六部杂文集的书名与大致的内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及意义、 《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论语》与《人间世》、《宇宙风》三期刊、30年代小品热、30年代“鲁迅风 杂文及其主要作家。 曹禺戏剧及30年话剧运动概况。 第三节1937-1949年的文学概况 1.主要内容 了解本时期的文学概况、代表作家和流派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孤岛文学、解放区文学 (三)思老与实 1、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发生? 2、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2
2 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科学地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 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 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中国现 当代文学名著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等能力。并且提 高其综合人文素质,使学生对文学、社会及人生等各方面有较系统、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培养其爱国主义和热爱生活以民为本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1917-1949,10 的文学概况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2.阐述文学革命与白话文的发展 3.了解三个十年现代文学的重点作家作品与各流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917 年-1927 年文学思潮与运动 1.主要内容: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及思潮、代表性作家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五四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鲁迅、郭沫若、 小说、 新诗、 散文、 戏剧 第二节 1927 年-1937 年文学思潮与运动 1.主要内容:了解本时期的文学思潮与运动、代表作家和流派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重点作家作品: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华汉《地泉》三部曲及重版序、 革命的浪漫蒂克、“革命+恋爱”小说、“左联”青年作家小说、东北作家群、 大河小说、京派、海派、新感觉派。 中国诗歌会、诗的“歌谣化”、后期新月派、《现代》杂志 鲁迅十六部杂文集的书名与大致的内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及意义、 《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论语》与《人间世》、《宇宙风》三期刊、30 年代小品热、30 年代“鲁迅风” 杂文及其主要作家。 曹禺戏剧及 30 年话剧运动概况。 第三节 1937-1949 年的文学概况 1.主要内容:了解本时期的文学概况、代表作家和流派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孤岛文学、解放区文学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发生? 2、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3、鲁迅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4、三个十年各有哪些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进翠和学生计论、师生石动大橱各占一半时间,可讲一步分为教师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价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二章鲁迅和《阿正传》《伤逝》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生平和作品背景 2.闸术阿Q性格主要特征 3、理解阿Q精神胜利法与国民劣根性的探索 4、分析《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及涓生与子君形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阿Q正传》 1.主要内容:《阿Q正传》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 了阿Q这样一个受旧社会沉重压迫而精神被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阿Q精神己 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 )基木概令与知识占 通过分析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深入了解精神胜利法及国民劣根性的概念及其 社会根源 第二节《伤逝》 1.主要内容:介绍《伤逝》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令与知识占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剖析这一爱情悲刷的社会和个人原因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阿Q性格基本特征 2、联系当代社会现状和自身经验谈谈阿q性格当中的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如何扬长避短。比如精神胜利法你如何看。 3.从《阿Q正传》看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探索与思考 4、分析《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 涓生与子君形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 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3
3 3、鲁迅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4、三个十年各有哪些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二章 鲁迅和《阿 Q 正传》《伤逝》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生平和作品背景 2.阐述阿 Q 性格主要特征 3、理解阿 Q 精神胜利法与国民劣根性的探索 4、分析《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及涓生与子君形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阿 Q 正传》 1.主要内容:《阿 Q 正传》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 了阿 Q 这样一个受旧社会沉重压迫而精神被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阿 Q 精神已 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通过分析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深入了解精神胜利法及国民劣根性的概念及其 社会根源。 第二节《伤逝》 1. 主要内容:介绍《伤逝》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剖析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和个人原因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阿 Q 性格基本特征 2、联系当代社会现状和自身经验谈谈阿 q 性格当中的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如何扬长避短。比如精神胜利法你如何看。 3.从《阿 Q 正传》看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探索与思考 4、分析《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及涓生与子君形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三章曹禺和《雷雨》《日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曹禺生平和作品背景 2.闸述《雷雨》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雷雨》的艺术特色 4、分析《日出》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思想意义。 5、《雷雨》和《日出》艺术特色对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曹禺和《雷雨》 1、主要内容:了解曹禺生平和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曹禺生平、《雷雨》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二节《日出》 1、主要内容:了解《日出》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日出》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1、繁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雷雨》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3、陈白露形象分析。 4、《日出》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四章老舍和《骆驼祥子》《茶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老舍生平和作品 2.阐述《骆驼祥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特点 4、分析《茶馆》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老舍和《骆驼祥子》 1、主要内容:了解老舍生平和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老舍生平:《骆驼样子》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二节《茶馆》 1、主要内容:了解《茶馆》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4
4 第三章 曹禺和《雷雨》《日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曹禺生平和作品背景 2.阐述《雷雨》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雷雨》的艺术特色 4、分析《日出》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思想意义。 5、《雷雨》和《日出》艺术特色对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曹禺和《雷雨》 1、主要内容:了解曹禺生平和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曹禺生平、《雷雨》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二节《日出》 1、主要内容:了解《日出》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日出》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1、繁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雷雨》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3、陈白露形象分析。 4、《日出》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四章 老舍和《骆驼祥子》《茶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老舍生平和作品 2.阐述《骆驼祥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特点 4、分析《茶馆》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老舍和《骆驼祥子》 1、主要内容:了解老舍生平和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老舍生平;《骆驼祥子》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二节《茶馆》 1、主要内容:了解《茶馆》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茶馆》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1、祥子为什么会从 个健康向上的农村小伙子变成一个社会二流子? 2、《骆驼祥子》的多重主题。 3、《茶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4、正确认识当时黑暗社会如何把“人”变成“鬼”,激发对当前社会主义社会 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讲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五章沈从文和《边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沈从文生平和作品 2掌握《边城》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沈从文及主要作品 1、主要内容:了解沈从文生平和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沈从文生平:京派小说。 第二节《边城》 1、主要内容:了解《边城》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边城》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翠翠,爷爷,天保,傩送)。 2、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3、作者笔下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是什么? 4、谈谈你眼中的城市文明与乡士文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六章萧红和《生死场》《呼兰河传》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萧红生平和作品 2.掌握《生死场》《呼兰河传》主要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 5
5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茶馆》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1、祥子为什么会从一个健康向上的农村小伙子变成一个社会二流子? 2、《骆驼祥子》的多重主题。 3、《茶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4、正确认识当时黑暗社会如何把“人”变成“鬼”,激发对当前社会主义社会 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五章沈从文和《边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沈从文生平和作品 2.掌握《边城》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沈从文及主要作品 1、主要内容:了解沈从文生平和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沈从文生平;京派小说。 第二节《边城》 1、主要内容:了解《边城》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边城》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翠翠,爷爷,天保,傩送)。 2、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3、作者笔下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是什么? 4、谈谈你眼中的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大概各占一半时间,可进一步分为教师主 讲和学生主讲及师生对话三种形式。上课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对所讲作家和作 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进入讲解、讨论和对话时间,辅以课件或相关录像。 第六章萧红和《生死场》《呼兰河传》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萧红生平和作品 2.掌握《生死场》《呼兰河传》主要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